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历朝皇帝吐槽大清,贞观诸将臧否僧格林沁的毒计-《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得知了北伐军败退的消息后,咸丰皇帝陷入狂喜之中,脸上的笑容持续不断。

  “朕就知道,这些该死的长毛贼是不可能撼动大清的, 哈哈哈哈!”

  没有人知道咸丰皇帝在过去的一年里心中究竟有多大的压力。

  但这些压力随着北伐军的败退,总算是可以暂时性地释放出来了。

  咸丰皇帝兴致勃勃地拿起了第二份奏折。

  当看到第二份奏折之后,他就笑不出来了。

  这份奏折是湖北巡抚崇纶弹劾湖广总督吴文镕的。

  崇纶提及,吴文镕之前在太平天国西征军抵达武昌时,不敢出城交战。

  西征军撤退后,又不敢出城追击。

  所以,吴文镕就是纯粹的畏战,怯战!

  咸丰皇帝重重地哼了一声,表情有些难看。

  “朕的好儿郎们刚刚在北边打了一次胜仗,南边这些混账东西就来给朕丢人现眼了吗?”

  军机大臣祁寯藻毕竟是个汉人,小心翼翼地提醒了一句。

  “皇上,

  “朕倒要看看他能说些什么!”咸丰咒骂了一句,紧接着看起了吴文镕的奏折。

  吴文镕在奏折上并没有弹劾崇纶(因为那毫无意义),只是单纯的辩解。

  吴文镕认为,西征军是太平天国真正的主力方向,又有翼王石达开这种最高级别的统帅,战斗力非常强悍。

  以湖北省内如今的清军战斗力,是完全打不过西征军的。

  得等湖南方向的曾国藩部一万多兵马完成训练之后北上武昌跟吴文镕会合,那才是最佳的出击时机。

  眼下武昌这边也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来练兵和整备,才可以起到最好效果。

  咸丰皇帝看完之后,陷入思考。

  崇纶和吴文镕的话,都有其道理所在。

  崇纶是乘胜追击,吴文镕是万事俱备再出击。

  咸丰皇帝的选择很简单。

  相信谁?

  咸丰一时间难以做出决定。

  但接下来的半个月内,崇纶、吴文镕的多次奏折,改变了咸丰的想法。

  崇纶在奏折中声称,武昌一带的数万清军将士们在击退了西征军之后士气高昂,嗷嗷喊着想要打到江宁府去,却被吴文镕百般阻挠。

  吴文镕则一直都是老样子,只是反复说明暂时不出兵的必要性。

  随着清军追击北伐军的捷报不断传来,咸丰皇帝心中对湖广战场的龟缩开始越来越不满了。

  “这个吴文镕,军心明明可用,他为什么不用?”

  “看来朕得逼他一把!”

  咸丰很快提笔做出了批示。

  “崇纶坐镇武昌,负责供应后勤。”

  “吴文镕出镇黄州,务必尽快击败黄州长毛贼,收复湖北全境!”

  【咸丰最终选择相信崇纶这个正黄旗的自己人,而并不是在大清境内素有贤明的全能汉人官吏吴文镕。】

  【这也是整个大清朝两百年来一以贯之,打压歧视汉人,重用满蒙八旗官员的制度。】

  批示很快就来到了武昌城。

  吴文镕和崇纶两人接到圣旨之后,心情一个天一个地。

  吴文镕呆若木鸡。

  “皇上怎么会这样想呢?”

  沉默良久之后,吴文镕叹息着下令。

  “所有湖北兵马全部集结,即日开赴黄州!”

  石祥祯从武昌撤退后并未离开湖北境内,而是驻扎在黄州府城黄冈。

  这是石达开的意见,西征不能半途而废,必须保留一个随时都可以继续反攻武昌的前进基地。

  诸多湖广总督府的幕僚们听完这个消息都急了。

  “大人,咱们现在主动出击,败多胜少啊。”

  “大人,还是继续上折子给皇上,皇上应该能体谅您的难处。”

  吴文镕摇了摇头,表情坚定地拒绝了幕僚们的提议。

  “我乃臣子,就应该按照皇上的旨意办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多说何益!”

  就这样,吴文镕抱着必死的决心,带着集结过来的三万多湖北境内清军,朝着黄州进发。

  巡抚衙门之中,得到批示的崇纶哈哈大笑。

  “吴文镕啊吴文镕,你这老匹夫想要和本官斗?”

  “本官是八旗老爷,你一个汉人奴才,凭什么!”

  崇纶是巴不得吴文镕死的。

  这样,作为湖北巡抚的崇纶便能顺理成章地高升湖广总督。

  考虑到湖广已经成为太平天国西征军的头号目标,崇纶打算晋升湖广总督之后就立刻发动京城内部的关系将自己调走。

  最好是能当个两广总督、陕甘总督这种,不需要和太平天国打交道的肥差。

  一想到这里,崇纶的嘴角更加愉快了。

  他很快就召集了诸多幕僚。

  “吴文镕那个老小子出兵了,后勤是在咱们手里的。”

  “他一直和本老爷不对付,你们这些奴才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诸多巡抚幕僚、官员们心领神会,连连点头。

  “巡抚大人,奴才们懂办事!”

  “吴文镕但凡能拿到全部的后勤物资,奴才提头来见!”

  崇纶越发得意,哈哈大笑,乐不可支。

  一条弹幕飘过。

  【汉高祖刘邦:你这大清是真的越来越像南明了,这内斗是一模一样啊。】

  【汉武帝刘彻:好官员被坏官员利用政治斗争弄死,这一集朕看过。咸丰不愧是个败家子。】

  【隋文帝杨坚:歧视汉人的政策从根子上就是错误的,咸丰既然做出了这种选择,就得承受后果。】

  【唐太宗李世民:朕现在基本可以断定,吴文镕兵败之后,武昌城是守不住了。】

  【明太祖朱元璋:这就是异族王朝的悲哀,自己族内开国一代英明人物死去后,传承下来的都是废物,又不敢重用汉人,呵呵。】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大清世界,皇宫大殿。

  康熙皇帝怒气冲冲地对着面前的诸多八旗臣子喝道:

  “你们之前天天在朕面前说八旗这也好那也好,又是祖宗打下来的江山,又是祖宗的制度。”

  “现在你们来告诉朕,崇纶这种废物究竟好在哪了?”

  但这些八旗大臣们也有话说。

  一名年纪老迈的郡王颤颤巍巍地开口道:

  “皇上可能忘了,击溃北伐军林凤祥所部的也是两名旗人,胜保和僧格林沁!”

  一听到这里,诸多八旗大臣们顿时就来劲了。

  “是啊皇上,关键时刻还得是旗人才能守住大清江山。”

  “哪个族都有优秀之人和无能庸才,汉人如此,旗人也不例外。”

  “皇上,您不能只盯着旗人的庸才,只看汉人的好啊。那之前的钦差大臣徐广缙不也是个汉人,他连赴任都不敢!”

  康熙皇帝:“……”

  老皇帝的心,这叫一个累啊。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镜头一转,来到了清军追击北伐军的战场。

  说是撤退,但在极端缺乏物资的情况下,北伐军的撤退难以避免地出现了混乱。

  僧格林沁率领着麾下的五千多满蒙骑兵、洋枪队策马追击。

  虽然已经开春,但许多地方冰雪还没有融化。

  冰雪之中,随处可见倒在地上的北伐军尸体。

  这些尸体许多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显然在死前就已经极度缺乏营养和体力。

  僧格林沁见状,心中也是欢喜不已。

  “这些贼寇,终究是抵挡不住了!”

  胜保、僧格林沁一路追杀北伐军,取得了许多战功。

  在路上,陆陆续续还有上万名北伐军将士选择了投降。

  就这样,双方一路逃一路追。

  北伐军也并非就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在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几名将帅的率领,以及仅存的大约三千广西、湖南老兵的支撑下,北伐军且战且退,在一个月后抵达了距离山东边界并不算远的阜城。

  这个时候,是咸丰四年的农历二月初。

  僧格林沁觉得时机到了,就率领五千多属下抢先绕路,封锁了阜城往南的道路。

  北伐军经过一个月的战斗,体力和士气也降低到了极点。

  夺取了阜城之后,有城墙作为防御,城里也有一些物资提供了急需的补充。

  北伐军诸多将帅们在商议过后,决定暂时在这里固守,等待援军。

  胜保、僧格林沁会合各地前来的诸多清军,将阜城团团包围。

  夜色中,林凤祥、李开芳登上阜城的城墙,注视着城外延绵不绝的清军大营。

  林凤祥脸上难掩疲惫和自责。

  “老李,当初我若是听你的话,及时在冬天之前班师南下就好了。”

  李开芳呼出一口气,安慰着老搭档。

  “老林,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再去想那些也没有任何用处。”

  “咱们眼下要做的,就是把剩下的兄弟好好地带回天京去。”

  “至于回到天京之后天王和东王怎么处置,反正你我一同面对就是了。”

  另外一边,阜城外清军营地中。

  钦差大臣胜保和参赞大臣僧格林沁正在讨论一件事情。

  胜保开口道:

  “郡王,你说该怎么处理这些投降的长毛贼,全杀了吧?”

  别看胜保是钦差,咸丰皇帝钦定的主帅。

  但僧格林沁可是咸丰皇帝的表哥,还是蒙古郡王。

  “满蒙一体”国策之下,僧格林沁就是大清的主子!

  胜保是一点也不敢在僧格林沁面前摆什么主帅臭架子的。

  僧格林沁笑呵呵地开口道:

  “按照朝廷的想法,肯定是要把这些长毛贼全杀了。”

  “但我觉得吧,这些长毛贼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何不来个废物利用呢?”

  第二天一大早,僧格林沁就派人把这一万多太平军俘虏集合了起来。

  “尔等现在有一个活命的机会,那就是作为大清的先锋军去进攻长毛贼。”

  “不管是谁,只要提着一颗长毛贼的脑袋回来,那本王就准许他重新剃发留辫,成为大清子民。”

  “若做不到者,三天后全部杀了!”

  说完,僧格林沁就派人发给了这些俘虏们一人一件兵器(但没有盔甲等防护器具),随后让这些太平军俘虏去进攻阜城。

  这些俘虏们为了自己活命,双目赤红,嗷嗷叫着对不久之前还是同袍的阜城北伐军营地发动进攻。

  这一幕也让北伐军营地之中的诸多将士们气愤不已。

  “这些该死的叛徒,竟然还有脸来!”

  “杀了这些叛徒!”

  双方一番血战。

  最终,只有不到四千名俘虏能回归城外清军营地,手中无一例外都提着至少一颗“长毛贼”的人头。

  大清是剃发留辫,太平军是蓄发不留辫,头发又不是短短几天就能长出来的,所以很容易区分。

  有人向僧格林沁禀报。

  “郡王大人,奴才奉命督战,看到有些投降的长毛贼并没有真的去进攻阜城,而是自相残杀,拿的都是同为俘虏的首级回来领赏。”

  僧格林沁微微一笑,嘴角掀起一个明显的弧度。

  “那又如何?”

  “本王只要他们拿着一颗长毛贼的脑袋回来。”

  “至于这颗脑袋是从哪里拿回来的,本王不需要去追究!”

  大唐世界。

  李世民微微点头。

  “这个僧格林沁,是个狠人。”

  “将来他或许是大清八旗将领的希望。”

  李靖呵呵一笑,道:

  “僧格林沁底层出身,还是敢打敢拼的。”

  程咬金嗤之以鼻,道:

  “就这种女真小鸡仔,我一巴掌扇过去就能把他脑袋扇下来。”

  牛进达嗯了一声,瓮声瓮气地开口道:

  “还是林凤祥和李开芳太不中用了。若是咱们大唐的将军去,早就拿下京师,哪里还有这么多破事!”

  李积沉吟片刻,道:

  “用俘虏打先锋,其实也不算什么罕见之事。但僧格林沁做得还不够狠。”

  一旁的太子李治听得有些呆滞。

  都这种地步了,还不够狠?

  李积紧接着缓缓开口道:

  “要我说,就应该让这些俘虏全部力战而亡,统统都死在北伐军自己人的手下,这才是最有效打击北伐军士气的手段嘛。”

  李治完全呆滞住了。

  僧格林沁起码还留三千俘虏呢,合着你李积是一个也不想留?

  李治突然感觉,自己之前对大唐贞观将军们的了解还是过于天真了一些。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僧格林沁导演的这一幕自相残杀,对北伐军的士气再度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而且就算到了这种地步,僧格林沁也坚决不愿意主动出兵进攻阜城。

  正所谓烂船还有三寸钉。

  这支北伐军能从扬州一路打到天津,现在依旧没有溃散,说明还有最后一搏之力。

  僧格林沁是不会给北伐军这个机会的。

  他就要活活地困死北伐军!

  围绕着阜城,僧格林沁建造了十几座营地。

  在他的安排下,数万清军组成了里外三道密不透风的防线。

  甚至连太平军的水源,僧格林沁也特地派人用动物、人类腐烂的尸体丢在其中,进行投毒。

  为了困死北伐军,僧格林沁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时间一晃,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咸丰四年三月。

  “阜城里的贼寇应该也把物资消耗得差不多了,咱们很快就能胜利了!”

  就在僧格林沁窃喜的时候,一名清军将领策马狂奔而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开口道:

  “不好了王爷,刚刚得到的消息,有一支数万人的贼寇夺取了山东临清,距离此地只有两天的路程!”

  “从咱们收集到的情报来看,这支贼寇应该是从安庆过来,专门支援林凤祥、李开芳部的!”

  “什么,还有援军?”僧格林沁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