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吴氏来投-《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呃”

  “陛下,妾身听你的,全都听你的”

  “待来日,妾身有空的时候,就传信给夏家父子”

  景阳宫,宽敞的龙榻上,小阿珂跨坐在强壮的朱皇帝身上,高耸被抓,媚眼如丝。

  轻启红唇,微微娇喘,细语呢喃,动人心弦,一副任君采撷的样子。

  女人就是这样,都是水做的,一旦被征服了,什么都听男人的话,哪里顾得了其他。

  从小娇生惯养的她,自认为不是朱皇帝的对手,连提鞋子都不配啊,也是床头上的玩偶而已。

  道理很简单,朱皇帝权势滔天,平日里打交道的人,都是朝里的老狐狸,一个个精明似鬼。

  小阿珂,之所以没有原谅夏家父子,就是过不了心里的那个坎,亲眼目睹姐姐的惨死,血淋淋的头颅啊。

  所以说,战事一起,乱世一到,人命如草芥,随时都能随风消逝。

  更何况,朱皇帝能同意吴三桂营建坟茔,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小阿珂,小少妇一个,不敢再有其他奢求,一个小小的夏家,不算啥的。

  “嘿嘿”

  年轻力壮的朱皇帝,嘿嘿一笑,瞥了一眼怀里的美娇娘,滚烫洁白的娇躯,手头上的力道,又重了几分。

  没错,朱皇帝是剁了吴三桂,又睡了他的女儿,但朱皇帝不后悔。

  世道就是如此,适者生存嘛,乱世里,妇人之仁只会害死人,就别做什么圣人了。

  更别提什么,小阿珂复仇啥的,五千年的历史,亡国的妃嫔公主一大堆,有几个敢动手的?

  更何况,大家也是利益结合体,朱皇帝需要吴三桂旧部的效忠,小阿珂也能荣华富贵。

  劝小阿珂放下成见,也是为了辽东派系团结,能在新朝站稳脚跟,别被其他派系活吞了。

  “还有一事”

  “吴三桂的坟茔,不能建在中原”

  “去缅甸吧,反正距离磨盘山,也不是很远”

  “朕记得,缅甸的阿瓦宫,里面就有一个陵宫,永历皇帝也在那边”

  “还有,不能太高调,太张扬,尽量做的隐秘一些,对你们有好处的”

  没错,两世为人的朱皇帝,经验老辣丰富的很,得尽量安排妥帖。

  当然了,朱皇帝也有点恶趣味,发泄一下自己前世的愤怒。

  没错,永历皇帝朱由榔,就安葬在缅甸的阿瓦王宫,里面的陵宫,是东吁王朝的历代祖坟。

  当初拿下阿瓦城的时候,朱由榔的无头尸首,即便是用了冰块,也开始腐烂了。

  所以说,经过朱雍槺的默许后,军队就把东吁王朝的墓群,给全部掏了,再安葬朱由榔的尸身。

  如今,朱皇帝再把吴三桂放进去,那就呵呵了。

  前世的时候,吴三桂用弓弦勒死朱由榔全家,最后再一把火烧光,真正的尸骨无存。

  这一世,朱皇帝打败了吴三桂,砍头剁首,剁成了大小几百块。

  如今,再把他们两个,相爱相杀的人,继续绞在一起,让他们在地府里,好好把酒言欢吧。

  “吴三桂啊”

  “朕不是昏君,也不是暴君”

  “朕会让史官,公平公正的记载,丁是丁,卯是卯”

  “他的前半生,为国杀敌建功立业,是大明的大功臣,朝廷也给了相应的爵位”

  “他的后半生,是大明和华夏的罪人,卖国求荣,背信弃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没错,大明朝廷稳定下来后,朱皇帝身边就有了起居注,史官当然也就有了。

  两世为人的朱皇帝,肯定不希望,后世再次出现满清的明史,那玩意太假了,写了将近一百年啊。

  要知道,明朝的国祚,也就是290多年,满清王朝在绣花呢,也该早就写完了,明摆着就是抹黑明室。

  所以说,朱皇帝会让史官,公平公正的书写,特别是大国贼吴三桂,功是功,过是过,不能混为一谈。

  “爱妃啊,你别这么看朕”

  “没错,你就是朱家人,将来生儿育女,功劳不小”

  “但是,天下悠悠,难堵众人之口,朕也改变不了别人的想法,朕不是昏君啊”

  “再有一点”

  “崇祯十七年以来,整个大明朝,投降满清的文臣武将,数不胜数,遍地都是降臣降将”

  “所以说,那时候投降满清的人,并不是罪不可赦,毕竟树倒猢狲散,世道就是如此”

  “你父亲,真正的罪孽,罪不可赦的原因,在于引满清入关,荼毒整个华夏民族,为奴为婢”

  “所以说,于国于民而言,你父亲的罪恶,比尚可喜大很多”

  “更何况,此一时彼一时”

  “当初在磨盘山的时候,朕才几个兵将,满清都杀到家门口了,朕不得不痛下杀手”

  “如果是换到现在,今时今日的话,朕可能就不会下手了”

  “毕竟朕睡了你,你就是朱家人,给你父亲一个体面,安享晚年,也未尝不可”

  “但是,现在就没办法了”

  “你们吴家,几个叔伯兄弟,都在满清那边,任职为官”

  “朕即便是有想法,也是无能为力,给不了你太多啊”

  没错,做了那么久的监国和皇帝,两世为人的朱雍槺,早就看清了世道。

  王朝末世,在历史的车轮下,谁都阻挡不了,皇帝都得吊死,何苦为难投降的文臣武将。

  既然是王朝末世,后面几任的皇帝,还有文臣武将,肯定是战略错误一大堆,该死该杀。

  朱雍槺的大明中华王朝,其实算是重建的王朝,军队模式是新的,朝臣也大部分更换了。

  更何况,朱皇帝回师昆明,也是为了重整朝廷,改变朝廷的作风,不能再堕落下去了。

  对待吴三桂也是如此,以前在磨盘山的时候,那是必杀之人。

  但是,换到现在的话,朱皇帝可能就不会杀了,跟尚可喜一样,留着作为旗杆,招降满清的绿营。

  政治就是如此,都是交易的筹码,如果这一点都想不通,朱皇帝的皇位,也是坐不久的,迟早得乱起来。

  “啊”

  骤然听到朱皇帝,如此好说话的吴皇妃,顾不得春光乍泄,猛的坐起来,心花怒放,满目惊喜。

  她费了那么大的劲,做了那么多的铺垫,就是等朱皇帝松口啊,这是打算接纳辽东吴氏啊。

  “陛下,啊”

  “臣妾,拜谢陛下恩典”

  “跟你说个好消息,就是上次提的那件事”

  “臣妾的二兄和大伯,从汉中那边投过来了”

  “他们带了一些家将,还有王将军、高将军和夏将军,他们军队的亲朋家属,都来到了川滇边境”

  没错,做了朱皇帝贵妃的吴阿珂,一直在联系汉中的吴氏家人,希望得到家人的支持。

  没办法,她的支持者,仅仅是吴三桂的旧臣旧将而已,没有真正的吴氏男丁。

  当然了,这些都是汇报过,朱皇帝也是同意的,下令锦衣卫参与传信,甚至是查阅信件。

  没错,今天的这一出戏,就是方献廷给吴阿珂的计谋,先试探朱皇帝对吴氏的态度。

  如果没问题的话,辽东吴氏将门,就打算在大西南朝廷,扎根立足了,毕竟有了后宫的支持。

  道理很简单,平西王吴三桂没了,核心精锐少了2万多人,汉中的辽东将门,在满清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

  更重要的是,满清和大明之间,形势有一点点逆转了。

  不再是那种,一边倒的局面,精明的吴氏,也打算在大明寻找机会。

  “啥?”

  “你二兄,你大伯,家将都来了?”

  “朕记得,上次你提过,就是接一些家眷而已”

  听到汉中来人的朱皇帝,反应比吴阿珂还大,满目震惊,目瞪口呆,难以置信的反问几句。

  刚开始,吴阿珂要求通信汉中,朱皇帝也没有反对,一个后宫女子,能掌握啥机密啊。

  朱皇帝甚至要求,汉中的吴氏,最好把吴三桂的旧部,普通将校和士卒的家眷,都送到大西南来。

  没什么不可能的,反正都是交易,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嘛,能让自己部下,安心杀敌,什么都值得的。

  “呵呵”

  “这下好了,来了不少啊”

  “还有家将,看来都是百战精锐啊”

  “爱妃很不错,是朝廷的大功臣呐”

  “好好好”

  “来了就好,朕绝对是双手欢迎,扫榻以待”

  顿了一下,朱皇帝看着眉开眼笑的吴皇妃,手头上的虎爪,又加大了一分力气,满意点了头,继续说道:

  “你放心吧”

  “刚好朕回来了,朝廷最近也在扩兵”

  “只要这些人,有能力,够忠勇,朕都会委以重任,绝不会有任何歧视”

  “你也看到了”

  “刘玄初是户部左侍郎,方献廷是吏部左侍郎,兼任川北的统兵大帅”

  “夏氏父子,王屏藩将军,王辅臣将军,高得捷将军,都是我朝的军中大将,领兵3千的大营”

  “所以说,你可以传信给你二兄,让他们安心进入云南”

  “到时候,直接来朕的侍从室吧,先跟一段时间,熟悉一下”

  没错,时至今日的朱皇帝,权势足够了,能投过来的,肯定是双手欢迎的。

  大西系,忠贞营,尚可喜的天助兽兵,朱皇帝都能收降,辽东将门也不错,反正已经有了不少。

  更何况,吴阿珂的二兄都来了,还有什么可担心啊,毕竟辽东将门,有的是精兵悍将。

  还有大名鼎鼎的辽东铁骑,刚好朱皇帝,也打算扩编骑兵团,来的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