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达曼村与佤族-《天幕通古代,给帝王一点震憾!》

  黎洛继续看了赣超、川超,里面的笑料一个比一个多。

  刚离开天府之国的他,重点关注了一下川超!

  “遂宁门将一战成名,一场扑球23个。”

  “成都门将一战成名,一场感冒两个。”

  “纳尼?”

  “成都的门将竟然冻感冒了。”

  黎洛笑得根本停不下来。

  “这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好笑的笑话了。”

  黎洛继续看川超,一边看,一边感慨。

  “哎呀,成都是个什么情况?”

  “四川上次这么团结,还是打小日子的时候。”

  “不仅各市县要干翻成都。”

  “怎么连成都各区,也要干翻成都。”

  “武侯、金牛、锦江……我勒个去。”

  “竟然还有卧底成都多年,要给人带路干翻成都的。”

  “四川,苦成都久矣吗?”

  “虽然我挺喜欢成都的,但是气氛都到这里了,我还是随随大流吧。”

  “踢翻成都!!!”

  笑过之后,黎洛继续滑动手机屏幕。

  很快一个新的标题出现在天幕上。

  标题名为:【偷挪界碑会发生什么?】

  看到标题的瞬间,历朝历代的古人全都一震。

  “???”

  “偷挪界碑?”

  李斯惊得说不出话来。

  “是谁竟敢私自挪动界碑?”

  在李斯看来,界碑就是一个国家的边界线。

  私自挪动,岂不是要引发两国边境之争?

  “这胆子也太大了。”

  就在李斯万分震惊的时候,旁白缓缓响了起来。

  【会有人偷偷挪动界碑吗】

  【历史上还真有人这么干过】

  此时历朝历代的古人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是谁?

  往内挪,还是往外挪?

  往内挪,华夏领土,寸土必争。

  要是往外挪嘛,也不是不行。

  但我们也不是什么脏的臭的、阿猫阿狗,都接受。

  【在西藏日喀则南部的中尼边境上,有个村子叫达曼村】

  【它原本既不属于华夏,也不属于尼泊尔】

  听到这里,李斯恍然大悟。

  “原来是一群流民。”

  【因为紧挨着华夏,村民每天眼看着华夏这边修路、通电、通网】

  【日子越过越好】

  【而自己这边啥都没有】

  【心里别提有多羡慕了】

  【终于有一天,达曼村村民忍不住跑过来问,为什么路修到这里就停了】

  【我们这儿为什么不给修路通电通网】

  【结果被告知,他们不属于华夏】

  【没法享受这些基础设施】

  【于是达曼村村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招】

  【半夜村民偷偷挪动界碑,把界碑往自己村子后边挪】

  历朝历代的古人全都傻眼了。

  “不是,他们还真挪?”

  “也真加入了华夏?”

  【第2天我国边防战士巡逻时,突然发现界碑没了】

  【一查才知道,界碑被达曼村村民连夜给偷偷挪走了】

  弹幕:

  “次日边防战士巡逻:活爹啊,界碑呢。”

  “想到挪动界碑的人简直是个天才。”

  ……

  【达曼村从清朝起多次申请加入华夏】

  【加之他们属于没有国籍的民族】

  【20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申请加入华夏】

  【终于在2003年,特批他们加入华夏】

  【从此达曼村正式成为大家庭的一员】

  弹幕:

  “怪不得地图国界线用虚线。”

  “怪不得我们国土面积是约等于。”

  “哟,这不是我们的迁碑族吗?”

  ……

  【关于达曼人,主流说法是其祖先与18世纪末清军击退库尔喀侵略有关】

  【相传当时有部分库尔喀骑兵滞留在边境地区】

  【后来与华夏边境居民融合繁衍】

  【便是如今的达曼人】

  【另外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从尼泊尔过来的打铁部落或者逃荒者】

  【在2003年以前,达曼人没有国籍】

  【没有土地和住房】

  【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们主要靠打铁以及为藏民做杂役零工为生】

  【居住在简陋的帐篷,甚至借住在当地藏民的牛棚羊圈里】

  弹幕: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达曼村的村长也是个人才,说干就干。”

  ……

  【现在达曼村的村民拿到了身份证,通电通水通网络】

  【隔壁村一看眼红的不行,开始有样学样】

  【偷偷摸摸挪动界碑】

  【但每次都被我们的边防战士发现,又挪了回去】

  【因为达曼村在华夏最艰难的岁月也坚定地想要加入我们】

  ……

  “达曼行?他们可不一定行。”

  看完整个视频,历朝历代的古人既荒谬又觉得欣慰。

  ……

  大清位面。

  乾隆发出一声长叹。

  “原来从清朝就开始申请入华夏了。”

  “坚持了200多年。”

  “这个村子还蛮有毅力的。”

  “他们的幸福生活是他们自己争取来的。”

  ……

  天幕画面再次发生变化。

  很快一个名为【如果不要我,也请回信告知我】的标题出现在天幕上。

  看到标题的瞬间,诸葛亮突然心里一酸。

  他想起了遵守千年约定的佤族。

  想到了那一封泛黄的《卡瓦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

  “誓断头颅,不失守土之责。”

  “誓洒热血,不做英殖之奴。”

  诸葛亮叹息一声。

  “千年过去了,你们还好吗?”

  ……

  就在这时,旁白缓缓响了起来。

  【如果不要我,也请回信告知我】

  【这是1953年佤族族长写给毛爷爷的信】

  【也是一封略带委屈的归家联名信】

  画面一转,一张泛黄的纸张出现在天幕上。

  满屏开始飘起了“巨龙之眼”的弹幕。

  旁白继续响了起来。

  【信中写道:班老历来是华夏的土地】

  【但现在还有外国人驻扎】

  【勘测国界时,外国官员曾送东西给我们】

  【我们没有接受】

  【他们就打我们,因此恐惧】

  【现在外国人经常来,假使班老归华夏】

  【请派解放大军驻扎保护我们】

  【班老人民的心是永远不变的】

  【如果不要班老,也请回信】

  看到这封真挚又带着些许委屈的书信,字里行间都是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

  历朝历代的古人眼眶湿润了。

  ……

  三国位面。

  诸葛亮更是老泪纵横。

  “班老人的心是永远不变的。”

  “如不要班老,也请回信。”

  “情感真挚,文字朴质,看得让人忍不住落泪。”

  “多么可爱的班老人啊。”

  ……

  旁白继续响了起来。

  【当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为当地带去了先进的农作技术】

  【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至今佤族人仍称诸葛亮为阿公】

  【佤族为了报答诸葛亮,立下永不背叛,誓死守卫祖国大门的约定】

  【1934年,约翰牛侵略云南】

  【以班洪王为首的各个联合发出了《卡瓦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

  【誓断头颅,不失守土之责】

  【誓洒热血,不做英殖之奴】

  【他们组建联军,奋起反抗】

  【祖国如有难,如应作前锋】

  【新华夏成立后,位于边境的佤族人仍被约翰牛人控制】

  【于是佤族族长写下了这封感人至深的信】

  那张泛黄的书信再次出现在天幕上,看得历朝历代的古人鼻头一酸。

  ……

  大汉位面。

  刘彻被佤族来信深深震撼到了,他握紧了拳头,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绪。

  “佤族人的来信,语言朴实,却字字含泪。”

  “后世,你们可一定要回信啊。”

  “切不可辜负了佤族人民的情谊。”

  他望着天幕,郑重说道:“请让他们回家。”

  ……

  视频继续播放,旁白接着响了起来。

  【毛爷爷读完佤族来信后,泪目了】

  【他迅速给佤族人回信】

  听到给佤族人回信后,诸葛亮瞬间松了一口气,他由衷为佤族人感到高兴。

  “太好了,后世华夏没有辜负佤族人的信任。”

  “他们要回家了。”

  ……

  【回信后,立刻与缅甸展开了佤邦地区边界线的谈判】

  【在积极奔走之下,佤族经历整整六年时间,终于回归祖国怀抱】

  ……

  大唐位面。

  李世民嘴角露出一抹欣慰的笑。

  “有的人为了利益背叛国家。”

  “但有的人却能因为诺言,为国家守护边疆千年。”

  “他们太令人敬佩了。”

  “真好,后世没有让他们流血又流泪。”

  ……

  【时至今日,仍然有大量佤族人民坚守边疆】

  【他们继续坚守着一千七百多年的承诺】

  视频底下再次飘来了弹幕。

  “如果不要班老,也请回信,看得我直接泪目了。”

  “他们在1960年重返祖国怀抱,可喜可贺!”

  ……

  喜欢天幕通古代,给帝王一点震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