第42章 大秦帝国成也商君,败也商君-《始皇帝看到地球仪后,炸裂了》

  “元首,你若想发展好农业,让大秦帝国的百姓人人有饭吃,人人能吃饱,你就不能整日待在锻造工坊,沉迷于器物。”

  “你应该始终以发展农业为重!”

  冯去疾要耗这么多的口水,就是要深进浅出地让赵扶苏明白,金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这个道理。

  赵扶苏要搞农业,那就不要在那里搞器物了。

  有个词叫做上行下效,赵扶苏作为大秦帝国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他沉迷于搞器物,必然是会带偏一大批的人,大秦帝国就无法一心搞农业生产了。

  赵扶苏要取消徭役,要让徭役一顿吃三餐,顿顿吃饱,冯去疾只是有意见。

  但他没有太反对。

  可赵扶苏要沉迷于搞器物,那就不行。

  这将动摇国本!

  工商业的强大,必然是会吸农业的血!

  金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

  商君,此话生动地说出了,农业跟工商业,两者不可兼得。

  “我知道了。”

  赵扶苏点头。

  仔细地听了冯去疾这一番长篇大论以后,赵扶苏终于是明白了冯去疾的顾虑。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农民可能就只养活三个人。所以,农民不能去从事商业,不能去从事工业。

  赵扶苏也感慨。

  这也是,东方领先了西方几千年,工业革命却没能发生在东方的原因啊。

  东方的皇权力量太强大了。

  在皇权重农抑商之下,商业跟工业都受到打击。

  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明最早是出现在明朝的,却被皇权给掐断了萌芽。

  赵扶苏深知皇权对工业革命的制约。

  这也是他掌握了军权,发动军事政变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皇权给进行了制约。

  想要搞工业革命,皇权那套政治制度就要被舍弃,采用新的先进社会制度。

  以大秦帝国为主导,放开部分经济,以达到让帝国具有新活力的目的。

  社会制度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跟不合适之分。

  赵扶苏很清楚,他们龙国人还是更适合这一套。

  毕竟,这是他们通过近百年反复摸索,验证出来的。

  他照抄作业即可。

  冯去疾继续说道:“灭六国前,我秦国地方普通粮仓,就可做到万石一积。”

  “在咸阳,更能做到十万石一积!”

  “这是我们秦国能常年有数十万的军队,能在外征战的底气!”

  冯去疾的语气之中满是自豪。

  赵扶苏算是听出来了,秦国之所以能够灭六国,就是粮食多。

  比粮食消耗,其他国家消耗不过他。

  否则,秦国跟赵国两国在长平对峙的时候,赵国如果粮食比秦国充足,赵国军队就没必要急于发动大决战。

  他守住要塞,秦军还是打不进赵国国土。

  等到秦国没粮了,秦军自然就退了。

  赵扶苏就很好奇,秦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粮。

  当然了,他最好奇的还是,秦国有这么多的粮,粮价怎么还高得离谱。

  他就让徭役们吃饱一下,大秦帝国都要崩了。

  这让赵扶苏很是疑惑。

  冯去疾道:“我们秦国灭六国,将积蓄的粮食都消耗光了。”

  “这些年来,又恰逢碰上地动,天灾,收成不好。”

  “我们没有太多粮食,卖出的粮食价格自然一路上涨。”

  “哦。”

  赵扶苏点头。

  他觉得有哪里不太对。

  但他暂时又没有抓到。

  冯去疾又说道:“我大秦的粮食能够远超其他国家,离不开商君的变革。”

  冯去疾的语气尊敬。

  可见冯去疾对于商鞅的敬佩。

  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推行县制、鼓励耕织等,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是商鞅的变法才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冯去疾也可惜商鞅的下场。

  他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除了贵族,还包括百姓。

  他在秦国待不下去。

  冯去疾忍不住看了赵扶苏一眼。

  赵扶苏也在大秦帝国发动了变革。

  但他的变革,并没有触犯什么人的利益。

  要说有,那就是胡亥那个倒霉蛋了。

  其他的人,除了府邸被围,还是原来的官职。

  “没错。”

  李斯对商鞅也很是认可。

  只可惜商鞅被污蔑造反,商鞅为了自保,他也的确是率兵造反了,这才被秦国被车裂。

  商鞅虽死,可他的变法却实打实地继承了下来,成为了秦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李斯开口说道:“我秦国的粮食储备能够远胜于六国,离不开商君之策。”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

  “啥意思!”

  赵扶苏瞪眼。

  他很烦这些古人动不动就扯文言文,听得他云里雾里的,不是很明白。

  李斯的脸皮抽了抽。

  跟这位元首说话都得用大白话啊!

  他解释道:“商人不准卖粮食,农民不准买粮食。”

  “农民不准买粮食,那么懒惰的农民就会努力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商人不准卖粮食,到了丰收年就不能靠卖粮牟利来增加享受了,那么饥荒之年也没有充裕的厚利可图。”

  “没有厚利可图,那么商人一定会害怕经商,会想去务农。懒惰的农民努力从事生产,商人也想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这样啊!”

  赵扶苏听明白了。

  大秦帝国粮价这么离谱的原因,他有点明白了。

  这不是商人在囤积粮食,然后卖出高价。

  而是帝国在囤积粮食,然后卖出高价。

  这粮价也是帝国故意抬起来的。

  这让他想起前世,某大臣说,房价就要高高抬起来。

  都是在收割百姓。

  他总算是回味过来,刚才他在听冯去疾说:我们没有太多粮食,卖出的粮食价格自然一路上涨。

  他就感觉有哪里不对劲。

  问题就出在了这里。

  大秦帝国粮食只能通过帝国进行交易。

  管你商人,还是百姓,还是贵族,买卖粮都是违法的。

  这样一来,粮食就能牢牢地掌握在帝国的手中,不会流到六国去。

  大秦帝国的这种粮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属于是战时经济,适合打仗,不适合和平时期。

  它压抑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粮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就是这套战时经济无法通过市场调节,来让粮价降下来。

  这只能说大秦帝国成也商君,败也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