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觉得做生意大概比做皇帝更舒服。
这些做将军、做商人的人,可以随便去任何地方,可以征服土地,可以赚很多钱。
而自己只能被困在长乐宫中。就算要去上林苑狩猎,也要带上仪仗,只能在规定的地方,按照规定的步骤射猎。臣下、仆役把野兽驱赶过来,自己拉弓射箭,然后臣仆万箭齐发。最后说那头野猪是自己的猎物。
自己是这世间最尊贵的囚徒。
作为一个男人,自己唯一的特权大概就只是可以拥有更多的女人,可以随意和公众女子诞育子女。但是这事儿,一旦变成一项工作,就会索然无味。
是的,这事儿就只是一项工作。
自己是这个帝国最伟大的种人……
扶苏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好色的人,不是一个贪恋女色的人。每天被侍从们规定和不同的女子同房,扶苏觉得,连这种事情都要受人摆布,自己和烟花女子有什么区别?还是有的,烟花女子至少还能拿到报酬,自己连报酬都没有。
在这个位置上,自己不能随便说话,甚至不能轻易表态。扶苏觉得自己也曾经是长城大学的教授,天下知名的学者,但是自从做了皇帝以后,自己居然就没有写过任何一篇论文——不是不能写,而是你写的任何一句话,都会被人当做是最高的指示、论据,不一定在什么时候就用来反对自己。
皇帝唯一的工作就只是听臣下的讨论,然后在被臣下提出的几个答案之中选择一个……甚至这唯一一个都可能是错的,如果臣下们要提供一组错误的答案,自己也只能在错误的答案中选择一个错误的。
这就是那般臣下希望自己做的。
如果自己真是一个如胡亥那样愚蠢低俗的人,可能皇宫之中的生活真的是一个人最快乐的生活。但是自己不是啊,自己也曾经远远的走到过上郡,随大将军一起管理长城和直道工程,自己也曾领略过草原,还曾经随父皇一起去过大海之滨。
蒙恬远征岭南的事迹,是多么有趣啊!
那个甘蔗厂,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新的朝会上,扶苏宣布看蒙恬的封赏——桂林侯。以桂林县为核心,封邑两万户。
随即宣布朝廷将在桂林郡设置大秦糖业制糖总厂,由巩侯带领工程团队赴桂林建厂。这一厂由内廷、外廷府库出资6000万钱,巩侯出资3000万钱,桂林侯蒙恬出资800万钱。大秦丞相张苍作为制糖总厂的监督人,负有对该厂经营的监督职权。
宣布朝廷和内廷出资在桂林郡购买农田和荒地。初期购置蔗田10万亩,后续将通过制糖厂分红的资金,按比例购置农田。另外由蒙恬南征军所部适龄退伍及伤残士兵2万人组成桂林屯垦军,在桂林郡开辟荒田。屯垦戍卒俸禄由制糖厂代为发放。
大秦的土地价格并不高,全国土地根据分等,大致在一亩100钱到300钱不等(读者你别犟之依据:《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2007年1月《土地兼并的历史检视》作者刘正山,页码P696)。桂林郡的耕地按照下田100钱一亩的价格,10万亩蔗田,花费不过一千万钱。是个大手笔的操作,但是也没有多大……
不过群臣从这些诏令中,闻到了奇怪的味道。
随即,皇帝下令群臣讨论《大秦专利法》文本,并计划在朝廷设置专利局。专利局由廷尉管理,算是国家司法体系的一部分。
首任专利局局长,皇帝要群臣推荐。
这一天的朝会热闹极了。
朝廷在制糖项目上一万万钱的投资建厂,在桂林郡收购十万亩土地,2万老兵屯垦,专利法和专利局……
皇帝扔出来的雷是一个又一个,朝臣有点发懵。
这些话题的中心人物巩侯张诚,根本没出现在朝会上——张诚有爵无职,根本没有资格出现在常朝上。
这一大笔支出,是否影响到帝国的经济运转?看着丞相和计相淡然的表情。朝臣觉得这个话题可以不用问。
这一大笔支出,是否会影响朝臣的俸禄生计?虽然每个人都有这个疑虑,但是没有人率先提出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把这么大一笔钱扔到岭南那个看不见的地方?
蒙恬从这件事上捞到多少好处?
最主要的是,这件事里,张诚出资3000万钱,一看就知道,张诚是这个方略的始作俑者。而张诚并没有出现在朝会中,远离了争议。
争议是很显然的。
始皇帝大兴土木造陵墓宫殿的先例,让这一朝对公共事务的有天然敏感,任何“劳民伤财”的项目都会受到抵制。
而十万亩土地和无数荒地用来种甘蔗而不是种粮食,分明就是发起项目的人见利忘义,皇帝和朝廷参与制糖就是与民夺利……
御史府和御前博士就开启了喷子模式,口水能把当日的未央宫地板彻底清洗一遍。
左相萧何也跃跃欲试。
右丞相张苍却坐的极稳。根本不在意群臣的口水。
已经在前一晚参加过讨论的太尉蒙恬、计相赵杏儿也低眉垂目,根本无视者满堂的争执。
当所有人发现制糖厂项目早已内定,不可动摇的时候,争议渐渐止息,话题就开始向《专利法》方向调整。
寺工令揣测上意,不仅出列对专利法的作用和意义大加赞赏,认为专利制度能全面提升大秦技术水平和国家财富,还推举了首任专利局局长的人选。
寺工方面提出的专利局局长是大秦巩侯张诚。寺工给出的理由是,巩侯学究天人,曾经创立机械制图标准,开设多家工坊,在机械领域、数学和物理学领域都造诣深厚,又是巩邑理工大学校长,其才干经历足以胜任专利局局长一职。
没想到被皇帝一句话给否决了:“谁都可以来做专利局局长,巩侯不可以!”
皇帝没说出理由:让张诚这样有钱、有能力、有眼光的人去专利局当局长,审核各种专利申请,那和派一个猴子去看守桃园,有什么区别?
人品?
李斯也不能说人品不好吧,但是当利益送到眼皮子底下的时候,连始皇帝的诏书都敢改。张诚如果去做专利局局长,随便扣押专利申请文件,自己率先砸钱推动新技术,全天下谁能挡得住?那专利局就不是国家的,而是张家的了。
当然,这个理由,皇帝并没有说出来。
不过每个人都从这句话听出,皇帝对巩侯的顾忌。整场朝会都沉默不语的赵杏儿,脸色也阴沉下来。
这些做将军、做商人的人,可以随便去任何地方,可以征服土地,可以赚很多钱。
而自己只能被困在长乐宫中。就算要去上林苑狩猎,也要带上仪仗,只能在规定的地方,按照规定的步骤射猎。臣下、仆役把野兽驱赶过来,自己拉弓射箭,然后臣仆万箭齐发。最后说那头野猪是自己的猎物。
自己是这世间最尊贵的囚徒。
作为一个男人,自己唯一的特权大概就只是可以拥有更多的女人,可以随意和公众女子诞育子女。但是这事儿,一旦变成一项工作,就会索然无味。
是的,这事儿就只是一项工作。
自己是这个帝国最伟大的种人……
扶苏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好色的人,不是一个贪恋女色的人。每天被侍从们规定和不同的女子同房,扶苏觉得,连这种事情都要受人摆布,自己和烟花女子有什么区别?还是有的,烟花女子至少还能拿到报酬,自己连报酬都没有。
在这个位置上,自己不能随便说话,甚至不能轻易表态。扶苏觉得自己也曾经是长城大学的教授,天下知名的学者,但是自从做了皇帝以后,自己居然就没有写过任何一篇论文——不是不能写,而是你写的任何一句话,都会被人当做是最高的指示、论据,不一定在什么时候就用来反对自己。
皇帝唯一的工作就只是听臣下的讨论,然后在被臣下提出的几个答案之中选择一个……甚至这唯一一个都可能是错的,如果臣下们要提供一组错误的答案,自己也只能在错误的答案中选择一个错误的。
这就是那般臣下希望自己做的。
如果自己真是一个如胡亥那样愚蠢低俗的人,可能皇宫之中的生活真的是一个人最快乐的生活。但是自己不是啊,自己也曾经远远的走到过上郡,随大将军一起管理长城和直道工程,自己也曾领略过草原,还曾经随父皇一起去过大海之滨。
蒙恬远征岭南的事迹,是多么有趣啊!
那个甘蔗厂,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新的朝会上,扶苏宣布看蒙恬的封赏——桂林侯。以桂林县为核心,封邑两万户。
随即宣布朝廷将在桂林郡设置大秦糖业制糖总厂,由巩侯带领工程团队赴桂林建厂。这一厂由内廷、外廷府库出资6000万钱,巩侯出资3000万钱,桂林侯蒙恬出资800万钱。大秦丞相张苍作为制糖总厂的监督人,负有对该厂经营的监督职权。
宣布朝廷和内廷出资在桂林郡购买农田和荒地。初期购置蔗田10万亩,后续将通过制糖厂分红的资金,按比例购置农田。另外由蒙恬南征军所部适龄退伍及伤残士兵2万人组成桂林屯垦军,在桂林郡开辟荒田。屯垦戍卒俸禄由制糖厂代为发放。
大秦的土地价格并不高,全国土地根据分等,大致在一亩100钱到300钱不等(读者你别犟之依据:《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2007年1月《土地兼并的历史检视》作者刘正山,页码P696)。桂林郡的耕地按照下田100钱一亩的价格,10万亩蔗田,花费不过一千万钱。是个大手笔的操作,但是也没有多大……
不过群臣从这些诏令中,闻到了奇怪的味道。
随即,皇帝下令群臣讨论《大秦专利法》文本,并计划在朝廷设置专利局。专利局由廷尉管理,算是国家司法体系的一部分。
首任专利局局长,皇帝要群臣推荐。
这一天的朝会热闹极了。
朝廷在制糖项目上一万万钱的投资建厂,在桂林郡收购十万亩土地,2万老兵屯垦,专利法和专利局……
皇帝扔出来的雷是一个又一个,朝臣有点发懵。
这些话题的中心人物巩侯张诚,根本没出现在朝会上——张诚有爵无职,根本没有资格出现在常朝上。
这一大笔支出,是否影响到帝国的经济运转?看着丞相和计相淡然的表情。朝臣觉得这个话题可以不用问。
这一大笔支出,是否会影响朝臣的俸禄生计?虽然每个人都有这个疑虑,但是没有人率先提出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把这么大一笔钱扔到岭南那个看不见的地方?
蒙恬从这件事上捞到多少好处?
最主要的是,这件事里,张诚出资3000万钱,一看就知道,张诚是这个方略的始作俑者。而张诚并没有出现在朝会中,远离了争议。
争议是很显然的。
始皇帝大兴土木造陵墓宫殿的先例,让这一朝对公共事务的有天然敏感,任何“劳民伤财”的项目都会受到抵制。
而十万亩土地和无数荒地用来种甘蔗而不是种粮食,分明就是发起项目的人见利忘义,皇帝和朝廷参与制糖就是与民夺利……
御史府和御前博士就开启了喷子模式,口水能把当日的未央宫地板彻底清洗一遍。
左相萧何也跃跃欲试。
右丞相张苍却坐的极稳。根本不在意群臣的口水。
已经在前一晚参加过讨论的太尉蒙恬、计相赵杏儿也低眉垂目,根本无视者满堂的争执。
当所有人发现制糖厂项目早已内定,不可动摇的时候,争议渐渐止息,话题就开始向《专利法》方向调整。
寺工令揣测上意,不仅出列对专利法的作用和意义大加赞赏,认为专利制度能全面提升大秦技术水平和国家财富,还推举了首任专利局局长的人选。
寺工方面提出的专利局局长是大秦巩侯张诚。寺工给出的理由是,巩侯学究天人,曾经创立机械制图标准,开设多家工坊,在机械领域、数学和物理学领域都造诣深厚,又是巩邑理工大学校长,其才干经历足以胜任专利局局长一职。
没想到被皇帝一句话给否决了:“谁都可以来做专利局局长,巩侯不可以!”
皇帝没说出理由:让张诚这样有钱、有能力、有眼光的人去专利局当局长,审核各种专利申请,那和派一个猴子去看守桃园,有什么区别?
人品?
李斯也不能说人品不好吧,但是当利益送到眼皮子底下的时候,连始皇帝的诏书都敢改。张诚如果去做专利局局长,随便扣押专利申请文件,自己率先砸钱推动新技术,全天下谁能挡得住?那专利局就不是国家的,而是张家的了。
当然,这个理由,皇帝并没有说出来。
不过每个人都从这句话听出,皇帝对巩侯的顾忌。整场朝会都沉默不语的赵杏儿,脸色也阴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