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还都南京的缺席者-《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1945年深秋的重庆,潮湿的雾气裹挟着胜利后的喧嚣。嘉陵江畔的军政大楼内,电报机昼夜不停地吞吐着纸带。

  “于总司令,南京急电!”副官李振唐快步走进办公室,将译电纸递上。

  于学忠摘下老花镜,电文上寥寥数行: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仪式定于下月一日举行,各部主官务必出席。——军事委员会”

  他指尖在“务必”二字上顿了顿,忽而冷笑:“八年抗战,如今倒想起‘务必’了。”窗外,报童的叫卖声飘进来:“看报看报!汪伪政权覆灭,南京收复!”

  当晚,寓所的梧桐树下,老部下王以哲的弟弟王以仁不请自来。

  “司令,南京那帮人……”王以仁压低声音,“陈诚的人已接管了咱们东北军旧部,连番号都改了!”

  于学忠摩挲着茶杯,釉色青白如他鬓角:“振唐,拿地图来。”

  泛黄的作战地图在石桌上展开,他手指划过山东、河北,最终停在东北三省:“三十万弟兄埋骨关内,换来的却是连回乡祭祖都不能。”

  远处传来夜巡士兵的皮靴声,惊起一阵鸦鸣。

  “孝侯,还是去吧。”夫人将熨烫好的将官礼服挂在衣架上,“哪怕露个面……”

  他摇头:“当年张学良送蒋氏回南京,也是‘露个面’。”

  话未说完,电台突然插播新闻:

  “国民政府宣布,伪满洲国战犯将于南京受审……”

  于学忠猛地关掉旋钮。玻璃窗映出他紧绷的下颌线——十四年了,沈阳城墙上的太阳旗仿佛还在眼前飘荡。

  次日的军事参议院会议上,白发苍苍的元老们正争论还都事宜。

  “于将军此次不随行?”有人试探道。

  他拈起一枚象棋棋子,“啪”地落在“将”位:“马走日,象飞田,各安其位才好。”

  满座愕然。窗外,山城的浓雾吞没了残阳。

  码头送行那日,军政要员们西装笔挺登船。于学忠却独自站在朝天门的石阶上,望着搬运工佝偻的背影。

  “司令!”李振唐匆匆赶来,“刚收到消息,咱们留在山东的弟兄……”

  他抬手制止,从怀中掏出一封泛黄的信:“把这交给《大公报》的王芸生。”

  信纸上只有一句: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汽笛长鸣中,长江浊浪拍打着锈迹斑斑的锚链。

  深夜,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主人士造访。

  “于将军可知,有人向蒋公进言,说您‘心怀怨望’?”

  煤油灯下,于学忠擦拭着佩剑:“这剑砍过日本人,还没钝到砍不了奸佞。”

  客人临走时留下一本书——扉页上印着《论持久战》的出版信息。

  还都大典当日,南京钟山旌旗招展。而重庆军事参议院的通报栏上,赫然贴着:

  “于学忠上将无故缺席还都仪式,记大过一次。”

  李振唐愤然要撕,却被拦住。

  “让他们记。”于学忠望向东南方,“我倒要看看,是他们的笔硬,还是沂蒙山的石头硬。”

  当夜暴雨如注。于学忠梦见自己站在台儿庄的残垣上,脚下泥土突然渗出鲜血。

  “李振唐!”他惊醒高呼。

  副官冲进来,却见他怔怔望着墙上的东北地图:“明天……去给山东殉国的弟兄们立块碑。”

  雷声轰鸣,电光映亮了他胸前的青天白日勋章——漆面早已斑驳如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