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这口气怎么出-《祁同伟:那一晚,钟小艾被暴哭》

  说完,高育良第一个把手举了起来。

  李达康立马四处看,想瞧瞧谁会先站队。

  刚往右边一转脸,就看见下面已经有两只手举起来了。

  他愣了愣,又往对面看,那边也是纷纷举手。

  怎么可能?!

  李达康一脸惊讶地看向班长的位置,这才明白过来!

  原来立春书纪,平时爱后发制人,今儿个没藏着掖着。

  高育良刚举手,他也跟着举了。

  然后根本不理李达康跟不跟得上,立春书纪淡淡地说了一句:

  “下一个。”

  李达康:“……”

  吕州市。

  到底是谁病了?

  谁在会上吃了闭门羹?

  这些跟祁同伟都没什么关系。

  本来展览馆的事就够祁同伟忙的了。

  现在顾问小组的人选定以后,他真是忙得团团转。

  因为要开始挑展览内容了嘛。

  要是内容定不下来,展览的布置就根本没法开始。

  所以,得赶紧在外壳建好之前,把每个展区要放什么内容都给定好。

  这样才不会耽误整体进度。

  于是时间嗖嗖地就过去了,跟被人追着跑似的。

  一期工程结束后……

  月牙湖景区早就没了以前美食城的影子,一座现代化的展览馆成了所有人议论的热点。

  等二期工程一完,这展览馆看上去就挺有范儿了。

  半年后,挑了个天气倍儿好的日子。

  “三十年的大风大浪,咱们现在翻开新篇章啦……”

  “今天,汉东地区经济改革展览馆在吕州市月牙湖旅游区正式开馆啦……”

  “国家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都特地跑来吕州参加典礼,给展览馆剪彩呢……”

  “国家经济发展委员会、国家研究小组、宣传部、科技部、国家文物文化局、国家博物馆这些单位……”

  “**书纪赵立春、省长刘震东、饲法书纪高育良、宣传部长史萍、京州书纪李达康这些领导都出席了典礼,还在主席台上坐着呢……”

  “开馆仪式是吕州市柿长主持的……”

  “仪式上,汉东经济改革展览馆项目组组长祁同伟给大家介绍了展览馆的整体情况……”

  “记住过去,鼓舞现在,期盼未来……”

  “汉东经济改革展览馆作为汉东经济发展史的重要代表,展示了咱们几代建设者努力打拼的日子,也显示了汉东建设者要担起新历史责任的决心……”

  “来参加典礼的国家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和其他领导对汉东经济改革展览馆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肯定了汉东经济改革这一路的发展……”

  “赵立春在开馆仪式上讲了好一番热情的话……”

  “赵立春说,建汉东经济改革展览馆是为了纪念汉东经济改革三十年……”

  “赵立春还说,汉东现在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出席典礼的老领导、老同志,比如梁群峰和陈岩石,都为汉东建设立下了大功……”

  到了先锋馆里。

  一群人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群雕像。

  祁同伟介绍:“这是国家美术学院和汉东大学美术学院联手做的。”

  “我们通过这些雕像展示了三代人不同职业的生活变化,反映了汉东这三十年的变迁。”

  挺有意思的。

  国家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点点头:“把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形象立起来了。”

  “我这次来汉东,这个最让我感动!”

  高育良笑着说:“这是立春书纪特别叮嘱的。”

  “他说在这三十年的经济改革中,很多人,包括他自己,已经得了不少荣誉了。”

  “但改革这场大戏,既要有掌舵领航的人,也得有实实在在动手干活的。”

  “汉东不能只盯着那些掌舵的,把那些卖力划船的给忘了。”

  经济委员会主任轻轻一笑:“你们汉东这团队凝聚力,还真是挺强的。”大家一听,都笑了起来。

  走到雕像那儿,其实就已经到先锋馆了。这馆里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栩栩如生的蜡像。

  赵立春虽说是不想让做个人形象的雕塑,可祁同伟愣是没当回事。

  进了先锋馆,赵立春的雕像还是立了起来,不过不是孤零零的,而是跟其他人一块儿成了群像的一部分。

  这样既合了领导的意思,又照顾到了领导的心思。

  经济委员会主任笑着说:“有意思,这一下把整个领导班子的精神风貌都给展现出来了。”

  先锋馆里从左到右,摆的都是这些年来的改革领头人、先锋模范,但都不是单独摆的,旁边都配着他们的事迹。

  最中间那组雕像,表现的是钟正国和赵立春一起合作的场景,两个人胳膊挥得老高,好像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们肩挨着肩,靠得特别近,看着就像战友之间感情深得很。

  这应该是汉东经济发展最牛的时候,所以被放在了先锋馆最显眼的地方。

  祁同伟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心思,就是琢磨着将来要是到北京去较量,这雕像该怎么拆。毕竟现在咱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拆起来可不容易。

  可现场的其他领导们不这么想,他们都觉得这领导班子挺和谐的,挺符合现在的时代潮流。

  赵立春看着这雕像,笑了笑,这样既展示了自己,又打破了别人说的汉东他一人说了算的传言,他挺满意的。

  听说远在汉西的钟正国知道了这事,也觉得挺好,大家都满意,祁同伟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嗯,这个还真有点意思。”

  在先锋馆的各种个人事迹里,经济委员会主任一眼就看到了从讲台到正坛这个主题转换。高育良只是笑了笑,还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这个先锋主题的主角就是他。

  不过,这也不全是关于他的事,准确地说,这是讲汉大饲法系统的大转变,高育良是核心人物。

  雕像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高育良站在讲台上讲课,下面坐着一群年轻的学生。

  坐在正中间的那个雕像,看着有点像祁同伟。这些学生雕像各有各的特点,祁同伟那个雕像看起来最正气,腰杆挺得笔直,表情严肃认真。

  在学生堆里,还有两个特别显眼,他俩肩搭着肩在那嘀咕,好像在商量什么事。

  不过因为他俩的形象没祁同伟那么饱满,第一眼看上去还行,但仔细瞅瞅,总觉得他俩好像在偷偷摸摸干什么坏事。

  梁群峰:“……”

  陈岩石:“……”

  这俩雕像的特征,明显就是照着侯亮平和陈海刻的。

  咱们再聊聊那个场景吧。高育良换了件夹克衫,坐在会议桌边。他的那些学生们呢?一个个都穿上了正装,成了饲法界的人士。

  祁同伟坐在高育良左边,高育良侧过身子跟他聊着天,祁同伟手里拿着笔,一边认真听,一边也说着自己的观点。在会场下面,有两个雕像,模样跟侯亮平和陈海差不多,还在那儿小声嘀咕,看起来有点不专心干正事的意思。

  梁群峰和陈岩石都没吭声,因为他们发现雕像群里也有自己的形象。梁群峰在高育良教学的那个雕像场景里,坐在高育良后面,笑眯眯地盯着他看。

  这场景就像是展示了饲法界的梁群峰独具眼光,把高育良从汉东大学提拔出来,象征着饲法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跨越。

  而陈岩石呢,出现在第二个开会的场景里,和其他老干部一起坐在年轻同事祁同伟他们对面,就像是一幅新老交替的画面,展现了饲法工作的传承与进步。

  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形象,虽然陈海和侯亮平的形象不太给力,但梁群峰和陈岩石并不介意,反而觉得这样让场景更有意思了。

  接下来,大家来到了里程碑馆,这里展示的是汉东三十年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看到这些成就和反思,GJ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直夸好,还特意提到汉东敢于直面反思,比如把月牙湖美食城项目作为反思的例子。高育良假装苦恼地说祁同伟骗了他,说要做一个有反思的里程碑馆,结果搞得挺深刻挺到位。

  “他说没问题,肯定都清楚。”

  “结果这事就落我头上了。”

  “等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立春书纪那边都审批通过了。”

  全场人都笑开了。

  高育良平时严肃的形象,在这一刻也变了。

  大家发现,这位从学校里走出来的饲法干部,原来也挺幽默的,不像外面传的那么呆板。

  谣言果然不能尽信。

  京州市计委的李达康也跟着笑,笑得挺开心。

  虽然这是个反思的话题,但放到历史长河里看,也算是个“黑历史”了。

  李达康觉得高育良就像个耍猴戏的小丑一样。

  作为正治人物,一点错都不能犯,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都不行,当下可能看不出来,但将来呢?

  一旦出事,过去的小错误会被放大无数倍。

  李达康实在不明白高育良到底哪儿好笑了。

  虽然月牙湖美食城项目里没提高育良的名字,但稍微一查就知道,那是他在吕州当书纪时批的。

  所以李达康完全不明白高育良怎么还能笑得出来。

  他摇了摇头,觉得这事挺无聊的。

  接着又看到林城市副柿长兼经济开发区主任李维民携款潜逃的反思事件。

  李达康:“……”

  他一脸震惊,像被雷劈了一样。

  很快他就回过神来,立刻警觉起来!

  心里那股火,“噌”地一下就冒上来了!

  整张脸像被火烧似的,红得吓人。

  但在这么多人的注视下,特别是在京城大领导面前,李达康只能硬憋着。

  就算他明知这是祁同伟在故意整他,也只能往肚子里咽。

  为什么呢?

  还不是因为祁同伟能往上头递小报告,而最终拍板的是赵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