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光复四川全境-《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公元1660年,大明中华元年,二月初一,傍晚。

  四川北部,保宁府(阆中县),古朴陈旧,苍凉破败,又不失威严的府衙内。

  大明中华王朝,四川成都和重庆,两路大军,汇集在此,终于收复了整个四川行省。

  川湖总督文安之,吏部左侍郎方献廷,四川巡抚蒋尚鹰,参军郭都贤。

  德安侯耿三品,总兵刘耀,总兵朱龙海,副将杨定,大将刘鼐,二炮司参军包杰勋等等。

  一个个文臣武将,满脸红光,神情激动难耐,胜利的喜悦,溢于言表。

  没错,这个保宁府,四川的北面门户,山川关隘,时隔10余年,终于回到了大明的怀抱。

  十年以前,公元1650年,永历六年,顺治九年。

  那时候的四川,那叫一个乱字了得,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相互攻伐,纷争不休。

  就是在这一年,负责镇守四川的明军大将,是崇祯十年的武进士,华阳侯杨展。

  这个号称四川王的杨展,曾大败八大王张献忠,对砍满清肃王豪格的猛将,死于明将袁韬和武大定的内讧中。

  一时间,整个四川,各州府县,立马就进入了群雄无首,军阀割据的状态。

  袁韬,武大定,李占春,李乾德,于大海,王祥等等,各路军阀军头,也开启了新一轮的攻伐兼并。

  此时的永历王朝,拿下云贵的大西军,也经历了几年的休养生息,正是粮草充足,兵强马壮。

  秦王孙可望,当机立断,下令蜀王刘文秀,带着王自奇和卢名臣等一众大将,挥师北上,准备收复川南。

  强势的刘文秀,北渡金沙江,破建昌,迫降袁韬和武大定,豪取嘉定府。

  随后,大军向西突进,继续攻破于大海和李占春,再取川东重镇重庆府,合州和涪州。

  最后,留下猛将白文选,留守在嘉定府,刘文秀带着大军,回师云南。

  第二年,公元1651年的年底,这时的天下霸主,满清王朝,也不甘人后。

  平西王吴三桂,带着都统李国翰,五六万大军,从汉中南下,开始攻略混乱不堪的四川。

  于是乎,整个四川,群雄汇聚,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军阀大混战。

  满清势力,大西南的永历政权,夔东的忠贞营,四川的本地明军,还有一些地方武装和义军贼军等等。

  就在这一年,老辣的吴三桂,凭借其强大的兵力,充足的后勤,兵械火炮优势。

  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先后攻陷成都、重庆、嘉定、叙州,大西军的跛脚猛将白文选,惨败逃回贵州。

  这一年的夏天,丢了整个川南的大西军,这个大西南的霸主,岂能善罢甘休。

  秦王孙可望,再次下令蜀王刘文秀,领大军五万,大将贺九仪,祁三升,武大定等人,北上川南,开启全面反攻。

  当年的七月,刘文秀大军,败清将卢光祖,斩杀总兵南一魁,夺取叙州府。

  紧接着,往西攻重庆府,一战破之,再北上围攻成都府,斩杀满清成都知府周基昌。

  形势急转而下,吴三桂亲领大军,增援成都,明军再破满清大军,阵斩吴三桂的大将,白含贞和白广生。

  八月,被围困在成都府的吴三桂,率军死战突围,往北逃亡绵竹,途中丧师精兵万余,败走川北保宁府。

  是的,这一次,强横的大西军,同样是势如破竹,一路北伐,把满清的平西王,反推了回去了。

  自此,纵横南北的满清平西王,带着一堆残兵败将,龟缩在保宁府,瑟瑟发抖中。

  也就是这一次,大明永历王朝,距离全境收复四川,也是最近的一次。

  当然了,这个结局已经注定了,大名鼎鼎的刘文秀,大西军三巨头之一,屡胜轻敌,骄狂自大。

  最后,还是被老辣的吴三桂,窥视到破绽,联合李国翰,导演了一场惊天大逆转,大败城外的刘文秀,最后一路反推,夺回成都府。

  从那以后,整个四川,就变成了大西军和清军的角斗场,你来我往,相互攻伐不休,打生打死七八年。

  “恭喜文总督”

  “底定四川全境,青史垂名”

  “贺喜文总督”

  “一战定川蜀,丰功伟绩”

  “恭贺文总督”

  “运筹帷幄,鞑子闻风丧胆,丢盔弃甲、、”

  此时此刻,文臣武将,分列左右两排,对着主位上的川湖总督,躬身行礼,大声恭贺道喜。

  是的,成都的明军,重庆的明军,在保宁府汇合以后,军队最大的头,就是这个总督文安之。

  这一次,大明的两路大军,没有经历什么大战役,也没有血腥的攻防战,更没有什么天量的缴获。

  但是,毕竟是整个四川啊,丢失了十几年的川蜀盆地,天府之国,全境收复了。

  当然了,要是没有之前的川南大渡河胜利,川东重庆府的大胜仗,满清鞑子,肯定不会放弃四川的。

  因此,在文武众人的眼里,这是一项大功绩,丰功伟绩,可载入史册,传颂后人。

  没错的,今年的元宵节,川陕总督李国英,四川巡抚高民瞻,四川提督郑蛟麟,接到了北京城的圣旨。

  四川北面,顺庆府,潼川府和保宁府,三个府的满清鞑子,总计2万多兵马。

  在李国英的带领下,整齐有序,灰溜溜的,迫不及待的,全部北撤了,逃回了他们的老巢,汉中府。

  没办法啊,满清在四川的战局,太难了,强势的满清王朝,也有点耗不起了。

  整个四川的清军,2万精锐,上万的辅兵丁壮,所有的粮饷兵械补给,都要从陕西各州府起运。

  这个粮饷补给线,要翻越秦岭山脉,穿过羊肠小道,才能进入汉中府。

  歇息一段时间后,继续南下,又是穿越崎岖小山道,翻过大巴山,最后才能进入川北保宁府。

  所以说,在四川这个地盘上,面对背靠云南,强大支持的大明军队,满清的几万军队,根本耗不起。

  没错的,在强势的大明中华王朝面前,单凭一项补给线,满清就没有任何的优势。

  当年,也就是大西军内讧太严重,四川军头太多,吴三桂和李国英,才有可乘之机。

  更何况,大明王朝的战略,这个四川战线,本来就是小战场,用于拖垮满清的战争泥潭。

  在战略上,明军只是派出少量的精锐,统筹四川的大小军阀,再配上足够的粮饷补给,就能实现拖死四川清军。

  “呵呵”

  主位上的文总督,东阁大学士,满头白发,红光满面,眼眸里却带着一丝丝的疲倦。

  看着下面,一众文官武将,庄重严肃的恭维,脸上浮现出兴奋激动,又有一些无奈的表情。

  半响后,才缓缓的站起来,呵呵微笑,朝着云南方向,恭敬的拱着手,沉声开口道:

  “诸位同僚”

  “诸位将军”

  “谬赞,谬赞,老夫愧不敢当啊”

  “这光复四川全境的战功,是全赖陛下的恩典,信重”

  “咱们这些出征在外的将士,才有好机会,拿下这个天府之国啊”

  “吾皇万岁,大明国祚万年”

  “陛下英明神武,勤政爱民,指挥若定,运筹决胜,才是真正的明君圣君”

  说完后,这个白发苍苍的忠臣楷模,又对着昆明方向,拱了拱手,以示心中,对朱皇帝的敬重敬仰。

  没错的,这个收复四川的战功,他是真的没胆子,也没有那个想法,去愧领的。

  自家事,自己知晓,他这个川楚两省总督,有一点不够称职啊。

  前年,年底的时候,满清十万大军,一路平推,打穿了整个大西南,永历王朝,变的朝不保夕。

  大名鼎鼎的文总督,奉了永历皇帝的皇命,出使川南,夔东十三家。

  就是想号令夔东的各路军阀,出兵攻击重庆,围堵吴三桂的后路,实现围魏救赵的战略,拯救永历王朝的国祚。

  可惜啊,费尽心思,搞到的夔东军阀联军,还没有走到重庆,就听到水师的噩耗。

  正在重庆城下,围攻满清的涪侯谭文,被两个弟弟反杀了,一战没了所有的水师。

  迫不得已,没了水师的联军,只能灰溜溜的滚回夔东,自那以后,文安之的话,再也没人听了。

  上一次的重庆之战,明军之所以能够大胜,还是因为缅甸的朱皇帝,能号令川东军阀啊。

  如果没有朱皇帝的威望,朝廷的粮饷,朝廷的军队,单凭一个文安之,这辈子都别想出夔东了。

  同样,大明王朝,在四川的军队,之所以能压着满清打。

  还有因为有朱皇帝,威望盛隆,足粮足饷,兵械犀利,能一直支持川南,反攻满清的总督李国英。

  最重要的一点,文安之也是进士出身,非常懂的朱皇帝的战略,四川的清军,就是被大明王朝,活活拖垮拖死的。

  “对对对”

  “吾皇万岁”

  “陛下威武”

  “大明万年”

  “日月大明,江山万年,国祚永存”

  “陛下圣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看着老辣稳重的文总督,一脸的郑重庄重,堂下的文臣武将,也不敢有半点怠慢了。

  四川巡抚蒋尚鹰,吏部左侍郎方献廷,德安侯耿三品,大将杨定,刘鼐,包杰勋等等。

  纷纷转过身,朝着昆明大致的方向,躬身行礼,高呼万岁圣明,一大堆的恭维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