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不行!必须改变!-《重生70,从给妻女煮碗白粥开始》

  更重要的是,作坊的生产模式,太落后了!几十号人挤在一个院子里,洗菜、切菜、腌制、筛选、包装……所有工序都混在一起。卫生条件,全靠自觉。生产效率,全靠手速。这已经严重制约了青石村的发展!这道他亲手建立起来的“护城河”,看上去很美,但河水太浅,随时都可能被更强大的对手,一脚踏平!

  不行!必须改变!张耀的眼中,闪烁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不容动摇的决心。他拿起笔,在白纸上,重重地写下了两个字——工厂!不是现在这种小打小闹的作坊。而是一个标准化的,流水线的,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这,才是他要为青石村画下的,一张全新的,更加宏伟的蓝图!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再也无法遏制。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透。张耀就敲响了王队长家的大门,让他用村里的大喇叭,把所有合作社的骨干成员,全都召集到办公室开会。

  当王队长、张大山等人睡眼惺忪地走进办公室时,看到的是一个双眼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的张耀。他站在那块小黑板前,黑板上,画着一张他们谁也看不懂的,方方正正的图纸。“耀子,这一大早的,又出啥事了?”王队长打着哈欠问道。众人也都有些不解,现在生意这么好,钱赚得盆满钵满,还有什么可愁的?

  张耀没有回答,他只是拿起账本,翻到了最后一页,用手指重重地点了点上面的一个总数。“王叔,大山叔,各位兄弟!咱们合作社成立这几个月,刨去所有成本,总共赚了这个数!”当那个数字从张耀嘴里念出来的时候,整个办公室里,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他们知道赚钱,但没想到,赚了这么多!这笔钱,都够在村里盖几十间大瓦房了!

  “但是!”张耀话锋一转,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这笔钱,我一分钱都不打算分!”“什么?”所有人都愣住了。“不分红?那我们图个啥?”一个村民下意识地就嚷嚷了起来。

  “因为,我要用这笔钱,为咱们青石村,办一件天大的事!”张耀猛地一转身,指着黑板上那张图纸,声音激昂地吼道:“我要用这笔钱,在咱们村后山那片空地上,盖一座真正的工厂!一座有标准化车间,有统一库房,有干净的工人宿舍和食堂的,现代化的食品厂!”

  “我们要把腌菜和菌菇分开,建立两条独立的生产线!我们要买最好的设备,制定最严格的卫生标准!我们要让咱们的工人,都穿上统一的白大褂,戴上帽子和口罩,像城里大工厂的工人一样,体面地干活,干净地赚钱!”

  “这个作坊,太小了!它装不下我的野心,更装不下咱们青石村的未来!”张耀环视着众人,那目光灼热得像火一样。“红石村的价格战,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会有李家村,王家庄!我们不能永远指望靠着一个‘龙门山珍’吃一辈子!”

  “我们必须建立起真正的壁垒!一个用标准、用规模、用现代化管理堆起来的,任何人都无法轻易模仿和超越的壁垒!”

  “我要让咱们青石村,成为整个地区,乃至全省的‘菜篮子’!我要让所有人都看看,咱们青石村的农民,不但能种出最好的东西,更能办起最牛的工厂!”

  “叔伯们!兄弟们!你们愿不愿意,再跟我,赌一把更大的!”

  张耀的话,如同平地惊雷,在每个人的耳边炸响。他们看着黑板上那张陌生的图纸,听着张耀口中那些“生产线”、“标准化”的新鲜词汇,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他们面前,缓缓展开。

  短暂的震惊之后,是王队长猛地一拍大腿,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涨得通红。“干!他娘的!耀子说的对!咱们不能当坐井观天的蛤蟆,赚了点钱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要干,就干他个全县第一!”

  “对!盖厂!盖咱们自己的大工厂!”“让隔壁红石村那帮孙子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本事!”

  办公室里,那股刚刚因为“不分红”而升起的一丝疑虑,瞬间被一股更加滚烫的豪情所取代!每个人都仿佛看到了一座崭新的工厂,在青石村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全票通过!当张耀提出用合作社的全部利润,来兴建一座现代化工厂时,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那股被“龙门山珍”的成功所点燃的信心,和对张耀近乎神化的信任,让所有人都选择将身家性命,再次押在了这个年轻的领路人身上。

  说干就干!第二天,后山那片荒废已久的空地上,就响起了震天的锣鼓和鞭炮声。新厂房,正式破土动工!整个青石村,都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男人们脱了上衣,露出古铜色的脊梁,喊着号子,挖地基,搬石头。女人们也没闲着,烧水送饭,搅拌砂浆,干着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就连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也都会跑到工地上,捡捡小石子,递个工具,用他们稚嫩的方式,为自家的工厂添砖加瓦。

  张耀更是吃住都在了工地上。他既是总设计师,又是总监工。白天,他穿着一双沾满泥浆的解放鞋,在工地上来回奔走,检查每一处地基的深度,核对每一面墙体的尺寸,声音沙哑地指挥着众人。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嘴唇干裂起皮,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然而,没过几天,问题就来了。盖厂房需要大量的砖石、木料和水泥,这些物料从村口运到后山工地,全靠人力和几辆吱吱作响的板车。山路崎岖,效率极其低下。几十个壮劳力,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却也只能勉强供应上工地的需求。这成了制约工程进度的最大瓶颈。

  这天夜里,张耀躺在工棚的简易木板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