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商税改革-《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提出了一些用户意见后,赵清虎找墨六,确定了自行车的价格。

  一辆自行车,最后定价两百个银币,也就是两百两银子。

  大渊皇家银行的效率不错,截至目前,直隶范围内,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头老百姓,都大面积开始使用银币。

  整个大渊皇朝三十六路,也撒出去了不少银币。

  有了大渊皇家银行,算是给大渊皇朝安装了一个粗糙的,现代化金融体系。

  表面上看不出什么,无非是统一了货币形态。

  以前,还有人用碎银子、银锭,如今都改成了银币。

  自从皇家银行的铸币技术有所提升后。

  小银币也被铸造了出来,重量是一钱银子,也就是一百个铜板。

  而大渊皇家银行,给皇室、朝堂带来的一个隐藏福利,谁都没有意识到。

  赵清虎也没有将之公之于众,反正目前没人提到这一点。

  那就是,有了大渊皇家银行,不管是皇帝还是国库,从此之后,都不缺钱了。

  皇家银行,虽然主要经营的是大额买卖,可金银存储量已经十分恐怖。

  赵清虎看过账单,光是下面的私人银行,存储在大渊皇家银行的金银,就超过了五千万两。

  而整个皇家银行的存款总量,已经达到了恐怖的四个亿。

  这还不包括农业银行、煤炭银行,以及数十家私人银行的存款量。

  看到这个账目的时候,赵清虎都有些懵逼。

  古代中国是真的富有啊。

  难怪清朝的和珅能贪污八亿多银子!

  这个账本,不管是皇帝还是陆帧,都没见过。

  皇家银行已经有了自己的财务系统,户部的人,先后被清理了出去。

  赵清虎见到这账目的第一时间,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陆帧的名声,实在是有点吓人。

  若是让他知道了皇家银行,有这么一笔巨款,绝对会想尽办法从皇家银行里面掏钱。

  至于宏丰帝,赵清虎也没信心,老皇帝能忍住这么大的诱惑。

  他几乎是强压了代总经理,把皇家银行的账目重点,从存款数量转到了纯利润上。

  进出一倒腾,皇家银行,立马从存储数亿两白银的大鳄,变成了半年盈利不足百万两的小卡拉米。

  有了这个恐怖的金银储备量,一些事情就简单了,是水到渠成。

  那就是纸币,只可惜啊,工匠院的印染技术,还是有些差强人意。

  制作银票,已经是极限,想要把纸币弄出来,还需要一些技术上的突破,赵清虎也不急。

  金币、银币推出并没有多久,加上皇家银行发行的银票,已经够用了。

  铸币工厂,对金币、银币的铸造放缓了,开始大量铸造金条、银条,那都是一百两一块,甚至是一千两一条的。

  金银存储起来,大渊皇家银行发行的银票,开始覆盖市场。

  这可是整个大渊皇朝的财富,赵清虎也不敢轻忽。

  对于皇家银行的事情,他也上心了不少,甚至,分批次,将大量的金银,送去了全国三十六路的分行。

  太集中不好,万一被人一锅端了,他也有些怕啊。

  “老爷,户部的陆尚书又给您下了帖子。”

  赵清虎骑着自行车回家的这一日,一路上,火花带闪电,着实是拉风。

  当然了,认识这位农令的人都知道,这肯定是工匠院有了新的产品。

  看那车子,钢铁结构,自己用脚蹬就能跑,着实是新奇。

  一些半大小伙子好奇,跟着赵清虎跑了好长一段距离。

  家里面,大郎对自行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孙子、孙女,更是不顾危险,直接往自行车上爬。

  赵清虎都吓了一跳,特别是小宝贝,才两岁呢,跟着大狗子、二狗子玩,就是个皮猴子,原生态小孩。

  晚饭后,杜真拿出了陆帧送来的帖子,说是要约赵清虎去红满楼吃午饭。

  “红满楼不是咱家的产业吗?”赵清虎道。

  杜真沉默了,毕竟请客的是陆尚书。

  “这铁公鸡,一顿饭也要算计!”赵清虎无奈一笑。

  “回帖子吧,老爷我准时赴约。”

  “好的老爷!”

  “叮叮叮---”

  院子里面,灯火通明,大郎正在学骑自行车,五郎撸着袖子在后面帮着扶车子。

  赵清虎扶额,好家伙,你不是在准备秋闱吗,这么有闲情逸致,帮你大哥扶车子?

  “爹,我也要!”

  六郎跑了进来,争抢自行车,他个子太小,即便他有两个侄子,一个侄女帮忙站队,也敌不过他大哥。

  找大哥没办法,那就只能找老爹。

  “你还太小,那自行车也用不了啊。”

  “爹,我不小了,周岁四岁,虚岁五岁,毛六岁,晃眼就十岁了。”

  “兔崽子,谁教你这么算年纪的!”

  赵清虎哭笑不得,摸了摸乖儿子的脑袋。

  “回头爹让工坊给你们弄一辆小孩三轮车。”

  自行车都手搓出来了,找他们弄一辆小孩三轮车,洒洒水。

  “真的吗爹,太好了爹!”

  六郎兴奋了,他的记忆中,老爹可从来不骗人。

  “爷爷,我们也要。”

  “爷爷,还有偶---宝贝也要---”

  “都有都有,一人一辆!”

  “公爹,您也太宠着他们了。”秦氏在一旁插了一句嘴。

  “无妨,咱们家不差这点。”

  几个孩子都不错,小小年纪已经开始启蒙,都很认真。

  赵清虎的八年义务教育即将铺展开,第一站就是京城。

  他们这条街道,居住的都是达官显贵,学校已经开始建造了,明年开春,孩子们都能入学。

  来到院子里面,赵清虎看了一眼玩的不亦乐乎的两个儿子,“五郎,你要学会放手,否则你大哥学不会骑车。”

  “五弟,可不能啊,你大哥我怕摔。”

  “那大哥你下来,让我试试。”

  “等会等会---”

  大半晚上,因为大郎几个学骑自行车,院子里面热闹非凡。

  几个孩子,今晚都格外精神。

  等赵清虎载着他们,在院子里面各自转了几圈,这才不情不愿回房睡觉。

  五郎舍不得他大哥摔跤,赵清虎可舍得。

  摔了两三次后,不仅是两个儿子,连杜真、顾凌轩,都学会了骑车。

  自行车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京城,甚至《大渊日报》上都免费给登了广告。

  也不算是广告吧,算是工匠院的研究成果。

  而赵清虎,此时此刻,正坐在红满楼的包厢内,看着眼前狼吞虎咽的陆帧,揉了揉太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