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吾朱元璋,叩告天地日月,山川社稷,以及历代皇祖!-《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康熙时期!

  “千古一帝!”

  “好一个千古一帝!”

  “若这四个字不是朕的,那天下还有谁能担得起?!”

  康熙仰望天幕,那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映入眼帘,胸膛随之剧烈起伏。

  对于一位帝王而言,这四字比世间绝色、比无尽黄金,还要致命!

  康熙也无法抵御这份诱惑。

  他在心底不断追问自己:

  “朕平定三藩,三次北征噶尔丹,还编纂了康熙字典。”

  “这些丰功伟绩,难道还不足以配得上千古一帝?”

  答案很快在他心中回荡——当然配得上!

  难怪天幕迟迟未曾揭晓,原来是早有安排,要给出这份最高荣耀!

  康熙的面庞上浮现出难以抑制的笑意。

  纵观古今,唯有寥寥几人可与他比肩。

  这份荣耀,他康熙必有一席!

  “哈哈哈哈哈!”

  想到此处,他畅快大笑,心情格外舒畅。

  纵然晚年有些懈怠,但这又能抹去什么?

  他,依旧是千古一帝!

  ……

  乾隆时期!

  “啪——”

  乾隆猛然合上折扇,眼神炽热无比。

  “千古一帝!”

  没想到天幕忽然抛出如此惊人的一笔,让他心中痒痒难耐。

  此刻他恨不得立刻揭晓榜首,看到自己的名字闪耀苍穹。

  他要让所有汉人皇帝睁大眼睛看清——

  爱新觉罗·弘历,才是天下唯一的千古一帝!

  在乾隆眼中,所谓“四大千古一帝”不过是虚名。

  真正的“一帝”,只可能是他!

  “看样子,皇祖父必然也是榜中之人。”

  “难怪一直没有出现名字,原来是压轴!”

  乾隆心情大好,满脸笑意。

  就算朱棣、杨坚这等篡夺之人都能上榜,皇祖父康熙更无理由缺席。

  这样一来,十大帝王榜上,他们满洲皇族便占了三席!

  雍正虽只居第十,但康熙与他本人,皆被尊为“千古一帝”。

  这份分量,何等沉重!

  乾隆心中暗自冷笑:

  让那些汉人皇帝惭愧去吧!

  你们治世成什么模样?而我们,又造就了何等盛景?

  几百位帝王,在他们爷孙三人面前,皆要黯然失色!

  这,才是真正压盖千秋的气魄!

  ……

  众多帝王心头也无比躁动。

  他们像被猫爪挠心般焦急,巴不得天幕一次揭晓全部四位“千古一帝”。

  毕竟名额只剩下最后四席,竞争无比惨烈。

  这四人不仅要登上历史帝王榜,更要被尊为千古一帝!

  能得此称号,简直做梦都能笑醒!

  “轰隆——”

  短暂的沉寂后,天幕忽然变幻。

  恢弘的乐声滚滚而出,似上古诵吟,似千钟齐鸣,震彻寰宇,激荡人心。

  众帝魂魄都被这旋律牵引,目不转睛地盯着天穹,不敢眨眼。

  终于,一道慷慨激昂的声音骤然响起:

  【历史十大帝王,第四位!】

  【千古一帝!】

  【明太祖,朱元璋!】

  这一刻,仿佛天道亲自下赐封号。

  铁血一生的老朱,身躯猛然一震,久久未能回神。

  直至许久之后,他脸上才绽放出久违的笑容,满面红光。

  “哈哈哈哈!”

  “妹子!妹子!你看到了吗?!”

  “咱……咱成千古一帝啦!”

  然而话出口,他才恍然想起,那个最想分享的挚爱,早已不在人世。

  身旁伫立的,是儿孙与满殿臣子。

  朱标率先俯身行礼,沉声道:

  “恭贺父皇,功在万世,千古一帝!”

  其余皇子、群臣也齐齐拜下:

  “恭贺陛下!”

  “千古一帝!”

  这一声声回荡在奉天殿中,让老朱眼眶微微泛红。

  此生再无遗憾——

  他,就是千古一帝!

  ……

  大秦!

  “果然,明太祖榜上有名。”

  始皇微微颔首,并未意外。

  以老朱驱逐外族、恢复中华的功绩,不可能落榜。

  只是没想到,他的排名如此靠前,还得了千古一帝之尊!

  “明太祖,确实当得此称号。”

  扶苏点头称赞。

  始皇也缓缓开口:

  “我中原神器,岂能落入他族之手?这等壮举,配得上千古一帝!”

  ……

  汉武帝时期!

  “明太祖,当之无愧!”

  刘彻沉声道。

  “光是中兴汉家一统,就已功盖千秋!”

  “九州山河,岂容异族践踏!”

  他没有丝毫异议。

  若朱元璋都不能入列前四,那天下还有谁能配?

  ……

  贞观时期!

  “明太祖……千古一帝……”

  李世民轻声念叨,久久沉吟,最后郑重地点了点头。

  “朕看这明太祖,的确配得上千古一帝之名。”

  “他扫荡元廷,重建中华,使南北再度一统,这份功绩,朕也有所耳闻。”

  先前在天幕交流时,众帝王多少听说过朱元璋的丰功伟绩。

  别的不论,单凭驱逐外族、重立汉人王朝这一条,就足以流芳百世!

  至于其余政绩,天幕定会逐一显现。

  ……

  大宋!

  赵二替自家兄长鸣不平,忍不住道:

  “大哥,你也是开国之君,却屈居第九。”

  “论这千古一帝的名号,你同样当得!”

  在他看来,朱元璋是开国皇帝,赵大哥同样如此,皆是终结乱世、重定江山之人。

  为何落差如此之大?

  赵大扫了赵二一眼,没好气地喝斥:

  “闭嘴!”

  “燕云十六州尚在外族之手,我有何颜面自称千古一帝!”

  “若是你和你的那些后嗣能争气些,便是我泉下也能含笑!”

  赵匡胤极为清醒。

  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可并未真正完成一统。

  燕云十六州依旧旁落他人之手!

  更遑论宋朝之后的皇帝们不堪至极,竟闹出靖康奇耻。

  当初看天幕视频时,赵匡胤羞愧得几乎抬不起头。

  此刻能被评入十大帝王,已是心怀感激。

  纵然只是第九名,可能跻身榜单,足以说明天幕与后世,仍认可他赵匡胤!

  至少未被后世子孙拖累得一败涂地。

  赵二见兄长冷声呵斥,只好讪讪闭嘴。

  ……

  康熙时期!

  眼见第四位仍非自己,康熙心头微微失落。

  可他随即精神一振。

  前方还有三个名额,总会有他康熙的一席之地。

  “洪武帝啊……”

  “此人真乃英武之主,非寻常帝王所能比肩!”

  虽身为满洲之君,康熙对朱元璋仍推崇备至。

  他曾亲往明孝陵祭拜,留下“治隆唐宋”四字。

  在康熙眼中,朱元璋的成就,甚至高出汉、唐、宋诸帝。

  固然其中有拉拢民心的政治考量,但康熙内心的确钦佩。

  以乞丐之身腾飞乱世,终至九五至尊,这等传奇,康熙自问也难以做到。

  朱元璋位列第四,被尊为千古一帝,康熙实无异议。

  历代清帝,对朱元璋评价都不低。

  顺治曾言,朱元璋足以超越宋太祖与唐太宗。

  康熙也多次亲祭其陵。

  除却虚礼,单就帝王角度而言,朱元璋确有非凡之功。

  他大幅强化皇权,确立了许多制度,清朝入关后多所承袭。

  而这些,皆源于老朱之手!

  此时,天幕之上缓缓浮现朱元璋一生经历。

  【他曾是放牛娃,沦为乞丐,削发为僧,尝尽人世疾苦,最终登顶天下!】

  【他就是平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贫苦农家,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八,名为朱重八。】

  【十六岁那年,家乡闹饥荒,父兄母亲相继离世,他甚至无力安葬亲人。】

  【走投无路之际,朱元璋投身皇觉寺为僧,暂得栖身之所。】

  【然而好景不长,寺中亦断粮,他只得再度流浪,以乞讨为生。】

  【三年漂泊后返寺,仍无反元之志。】

  【直到儿时玩伴汤和来信相邀参军,朱元璋却毫无兴趣,甚至焚毁来信。】

  【直至有人打算告密,他被迫投身郭子兴的义军。】

  【在红巾军中崭露头角,最终迎娶一生所爱——马皇后。】

  【郭子兴逝世后,朱元璋掌握军权,采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暗中壮大实力。】

  【逐一扫平群雄,一统江南。】

  【他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救济黎民的纲领,命徐达北伐。翌年即在南京称帝,开创大明!】

  【自此,朱元璋成为首位自南而北统一中原的帝王!】

  天幕之中,一位身着明黄龙袍的威严中年帝王,踏上紫金山祭坛。

  百万大军列阵,马皇后、诸皇子与文武百官肃立两侧,庄严观礼。

  朱元璋仰天而拜,朗声宣读祭文:

  “吾朱元璋,叩告天地日月,山川社稷,以及历代皇祖!”

  “自宋室气数已尽,胡虏横行百年。今朕承天顺民,荡平群雄,于正月四日,设祭于紫金山巅,昭告天地,立国大明,建元洪武!”

  伴随着他雄浑的声音,大明王朝自此屹立于九州山河之间!

  这段视频,恢宏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