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一月下福建上-《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王焕之肥胖的身体瘫软如泥,在地上留下一道湿漉漉的痕迹——竟是吓得失禁了。

  他兀自哭嚎挣扎,双手还在空中徒劳地抓挠着,嘴里还在无意识的呼喊着什么。

  秦二策马缓缓踱至签押房门口,居高临下,冷冷地俯视着地上这摊涕泪横流、丑态百出的“知府大人”。

  他的眼神冰冷,如同在看一条肮脏的蛆虫,这份无声的鄙夷,比任何刀剑都更让王焕之感到彻骨的寒意和绝望。

  “绑了。”秦二的声音没有丝毫波澜,仿佛在处置一件垃圾,“押下去,严加看管。其家产,悉数查封,留待勘验”。

  “是!”。

  士兵们粗暴地将烂泥般的王焕之捆成了粽子,拖死狗般拖了出去,绝望的哀嚎在空旷的府衙中渐渐远去。

  王焕之那令人作呕的哀嚎彻底消失在府衙的阴影里,留下的只有一股难以言喻的骚臭味和死寂般的沉重。

  秦二伫立在签押房门口,冰冷的视线扫过空荡的大堂,仿佛要穿透那朱漆斑驳的梁柱,直视这座城池腐朽的心脏。

  “传令”,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寒铁砸在青石板上,瞬间击碎了短暂的寂静。

  “城外驻军,除警戒哨位,全体入城。即刻接管四门城防、府库、武备库、粮仓。敢有擅动者,格杀勿论!”。

  “遵命!”,身旁的亲卫如离弦之箭,纵马冲出府衙。

  一场迅疾而冷酷的清洗风暴,在秦二冷酷的目光下,席卷了福州。

  沉重的城门在绞盘的呻吟中被完全打开。

  早已枕戈待旦的夏国精锐步骑,如同黑色的钢铁洪流,沉默而有序地涌入福州城。

  他们盔甲鲜明,兵刃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烁着刺骨的寒光,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迅速分赴各要害节点。

  城头的“明”字旗被粗暴扯下,踩在泥泞里,一面崭新的、绣着狰狞“夏”字的黑色大旗,在呼啸的北风中猎猎作响,宣告着权力的更迭。

  接管城防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原守军中有几个王焕之的死忠妄图抵抗,或是在混乱中煽动。

  然而,在夏军如臂使指的默契配合和绝对优势的武力面前,任何反抗都如同投入熔炉的雪片,瞬间消融。

  几声短促的惨嚎,几具倒在血泊中的尸体,便是这场权力交接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注脚,福州城的咽喉,已被秦二死死扼住。

  紧接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彻底开始。

  数百名夏军士兵,手持铜锣,两人一组,如同精确投放的种子,散布到福州城的大街小巷。

  “铛!铛!铛!”

  “夏国天兵已至!福州城光复!”

  “铛!铛!铛!”

  “夏王有令:凡欺压良善、盘剥百姓、勾结贪腐、鱼肉乡里者,无论官绅豪强,皆可举报!夏国为尔等做主!”。

  “铛!铛!铛!”

  “揭发有据者,受赏!包庇隐瞒者,同罪!”。

  震耳欲聋的锣声,伴随着士兵们洪亮、清晰、带着浓重四川口音的官话,一遍又一遍地冲刷着福州城。

  这声音穿透紧闭的门窗,钻进蜷缩在角落里的百姓耳中,也狠狠砸在那些昔日高高在上者的心头。

  恐惧在权贵宅邸中无声蔓延,而一种压抑了太久、几乎被遗忘的情绪,却在无数低矮的茅屋和阴暗的巷弄里,如同地火般开始悄然涌动。

  最初是试探,紧闭的门扉后,一双双浑浊而警惕的眼睛,透过门缝窥视着外面敲锣的士兵。

  士兵们不为所动,只是坚定地走着,喊着,重复着那震撼人心的口号,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维持着基本的秩序。

  终于,在一个破败的街角,一个须发皆白、拄着拐杖的老者,颤抖着推开了吱呀作响的木门。

  他浑浊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指着不远处一座高门大户的朱漆大门,用尽全身力气嘶喊:“军爷!军爷!那陈扒皮!他去年把小老儿的孙女抢了去,现在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求军爷做主啊!”。

  老人的哭嚎撕心裂肺,瞬间点燃了周围的空气。

  这声哭喊仿佛打开了泄洪的闸门。

  “军爷!李家!李家少爷当街纵马踏死我家阿黄,还打伤了我爹!”。

  “刘大户!他放印子钱,利滚利,生生逼得赵老三一家投了井!”。

  “知府衙门的王师爷!他才是真正的黑手,王焕之的脏事都是他经手,我家被他害得家破人亡!”。

  “还有那个姓孙的盐商,囤积居奇,去年粮荒,他卖霉米,吃死了好多人!”。

  控诉声、哭喊声、咒骂声从四面八方涌来。

  饱受欺凌的佃户、被夺去生计的小贩、失去儿女的父母、家破人亡的孤老,无数被踩在泥泞里的身影,如同雨后扭曲的蚯蚓,挣扎着爬出黑暗,向着那玄色的旗帜、向着那冰冷的铁甲,倾诉着血泪斑斑的苦难。

  他们指着那些曾经让他们不敢直视的深宅大院,眼神中充满了刻骨的仇恨和一丝难以置信的、微弱却炽热的希望。

  夏国士兵们并未被这汹涌的民情冲昏头脑。

  他们迅速记录着每一个控诉者的姓名、住址、所指控的对象以及大致事由,态度严肃而审慎。

  同时,严厉的警告也随之响起:

  “肃静!控诉需有实据!诬告者,反坐其罪!”

  “排队登记!不得喧哗哄抢!维持秩序!”

  士兵们手中的刀柄,身上的铠甲,以及那冰冷无情的眼神,有效地压制了可能出现的混乱。

  这是一场清算,是一场在铁腕掌控下,由愤怒的底层点燃,最终将被引向制度性审判的烈火。

  接下来的两天,福州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狂热”与“秩序”并存的状态。

  秦二坐镇府衙,亲自监督。他并非嗜杀的莽夫,深知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夏国的政策是“首恶协从必办,诬告必究”,是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重塑秩序,而非将整个上层阶级连根拔起。

  一队队精锐士兵,手持盖有秦二大印的缉捕文书,在那些被愤怒百姓点名的府邸门前停下。

  大门被粗暴撞开,士兵如狼似虎地冲入。尖叫、哭喊、哀求、咒骂从深宅内院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