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朝鲜当然是有青楼的-《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1616年5月1日,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三月十六。

  李旦的平户修船厂。

  那座新建的西式干船坞注满了水,铁闸门已经打开。

  一艘全新的双桅纵帆船浮在水面,扬起风帆,缓缓驶出了闸门。

  “父亲、母亲、老师,你们放心,我们绕鲸海转一圈就回来了。”

  李国助在船上朗声说着,朝岸上的李旦、许心兰、许仪后和三浦按针挥手告别。

  “老船主放心,颜某一定会把小少爷平安带回来的!”

  颜思齐在船上,拱手对李旦朗声说道。

  这艘船去年10月就已经建好了。

  考虑到日本海冬季海面冰封,便没有下水试航。

  在等待海面冰消的时候,李国助就计划了这次环日本海的航行,作为这艘船的首航。

  然而这时他不过年仅8岁,没有可靠的人跟着,李旦绝不可能放心让他出海。

  于是深受李旦倚重的颜思齐就成了这次航行的总指挥。

  杨天生、陈衷纪、张弘、洪升、林福、陈勋、林翌等人也都在这艘船上。

  他们都是颜思齐的密友,八年后跟他去台湾开荒的生死兄弟。

  这些人如今都是20岁左右的年纪,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在李国助看来,只要能把他们笼络到自己麾下,必是将来实现抱负的一大助力。

  除了这艘新造的双桅纵帆船,另有两艘鸟船与其组成了舰队。

  两艘鸟船都是400料船,排水量都是130多吨。

  旗舰就是这艘新造的双桅纵帆船,名为仁王号。

  两艘鸟船一名鹏发号,一名鸿鹄号。

  三个船名都是李国助取的,显然寄托了远大的抱负。

  三艘船总共有船员300多名。

  作为一次试航,这么多的船员似乎是没什么必要。

  所以当初李国助提出要这么多船员时,李旦是不怎么同意的。

  但在李国助的坚持下,他最终还是妥协了。

  这是李国助计划中必要的一环。

  但即使是为了说服李旦,他也没有向便宜老爹透露自己的计划。

  “小少爷,再给大家重申一次咱们这次的航行计划吧。”

  眼看海岸线消失在视野之中,颜思齐突然开口说道。

  作为这支舰队的总指挥,颜思齐当然知道详细的航行计划。

  但大多数船员知道的就没有他详细了,有的人甚至还什么都不知道。

  李国助怔怔地望着已经消失的平户海岸线的方向,点了点头:

  “你才是头儿,还是你跟大家说吧。”

  颜思齐点了点头,转身对船上的人朗声说道:

  “各位,我们这次航行,是仁王号的首航。”

  “相信你们很多人都知道,这将是一次环鲸海的航行。”

  “但具体的航行计划,相信你们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他扫视甲板上的众人,见他们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便继续道,

  “我们这次虽是试航,但也肩负着贸易使命。”

  “所以这次航行的第一站,是朝鲜的釜山港。”

  “在那里贸易之后,我们将沿朝鲜东海岸北上。”

  “途中我们还会酌情停靠朝鲜东海岸的其它港口,进行补给和贸易。”

  “到罗津港贸易和补给后,我们将继续探索豆满江口以北的鲸海西岸地区。”

  “那里是女真人的地盘,我们可能会跟他们做些贸易。”

  “沿鲸海西岸一直向北航行,我们将会到达黑龙江入海口。”

  “在那里,我们将开始环绕北苦夷岛的航行。”

  “之后,我们将会南下,经南苦夷岛西岸,本州岛北岸,返回平户。”

  “这就是我们这次航行的详细计划。”

  他再次扫视众人,

  “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此言一出,甲板上陷入沉寂。

  片刻之后,杨天生忽然举手道:

  “我有问题……呃……朝鲜有青楼吗?”

  此言一出,甲板上再次陷入沉寂。

  片刻之后,陈衷纪突然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其他人也都跟着咯咯咯地笑起来。

  不一会儿,甲板上就笑成了一片,达到了哄堂大笑的程度。

  颜思齐笑的腰子疼,左手捏着腰,右手点指着杨天生:

  “你小子在日本逛窑子还没逛够,又想去朝鲜逛窑子了?”

  杨天生嬉皮笑脸:

  “久闻朝鲜女子貌美,那青楼女子想必更是其中翘楚。”

  “难得去一次朝鲜,怎能错过如此美事?”

  他们这些人出海经商,一般都是走的南洋路线,朝鲜还真没几个人去过。

  颜思齐点指着他,却是说不出话来,显得甚是无语。

  “朝鲜当然是有青楼的。”

  李国助突然开口道,

  “不过朝鲜素有南男北女之说。”

  “意思是说,朝鲜南部的帅哥多,朝鲜北部的美女多。”

  “所以建议你们去罗津的青楼,不要去釜山的青楼。”

  此言一出,全船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到了李国助身上。

  颜思齐的大手按在他的头上,笑骂道:

  “你个小鬼头,知道的事情还不少啊。”

  李国助顿时讪笑着挠起了头。

  看大家说的那般开心,他一时没忍住插了嘴。

  却没考虑到,他这个年纪,跟成年人开这种带颜色的玩笑着实不太合适。

  忽然他灵机一动,连忙问张弘道:

  “唉,张大哥!这西式帆船驾驶起来感觉如何?”

  张弘一怔,很快反应过来,连忙说道:

  “哦,好,很好,感觉操帆比咱们的中式船还容易。”

  “那当然,这叫上缘斜桁帆,是综合了中式硬帆和西式软帆的优点的。”

  李国助笑着转问林福道,“林大哥,你看咱们这船上的大炮如何?”

  从上船到现在,林福就抱着一门侧舷炮没放过手。

  《台湾外记》上对他的评价是手足便利,善使标枪火炮。

  李国助在与他的接触中,发现他还真是跟那部小说上说的一样。

  于是便巧妙地利用这点,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好啊!全是红夷炮。”

  林福温柔地抚摸着大炮,如同在摸某个青楼头牌一般,

  “咱们这艘船的火力,可比大明的四百料占座船强十倍不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