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暗潮涌动,全是算计-《祁同伟:那一晚,钟小艾被暴哭》

  骆山河对祁同伟案了如指掌:内部举报,越东人被利用,还有不明身份者冒名顶替,意欲为某人出气。

  然而,所谓的"某人"对此毫不在意。

  竟还公然宣扬此事,岂非荒诞之极?

  骆山河轻摇首,

  不愿再纠缠此事。

  但事已至此,

  不妨任由他们调查一番。

  只是,不久后便无需再查了。

  他的目光扫过一份红头文件,

  那是一份关于东山市即将升格为直管市的通知,

  但还未正式公开。

  骆山河双手合十,轻声自语:“不到三十岁便成为副厅级干部,这等成就实属罕见。”

  “难怪有人不希望他再进一步。”

  ---

  在那间温馨的小红屋里,

  祁同伟伸了个懒腰,问钟小艾:“现在几点了?”

  钟小艾翘着二郎腿,瞄了眼刚从沙发起身的他:“两点。”

  “是早上还是晚上?”

  钟小艾白了他一眼:“如果是凌晨两点,我会在这儿?”

  钟小艾看着祁同伟那悠然自得的样子,暗暗感慨。

  真是与众不同。

  即便小红屋环境不错,

  但她从未见过有人能在此安然入睡,更别提打呼噜了。

  那些空手而归的人,

  一旦踏入小红屋,无不心神不宁,通宵难眠。

  唯有祁同伟,

  想睡便睡,想躺便躺,

  有人问话便答,无人问则自行逍遥。

  宛如度假般惬意。

  祁同伟注视着钟小艾的无奈表情,笑道:“年轻人何须常皱眉?不到三十岁已有法令纹,未免可惜。”

  钟小艾:“……”

  陪审员:“……”

  你这家伙,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吃饱喝足,还想尽兴玩耍?

  “肃静!”

  陪审员忽然厉声呵斥。

  祁同伟望着他,

  顿时,屋内气氛凝滞。

  上位者的威严与战斗英雄的冷峻气质,让人本能地感到局促。

  陪审员浑身一震,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下意识避开祁同伟的眼神,

  立刻觉得口干舌燥。

  不对!

  我是裁判者!

  他怎敢……

  “罢了。”

  钟小艾及时调解,

  她也对祁同伟的强大气场感到震惊,

  连久经世故的同事都被他弄得有些慌乱。

  她示意祁同伟若无其他事,继续问话。

  “有事。”

  祁同伟开口:“我还没吃饭。”

  钟小艾无奈道:“那我去给你煮面。”

  祁同伟:“……”

  “照旧规矩,我问你答,可有问题?”

  连日盘问,

  依旧毫无进展。

  钟小艾对祁同伟的态度渐趋平和。

  随着举报信内容逐步被证伪,

  能给祁同伟定罪的理由已所剩无几。

  祁同伟既吃又喝,

  必要的配合还是会给的,

  毕竟这是组织纪律。

  但他并非罪犯,

  因此他需要确保提问者明白这一点,

  以免他们默认被审者必有罪。

  得寸进尺。

  “有人指控你滥用职权,安排亲信占据要职,谋取私利,是否属实?”祁同伟平静回应:“绝无此事。”

  陪审员轻蔑地哼了一声:"回答得这般流畅,莫非早已胸有成竹?"

  祁同伟目光如炬,直视对方:"请务必把这句话记下。

  "

  陪审员满脸惊愕:"什么?你这是何意?!"

  "是我记录你的供述,不是让你指挥我!"

  然而,祁同伟的要求并无不妥。

  供述本就该忠实记录问答过程,问与答皆应完整保留。

  至于陪审员的多余话语,可酌情处理。

  否则,这供述不知要拖到何时才完,读者也难忍冗长赘言。

  一旦被告核对供述时提出异议,指出漏记之处,这份供述便无效,需重新开始。

  于是,在祁同伟提出要求后,钟小艾依言照办。

  陪审员哑口无言,心中暗问:这审讯到底是谁审谁?

  钟小艾适时望向陪审同事,暗示他少说话为妙。

  否则一天下来,恐怕连问题都问不出一个。

  陪审员无奈,只得噤声,想起钟处长的眼神,那可是雷霆震怒的前兆!

  钟小艾继续说道:"回归正题。

  "

  祁同伟:"我说的都说了,若组织认为我有问题,不妨拿出证据。

  "

  钟小艾:"组织会调查,你也需如实交代,明白吗?"

  祁同伟点头:"我已交代,此事绝无。

  "

  钟小艾:"汉东地区司法副职高育良是否找过你?"

  祁同伟:"找过,他是我的恩师,这很自然。

  "

  陪审员:"他是不是常给你出主意?"

  祁同伟看他一眼:"老师给学生提建议,有何不妥?"

  陪审员:"他具体给了你哪些指点?"

  祁同伟:"礼、义、廉、耻、公、明、信、义。

  "

  陪审员冷笑道:"这些你都学会了吗?"

  学会?

  祁同伟摇头:"学海无涯,我仍在求索。

  "

  陪审员嗤笑:"就这几句话,还要学?"

  祁同伟正色道:"这几个字——礼义廉耻,公明信义,每个字我都愿用一生践行!这位同志,请先反思自身态度,别只知挑剔他人,却忽略自省!"

  祁同伟再次强调:"请将此话记录在案。

  "

  你——

  陪审员涨红了脸,无言以对。

  钟小艾稍作停顿:"我查过你们的通信记录,自从破冰行动后,你和高育良联系频繁,他找你究竟为何?"

  祁同伟:"不过是叙旧罢了。

  "

  钟小艾:"……"

  陪审员:"……"

  叙何旧?

  回溯往昔,甜蜜伴着苦涩!

  你们经历过多少艰难?

  陪审席中,一人欲言又止。

  钟小艾眉间紧锁,语气决然:"请直接回答问题。

  "

  祁同伟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道:“这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

  学生有所成,老师怎能不欣慰?他虽为汉东司法界的次席,难道我们就要割裂这份师生情分?”

  祁同伟的情绪渐渐高涨:“你们若针对我也罢,怎又迁怒于我的恩师?”

  钟小艾镇定自若地回应:“我们并未针对您的老师,请控制您的措辞。

  即便真有此事,也无需您多虑!”

  祁同伟略作颔首:“请将此番对话详加记录。”

  “砰!”

  陪审人员终忍不住,厉声喝道:“祁同伟,配合些!”

  祁同伟收敛情绪,目光如炬:“我何曾不尽职?”

  “钟小艾,我何曾不尽职?”

  “我已倾力配合!”

  他语调里透着些许嘲讽:“你们审我多久了?有何发现?告诉我,究竟有何收获!”

  “莫将人民授予你们的职权当作私刑手段!”

  “你们可监督我!”

  “但无权评判我!”

  室内刹那寂静无声,每个人的呼吸皆清晰可闻。

  钟小艾轻咳一声,示意道:“你先退下,叫小张进来。”

  陪审人员神情慌乱,欲辩解:“钟处长,我……”

  钟小艾缓缓摇头:“你的主观臆断已然混淆了客观真相,去吧,稍事休整。”

  这已是难得的宽容了。

  然而陪审人员明白,自己的命运已至尾声。

  因钟处长一旦展露温和,就意味着未来的冷酷。

  换人,重新问询。

  “接着说说你与高育良之间的关系。”

  祁同伟神色淡定:“不过是纯粹的师生往来,所有沟通均通过电话完成。”

  祁同伟补充道:“他居汉东,我处越东,有何利益冲突可言?正因此,我们才维持联络。”

  钟小艾直视祁同伟:“那具体情形如何?他为何会去东山?”

  祁同伟泰然回答:“属正常的人事调整。”

  钟小艾步步逼近:“正常吗?他本是汉东光明区分局局长,高育良是汉东司法副职,而你则是东山警局缉毐大队负责人。

  为何刚到东山便建奇功?难道不是你暗中授意?”

  祁同伟坦荡相告:“确有安排,但依规行事,我认为并无不妥。”

  钟小艾穷追不舍:“为何偏偏是他赴东山?是谁推荐的?”

  祁同伟坚定表态:“是我亲自点名,无人推荐。”

  钟小艾紧紧注视祁同伟:“为何选他?你俩有何关联?”

  祁同伟毫不犹豫:“毫无干系,你们尽可核查,我们素未谋面。”

  祁同伟补充道:“当时育良老师与我谈及学习事宜,我顺带提及了程度。”

  祁同伟沉稳开口:"我提到他的原因,是在汉东警务系统里,他堪称满足所有条件的最佳人选,我第一反应便是他。

  "

  钟小艾步步紧逼:"他究竟跟哪一方有联系?"

  祁同伟摇头:"我不知道。

  "

  钟小艾继续探寻:"那他会不会是高育良的人?"

  祁同伟直视她:"他是赵立春的人。

  "

  钟小艾听后震惊:"什么!祁同伟,你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吗?你这是在挑拨是非吧?"

  她意识到这个问题已触及她的底线。

  然而,祁同伟似乎有意揭开谜底:"据我所知,程度最初只是个小警察,因赵瑞龙的推荐才加入光明分局。

  "

  他接着说道:"赵瑞龙是汉东赵书记的儿子,由他推荐的人自然也算赵立春的人,对不对?我甚至建议你们查查赵书记。

  "

  钟小艾再次震惊:"什么!"

  旁听者亦面露惊讶:"处长,您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刚来就听到这样的事?"

  钟小艾内心泛起不安。

  也许,祁同伟正在暗中布局。

  他从汉东带来程度,难道是为了在此处埋下伏笔?

  为了把这些情报整理好,再经由自己的手呈交上级?

  他到底有何图谋?

  一个小小的缉毐大队队长,怎敢冒如此风险?

  钟小艾满心恐惧。

  她明白,汉东与汉西的两位巨头都可能入京,而按照惯例,汉西的父亲身份应高于汉东那位。

  但这种局势,不到最后谁能预料?

  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暗涌。

  偏偏今日由她钟小艾审问祁同伟,竟审出如此惊人内幕。

  若是消息泄露,他人会如何看待?

  钟小艾如芒刺在背,坐立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