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0章 在纪委手上-《仕途人生》

  “那总比不退或者不上交,要强多了吧?”余惠玲问道。

  姚建恩听了妻子的话,知道她是一番好心,说道:

  “惠玲,谢谢你,有些步子迈出去了,想要收回来就难了。”

  余惠玲听见姚建恩的话,还想再劝两句,还没有开口,姚建恩又接着说道:

  “惠玲,不要再劝我了,我跟你说这些,并不是让你来劝我的,这些钱如果不上交的话,我也许还不会有事,一旦上交就有事情了,再说了,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儿子考虑。”

  听到姚建恩这么说,余惠玲彻底的没有话说了,默默的拿起了姚建恩放在桌上的钥匙。

  当天下午,郑志军跟孙维平通了一个电话,知道他在办公室,便过来了。

  郑志军来了之后,孙维平将他请到会客区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书记,您怎么也不休息半天?”

  “你不也没休息吗?”

  听见孙维平的话,郑志军笑着说道:

  “趁着组织还没有让休息,就多工作点吧,要不然以后想要工作都没机会了。”

  孙维平点了点头,表示了认可。

  “你说的是,等组织命令一到,我们也就该好好休息了,那个时候想要工作都没机会了。”

  寒暄了两句,郑志军就说起了今天的来意。

  “书记,我今天来,是想向您汇报一下有关姚建恩的情况。”

  “姚建恩?”

  孙维平听说郑志军来汇报姚建恩的情况,诧异的看着他,昨天晚上他才向自己申请要调查姚建恩,这才过去多久,难道就有线索或者证据了?

  “是的。”

  “这么快就掌握了他违纪的证据?”

  郑志军看见孙维平诧异的眼神,歉意的说道:

  “书记,对不起,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安排相关人员对姚建恩展开了秘密的调查。”

  “什么时候?”

  “有十几天了,姚建恩的所作所为我们早有所耳闻,前段时间省纪委收到了好几份有关他违纪的举报材料,虽然都是匿名的,但举报的内容有根有据,为了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我就暗中派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他除了收受回扣之外,还擅自给中标方增加施工预算,然后由施工方按照比例给他现金。”

  听见郑志军这么说,孙维平明白了,昨天晚上会议之后,郑志军为什么要这么坚持了,原来省纪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线索,只是为什么昨天晚上在会上没有说出来呢?

  这么想着他就问了出来。

  “因为我们的调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又是擅自调查,我就没有在会上提出来。”

  “那之后为什么也没告诉我?”

  “主要还是想把证据做扎实,毕竟现在的情况比较微妙。”

  郑志军的想法,孙维平是能够理解的,如果证据不扎实,范振华强烈反对的话,有些左右摇摆的常委就有可能站在他的那一边,除非自己强硬推动,否则的话,就很难形成决议,那样反而还打草惊蛇了。

  “你说的我能理解,那现在已经有确凿的证据了吗?”

  “已经有了,突破口就在昨天下午垮塌的桥梁施工方负责人那里。”

  “上午周建平来汇报,不是说桥梁施工方的负责人联系不上了吗,难道是你们?”

  孙维平说到这里,吃惊的看着郑志军。

  看见孙维平的反应,郑志军就知道,他已经猜到了这个桥梁施工方的负责人在省纪委的手上。

  “这个施工方的负责人已经被我们秘密控制起来了。”

  “为什么没有跟工作组通个气?”

  “书记,这次省纪委虽然也是工作组的成员单位,但毕竟是由省政府的人在主导这次事故的调查,我担心……”

  郑志军没有把担心什么说出来,但孙维平却知道他后面想要说什么,虽然有些不认同,但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道:

  “你们怎么知道是这家公司施工的?”

  “这得益于我们收到的匿名举报材料,举报材料上就有这家公司以及他们施工的标段,前段时间我们的调查人员就已经围绕这个公司做了不少的调查工作,发现这个公司的老板和姚建恩走动比较频繁,但却没法落实他们利益输送的证据,所以昨天晚上在会上知道桥梁垮塌了,我就安排调查人员去核实了这个垮塌的桥梁是不是这家公司施工的标段,我向您汇报的时候,调查结果还没有反馈给我。”

  听到这里,孙维平就想起昨天晚上开会的时候,郑志军在会议开始没有多久确实离开过会议室,原来他是去安排这件事情去了。

  “之后有了结果,确认垮塌桥梁是这一家施工企业施工的,你们便赶在工作组之前,将这个负责人请到了省纪委?”孙维平笑着问道。

  “和您分开后,调查人员的信息就反馈过来了,确认了是我们正在调查的这一家公司施工的,我便派人找到了这个负责人的住处,准备先将他控制起来再说,我们的人到的时候,他刚坐上车离开了家,我们并没有第一时间拦住他,而是一直跟踪,想要看看他和什么人联系,发现他往城外去,就在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拦住了他。”

  “他是准备外逃吗?”

  “是的,他准备到外地去躲躲风头,等公司的人摆平这件事情之后再回来。”

  “出了人命不在第一时间想办法和政府联系进行善后工作,却想着如何逃避责任,这样的人不配为一个企业家。”

  孙维平听见郑志军的话,气愤的说道。

  “确实是的。”郑志军附和道。

  “他是如何知道消息的?”孙维平又关切的问道。

  “他知道消息比较晚,是在我们开会的时候,他在省交通厅认识的一个人告诉他的。”

  “这个人和他有利益往来?”

  “据他交代没有,说是对方知道垮塌的桥梁是他施工的,不过我们也不会完全相信他的说辞,会继续展开调查的。”

  “是要认真展开调查,这个干部差点让责任人躲藏了起来,这对于调查工作是不利的,姚建恩没有跟他打过电话吗?”

  说到这里,孙维平问起了姚建恩。

  “昨天晚上他手机接到的最后一个电话就是姚建恩打过来的,对方要约他见面,他谎称在外地出差,之后他便把手机关掉了。”

  “他为什么不见姚建恩?难道和姚建恩一起想想办法,不好吗?”

  “据这个负责人交代,他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已经在车上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担心见到对方会对他不利。”

  “姚建恩会对他不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