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秦峰推出了科举制度-《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秦峰的目光落在张良身上,深知张良心中依旧放不下仇恨,不希望大秦强大

  他轻轻一笑,话锋一转:“至于其他人才的选拔,那又回到了另一个话题,如何选拔人才。

  此话题容后再说。”

  众人听罢,略感失望,然而秦峰接下来的话语,又重新点燃了他们的期待。

  “接下来,我要说的第三点,展现自己的能力,也就是发挥书院所学的知识。”

  秦峰微笑道:“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所有的公子公主,皇孙皇女们选择一个郡县当县令。

  让他们利用所学,一步又一步地从县令升上来。

  当然,他们的身份要隐瞒,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他们是皇帝的子嗣。

  到达地方后,皇帝要派人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看他们有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利用自己的身份做些不该做的事情等等。”

  秦峰此言一出,嬴政、李斯、尉缭三人眼中闪现希望之光,似乎看到了大秦未来的辉煌。

  大秦千秋万世的希望。

  大秦的皇帝将是代代明君的希望。

  秦峰让皇子皇孙们当一个县令,等于从基层做起,让他们能更加了解民间疾苦,知晓民生和民意。

  而且想要成为皇帝,必须经过层层选拔,想要升迁就不得不积累政绩。

  想要有功绩,那就为民做实事。

  而这件事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李斯赞叹道:“小友这招真是高。让学业有成的公子们当县令。

  不仅可以避免他们闲散,一直无所事事,又能促进地方建设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让百姓过得越来越好。”

  秦峰点头,微笑补充,“不止呢。公子们去当县令,还可借此了解官场规则,明白晋升之路的艰辛。

  想要晋升,可不是只有功绩就行了,还需要面对上面的刁难。

  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

  这些事情,唯有他们亲身体验,我说了也没有用。”

  众人纷纷点头,大家都知道,无非就是以官压人,抢功劳,卡钱粮等等。

  这些都是官场的道道,唯有他们亲身体验,才能知道如何应对。

  秦峰轻轻呷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我提出的这些,就是最大程度的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昏庸之君,确保国家社稷稳定。

  如此就能确保不会出现废帝的情况。”

  嬴政笑着说道:“多谢小秦,让我受益良多,这几招,不仅可以利用在皇室身上,还能用在我们家族身上。”

  “不错。”秦峰点头道,“家族可以将自己的后代,全部放出去。

  让后代各自发展,择其优者继承家业。

  没有用的废物,那么给他最基本的生活费即可。”

  众人点了点头。

  秦峰继续道:“接下来,就是继续上一个话题,替朝廷选拔人才。

  我说过书院可以培养人才。但问题是朝廷如何从书院中挑选合适的官员?”

  “对啊。”

  众人反应过来,一旦书院建成了,最少也有数千,甚至数万的人才。

  可朝廷不需要那么多人才。

  扶苏迫不及待地问:“先生,有何良策?”

  秦峰笑着说道:“举办科举,让学生们参加科举,名列前茅者录取。”

  众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了疑惑之色。

  秦峰仿佛知道他们疑惑,直接解释道:“科举就是一场大型的考试。

  只要达到年龄要求和学业要求,就能参加科举考试。”

  “先生。”扶苏插嘴道,“万一,大秦出现神童了呢?比如甘罗。

  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用计谋,帮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

  难道这样的神童都没有办法参加科举吗?”

  秦峰笑着说道:“科举是给普通人提供一跃龙门的机会,同时也在告诉大家,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但是,甘罗这样的神童,你可以当他是特殊人才。”

  “特殊人才就要特殊对待,他们参不参加科举都无所谓,因为朝廷已经给他打上了官方的标签。”

  “原来如此。”

  众人恍然大悟,同时对秦峰口中的特殊人才产生了兴趣。

  秦峰继续说道:“不过这特殊人才的事情,需要朝廷自己去寻找。

  我们继续讨论科举。

  科举可分为笔试和面试。

  笔试考的是学子们的知识,比如如何治理黄河,如何让一个县城富裕起来等等。

  面试则是考官通过学子们自我介绍时,对学子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学子为官的目的,他是否能成为一个好官。

  同时还会询问一些为官之道,或者做官后会碰到一些事情,他们会怎么解决。

  还有交际能力,协作能力,言行举止等等。

  当然还得考教学问。”

  嬴政问道:“那要如何出题?”

  秦峰道:“根据朝廷需要什么官职而出题,因为朝中官职众多,每个官职都有不同职责。

  其中治栗内史是管理国家财政,那么需要招募一些会算学的人才。

  所以多出一些算学的题目。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那么就需要一些管理战马和天下马匹的事情。

  同时也有管理交通要道之事。

  就出一些关于马匹,交通,管理等题目。

  至于科举,不需要固定多久举行一次,可以根据朝廷需要多少官员举行一次。

  比如大秦突然扩大了国土,需要大量的人才管理。

  可以马上举行科举。

  每次科举,不仅要录取满足官职的人才,还需要留一些储备人才。

  也就是那些名次比较低的学子,将他们送去各个衙门当打杂的,让他们从中学习各部门的事物。

  有时候有些人是死读书,什么都按照书里的来做事,根本不知道从实际出发。

  至于科举制度的一些细节之事,我可以跟你们简单说下。”

  众人立马屏气凝神,静心聆听。

  旋即开始讲解科举制度的一些细节,比如科举的科目,分管理学,医学,算学,农学等等。

  比如科举时,防止题目泄露的办法,防止作弊的办法等等。

  这一说,又是一个多时辰。

  等到秦峰讲完后,大家依旧意犹未尽,无不赞叹科举制的完善与公平。

  喜欢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