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婆故作高深地说道:“你瞧瞧,寻常人家娶个妾室,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
可为何钦差大人就是不肯,还被气得卧床不起了呢?”
三姑赶紧接过话茬,一脸敬佩地说道:“那是因为钦差大人人品高尚,不愿意跟崔家这种心怀不轨的人同流合污!
他一心为咱们百姓着想,怎么可能为了一点私利就妥协呢!”
七婆用力地点点头,继续说道:“没错!
陛下派来的钦差大人那可是品行端正、刚正不阿啊!
就说上次被下毒的事儿,身体那么难受,听到崔老爷捐了粮和钱,还不是强撑着病体出来赈灾一看就是好官!”
一旁的三姑开始发力了:“钦差大人吃饭的时候,被崔大小姐偷偷下毒了呀!
当时啊,他们饭桌旁边吐了一滩黑血啊!那血乌黑乌黑的,一看就知道是剧毒啊!”
人群中顿时一阵惊呼,有人喊道:“那可是谋害钦差啊?怎么可能捐点钱就没事啦?”
另一个婆婆也赶紧附和道:“我表妹的儿媳可是在衙门做扫地的活儿,那天的事情我清楚得很!
听她后来讲,那吐出来的黑血擦干净后,那些污水倒在草地上,那草立马就枯萎了!
不光是客厅那边,还有厢房那边也有一滩黑血呢。
听说钦差大人中毒后,还是靠京城带来的解毒丸才保住了性命。”
七大姑紧接着又添油加醋地说道:“可不是嘛!
听说那晚上来了好多大夫,每个大夫看了都说这毒厉害得很。
还抓了老鼠去试毒,那毒,老鼠一吃就死一只,可恐怖了!”
百姓们听着这些绘声绘色的描述,脸上纷纷露出震惊和愤怒的表情,人群中再次炸开了锅。
六婆一脸义愤填膺,继续滔滔不绝地说道:“所以说啊,钦差大人这是拿自己的命,辛辛苦苦地给咱们大家伙儿换来了这五万斗粮食和五万两白银呐。
你们想想,那崔家呀,就是为了掩盖他们家大小姐谋害钦差的罪行,才不痛不痒地拿出这点钱财和粮食来。
哼,这根本就是心虚的表现!”
三姑也在一旁随声附和,撇着嘴,满脸不屑:“崔家那可是家大业大,富得流油。
他们随便从指缝里漏那么一点点出来,就足够咱们全县的人吃饱饭了。
就说捐这点东西,还装出一副大善人的模样。
要真有善心,怎么才捐那么一丁点呢?
而且啊,他们家根本就不缺水,可那口井的位置却死死不肯让出来。
就他们这样,还敢自称什么大善人?简直就是笑话!”
这时,人群中又挤进来一个大姨,她双手叉腰,气势汹汹地说道:“没错!城中到处都是崔家的产业,尤其是那些粮食铺子,之前把粮食卖得那么贵,坑了咱们老百姓多少钱啊!
那时候怎么就没人站出来说说崔家的不是呢?
现在倒好,他们一门心思就盯着钦差大人往死里整,
没把人整死,这才又想出拿个庶女来拉拢的主意,真是太过分了!”
百姓们听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诉说,原本就对崔家不满的情绪,此刻更是如被点燃的干柴,熊熊燃烧起来。
大家交头接耳,纷纷对崔家的行为表示愤怒和唾弃,看向被抓住的那几个崔家收买之人的眼神,也愈发充满了厌恶。
然而,即便三姑六婆等人说得慷慨激昂,人群中仍有一些人心存疑虑。
他们眉头紧皱,脸上满是担忧之色,小声嘀咕着:
“话是这么说,道理我们也懂,可我们眼下最要紧的粮食怎么办呢?总不能一直这么干等着吧。”
三姑一听这话,眼睛一转,立刻提高音量说道:“我看呐,咱们应该去围堵崔家,找崔家要个说法!
他们既然有那么大的家业,就别想轻轻松松地蒙混过关。非得让他们给咱们一个交代不可!”
六婆也跟着激动地附和:“对呀!最好就是让崔家再 “捐” 点银子和粮食出来,还有,必须得把那口水井的位置让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解咱们的燃眉之急,也算是他们为之前做的那些缺德事赎罪!”
这时,一位大姨也跟着大声说道:“钦差大人要是知道崔家再给百姓 “捐” 东西,肯定高兴坏了。
心情一好,相信很快就能病好啦!到时候,咱们的赈灾事宜也能顺顺利利地推进下去。”
人群中有个不明就里的人满脸疑惑地问道:“你怎么就这么肯定,崔家肯捐东西,钦差大人就能好起来呢?这两者之间真有这么大关系吗?”
七婆一听,赶忙上前解释,振振有词地说道:“你仔细想想啊,钦差大人为什么会气病呢?
还不是因为崔家三番五次地逼迫他!
扑在给大家赈灾的事情上。
咱们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啊!
这次要是能再听到崔家又捐东西的好消息,钦差大人心里肯定宽慰,病说不定一下子就好了大半呢!”
众人听了七婆和三姑的话,不少人觉得颇有道理,原本的疑虑也渐渐消散,
他们心中的怒火再次被点燃,纷纷响应去围堵崔家的提议,人群开始躁动起来,朝着崔家的方向涌去……
随着人群渐渐朝着崔家的方向移动开,三姑并没有立刻跟上。
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留在原地,眼睛看似随意地打量着四周,实则在暗中观察周围的情况。
过了一会儿,一个侍卫装作不经意地朝她走来,趁着旁人不注意,赶紧凑到三姑身边,以极快的速度将一个装满铜板的钱袋塞到了三姑手中。
三姑接过钱袋,不动声色地在手中掂了掂。
那沉甸甸的重量,让她心中暗自欢喜,脸上顿时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那表情仿佛在说,这一趟活儿没白干。
周围几个一直留意着三姑的人,看到她这满意的表情,顿时心领神会,知道这次的事情稳稳妥妥地按照计划在推进。
于是,三姑六婆们不敢耽搁,赶紧悄悄跟上已经走出一段距离的人群。
她们都知道,自己可是这场“催捐行动”的主力军呢!
喜欢狐君大人每天都在求我别怼他请大家收藏:狐君大人每天都在求我别怼他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可为何钦差大人就是不肯,还被气得卧床不起了呢?”
三姑赶紧接过话茬,一脸敬佩地说道:“那是因为钦差大人人品高尚,不愿意跟崔家这种心怀不轨的人同流合污!
他一心为咱们百姓着想,怎么可能为了一点私利就妥协呢!”
七婆用力地点点头,继续说道:“没错!
陛下派来的钦差大人那可是品行端正、刚正不阿啊!
就说上次被下毒的事儿,身体那么难受,听到崔老爷捐了粮和钱,还不是强撑着病体出来赈灾一看就是好官!”
一旁的三姑开始发力了:“钦差大人吃饭的时候,被崔大小姐偷偷下毒了呀!
当时啊,他们饭桌旁边吐了一滩黑血啊!那血乌黑乌黑的,一看就知道是剧毒啊!”
人群中顿时一阵惊呼,有人喊道:“那可是谋害钦差啊?怎么可能捐点钱就没事啦?”
另一个婆婆也赶紧附和道:“我表妹的儿媳可是在衙门做扫地的活儿,那天的事情我清楚得很!
听她后来讲,那吐出来的黑血擦干净后,那些污水倒在草地上,那草立马就枯萎了!
不光是客厅那边,还有厢房那边也有一滩黑血呢。
听说钦差大人中毒后,还是靠京城带来的解毒丸才保住了性命。”
七大姑紧接着又添油加醋地说道:“可不是嘛!
听说那晚上来了好多大夫,每个大夫看了都说这毒厉害得很。
还抓了老鼠去试毒,那毒,老鼠一吃就死一只,可恐怖了!”
百姓们听着这些绘声绘色的描述,脸上纷纷露出震惊和愤怒的表情,人群中再次炸开了锅。
六婆一脸义愤填膺,继续滔滔不绝地说道:“所以说啊,钦差大人这是拿自己的命,辛辛苦苦地给咱们大家伙儿换来了这五万斗粮食和五万两白银呐。
你们想想,那崔家呀,就是为了掩盖他们家大小姐谋害钦差的罪行,才不痛不痒地拿出这点钱财和粮食来。
哼,这根本就是心虚的表现!”
三姑也在一旁随声附和,撇着嘴,满脸不屑:“崔家那可是家大业大,富得流油。
他们随便从指缝里漏那么一点点出来,就足够咱们全县的人吃饱饭了。
就说捐这点东西,还装出一副大善人的模样。
要真有善心,怎么才捐那么一丁点呢?
而且啊,他们家根本就不缺水,可那口井的位置却死死不肯让出来。
就他们这样,还敢自称什么大善人?简直就是笑话!”
这时,人群中又挤进来一个大姨,她双手叉腰,气势汹汹地说道:“没错!城中到处都是崔家的产业,尤其是那些粮食铺子,之前把粮食卖得那么贵,坑了咱们老百姓多少钱啊!
那时候怎么就没人站出来说说崔家的不是呢?
现在倒好,他们一门心思就盯着钦差大人往死里整,
没把人整死,这才又想出拿个庶女来拉拢的主意,真是太过分了!”
百姓们听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诉说,原本就对崔家不满的情绪,此刻更是如被点燃的干柴,熊熊燃烧起来。
大家交头接耳,纷纷对崔家的行为表示愤怒和唾弃,看向被抓住的那几个崔家收买之人的眼神,也愈发充满了厌恶。
然而,即便三姑六婆等人说得慷慨激昂,人群中仍有一些人心存疑虑。
他们眉头紧皱,脸上满是担忧之色,小声嘀咕着:
“话是这么说,道理我们也懂,可我们眼下最要紧的粮食怎么办呢?总不能一直这么干等着吧。”
三姑一听这话,眼睛一转,立刻提高音量说道:“我看呐,咱们应该去围堵崔家,找崔家要个说法!
他们既然有那么大的家业,就别想轻轻松松地蒙混过关。非得让他们给咱们一个交代不可!”
六婆也跟着激动地附和:“对呀!最好就是让崔家再 “捐” 点银子和粮食出来,还有,必须得把那口水井的位置让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解咱们的燃眉之急,也算是他们为之前做的那些缺德事赎罪!”
这时,一位大姨也跟着大声说道:“钦差大人要是知道崔家再给百姓 “捐” 东西,肯定高兴坏了。
心情一好,相信很快就能病好啦!到时候,咱们的赈灾事宜也能顺顺利利地推进下去。”
人群中有个不明就里的人满脸疑惑地问道:“你怎么就这么肯定,崔家肯捐东西,钦差大人就能好起来呢?这两者之间真有这么大关系吗?”
七婆一听,赶忙上前解释,振振有词地说道:“你仔细想想啊,钦差大人为什么会气病呢?
还不是因为崔家三番五次地逼迫他!
扑在给大家赈灾的事情上。
咱们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啊!
这次要是能再听到崔家又捐东西的好消息,钦差大人心里肯定宽慰,病说不定一下子就好了大半呢!”
众人听了七婆和三姑的话,不少人觉得颇有道理,原本的疑虑也渐渐消散,
他们心中的怒火再次被点燃,纷纷响应去围堵崔家的提议,人群开始躁动起来,朝着崔家的方向涌去……
随着人群渐渐朝着崔家的方向移动开,三姑并没有立刻跟上。
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留在原地,眼睛看似随意地打量着四周,实则在暗中观察周围的情况。
过了一会儿,一个侍卫装作不经意地朝她走来,趁着旁人不注意,赶紧凑到三姑身边,以极快的速度将一个装满铜板的钱袋塞到了三姑手中。
三姑接过钱袋,不动声色地在手中掂了掂。
那沉甸甸的重量,让她心中暗自欢喜,脸上顿时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那表情仿佛在说,这一趟活儿没白干。
周围几个一直留意着三姑的人,看到她这满意的表情,顿时心领神会,知道这次的事情稳稳妥妥地按照计划在推进。
于是,三姑六婆们不敢耽搁,赶紧悄悄跟上已经走出一段距离的人群。
她们都知道,自己可是这场“催捐行动”的主力军呢!
喜欢狐君大人每天都在求我别怼他请大家收藏:狐君大人每天都在求我别怼他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