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肉类处理起来本来就费时,更何况秦昭还要鞣制皮毛。
等她彻底弄完,肚子响的都快有二重奏了。
等她吃完饭,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三点左右。
她坐在水潭边看着已经偏到西边天空的太阳忧愁的叹了一口气。
前两天采集的天麻还堆在空间里,
秦昭本来是打算这几天就下山去的。
但看现在这个样子,短时间内应该下不去了。
今天都已经到了这个点,再出去就有些迟了,她干脆将那些天麻全部切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制。
虽然不懂中药材的炮制,但是晒干保存下来应该也没错,之前他们老家也有人收药材,都是收晒干的,
就这样,这一整天,秦昭都没有踏出天坑一步,
她不知道,也就是这么一天时间,平县就这么闪电般的易了主。
平县。
崔倓神情冷淡的坐在县衙之中。
原本的平县县丞战战兢兢的跪在大堂之中。
他没想到,自已有一天也会跪在这里等着被其他人发落。
他是平县的父母官,平日里作威作福习惯了,更是没见那些平头百姓放在眼里。
这么多年了,他几乎就是这平县的土皇帝了。
老皇帝昏聩,朝政大事早就不管多年了,他早早便搭上了赵侍郎一党,即便在这小小平县也是快活似神仙。
可谁知,仅仅不过一天,自已竟就成了阶下囚,
“拉下去游街示众,派人随行,沿途宣他这些年犯下的罪行,务必全县皆知。
再派人去请各地理正村长,相关事宜,交由池谦处理。”
崔倓将手中的账册随意的扔在桌上,冷声吩咐道。
他话音刚落,立刻有人上前将瘫在地上不停求饶的县丞拖了出去。
被他点到名字的池谦上前拱手称是。
目送崔倓离开后,他便拿起刚才崔倓手中的账簿仔细查看了起来。
越看,他的眉头便皱的越紧。
这个平县县丞还真是个人才。
即便在平县这么个偏远的小地方,他居然还都能贪的了这么多银子。
从他家搜出来的金银细软都能抵得上大军半个月的物资供给了,这贪钱的由头更是五花八门,
这要不是他们来的及时,他又贪心非要带那么多银钱,他此刻早就已经带着家眷逃之夭夭了,
在某种程度上,他也着实叫人佩服。
不过一个贪官,倒也不至于让他家将军亲自跑一趟。
崔倓之所以劳师动众的,要亲自带人前来收复一个小小的县区,个中缘由他也不是十分清楚。
不过听说是因为一个女子。
一开始大伙儿还以为他们很快就会有将军主母了。
但自从将军接连收复宿州和雍州之后就渐渐有消息传出来了。
他们之所以能这么轻易的拿下这两座城池,都是因为这名女子的指点。
将军身边的几位亲信更是直言“高人,奇人”,
据说就连前两日将军在城内施粥都是这女子出的主意。
而这名女子,好像就住在平县。
池谦听后自然对这位奇女子好奇非常,可将军对此人敬重非常,他没有下令,自然无人敢放肆。
所以哪怕再好奇,池谦也只能认命接手这后续的一大摊子活计,谁让他们这边都是些五大三粗的武将呢。
文官不多,这就导致后勤和内务这些工作无人托付,就连将军都是凑活着来的。
可这打下城池总不能撒手不管,
奈何文官就那么几个人,就算整天忙的脚不着地,也还是缺人缺的厉害。
池谦苦哈哈的想,
“那位奇人姑娘,您要是真是世外修行的高人,就请看在我如此操劳的份儿上,赐我几个同僚吧!”
谁知,他心中的话音刚落,外面便想响起了一阵“咚咚咚”的声音。
池谦被吓了一跳,直接从座椅上蹦了起来。
站稳后才反应过来,这是鸣冤鼓,不是战鼓。
他轻咳两声掩饰尴尬,又重新坐回了椅子上。
守在下首的士兵奇怪的说道:
“奇怪了,今日将军带兵围城,进城之时百姓皆闭户不出,这个时候怎么还有人来敲鸣冤鼓。”
池谦也十分意外,
这鸣冤鼓可不是乱敲的,
按照大旸朝的律法,敲鸣冤鼓者可是要受20仗的,要是诬告,那还要再打30仗。
所以一般来说没有大冤屈是没人会乱敲的。
这人选择这个时间击鼓,这倒是让池谦也十分的好奇。
他稍一思索便冲刚才说话的那个士兵说道:
“将他带进来吧,我倒要看看是因为何事。”
那士兵闻言抱拳行礼后就退了出去。
他也同样好奇,所以一出门就直接跑了起来,没一会儿就到了县衙正门口。
只见那牛皮大鼓下站着一个脸色苍白的文弱书生。
见到他出来,还端端正正的行了一礼。
出来接人的士兵眉毛一挑,
单看他这装扮,这脸色,一看就是一个文弱书生,看起来身体还不好。
这得亏遇到他们了,要是落在那贪官手里,还不知道能不能撑得过那二十仗呢。
祁文卓见完礼就安安静静的站在原地等眼前的人示下。
看他穿的一身军中服饰便知道自已赌对了。
他不动声色的松开紧攥着的手,心中安定了下来。
昨日,他拿着那棵人参艰难的走进医馆,硬撑着一口气跟坐堂大夫谈好价之后就再也支撑不住晕了过去。
不幸中的万幸,那位大夫并未趁人之危,还叫药童给他灌了药。
那株人参最终以八十两银子成交,
有了钱,他便能用的起一些稍好些的药了,
对症治疗之后,他今日的精神头明显见好,身体也总算不再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力气了。
当看到大军进城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想好要来此赌一把了。
昨日在医馆时,听两名药童聊天,
正巧听到了那位声名远扬,或者说是臭名昭著的崔小将军。
据说他父亲乃是当初因叛国被诛杀的崔大将军,
当年他父亲叛国被杀,如今他又行这反叛之举,
朝廷说他嗜杀成性,同窗说他不忠不义。
可有了京城这糟经历的祁文卓却根本不信朝廷的说辞。
倘若崔倓真的嗜杀成性,他又怎么会这样堪称迅猛的集结兵马,直逼朝廷命门,
一个不忠不义之徒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心甘情愿追随他走上反叛这条可能死无葬身之地,背负千古骂名的路。
他倒宁愿相信,当初崔将军一家的死恐怕另有隐情,
不然,到底是什么会逼的一个世代忠良之后举兵反叛。
此刻又听到他在雍州城内亲自施粥三日的消息,他便更加确信了自已的猜测。
尽管他知道,雍州城距离平县这么远,消息能传播的这么快必定是他在暗中推动。
但这又怎么样呢,恰恰是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崔倓此人文韬武略皆是不凡,有明君潜质。
他的想起在山上那位姑娘的话。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是啊,既然昏君误国,他为何不能转头民主辅佐。
姑娘说的对,既然考不进京城,那他为何不辅佐新帝打进京城?
等她彻底弄完,肚子响的都快有二重奏了。
等她吃完饭,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三点左右。
她坐在水潭边看着已经偏到西边天空的太阳忧愁的叹了一口气。
前两天采集的天麻还堆在空间里,
秦昭本来是打算这几天就下山去的。
但看现在这个样子,短时间内应该下不去了。
今天都已经到了这个点,再出去就有些迟了,她干脆将那些天麻全部切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制。
虽然不懂中药材的炮制,但是晒干保存下来应该也没错,之前他们老家也有人收药材,都是收晒干的,
就这样,这一整天,秦昭都没有踏出天坑一步,
她不知道,也就是这么一天时间,平县就这么闪电般的易了主。
平县。
崔倓神情冷淡的坐在县衙之中。
原本的平县县丞战战兢兢的跪在大堂之中。
他没想到,自已有一天也会跪在这里等着被其他人发落。
他是平县的父母官,平日里作威作福习惯了,更是没见那些平头百姓放在眼里。
这么多年了,他几乎就是这平县的土皇帝了。
老皇帝昏聩,朝政大事早就不管多年了,他早早便搭上了赵侍郎一党,即便在这小小平县也是快活似神仙。
可谁知,仅仅不过一天,自已竟就成了阶下囚,
“拉下去游街示众,派人随行,沿途宣他这些年犯下的罪行,务必全县皆知。
再派人去请各地理正村长,相关事宜,交由池谦处理。”
崔倓将手中的账册随意的扔在桌上,冷声吩咐道。
他话音刚落,立刻有人上前将瘫在地上不停求饶的县丞拖了出去。
被他点到名字的池谦上前拱手称是。
目送崔倓离开后,他便拿起刚才崔倓手中的账簿仔细查看了起来。
越看,他的眉头便皱的越紧。
这个平县县丞还真是个人才。
即便在平县这么个偏远的小地方,他居然还都能贪的了这么多银子。
从他家搜出来的金银细软都能抵得上大军半个月的物资供给了,这贪钱的由头更是五花八门,
这要不是他们来的及时,他又贪心非要带那么多银钱,他此刻早就已经带着家眷逃之夭夭了,
在某种程度上,他也着实叫人佩服。
不过一个贪官,倒也不至于让他家将军亲自跑一趟。
崔倓之所以劳师动众的,要亲自带人前来收复一个小小的县区,个中缘由他也不是十分清楚。
不过听说是因为一个女子。
一开始大伙儿还以为他们很快就会有将军主母了。
但自从将军接连收复宿州和雍州之后就渐渐有消息传出来了。
他们之所以能这么轻易的拿下这两座城池,都是因为这名女子的指点。
将军身边的几位亲信更是直言“高人,奇人”,
据说就连前两日将军在城内施粥都是这女子出的主意。
而这名女子,好像就住在平县。
池谦听后自然对这位奇女子好奇非常,可将军对此人敬重非常,他没有下令,自然无人敢放肆。
所以哪怕再好奇,池谦也只能认命接手这后续的一大摊子活计,谁让他们这边都是些五大三粗的武将呢。
文官不多,这就导致后勤和内务这些工作无人托付,就连将军都是凑活着来的。
可这打下城池总不能撒手不管,
奈何文官就那么几个人,就算整天忙的脚不着地,也还是缺人缺的厉害。
池谦苦哈哈的想,
“那位奇人姑娘,您要是真是世外修行的高人,就请看在我如此操劳的份儿上,赐我几个同僚吧!”
谁知,他心中的话音刚落,外面便想响起了一阵“咚咚咚”的声音。
池谦被吓了一跳,直接从座椅上蹦了起来。
站稳后才反应过来,这是鸣冤鼓,不是战鼓。
他轻咳两声掩饰尴尬,又重新坐回了椅子上。
守在下首的士兵奇怪的说道:
“奇怪了,今日将军带兵围城,进城之时百姓皆闭户不出,这个时候怎么还有人来敲鸣冤鼓。”
池谦也十分意外,
这鸣冤鼓可不是乱敲的,
按照大旸朝的律法,敲鸣冤鼓者可是要受20仗的,要是诬告,那还要再打30仗。
所以一般来说没有大冤屈是没人会乱敲的。
这人选择这个时间击鼓,这倒是让池谦也十分的好奇。
他稍一思索便冲刚才说话的那个士兵说道:
“将他带进来吧,我倒要看看是因为何事。”
那士兵闻言抱拳行礼后就退了出去。
他也同样好奇,所以一出门就直接跑了起来,没一会儿就到了县衙正门口。
只见那牛皮大鼓下站着一个脸色苍白的文弱书生。
见到他出来,还端端正正的行了一礼。
出来接人的士兵眉毛一挑,
单看他这装扮,这脸色,一看就是一个文弱书生,看起来身体还不好。
这得亏遇到他们了,要是落在那贪官手里,还不知道能不能撑得过那二十仗呢。
祁文卓见完礼就安安静静的站在原地等眼前的人示下。
看他穿的一身军中服饰便知道自已赌对了。
他不动声色的松开紧攥着的手,心中安定了下来。
昨日,他拿着那棵人参艰难的走进医馆,硬撑着一口气跟坐堂大夫谈好价之后就再也支撑不住晕了过去。
不幸中的万幸,那位大夫并未趁人之危,还叫药童给他灌了药。
那株人参最终以八十两银子成交,
有了钱,他便能用的起一些稍好些的药了,
对症治疗之后,他今日的精神头明显见好,身体也总算不再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力气了。
当看到大军进城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想好要来此赌一把了。
昨日在医馆时,听两名药童聊天,
正巧听到了那位声名远扬,或者说是臭名昭著的崔小将军。
据说他父亲乃是当初因叛国被诛杀的崔大将军,
当年他父亲叛国被杀,如今他又行这反叛之举,
朝廷说他嗜杀成性,同窗说他不忠不义。
可有了京城这糟经历的祁文卓却根本不信朝廷的说辞。
倘若崔倓真的嗜杀成性,他又怎么会这样堪称迅猛的集结兵马,直逼朝廷命门,
一个不忠不义之徒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心甘情愿追随他走上反叛这条可能死无葬身之地,背负千古骂名的路。
他倒宁愿相信,当初崔将军一家的死恐怕另有隐情,
不然,到底是什么会逼的一个世代忠良之后举兵反叛。
此刻又听到他在雍州城内亲自施粥三日的消息,他便更加确信了自已的猜测。
尽管他知道,雍州城距离平县这么远,消息能传播的这么快必定是他在暗中推动。
但这又怎么样呢,恰恰是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崔倓此人文韬武略皆是不凡,有明君潜质。
他的想起在山上那位姑娘的话。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是啊,既然昏君误国,他为何不能转头民主辅佐。
姑娘说的对,既然考不进京城,那他为何不辅佐新帝打进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