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后方战场-《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他们现在就像惊弓之鸟,不敢轻易行动。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他们既然选择坚守,必然会想尽办法等待援军,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出应对之策。

  陈振华迅速在阳泉城外设立了临时指挥部,召集侦查团、独立四团和独立十一团商讨作战计划。

  临时指挥部内,气氛严肃而紧张,一幅巨大的阳泉地图铺在桌子上,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符号和标记。

  陈振华指着地图,神情凝重地对孔清德、高志远和徐虎三位团长说道:

  “同志们,现在敌人龟缩在城内不敢出来,我们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阳泉是攻打太原的重要一步,我们必须尽快拿下,大家说说各自的想法。”

  独立四团团长孔清德率先发言:“陈旅长,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对阳泉城进行仔细的侦察,试探一下敌人的防御部署和火力分布,然后再制定详细的进攻计划,尤其是火炮攻击。”

  陈振华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想法不错。但我们要注意,不能暴露我们的主攻方向。敌人现在很谨慎,一旦察觉到我们的意图,可能会加强防御。”

  独立十一团团长高志远接着说:“陈旅长,我认为我们可以派小股部队进行袭扰,不断消耗敌人的弹药和士气。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夜间,悄悄接近城墙,趁机将阳泉的城门拿下,然后我们趁机冲进城内。”

  陈振华沉思片刻后说:“这个办法可行。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边进行火力侦察,一边派小股部队袭扰。但要注意部队的安全,不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最终确定了作战计划。首先派遣侦察部队对阳泉城进行全面的火力侦察,摸清敌人的防御部署和火力分布。

  同时,组织小股精锐部队,不断对阳泉城进行袭扰,消耗敌人的弹药和士气。在袭扰过程中,注意观察敌人的防御弱点,为后续的总攻做好准备。

  当天晚上,月色朦胧,大地被一层淡淡的银纱所笼罩。独立四团挑选出的一支由五十名精锐战士组成的袭扰小队,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地接近阳泉城。他们行动敏捷,如同鬼魅一般,在黑暗中悄然前行。

  当接近城墙时,一名侦察兵小心翼翼地爬上一棵大树,观察城墙上敌人的动静。他看到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名哨兵在巡逻,哨兵们显得有些疲惫,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警惕性。

  袭扰小队分成几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接近城墙。他们在距离城墙几十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准备发起袭扰行动。

  一名战士从背包里拿出几枚手榴弹,拉响导火索后,朝着城墙上扔了过去。“轰!轰!轰!”几声巨响,城墙上顿时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了一跳,顿时乱作一团。城墙上的哨兵们纷纷朝着手榴弹爆炸的方向射击,一时间枪声大作。

  袭扰小队的战士们趁机又扔出几枚手榴弹,然后迅速转移位置,继续对城墙的其他部位进行袭扰。

  城内的日军指挥官听到枪声后,立刻跑到城墙上查看情况。他看到城墙上一片混乱,愤怒地喊道:“八嘎!这是怎么回事?给我查清楚,敌人有多少人?”

  日军士兵们在指挥官的催促下,开始四处搜索袭扰小队的踪迹。但袭扰小队的战士们早已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地撤离了。

  经过几天的火力侦察和袭扰行动,陈振华对阳泉城的防御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发现,阳泉城的东门防御相对薄弱,敌人的火力配置也相对较少。于是,他决定将东门作为主攻方向。

  在总攻开始前,陈振华再次召集孔清德、高志远和徐虎团长进行战前动员。他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目光坚定地看着台下的将士们,大声说道:

  “同志们,经过几天的侦察和袭扰,我们已经摸清了敌人的情况。阳泉城的东门防御相对薄弱,我们将从这里发起总攻。这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奋勇杀敌,就一定能够拿下阳泉!”

  台下的将士们听了陈振华的动员,群情激昂,纷纷高呼:“拿下阳泉!消灭鬼子!”

  总攻的日子终于来临,天还未亮,阳泉城外便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独立四团、独立十一团的战士们早已在各自的攻击位置上严阵以待。

  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坚毅和决心,等待着总攻的命令。随着陈振华一声令下:“总攻开始!”

  顿时,阳泉城外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独立四团和独立十一团的炮兵部队,对阳泉城东门进行了猛烈的炮击。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城墙上,炸得城墙上的敌人鬼哭狼嚎。

  趁着炮击的烟雾,独立四团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朝着东门冲了过去。他们一边冲锋,一边喊着口号:

  “冲啊!消灭鬼子!”之前城墙上的小鬼子在炮击中受到了一定的伤亡,但他们仍然负隅顽抗,用机枪和步枪朝着冲上来的八路军战士们疯狂扫射。

  独立四团和独立十一团的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利用地形地物,灵活地躲避着敌人的子弹,继续向前冲锋。

  在冲锋过程中,一些战士不幸中弹倒下,但后面的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踏着战友的血迹,奋勇向前。

  就在独立四团与敌人在东门激烈交火的时候,独立十一团也分别从南门和北门发起了佯攻。他们的目的是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应对东门的攻击。

  南门和北门的战斗同样激烈。独立四团和独立十一团的战士们用手榴弹和机枪对城墙上的敌人进行攻击,敌人也拼命抵抗,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

  在东门,独立四团的战士们终于接近了城门。他们用炸药包炸开了城门,然后冲进了城内。

  城内的敌人见城门被攻破,便组织起反击,试图夺回城门。独立四团和独立十一团的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逐屋争夺,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陈振华在临时指挥部内密切关注着战场上的局势。他通过望远镜看到独立四团已经成功攻入城内,心中感到一丝欣慰。

  但他也知道,战斗还没有结束,城内的敌人仍然负隅顽抗,必须尽快消灭他们,巩固战果。

  于是,他下令侦查团和独立十一团停止佯攻,迅速加大力度进攻,进入到阳泉县城内后,向日军的指挥部靠拢,支援独立四团。同时,他还命令后续部队迅速跟进,扩大战果。

  在陈振华的指挥下,侦查团和独立十一团迅速加大了攻击力度,他们与独立四团会合后,对指挥部内的敌人形成了合围之势。敌人在三个团的强大攻势下,渐渐抵挡不住,开始节节败退。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阳泉城内的敌人终于被全部消灭。陈振华带领着部队进入阳泉城,看着城内的残垣断壁和敌人的尸体,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同志们,我们成功拿下了阳泉!这是我们攻打太原的重要一步。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努力,与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合围太原,彻底消灭敌人!”陈振华大声说道。

  战士们听了陈振华的话,欢呼雀跃。他们知道,阳泉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但他们有信心,在陈振华的带领下,一定能够攻克太原,为抗战胜利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时,阳泉城的上空,飘扬着八路军的旗帜。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市,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平静。而陈振华和他的部队,又将踏上新的征程,向着太原进发,去迎接那更为艰巨的战斗。

  当陈振华率领独立四团、侦查团及独立十一团的将士们,在阳泉城下展开激烈攻坚时,平顺县、黎城县、武陟县、长治县、焦作等县城的八路军后方根据地,正进行着一场静默却意义深远的“战斗”。

  忻州战役的硝烟尚未散尽,365师政委谭政委的办公室里已堆起半人高的战俘档案。

  油灯昏黄的光线下,他指尖划过“晋绥军投诚人员一万六千人”的统计数字,眉头拧成了疙瘩。

  通讯员第三次推门时,带进的夜风卷着寒意,也带来了更棘手的消息:“谭政委,平顺县临时营地已经满了,俘虏们挤在露天场院里,今晚预报有雨。”

  谭政委猛地站起身,抓起桌上的钢笔在电报稿上疾书,字迹力透纸背:

  “急电:战俘数量远超预期,政工干部缺口极大,请求紧急支援!”

  这封标着“特急”的电报连夜送抵八路军总部,油灯下,几位首长围着地图低声商议,最终拍板的声音斩钉截铁:“从各师抽调骨干,立刻支援365师和129师!”

  三天后,一列列军车冲破晨雾,载着数百名政工干部驶向晋东南。车厢里,刚从抗大毕业的青年学员小李正摩挲着背包里的《论持久战》,旁边的老红军王干事拍了拍他的肩膀:

  “记住,改造战俘不是捆住他们的手,是解开他们的心。”这句话,成了所有奔赴营地的政工干部共同的注脚。

  对那些被解救出的国军俘虏,及投诚的晋绥军士兵展开系统的军事训练与政治改造。这场“战斗”虽无硝烟,却关乎军心凝聚与力量整合,其艰巨程度丝毫不逊于前线厮杀。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