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灯在书桌上投下摇晃的光晕。于学忠展开微山湖送来的万民伞,血字在灯光下触目惊心。李振唐蹲在地上整理散落的电报,突然倒吸冷气:\"钧座,长春那边...中央军把谈判代表处决了。\"
于学忠闭了闭眼。抗战刚结束时的场景浮现在眼前:重庆街头万人空巷,他和那些八路军代表一起站在观礼台上,所有人都以为和平真的来了。
\"振唐,\"他忽然问,\"要是鼎芳还活着,这会儿会怎么做?\"
李振唐手一抖,电报纸沙沙作响。王以哲当年在西安力主和平解决,结果被少壮派打成\"叛徒\"。如今历史重演,只不过举屠刀的换了一拨人。
院墙外传来野狗的吠叫。于学忠走到窗前,看见王勇像尊铁塔似的立在院子里,右手始终按在枪套上。这个跟了他二十年的卫士长,右耳就是在台儿庄被炮弹震聋的。
\"给山东的老周发密电。\"于学忠突然转身,\"让他把库存的奎宁全部分给根据地医院。\"
李振唐猛地抬头:\"这...万一军统查获...\"
\"用商密本,落款写'孝侯堂'。\"于学忠从抽屉取出印章,\"再让陈医官准备些外伤药,交给刚才那位'王老板'。\"
灯花爆了个响。李振唐忽然红了眼眶:\"钧座,咱们真要...\"
\"当年在鲁苏战区,\"于学忠摩挲着印章上的裂纹,\"老百姓自己吃观音土,把最后半袋面塞给伤兵。\"他声音越来越低,\"现在他们往万民伞上写血书,我于孝侯要是装看不见,死后怎么有脸去见那些弟兄?\"
远处传来宵禁的哨声。于学忠推开窗户,嘉陵江的雾气漫进来,打湿了桌上的军用地图。那片代表东北的区域,还留着去年用红铅笔画的圈——那是他梦中回去过无数次的故乡。
第四天拂晓,江雾比往日更浓。于学忠穿着青布长衫,看起来像个普通乡绅。他最后环顾书房,墙上的\"还我河山\"横幅已经卷好,那是张学良九一八后亲笔所题。
\"钧座,\"李振唐捧着个紫檀匣子进来,\"真要带这个?\"
匣子里是把勃朗宁手枪,比利时原厂编号还清晰可见。于学忠取出枪掂了掂,忽然笑了:\"记得民国二十五年,汉卿送我这把枪时说什么?'孝侯兄,这玩意比烟土强,至少能保住气节'。\"
院外传来三声布谷鸟叫——约定的信号。于学忠把手枪放回匣中:\"留给王勇吧。\"他拿起桌上的将官帽,手指抚过帽檐处的磨损,那是长城抗战时被弹片擦的。
码头上,一艘小渔船在雾中若隐若现。于学忠把装着证件的皮箱交给李振唐:\"送到后立刻销毁。\"箱子里是他亲笔写的《告旧部书》,嘱咐东北军袍泽勿参与内战。
\"钧座保重。\"李振唐声音哽咽,\"等风声过去...\"
\"没有于学忠了。\"老将军打断他,从怀里掏出枚铜钮扣,\"把这个交给王老板,就说...故人已乘黄鹤去。\"
江水拍打着石阶。于学忠忽然按住副官的肩膀:\"振唐,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少帅时,他穿的什么衣服?\"
李振唐一愣:\"好像是...藏青色学生装?\"
\"不,是白色西装。\"于学忠望向雾茫茫的江心,\"那天他刚从欧洲回来,说中国军人最缺的不是枪炮,是...\"话没说完,他转身踏上跳板,身影很快被雾气吞没。
渔船吱呀呀地摇向江心。艄公是个满脸皱纹的老汉,操着浓重的川东口音:\"先生坐稳喽,这雾天行船,最要紧是莫回头。\"
于学忠真的没有回头。他面朝东北方向,听见雾中传来早班渡轮的汽笛,像极了当年奉天兵工厂下工的哨音。船身摇晃间,一滴水珠落在他手背上,不知是江水还是别的什么。
于学忠闭了闭眼。抗战刚结束时的场景浮现在眼前:重庆街头万人空巷,他和那些八路军代表一起站在观礼台上,所有人都以为和平真的来了。
\"振唐,\"他忽然问,\"要是鼎芳还活着,这会儿会怎么做?\"
李振唐手一抖,电报纸沙沙作响。王以哲当年在西安力主和平解决,结果被少壮派打成\"叛徒\"。如今历史重演,只不过举屠刀的换了一拨人。
院墙外传来野狗的吠叫。于学忠走到窗前,看见王勇像尊铁塔似的立在院子里,右手始终按在枪套上。这个跟了他二十年的卫士长,右耳就是在台儿庄被炮弹震聋的。
\"给山东的老周发密电。\"于学忠突然转身,\"让他把库存的奎宁全部分给根据地医院。\"
李振唐猛地抬头:\"这...万一军统查获...\"
\"用商密本,落款写'孝侯堂'。\"于学忠从抽屉取出印章,\"再让陈医官准备些外伤药,交给刚才那位'王老板'。\"
灯花爆了个响。李振唐忽然红了眼眶:\"钧座,咱们真要...\"
\"当年在鲁苏战区,\"于学忠摩挲着印章上的裂纹,\"老百姓自己吃观音土,把最后半袋面塞给伤兵。\"他声音越来越低,\"现在他们往万民伞上写血书,我于孝侯要是装看不见,死后怎么有脸去见那些弟兄?\"
远处传来宵禁的哨声。于学忠推开窗户,嘉陵江的雾气漫进来,打湿了桌上的军用地图。那片代表东北的区域,还留着去年用红铅笔画的圈——那是他梦中回去过无数次的故乡。
第四天拂晓,江雾比往日更浓。于学忠穿着青布长衫,看起来像个普通乡绅。他最后环顾书房,墙上的\"还我河山\"横幅已经卷好,那是张学良九一八后亲笔所题。
\"钧座,\"李振唐捧着个紫檀匣子进来,\"真要带这个?\"
匣子里是把勃朗宁手枪,比利时原厂编号还清晰可见。于学忠取出枪掂了掂,忽然笑了:\"记得民国二十五年,汉卿送我这把枪时说什么?'孝侯兄,这玩意比烟土强,至少能保住气节'。\"
院外传来三声布谷鸟叫——约定的信号。于学忠把手枪放回匣中:\"留给王勇吧。\"他拿起桌上的将官帽,手指抚过帽檐处的磨损,那是长城抗战时被弹片擦的。
码头上,一艘小渔船在雾中若隐若现。于学忠把装着证件的皮箱交给李振唐:\"送到后立刻销毁。\"箱子里是他亲笔写的《告旧部书》,嘱咐东北军袍泽勿参与内战。
\"钧座保重。\"李振唐声音哽咽,\"等风声过去...\"
\"没有于学忠了。\"老将军打断他,从怀里掏出枚铜钮扣,\"把这个交给王老板,就说...故人已乘黄鹤去。\"
江水拍打着石阶。于学忠忽然按住副官的肩膀:\"振唐,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少帅时,他穿的什么衣服?\"
李振唐一愣:\"好像是...藏青色学生装?\"
\"不,是白色西装。\"于学忠望向雾茫茫的江心,\"那天他刚从欧洲回来,说中国军人最缺的不是枪炮,是...\"话没说完,他转身踏上跳板,身影很快被雾气吞没。
渔船吱呀呀地摇向江心。艄公是个满脸皱纹的老汉,操着浓重的川东口音:\"先生坐稳喽,这雾天行船,最要紧是莫回头。\"
于学忠真的没有回头。他面朝东北方向,听见雾中传来早班渡轮的汽笛,像极了当年奉天兵工厂下工的哨音。船身摇晃间,一滴水珠落在他手背上,不知是江水还是别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