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的重庆笼罩在绵绵秋雨中。于学忠站在军事参议院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嘉陵江上往来穿梭的难民木船。副官李振唐轻叩门扉,手里捧着一个泛黄的牛皮纸信封:\"总司令,安东来的信。\"
信封上的字迹歪斜如蚯蚓,邮戳模糊不清。于学忠的指尖触到那粗糙纸面时,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震得窗棂嗡嗡作响。军医陈思齐闻声而入,却被挥手屏退。剪刀沿着封口划开的瞬间,一片干枯的枫叶飘落在地。
信纸只有巴掌大,密密麻麻写满铅笔字。于学忠读着读着,指节渐渐发白。李振唐看见一滴水珠砸在\"老宅被占作马厩\"的字迹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别的什么。
\"备车。\"于学忠突然起身,军装下摆扫翻了茶杯,\"去上清寺。\"
轿车在湿滑的山路上颠簸。于学忠攥着信纸,眼前浮现出写信人——老家佃户孙老倔的模样。那个曾用猎枪打退胡匪的关东汉子,如今在信里说:\"屯子里三十七户,只剩我们六家没跑反......东洋人在后山挖的万人坑,开春雪化时臭了整条河......\"
防空洞改装的会客室里,几位东北籍参政员早已等候多时。于学忠刚展开信纸,满座已是啜泣一片。白发苍苍的赵参政颤抖着掏出手帕:\"我闺女......信上说在通化......\"
忽然电灯骤灭,空袭警报凄厉响起。黑暗中,于学忠摸到口袋里的怀表——那是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夜所赠。表盖内壁刻着\"精忠报国\"四字,此刻正随他的心跳发烫。
次日的朝天门码头茶馆,于学忠扮作商人模样。跑堂的提着长嘴铜壶穿梭,水雾氤氲中,他认出角落里的《中央日报》记者陆先生——实为东北救亡总会联络人。
\"辽南的同志冒死送出来的。\"陆先生推过一包哈德门香烟,内藏微型胶卷,\"日本人撤走前,在鞍山钢厂埋了炸药。\"
邻桌突然传来杯盏碰撞声。于学忠余光瞥见两个戴礼帽的男子正假装看报,其中一人的皮鞋锃亮——军统特工标配。他不动声色地蘸着茶水在桌上画了个\"7\",随即抹去:\"听说松花江今年封冻早。\"
深夜的寓所书房,于学忠用放大镜检视冲洗出来的照片:被炸毁的矿区、戴着脚镣修铁路的战俘、冻僵在雪地里的妇孺......忽然窗棂轻响三下,王勇持枪闪到帘后。
来人是原五十一军参谋吴志明,左袖空荡荡的。\"总司令!\"这汉子竟哭得像个孩子,\"我们游击队在长白山里坚持到去年八月......\"他从贴身处取出血迹斑斑的花名册,\"三百弟兄,就剩这些了。\"
于学忠翻开册子,许多名字被黑框框住。当看到\"孙大虎\"三字时,他猛然合上册页——那是曾为他挡过子弹的警卫连长。
凌晨三点,于学忠独自在院中擦拭佩剑。这是张作霖所赐的\"龙泉\"剑,鞘上七宝鎏金早已磨灭。李振唐披衣而来,听见将军低声吟诵:\"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给沈阳商会发密电。\"于学忠突然转身,剑锋在月光下泛青,\"用老帅时期的密码本。\"
次日清晨,军统局长戴笠办公桌上多了份报告:\"于孝侯近日频繁接触东北籍人士,疑似策划返籍行动。\"蒋介石用红铅笔批了八个字:\"严加防范,勿令北归。\"
而此刻的于学忠,正站在重庆最高处望着北方。雾霭深处,仿佛看见辽河平原上的高粱正红得像血。
信封上的字迹歪斜如蚯蚓,邮戳模糊不清。于学忠的指尖触到那粗糙纸面时,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震得窗棂嗡嗡作响。军医陈思齐闻声而入,却被挥手屏退。剪刀沿着封口划开的瞬间,一片干枯的枫叶飘落在地。
信纸只有巴掌大,密密麻麻写满铅笔字。于学忠读着读着,指节渐渐发白。李振唐看见一滴水珠砸在\"老宅被占作马厩\"的字迹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别的什么。
\"备车。\"于学忠突然起身,军装下摆扫翻了茶杯,\"去上清寺。\"
轿车在湿滑的山路上颠簸。于学忠攥着信纸,眼前浮现出写信人——老家佃户孙老倔的模样。那个曾用猎枪打退胡匪的关东汉子,如今在信里说:\"屯子里三十七户,只剩我们六家没跑反......东洋人在后山挖的万人坑,开春雪化时臭了整条河......\"
防空洞改装的会客室里,几位东北籍参政员早已等候多时。于学忠刚展开信纸,满座已是啜泣一片。白发苍苍的赵参政颤抖着掏出手帕:\"我闺女......信上说在通化......\"
忽然电灯骤灭,空袭警报凄厉响起。黑暗中,于学忠摸到口袋里的怀表——那是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夜所赠。表盖内壁刻着\"精忠报国\"四字,此刻正随他的心跳发烫。
次日的朝天门码头茶馆,于学忠扮作商人模样。跑堂的提着长嘴铜壶穿梭,水雾氤氲中,他认出角落里的《中央日报》记者陆先生——实为东北救亡总会联络人。
\"辽南的同志冒死送出来的。\"陆先生推过一包哈德门香烟,内藏微型胶卷,\"日本人撤走前,在鞍山钢厂埋了炸药。\"
邻桌突然传来杯盏碰撞声。于学忠余光瞥见两个戴礼帽的男子正假装看报,其中一人的皮鞋锃亮——军统特工标配。他不动声色地蘸着茶水在桌上画了个\"7\",随即抹去:\"听说松花江今年封冻早。\"
深夜的寓所书房,于学忠用放大镜检视冲洗出来的照片:被炸毁的矿区、戴着脚镣修铁路的战俘、冻僵在雪地里的妇孺......忽然窗棂轻响三下,王勇持枪闪到帘后。
来人是原五十一军参谋吴志明,左袖空荡荡的。\"总司令!\"这汉子竟哭得像个孩子,\"我们游击队在长白山里坚持到去年八月......\"他从贴身处取出血迹斑斑的花名册,\"三百弟兄,就剩这些了。\"
于学忠翻开册子,许多名字被黑框框住。当看到\"孙大虎\"三字时,他猛然合上册页——那是曾为他挡过子弹的警卫连长。
凌晨三点,于学忠独自在院中擦拭佩剑。这是张作霖所赐的\"龙泉\"剑,鞘上七宝鎏金早已磨灭。李振唐披衣而来,听见将军低声吟诵:\"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给沈阳商会发密电。\"于学忠突然转身,剑锋在月光下泛青,\"用老帅时期的密码本。\"
次日清晨,军统局长戴笠办公桌上多了份报告:\"于孝侯近日频繁接触东北籍人士,疑似策划返籍行动。\"蒋介石用红铅笔批了八个字:\"严加防范,勿令北归。\"
而此刻的于学忠,正站在重庆最高处望着北方。雾霭深处,仿佛看见辽河平原上的高粱正红得像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