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的目光全锁在雅迪城的“治安战”上。
联盟国观察员每天背着相机,蹲在街角记录零星交火的硝烟,镜头里美华士兵与“武装分子”的“对抗”激烈,却没人发现那些“武装分子”的枪口永远偏离要害;
鹰酱《纽约时报》甚至刊登评论,预测“美华至少需半年才能从雅迪治安战中脱身”。
但在美华王国王室议事厅的全息沙盘前,肖爱国目光已从雅迪城的红色标记上移开,稳稳落在瓜达尔岛的蓝色坐标上——那里,3.5亿吨潘古纳铜矿的储量数据在沙盘上闪着冷光,比雅迪城的硝烟更能决定美华未来的根基。
“‘天网’系统刚完成第三次轨道校准,成功避开鹰酱的‘锁眼-12’和‘星链’两颗侦察卫星。
特混编队现在正以18节航速贴着大尼国专属经济区边缘航行,今晚十点能准时抵达瓜达尔岛外海20海里的预定阵位。”
陈妤端着一杯刚泡好的热咖啡走近,在控制台的战术地图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她轻轻将杯子放在肖爱国手边,指尖点向沙盘上的两艘蓝色舰模:
“‘海鲨号’和‘巨鲸号’这两艘改装两栖攻击舰,甲板上停了12架‘山猫’武装直升机,每架都挂载了空地导弹和火箭巢;
舰艉的坞舱里,300名‘山鹰’特种队员已经完成战前动员,单兵装备里特意加了防水袋,防止登陆时海水浸湿地质资料;
海军陆战队的两个突击营也备好了水下爆破装置,专门用来清除滩头的障碍物。”
肖爱国拿起咖啡抿了一口。他的目光仍锁在沙盘上,指尖在雅迪城的位置画了个圈:
“雅迪城的‘戏’还得继续演,而且要演得更真。
陆明找的南非p,能不能撑到我们在瓜达尔站稳脚跟?”
“放心,他们是常年在中东执行任务的老队伍,知道怎么把握‘度’。”
陈妤调出雅迪城的实时监控画面——屏幕里,穿着平民服装的p成员正举着AK-47“扫射”,
枪口却故意抬高一寸,子弹全打在墙上;
不远处,几名美华士兵举着盾牌“反击”,烟雾弹炸开的灰雾弥漫在巷口,看起来激烈万分,却没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他们每天固定在联盟国观察员的驻点附近‘冲突’两次,观察员昨天还发回总部报告。
说‘美华在雅迪的兵力至少有一个旅,完全被牵制,无力顾及其他区域’,连鹰酱中情局的情报简报都采信了这个说法。”
肖爱国微微颔首,指尖突然重重敲在潘古纳铜矿的标记上:
“登岛后的优先级必须卡死:‘山鹰’特种队第一时间冲进去,别管矿石,先找行政楼的资料室——里面的地质勘探报告、开采进度表,还有冶炼厂的设计图纸,比现在矿区里堆着的矿石值钱百倍。
我已经让科技部准备了加密硬盘,‘山鹰’的技术兵会把这些资料备份三份,一份送回王室档案室,一份留在矿区的临时指挥中心,这些技术资料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矿区里的那些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必须‘保护性’看管起来,给他们安排单独的宿舍,三餐按王室后勤标准来。
这些人是恢复铜矿生产的关键,要是跑了或者被乱兵伤了,我们至少得推迟半年才能出成品铜。”
“这些都跟‘天鹰’队长赵锐确认过了,他特意带了两名懂矿业的参谋,登岛后会先跟工程师们沟通,说明我们不是来‘占领’,是来‘保护’的。”
陈妤调出一份录音文件,按下播放键,温和的乡音立刻从音响里传出来:
“老乡们,我是在雅迪开面馆的老王啊,你们别再在城里躲着了,美华王国在瓜达尔岛给咱们建了新家园,有热粥喝,有不漏雨的房子住,王国的船正等着接咱们过去呢……”
肖爱国听着录音,眼神终于软了一瞬。
他抬手按下暂停键:“就用这个,声音亲切,比官样文章管用。
让临时管理委员会在登岛两小时后,通过接管的当地广播电台循环播放,同时用‘天网’的卫星信号覆盖大尼国全境,连偏远乡村的收音机都能收到。
另外,让p在华人聚集区贴告示,用大华国的简体字写,别用当地文字——很多老人不认识外文,看到家乡字才放心。”
他突然想起什么,又叮嘱道,“跟特混编队的指挥官说,登陆时尽量少开火。
驱逐舰的主炮只针对滩头的铁丝网和混凝土碉堡,用高爆弹炸障碍物,别用穿甲弹,主要起心理震慑作用。
我们是来接华人回家的,不是来屠城的,要是伤了平民,联盟国的唾沫星子能把我们淹了。”
当天深夜,瓜达尔岛外海。
“海鲨号”两栖攻击舰的舰桥里,灯光调至最低,指挥官李勇紧盯着控制台的屏幕。
“天网”系统传来的实时画面里,滩头的大尼国警察正扛着老旧的6步枪巡逻,他们的巡逻路线、换岗时间,早已被“天网”系统记录分析完毕,像提线木偶般毫无秘密可言。
“各单位注意,五分钟后开始炮火准备!
目标:滩头障碍物,坐标北纬10°15′,东经123°30′(随便说的坐标,别深究),火力覆盖时间30秒,无人员杀伤区!”
李勇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到每一艘舰上。
随着指令下达,“海鲨号”的主炮缓缓抬起,炮口对准滩头的方向。
“轰!轰!轰!”三发高爆弹呼啸着划破夜空,带着橘红色的尾焰落在滩头的铁丝网和碉堡上,瞬间将障碍物炸成碎渣。
硝烟弥漫中,没听到任何惨叫声。
那些警察早在炮声响起的瞬间,就扔下枪撒腿就跑,有的甚至直接举起了双手。
“气垫艇出发!直升机编队升空!”
李勇再次下令。
舰艉的坞舱门缓缓打开,满载陆战队员的气垫艇破浪而出,艇身激起的浪花在夜色中飞溅;
甲板上的“山猫”直升机则依次升空,低空掠过海面,旋翼卷起的气流吹弯了岸边的芦苇,朝着卡巴港的方向飞去。
联盟国观察员每天背着相机,蹲在街角记录零星交火的硝烟,镜头里美华士兵与“武装分子”的“对抗”激烈,却没人发现那些“武装分子”的枪口永远偏离要害;
鹰酱《纽约时报》甚至刊登评论,预测“美华至少需半年才能从雅迪治安战中脱身”。
但在美华王国王室议事厅的全息沙盘前,肖爱国目光已从雅迪城的红色标记上移开,稳稳落在瓜达尔岛的蓝色坐标上——那里,3.5亿吨潘古纳铜矿的储量数据在沙盘上闪着冷光,比雅迪城的硝烟更能决定美华未来的根基。
“‘天网’系统刚完成第三次轨道校准,成功避开鹰酱的‘锁眼-12’和‘星链’两颗侦察卫星。
特混编队现在正以18节航速贴着大尼国专属经济区边缘航行,今晚十点能准时抵达瓜达尔岛外海20海里的预定阵位。”
陈妤端着一杯刚泡好的热咖啡走近,在控制台的战术地图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她轻轻将杯子放在肖爱国手边,指尖点向沙盘上的两艘蓝色舰模:
“‘海鲨号’和‘巨鲸号’这两艘改装两栖攻击舰,甲板上停了12架‘山猫’武装直升机,每架都挂载了空地导弹和火箭巢;
舰艉的坞舱里,300名‘山鹰’特种队员已经完成战前动员,单兵装备里特意加了防水袋,防止登陆时海水浸湿地质资料;
海军陆战队的两个突击营也备好了水下爆破装置,专门用来清除滩头的障碍物。”
肖爱国拿起咖啡抿了一口。他的目光仍锁在沙盘上,指尖在雅迪城的位置画了个圈:
“雅迪城的‘戏’还得继续演,而且要演得更真。
陆明找的南非p,能不能撑到我们在瓜达尔站稳脚跟?”
“放心,他们是常年在中东执行任务的老队伍,知道怎么把握‘度’。”
陈妤调出雅迪城的实时监控画面——屏幕里,穿着平民服装的p成员正举着AK-47“扫射”,
枪口却故意抬高一寸,子弹全打在墙上;
不远处,几名美华士兵举着盾牌“反击”,烟雾弹炸开的灰雾弥漫在巷口,看起来激烈万分,却没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他们每天固定在联盟国观察员的驻点附近‘冲突’两次,观察员昨天还发回总部报告。
说‘美华在雅迪的兵力至少有一个旅,完全被牵制,无力顾及其他区域’,连鹰酱中情局的情报简报都采信了这个说法。”
肖爱国微微颔首,指尖突然重重敲在潘古纳铜矿的标记上:
“登岛后的优先级必须卡死:‘山鹰’特种队第一时间冲进去,别管矿石,先找行政楼的资料室——里面的地质勘探报告、开采进度表,还有冶炼厂的设计图纸,比现在矿区里堆着的矿石值钱百倍。
我已经让科技部准备了加密硬盘,‘山鹰’的技术兵会把这些资料备份三份,一份送回王室档案室,一份留在矿区的临时指挥中心,这些技术资料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矿区里的那些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必须‘保护性’看管起来,给他们安排单独的宿舍,三餐按王室后勤标准来。
这些人是恢复铜矿生产的关键,要是跑了或者被乱兵伤了,我们至少得推迟半年才能出成品铜。”
“这些都跟‘天鹰’队长赵锐确认过了,他特意带了两名懂矿业的参谋,登岛后会先跟工程师们沟通,说明我们不是来‘占领’,是来‘保护’的。”
陈妤调出一份录音文件,按下播放键,温和的乡音立刻从音响里传出来:
“老乡们,我是在雅迪开面馆的老王啊,你们别再在城里躲着了,美华王国在瓜达尔岛给咱们建了新家园,有热粥喝,有不漏雨的房子住,王国的船正等着接咱们过去呢……”
肖爱国听着录音,眼神终于软了一瞬。
他抬手按下暂停键:“就用这个,声音亲切,比官样文章管用。
让临时管理委员会在登岛两小时后,通过接管的当地广播电台循环播放,同时用‘天网’的卫星信号覆盖大尼国全境,连偏远乡村的收音机都能收到。
另外,让p在华人聚集区贴告示,用大华国的简体字写,别用当地文字——很多老人不认识外文,看到家乡字才放心。”
他突然想起什么,又叮嘱道,“跟特混编队的指挥官说,登陆时尽量少开火。
驱逐舰的主炮只针对滩头的铁丝网和混凝土碉堡,用高爆弹炸障碍物,别用穿甲弹,主要起心理震慑作用。
我们是来接华人回家的,不是来屠城的,要是伤了平民,联盟国的唾沫星子能把我们淹了。”
当天深夜,瓜达尔岛外海。
“海鲨号”两栖攻击舰的舰桥里,灯光调至最低,指挥官李勇紧盯着控制台的屏幕。
“天网”系统传来的实时画面里,滩头的大尼国警察正扛着老旧的6步枪巡逻,他们的巡逻路线、换岗时间,早已被“天网”系统记录分析完毕,像提线木偶般毫无秘密可言。
“各单位注意,五分钟后开始炮火准备!
目标:滩头障碍物,坐标北纬10°15′,东经123°30′(随便说的坐标,别深究),火力覆盖时间30秒,无人员杀伤区!”
李勇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到每一艘舰上。
随着指令下达,“海鲨号”的主炮缓缓抬起,炮口对准滩头的方向。
“轰!轰!轰!”三发高爆弹呼啸着划破夜空,带着橘红色的尾焰落在滩头的铁丝网和碉堡上,瞬间将障碍物炸成碎渣。
硝烟弥漫中,没听到任何惨叫声。
那些警察早在炮声响起的瞬间,就扔下枪撒腿就跑,有的甚至直接举起了双手。
“气垫艇出发!直升机编队升空!”
李勇再次下令。
舰艉的坞舱门缓缓打开,满载陆战队员的气垫艇破浪而出,艇身激起的浪花在夜色中飞溅;
甲板上的“山猫”直升机则依次升空,低空掠过海面,旋翼卷起的气流吹弯了岸边的芦苇,朝着卡巴港的方向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