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子她们虽然想睡,可是外面的铜锣声异常地密集,吵得她们没法入睡。
毕竟这个时代的窗户隔音性还是很差,终于天亮,赵桓让幸子和花子,以及二公主一起过去共进早餐。
这还是二公主第一次与赵桓在一起,她有些拘谨,在幸子介绍之后,她便跪下磕头。
赵桓微笑说道:“你身为公主,不必行此大礼。”
他却不知道二公主从小到大不受待见,即便有公主的身份,但是很多情况下,都被逼下跪磕头,也就习惯了,只要在重大场合她跪下,总比不跪好。
假如她跪下了,就算不应该跪或者不需要跪,那也没什么,但如果不跪,她就常常会被狠狠的责罚,两三天不让吃饭都还是轻的,所以习惯成自然。
而赵桓更愿意叫她二公主,而不是叫她太子妃,很显然赵桓听了幸子的话之后,对色那王朝的做法也很反感。
他的称呼也就是把她当做公主,而不是色那王朝的太子妃来看待。
幸子赶紧把二公主拉了起来,说道:“听到了吗?我们公子说了,以后不需要行大礼,因为你是公主。”
二公主感激地点了点头,她大胆地望向了赵桓,见赵桓和颜悦色的看着她微笑,赶紧慌乱的又把头低下了。
赵桓招呼她们坐下吃早餐,问道:“昨晚上铜锣敲了一晚,没吵到你们吧?”
幸子说道:“怎么会没吵到呢?害得我们后半夜都没怎么睡,就听到铜锣响了。”
刚说到这,外面又是密集的铜锣声,同时街上继续有人来回奔波,骑着马踩着泥潭。冒着雨大声吆喝着,让城里的人赶紧到河堤上去帮忙抗洪,不去者将会受到严惩。
街上三三两两的有人拿着各种工具往河堤上走,大部分都是些老头老太太,至少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了,年轻人几乎看不到。
这当然是因为英雄母亲计划的持续开展,大量的年轻女子都到了大宋的英雄母亲营地去生孩子去了,使得色那王朝人口出生出现了断崖式的暴跌。
而且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整个人口生长已经断档,年轻人除了军队还能看到之外,街上几乎都见不到了。
赵桓望向二公主说道:“以后你怎么打算?”
二公主愣了一下,一时没能反应出来赵桓这话啥意思。
幸子对赵桓说道:“她应该还没想好,反正有我护着她,她不管做什么,以后都不会吃亏了。”
赵桓点头说道:“我这么问的意思是,如果她想继续在色那王朝,那我们可以给她创造更高的平台。
如果她不想,那咱们就不用费劲了,直接把她带走,跟着我们去更好的地方。”
这时二公主似乎明白了赵桓的意思。
她忙说道:“我还是留在色那王朝吧,毕竟我刚嫁过来,一切才刚刚开始,我想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
二公主想了很多,她知道她如果选择跟着幸子他们离开的话,有幸子和花子的关照,她会过上好日子,甚至能重新嫁一个懂她爱她怜惜她的男人。
但二公主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女子,既然她的父亲,帕拉王朝的国王把她嫁到了色那王朝联姻,这就是她的婚姻和她的未来,如果什么都不做就这么离开,她觉得不合适。
所以她想再尝试一下,看看能否有一个好些的将来。
对于她的表态,幸子和赵桓都是理解的,同时这也代表她有责任心,她想维护这段婚姻,即便这个婚姻目前对她而言,很可能是悲剧,但还没开始,又怎么知道呢?
既然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幸子有些无奈的点头,望向赵桓。
赵桓说道:“行啊,这样也挺好,咱们知道下面该怎么做了,现在吃饭。”
吃过早饭,赵桓说道:“要不咱们也到河堤上去看看。”
赵桓对色那王朝这场特大洪水,从史料上是有清晰的认知的,不过那都是纸上的东西,他想到现实里去看看,希望能够在现实环境中感知这场可怕的大洪水。
从他的看到的史料记载来看,洪水会在三天之后才会溃堤,所以他们有从容的时间到河堤上去看看情况,并不用着急着撤退。
于是一行人便骑着马来到了河堤,因为河堤比较脆弱,马匹是不能接上河堤的,只有人能上。
所以赵桓他们便下马步行上了河堤,到了河堤之上,眼看着滚滚的河水几乎都已经到河堤顶部了。
一众人等不由脸上变色,河面宽阔到一望无际,简直跟海洋一般,对岸几乎看不见了。
河堤上三三两两的人在费力的往河堤上搬着沙袋,但是沙袋堆在河堤上,简直是杯水车薪,因为河堤太长,能上来抗洪的人又太少,还大部分是些老头老太太。
而就在这时,有人快步朝他们过来了。
却是国王,带着太子和一众朝廷官员。
见到是他们,幸子立刻把太子妃拉到了自己身后,并把她头上戴着的斗笠往下拉了拉,遮挡住她的脸。
此刻的雨很小,所以就算不戴斗笠,问题也不大。
国王和太子显然没有注意到幸子和她身后的太子妃,他们只望着赵桓。
国王苦涩的施了一礼,对赵桓说道:“赵公子,多谢你到河堤上来查看险情,你也看到了,河堤现在非常危险,洪水随时都可以有漫堤的危险,甚至河堤已经出现多处管涌。
一旦溃堤,那可就全完了,赵公子能否看在整个京城百姓和色那王朝无数百姓的生死的份上,伸出援手帮我们抗洪抢险?”
赵桓道:“你要我怎么帮你?”
“你跟大宋的驻军统帅司马将军很熟,能否帮忙说服他派宋军加入我们抗洪抢险?加固大堤。”
“不能,我只是个商人,我没办法让他听我的话,是否参与当地抗洪抢险,这是由当地驻军统帅决定的,我不能左右他们的决定。”
国王当然不知道赵桓的真正身份,他也知道让一个商人去说服大宋的统帅出兵抢险,的确有些强人所难。
于是他又说道:“那公子能否提供一笔贷款?用于帮助我们抗洪抢险呢。”
赵桓四下看了看,说道:“我就算给你钱,你有人手来组织抗洪抢险吗?钱币可不会自动变成堤岸。”
国王马上指了指河堤上稀稀拉拉的人,说道:“有啊,你看,我正在组织人手抗洪的。”
毕竟这个时代的窗户隔音性还是很差,终于天亮,赵桓让幸子和花子,以及二公主一起过去共进早餐。
这还是二公主第一次与赵桓在一起,她有些拘谨,在幸子介绍之后,她便跪下磕头。
赵桓微笑说道:“你身为公主,不必行此大礼。”
他却不知道二公主从小到大不受待见,即便有公主的身份,但是很多情况下,都被逼下跪磕头,也就习惯了,只要在重大场合她跪下,总比不跪好。
假如她跪下了,就算不应该跪或者不需要跪,那也没什么,但如果不跪,她就常常会被狠狠的责罚,两三天不让吃饭都还是轻的,所以习惯成自然。
而赵桓更愿意叫她二公主,而不是叫她太子妃,很显然赵桓听了幸子的话之后,对色那王朝的做法也很反感。
他的称呼也就是把她当做公主,而不是色那王朝的太子妃来看待。
幸子赶紧把二公主拉了起来,说道:“听到了吗?我们公子说了,以后不需要行大礼,因为你是公主。”
二公主感激地点了点头,她大胆地望向了赵桓,见赵桓和颜悦色的看着她微笑,赶紧慌乱的又把头低下了。
赵桓招呼她们坐下吃早餐,问道:“昨晚上铜锣敲了一晚,没吵到你们吧?”
幸子说道:“怎么会没吵到呢?害得我们后半夜都没怎么睡,就听到铜锣响了。”
刚说到这,外面又是密集的铜锣声,同时街上继续有人来回奔波,骑着马踩着泥潭。冒着雨大声吆喝着,让城里的人赶紧到河堤上去帮忙抗洪,不去者将会受到严惩。
街上三三两两的有人拿着各种工具往河堤上走,大部分都是些老头老太太,至少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了,年轻人几乎看不到。
这当然是因为英雄母亲计划的持续开展,大量的年轻女子都到了大宋的英雄母亲营地去生孩子去了,使得色那王朝人口出生出现了断崖式的暴跌。
而且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整个人口生长已经断档,年轻人除了军队还能看到之外,街上几乎都见不到了。
赵桓望向二公主说道:“以后你怎么打算?”
二公主愣了一下,一时没能反应出来赵桓这话啥意思。
幸子对赵桓说道:“她应该还没想好,反正有我护着她,她不管做什么,以后都不会吃亏了。”
赵桓点头说道:“我这么问的意思是,如果她想继续在色那王朝,那我们可以给她创造更高的平台。
如果她不想,那咱们就不用费劲了,直接把她带走,跟着我们去更好的地方。”
这时二公主似乎明白了赵桓的意思。
她忙说道:“我还是留在色那王朝吧,毕竟我刚嫁过来,一切才刚刚开始,我想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
二公主想了很多,她知道她如果选择跟着幸子他们离开的话,有幸子和花子的关照,她会过上好日子,甚至能重新嫁一个懂她爱她怜惜她的男人。
但二公主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女子,既然她的父亲,帕拉王朝的国王把她嫁到了色那王朝联姻,这就是她的婚姻和她的未来,如果什么都不做就这么离开,她觉得不合适。
所以她想再尝试一下,看看能否有一个好些的将来。
对于她的表态,幸子和赵桓都是理解的,同时这也代表她有责任心,她想维护这段婚姻,即便这个婚姻目前对她而言,很可能是悲剧,但还没开始,又怎么知道呢?
既然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幸子有些无奈的点头,望向赵桓。
赵桓说道:“行啊,这样也挺好,咱们知道下面该怎么做了,现在吃饭。”
吃过早饭,赵桓说道:“要不咱们也到河堤上去看看。”
赵桓对色那王朝这场特大洪水,从史料上是有清晰的认知的,不过那都是纸上的东西,他想到现实里去看看,希望能够在现实环境中感知这场可怕的大洪水。
从他的看到的史料记载来看,洪水会在三天之后才会溃堤,所以他们有从容的时间到河堤上去看看情况,并不用着急着撤退。
于是一行人便骑着马来到了河堤,因为河堤比较脆弱,马匹是不能接上河堤的,只有人能上。
所以赵桓他们便下马步行上了河堤,到了河堤之上,眼看着滚滚的河水几乎都已经到河堤顶部了。
一众人等不由脸上变色,河面宽阔到一望无际,简直跟海洋一般,对岸几乎看不见了。
河堤上三三两两的人在费力的往河堤上搬着沙袋,但是沙袋堆在河堤上,简直是杯水车薪,因为河堤太长,能上来抗洪的人又太少,还大部分是些老头老太太。
而就在这时,有人快步朝他们过来了。
却是国王,带着太子和一众朝廷官员。
见到是他们,幸子立刻把太子妃拉到了自己身后,并把她头上戴着的斗笠往下拉了拉,遮挡住她的脸。
此刻的雨很小,所以就算不戴斗笠,问题也不大。
国王和太子显然没有注意到幸子和她身后的太子妃,他们只望着赵桓。
国王苦涩的施了一礼,对赵桓说道:“赵公子,多谢你到河堤上来查看险情,你也看到了,河堤现在非常危险,洪水随时都可以有漫堤的危险,甚至河堤已经出现多处管涌。
一旦溃堤,那可就全完了,赵公子能否看在整个京城百姓和色那王朝无数百姓的生死的份上,伸出援手帮我们抗洪抢险?”
赵桓道:“你要我怎么帮你?”
“你跟大宋的驻军统帅司马将军很熟,能否帮忙说服他派宋军加入我们抗洪抢险?加固大堤。”
“不能,我只是个商人,我没办法让他听我的话,是否参与当地抗洪抢险,这是由当地驻军统帅决定的,我不能左右他们的决定。”
国王当然不知道赵桓的真正身份,他也知道让一个商人去说服大宋的统帅出兵抢险,的确有些强人所难。
于是他又说道:“那公子能否提供一笔贷款?用于帮助我们抗洪抢险呢。”
赵桓四下看了看,说道:“我就算给你钱,你有人手来组织抗洪抢险吗?钱币可不会自动变成堤岸。”
国王马上指了指河堤上稀稀拉拉的人,说道:“有啊,你看,我正在组织人手抗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