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大米汽车成立!-《重回高考,暑假从10元赚到2亿》

  “有一家实力很强的新公司,准备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实力很强!

  新公司?!

  实力很强,和新公司?

  似乎有些矛盾吧?

  一时间,国内一汽、上汽、粤汽等国企……以及迪亚汽车、极力汽车等实力民企,还有诸多造车新势力,都在关注这件事。

  甚至海外:大众、宝马、奔驰、福特、三菱、本田、丰田等等公司,也有关注这方面的消息。

  或者说,全球各大车企,一直都在关注一件事——星海科技,是否会亲自下场造车。

  星海科技虽然没有造车,但却深度参与到新能源汽车领域。

  可以说如今造车新势力,有一家算一家……都有使用到星海科技的技术。

  别说这些造车新势力了。

  一汽、上汽……极力、迪亚汽车,甚至大众、奔驰这种巨头都有用到星海科技的技术。

  即便现在没用,未来但凡要进入新能源电车领域,就避不开星海科技。

  夏国新能源电车市场如此火热。

  全球各大车企,哪一家不眼热?

  这时候还没入场,只是在等待时机。

  未来必然会入场。

  随着星海半导体发布会召开,业内一直都有消息传来:星海科技可能会亲自下场造车。

  不过,星海科技就此事给出了明确答复:是假消息。

  星海科技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但没有造车的计划。

  最少短时间内,不会去造车。

  这方面消息,有人相信。

  有人不相信。

  最少各大车企,是留了心眼。

  商战嘛!

  就是尔虞讹诈。

  哪怕是星海科技官方发布的消息,也可能是假消息。

  为了迷惑对手!

  迷惑各大车企。

  更何况,这段时间,从产业链上传来消息,确实有一家大公司在积极和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接触。

  虽然是秘密接触。

  可这事情,就不可能完全保密。

  甚至,很多汽车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就是这些车企的子公司。

  或者,这些车企就是股东、大股东。

  这种非常有实力的公司杀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还不是传统车企。

  有人怀疑是星海科技套了个壳。

  一直到近期有消息传来,大米公司不声不响,非常低调的完成新一轮融资?

  同时,一家名为:大米汽车的公司,宣布成立。

  各大车企才确定:这段时间传得沸沸扬扬、各种猜测,是不是星海科技下场造车。

  有结论了!

  好消息:不是星海科技要下场造车。

  坏消息:是星海科技’亲儿子‘——大米公司。

  “艹~大米公司这是什么都要做!”

  “不声不响完成新一轮20亿美刀的融资?!”

  “没有对外公开,看来又是我们李易同学出手了!”

  “20亿美刀,杀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加上星海科技必然会给予技术支持……一个强劲的对手啊!”

  “这样下去,李易都成大米公司最大股东了吧?持股比雷布斯都高!都要控股了吧?”

  “我看啊,这大米公司干脆并入星海科技集团,成为旗下子公司算了!”

  “……”

  像大米公司这样的体量,居然不声不响,非常低调的完成了新一轮融资。

  没有对外公开。

  证明没打算引进其他股东。

  20亿美刀的融资,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寻常机构要掏出20亿美刀也不见得能拿出这么多钱。

  必然是顶尖投行、机构才能做到。

  当然……李易除外!

  未来资本、星海投资、星海科技例外!

  星海集团拥有的的现金流那是千亿美刀级别,仅仅是一个星海投资,掌管的现金流就超过千亿美刀。

  李易作为全球首富,被大家誉为:财神!

  就是因为李易赚钱能力强。

  谁也不知道,李易手里掌握着多少资金。

  李易至今挂在夏银旗下,某投资集团担任重要职务……而且夏银利润这些年一直都在提升。

  特别是对比其他几大银行,利润增长尤为明显。

  这两年差距肉眼可见的拉开!

  关键,夏银利润提升,并不是主要业务带来的营收利润提升。

  而是,非经营性净利润。

  这就很玄妙了!

  所以,李易手里有多少钱,没人知道。

  谁让李易手里,是有自己的银行——臻诚银行。

  加上夏银和李易之间的暧昧关系。

  以及官方对李易各方面资料数据的封锁和保密。

  可以说,除了官方和少数极个别人,很少有人知道李易手里掌握着多少现金流。

  区区20亿美刀,投给大米公司,那根本不算钱。

  但是这20亿美刀,可是百多亿夏币的现金流,丢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也足够干一件大事了。

  从数据上来看,各大造车新势力从成立到新车上市,基本要准备300亿的资金。

  大米汽车这20亿美刀,似乎少了一点?

  可这是大米汽车成立,第一笔资金。

  绝对不会是最后一笔资金!

  更何况,这时候新能源汽车市场,和之前几年比?

  市场更加成熟了!

  更不要说,雷布斯和李易的关系。

  大米汽车成立,必然有星海科技各方面成熟技术的支持。

  前期研发费用等等投入大幅度降低,很快就能拿出样车,然后就能快速进行测试、量产。

  星海科技看似没有亲自下场造车。

  可大米公司成立大米汽车,进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和星海科技亲自下场造车……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吧?

  “总体来说,还算是好消息……”

  “雷布斯成立大米汽车,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从星海科技那边拿到很多技术支持,证明星海科技对亲自下场造车,没太多想法。”

  “李易同学的为人和风格,以及星海科技的经营理念,似乎不会亲自下场造车。”

  “投资大米公司,让大米公司去造车,已经是李易和星海科技能做到的极限了!”

  从李易每年大量资金投入到各方面基础技术研究,以及半导体、材料、航空、航天等等领域。

  可以说积累了大量技术。

  但是星海科技并没有什么都去做。

  很多技术,星海科技只是授权给其他公司使用,投资持有部分股份,还给资金扶持。

  李易这边旗下的公司,除去一开始发展成立的公司。

  后续星海集团旗下、音符集团旗下就很少涉足其他产业,更多是投资、参股。

  亲自去做的,都是国内公司不做,或者是非常困难的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乃至整个汽车产业,国内众多车企竞争已经足够惨烈了。

  传统汽车领域极力汽车、迪亚汽车实力都不算差;

  新能源汽车领域,迪亚汽车和造车新势力,也是杀得传统车企、海外车企找不到东北。

  这种竞争激烈、还是国内车企占据优势的情况下。

  李易大概率是真的不会让星海科技下场造车。

  星海科技在电池、电机、电控、传感器等零部件、智驾系统方面去研究,那是因为三电技术、智驾技术……或者说人工智能技术,国内算不上强。

  当然,如今国内企业在三电技术上,保持着很大领先。

  星海科技去做,更多是搭配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驾系统,为其他车企更好提供全套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