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敢否?-《从边军小卒砍到封疆并肩王》

  “头儿,你想什么呢?那么入神?”

  许二狗一副谄媚的模样过来。

  俨然就是个二流子,哪有半点军人模样。

  “头儿什么头儿,喊统领,别整着跟山大王似的。”

  杨承翻了个白眼,从马上下来,将手中的玄墨枪朝他那儿一丢。

  上百斤的重量,许二狗差点没扛住,都快跪倒地上,他此时才意识到杨承的力道究竟有多大!

  “诶诶!明白了统帅。”

  “把这枪给我扛到帐里,顺带手将张铁匠给我喊来一下。”

  杨承招呼道。

  他要将自己的设想交代给张铁匠,让他们先研究起来。

  蜂窝煤、铁炉子、烈酒、水泥……这些东西都是要提前和张铁匠说一下。

  不过烈酒和水泥,自己必须让不同的铁匠负责不同的步骤,这些是机密,不能全部掌握在一人的手上,即使是张铁匠也是如此。

  事前还需要签生死状,任何一个流程都不能透露出去,否则便按照军规处置。

  至于蜂窝煤、铁炉子,这玩意价钱低廉,而且也容易仿造,没什么含金量的东西就不用那么麻烦。

  他将价格压到最低,抢先一步占领市场,就算之后别人再想进来,在同水平、同质量的情况下,也只会认准杨承手头上的商会、品牌。

  许二狗赶忙点头哈腰,“明白、明白,我这就去办!”

  不多时。

  许二狗将张铁匠带来了。

  杨承也同他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这一聊就是大半夜过去。

  接下来一段时间。

  草原方面很安静,似乎在准备过冬。

  张铁匠等人也将蜂窝煤和铁炉子锻造了出来,过程并不困难,但取暖、保温的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甚至于铁炉子还能用来炒菜!

  现在每个营帐中都配备了一个,待冬天来了之后,便不会感受到寒冷。

  军队的训练每天都在继续。

  大周军卒的伙食都是一日两餐,而杨承却按照一日三餐的标准提供给士卒们。

  正常来说,精锐士卒都是三日一练。

  而杨承却是每天都练习,虽然军卒们叫苦连天,但想到每天都能够多吃一顿,加上杨承事必躬亲参与训练,他们也便没有了抱怨的理由。

  更何况。

  杨承也同他们说了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对于这句话他们多多少少能够理解,所以也便心甘情愿,毕竟……能活着最好,他们可不希望死在战场上。

  如今一步步都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除了这些。

  对于烈酒、水泥的研究也提上日程了,相信不久之后便会有一个结果。

  而接下来最重要的便是,解决粮食的问题。

  以及……如何组建一支商队出来,将蜂窝煤和铁炉子全部都推销出去。

  只有远远不断地银两,他才能够打造出一支王者之师!

  通过这几日的招募,杨承手中如今也算是有了两百名军卒,而且都是骑兵。

  马镫、马鞍、马蹄铁这三件套都已经准备好了。

  战马也是每人两匹,各个都身披铁甲,手持长枪,这样的军容装备,即使是前阵子那支由齐统武带来的精锐骑兵,恐怕都无法与之相比。

  而另外的那些战马,则是以平均八两的价钱收购回来的……两百多匹的战马,还不到两千两白银,这无疑是大赚一笔!

  接连几天的训练,杨承也觉得差不多是时候了。

  将方卫、许二狗都召集进来……他们二人如今就是他帐下的百户,对于他们二人,杨承培育的成长方向还是有所不同。

  方卫武力极高,虽然在自己手上撑不过十回合,但绝对也能算得上当世猛将,日后继续在战场上锤炼一番,估计也能在自己的手上多撑二十回合。

  至于许二狗,这家伙的脑袋瓜子太灵光了一些,虽然大多时候都没有放到正事儿上,整天琢磨着怎么溜须拍马……杨承显然看不惯这样的作风,果断让他每日都需要看至少两个时辰的书,特别是兵法、策略这一块。

  他的帐下也需要一个能够统兵的人才,否则所有压力都压到自己的身上,那滋味可不好受。

  方卫适合冲阵,跟随在自己身边统领亲卫就是极限,他仅仅只能够成为一名勇猛的将军,而不足以独领一军,相反许二狗则有成为帅才的机会。

  当然……只是有机会而已,成为统帅是需要有天赋的。

  再不济就是凭借几十年如一日的苦读,也能勉强成为一名合格的统帅。

  杨承自己也不晓得他算不算有天赋,他只知道,从懂事开始家里边就会安排他学习兵法、古武,上的是私塾,练的是枪法与马术,当然……对于新时代的大部分东西也有涉猎,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即使自己在成为统帅上没有极高的天赋,也能凭借从小熟读兵书,成为一个合格的统帅,他有这样的自信。

  营帐内。

  杨承坐于主位之上。

  方卫与许二狗看着杨承那严肃的神情,忍不住相互对视一眼,心中颇有些发毛,他们显然很少见到杨承这副模样。

  “统领,您……您这是?”

  二人颇有些小心谨慎道,揣测不安起来。

  杨承见他们小心翼翼的样子,脸上的神情稍微放松一些,但还是颇具威严,道:“方百户、许百户……你二人觉着最近练兵练的如何?将士们的军心可堪一用?”

  虽不明白杨承究竟什么打算,但对于他的问话,却信心满满。

  一天吃三顿饱饭,他们哪里还能不满意?

  甚至于……附近村子听说杨承这边一天能吃三顿饭,而且从来没有断过,都打算踊跃参军了!

  不过大部分如今还是处于踌躇的状态中,只有那些真的活不下去的百姓,方才打算一试。

  杨承最近招募的二十位士卒,都是这样的情况。

  他们说了……村子里还有不少青壮,如果他们在杨承这儿能够有一个好的待遇,能够按时发放军饷,便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参军,成为杨承麾下的士卒。

  “既然军心可堪一用……不知你们可愿随我出征,打戎金蛮子的草谷?敢否?”

  杨承声音平静,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