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走红毯-《华娱之我是一名历史片导演》

  “程,你应该是第一次参加电影节,很多东西你都不清楚,要交易海外版权,首先得对作品有个全面的评估,通过展映和宣传活动来吸引海外观众和买家的关注,你在电影还没展映之前就联系那些片商,可是会吃大亏的,如果电影入主竞赛单元的话,你就更应该等一等,要是电影拿奖,海外版权可以卖到更高的价格。”

  听到斯嘉丽的一席话,程胜终于明白自己多小白了。

  原来海外版权交易,居然还有这么多门道。

  要不是碰到斯嘉丽,恐怕自己电影会被压到最低的价格。

  这要是糊里糊涂卖出去,那也太吃亏了。

  “谢谢你,要不是你的话,可能我会吃大亏。”程胜感激道。

  “不客气。”

  有了斯嘉丽的提醒,程胜也不再去找什么发行商了。

  而是好好的在威尼斯玩了两天。

  9月1日。

  也是国内所有学校开学的日子。

  这天,程胜带着剧组人员准备走红毯。

  几个煤老板站在程胜两边,神情很是严肃,就好似接受领导检查的员工。

  其余主演们则站在程胜几人后面。

  按道理,程胜应该和电影主角走在前头,但谁叫煤老板是金主。

  走红毯那么多剧组,程胜剧组算是人员最多,差不多有三十多人,这还是程胜把一小部分人留在酒店没来。

  要真是来的话,恐怕走红毯都需要几分钟。

  今年威尼斯有两部华语电影入围了主竞赛单元,一部是嘉彰科的《世界》,另外一部则是程胜的《大唐王朝——起源》。

  正常情况来说,国内有电影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媒体应该会闹得沸沸扬扬,毕竟这对国内也是一件大喜事。

  可今年情况有些特殊,嘉彰科拍的《世界》是地下电影,在国内是不能上映的。

  而程胜的电影,则是一部历史片,这种片子能拿奖就有鬼了。

  没有一家媒体看好程胜,所以,媒体暂时没怎么报道。

  除非程胜的电影能拿奖,要不然威尼斯电影节结束,媒体只会说一句:年轻人继续努力。

  程胜被安排的走红毯时间是在下午四点钟左右,

  不要小看这个时间点,一般来说,走红毯和电影在威尼斯首映都是同时进行。

  四点钟,这个点是非常不错,一般只有被评委看好的电影,电影剧组才会被安排在这个时间点。

  走红毯和首映的时间点安排,这对程胜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自己的电影可能有机会拿奖。

  收到消息的剧组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特别是入围的演员,个个都是精神十足。

  到了四点,一行人准时登上了红毯。

  周围的镁光灯闪个不停,照相机更是咔咔咔响。

  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记者,汇聚在红毯的两边。

  煤老板们还是第一次见过这种大场面,看着周围都是白加黑的人种,以及少数东方面孔。

  让煤老板们心中突然升起一股傲气。

  很想朝着镜头大吼一声:家人们,我们为国争光了。

  好在他们也不傻,知道这么做的话,绝对不是为国争光,而是来威尼斯给国人抹黑。

  一个个肩宽腰圆的煤老板们表面上很是肃穆,但内心则非常不平静。

  “老杨,我们这点钱没白花,人家程导是这个,这次我们够牛逼了。”

  “是啊!下次程导拍电影,我还投资,不就是几百万吗?能让我这么风光,就算是一千万我也给。”

  “咦,老冯,那个好像是央视的记者吧!咱们会不会上新闻联播,要真是上了,那可真是光宗耀祖了。”

  几个煤老板小声嘀咕着,感觉这一刻,就是他们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这次是真露面了。

  可以说里子面子都有了。

  回去之后够他们吹的了。

  几百万的投资换来了自己巅峰时刻,怎么看都非常划得来。

  激动的不止是煤老板们,还有走在后面的演员们。

  曾莉在国内虽然也参与过类似的活动,但在国外还是第一次,更何况这还是她第一次拍电影就入围了国际电影节。

  不错,曾莉之前拍的都是电视剧,拍电影这才是她第一次。

  苏畅作为女主,也是威尼斯影后的竞争者,她面对这种情况第一时间就被惊住了,表情变得有些僵硬,就连面对镁光灯,都下意识的回避起来。

  这要是换成国内某些女星,早就开始对镜头搔首弄姿了。

  在全球顶级的国际电影节走红毯,这种殊荣对大部分演员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白百合、佟丫丫和王芝三女作为新人,表现得更是不堪,身体僵硬,走路都变得不协调,甚至要不是旁边有人搀扶,都差点摔倒。

  佟丫丫和王芝在电影里算是路人甲了,她们能走红毯,还是程胜点名的,要不然凭借两人的角色,根本就没有机会走红毯。

  两边媒体也是震惊看着程胜等人。

  他们恐怕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一起走红毯吧!

  走完红毯,还有最后一趴,就是接受记者的采访。

  完了之后,按照威尼斯的惯例,程胜的影片需要召开首映发布会。

  但因为评委会安排的首映时间和走红毯同时进行,导致《大唐王朝——起源》剧组根本来不及准备。

  所以,首映期间,程胜一行人是没人到场。

  等到走红毯结束,程胜等人才来到了放映厅内。

  看着稀稀疏疏的观众,程胜粗略统计下,上座率不足四成。

  评委会安排在这个最好的时间段,这点观影人数算是比较寒酸了。

  这大概也是评委会没帮忙宣传,程胜等人也因为第一次来威尼斯,也没对电影进行宣传,而是玩了两天。

  这才造成电影无人知道,也就没什么人来看。

  观影的人不多,但其中有一半多都是影评人和前来捧场的同行,以及各国发行商。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专业影评认识,这主要还归功于评委会对这部电影的看好。

  评委会虽然没有对外界说过电影内容,但评委会看好这部电影的消息还是被有心人知道了。

  既然评委会都看好的,那么这部电影肯定有其可取之处。

  影评人倒是好奇什么样的电影,才会被评委会如此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