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议商引旧制换新颜,创保险弘济献奇策-《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武之望把商引、盐引攥在户部手里,青泥洼商屯今年收益少了四成。”

  袁可立坐于主位,指尖轻叩案面,神情沉稳如旧,开口便将议题锚定在要害处,

  “如何绕开户部的管控,保住商屯的财源?各位对此都有何想法?”

  沈有容缓缓开口,语气沉稳如磐,自带儒将的从容气度:

  “依我之见,不妨沿用礼卿兄昔年抚登时所创之特许商引旧制。”

  “此制昔年卓有成效,建奴走私之途几近断绝,稍加损益,当比另起炉灶更为稳妥。”

  “毕竟成法在前,既省勘验之功,亦少试错之险。”

  袁可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抬手虚引,温声道:

  “士弘兄此议有根柢,既知旧制之利,便说说该如何损益?”

  沈有容闻言,拱手欠身,神色间带着几分坦诚的谦抑,并无半分武将的粗率:

  “我素习海疆防务,昔年在登莱,水师巡哨之路线、查缉走私之规制、商船护航之调度,尚能擘画一二;”

  “然商引之申领流程、利润之分成细则、商户之管理章法,乃经世之细务,非我所长。”

  “礼卿兄昔年创此制时,便深通政商相济之理,此事仍需兄台擘画定夺,我必全力辅之。”

  袁可立闻言,微微颔首,指尖在案上顿了顿,缓缓开口,将自己当年的旧制细细道来:

  “我任登莱巡抚时,搞的特许商引,核心是——定向、可控、反哺防务。”

  “那时商船得向登莱巡抚衙门申领商引,每船缴白银两千两海防捐,其中四成直接充军费;”

  “贸易路线定死在登州到朝鲜,只许运粮食、铁器、布匹这些实用物资,奢侈品一概不准;”

  “还要求晋商、徽商等把三成利润拿来买军械,既堵了走私的空子,又能补贴边镇。”

  “另外,我还派水师在辽海峡设了关卡,查到没商引的船就按三抽一收惩罚性关税。”

  “如此一来,建奴从登莱这边拿战略物资就难多了。”

  说着,他眼神渐渐亮了,

  “如今永明镇要用此制,出发点是为了保住青泥洼的财源,便该让商船去青泥洼商屯评议会申领商引,每船还是缴两千两海防捐,全部用作商屯的发展经费,修棱堡、买军械、招屯民都从这里出。”

  “再看贸易定向,”

  袁可立的指尖在案上顿了顿,语气愈发笃定,

  “路线得拉长,改成‘登州 - 旅顺 - 青泥洼 - 皮岛 - 朝鲜 - 永明镇’。”

  “这么一来,既能连着辽南、东江镇,又能通到永明镇;”

  “商品还是老样子,粮食、铁器、布匹优先,奢侈品绝不准运,”

  “得确保军需物资先供东江镇,毛文龙那边缺粮缺饷,这条线能成他的补给生命线。”

  “至于利润分成,”

  他扫过众人,声音里带着盘算,

  “还是要让晋商这些大商户把三成利润拿来买军械,”

  “咱们永明镇的燧发枪、红夷炮质量比澳门的还好,不愁他们不买,”

  “既帮永明镇赚了军火钱,又能让东江镇用上咱们的好装备,一举两得。”

  到此,他的目光落在沈有容身上,语气郑重,

  “巡逻护航、打击走私这块,怕是还得靠士弘兄。”

  袁可立话音刚落,沈有容便拱手欠身,神色沉静却难掩眼底的期许:

  “礼卿兄见召,我本当倾力相助。然某之心志,仍在随大人征讨建奴。”

  “代善的主力还在吉林乌拉,宁古塔若有战事,我若困于水师巡逻之务,恐难亲历疆场,与君共击敌寇。”

  “沈将军想上前线是好事,护航的事交给福建商帮便是。”

  李旦见状,适时开口,声音沉稳,

  “咱们商帮在辽海也有兄弟船只,做巡逻护航、打击走私的事情绰绰有余。”

  他语气笃定,显然对商帮的运力和战力颇有信心。

  “永明镇一直有船只在接应辽民。”

  李国助也开口附和,

  “这些年在辽海也创下了赫赫威名,也可顺便巡逻护航、打击走私。”

  袁可立微微点头,神色舒展了些:

  “有李兄的商帮出面,再加上永明镇的炮舰,这事便稳妥了。”

  “既不耽误士弘兄上前线,商屯的护航也有了着落,算是两全其美。”

  “袁大人、爹,其实我还有个更省事的法子。”

  李国助忽然起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带着几分笃定,

  “咱们可以搞个‘以保代护’的保险制度,让青泥洼商屯向商船收取三千两保费,给他们发一面永明镇的旗帜作为标识,不用派船全程护航;”

  “若是商船真遇上海盗劫掠出事,咱们就照保费数额赔付,再派战舰去清剿海盗,既能保商路安全,又能省下水师巡逻护航的人力。”

  他顿了顿,进一步解释,

  “商船挂着咱们的旗帜,海盗见了便会有所忌惮;”

  “真出了事,咱们既有赔付兜底,又能借清剿海盗立威,慢慢让商人信得过这制度,比天天派船跟着要省力多了。”

  这话一出,厅里顿时静了静,众人都是常年跟海贸打交道的,却从没听过“保险”这么个新鲜说法,一时间都有些诧异。

  颜思齐最先回过神,往前凑了凑:“贤侄,你这想法得说细点,怎么保?怎么赔?要是海盗多,咱们赔得起吗?”

  “咱们可以按货种定规矩。”

  李国助笑着解释,

  “比如运粮食、盐、生丝、布匹的,就保海盗劫掠、风暴、触礁沉船;运军火去东江镇的,还得保明朝官军误扣。”

  “不同险种收不同保费,像军火险就收得高些,还得让他们用货物做抵押。”

  “要是真出险了,按事先定好的价赔,盐砖按日本市场价多赔一成,军火延误了还加付延误金。”

  “另外,咱们把大连湾棱堡的粮仓、摩阔崴的盐仓当抵押,让商人放心,”

  “出险后七天内就能拿到赔偿,还会提前给他们发海盗活动的预警。”

  “这法子确实新颖,也省力气,但眼下得先立住威信。”

  袁可立捋着胡须,眼神里满是赞许,却也带着几分稳妥,

  “正式推保险前,还是让商帮的船队配合永明水师,做几趟高质量护航,让商人亲眼见着跟着永明走安全。”

  “弘济你趁这段时间,把保险的章程再磨细点,往后说不定能成气候。”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