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忆禁军生涯,书信一封-《民国少帅,我是西北的》

  “不管太监还是战士,都是为我效力。”

  何子长直接打断了他,什么太监不太监的,太监怎么了?太监就低人一等吗?

  你这要是明朝时期,太监那可是九千岁。

  应该可以说,没有哪个朝代的太监比明朝还要牛逼了。

  在明朝时期设有处理皇宫内务的十二个太监衙门,如人们熟悉的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和都知监。

  其中,司礼监是最重要的衙门,负责皇家礼仪出行,其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负责批示皇帝的意见。

  御马监是第二重要的衙门,负责皇宫里的御马。

  像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被称为内相,权势鼎盛时期外廷的内阁要下跪。

  永乐时期创建东厂后,太监获得了监察百官的权力,成为一直持续到明末的特务机关。

  而最高负责人一般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担任,称为东厂提督太监,是全明帝国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何子长给他画着大饼。“非同啊,你记着,没有低贱的职务,只有低贱的人。

  你是谁?是我秦军战士,受我委托去宫里做内应的。”

  “你放心,弄出来的古董有你一份。

  虽然你以后不能生育了,可是我会安排你的家族,给你过继一个孩子。”

  “到时候从小跟你长大,和亲生的一模一样。”

  “这事办成了以后,我保管你后半生的荣华富贵。”

  说起来,这也是阴差阳错,何子长真的没有让宁伟打废他的几把。

  毕竟你杀他可以,可要是废他的几把,还不如杀了他呢。

  士可杀,不可废几把。

  “属下听令。”

  杨非同也知道,自己不去不行了。

  何子长拍拍他的肩膀,这才高兴的变回了脸色。

  刚才,杨非同勉强的样子,让他直接来了个川蜀特色,变脸。

  从小练武,又是营长级别的位高权重,直接管着杨非同的生杀大权。

  所以他一严肃起来,杨非同立刻答应。

  何子长笑道。“这就对了嘛。”

  “你收拾收拾,我写一封书信你带走,到了京城有大用。”

  他是1908年进的军校,1910年回国。

  由于家中是宫廷护卫,当时父亲何仿檀也是宫廷护卫,更是老佛爷慈禧身边的贴身护卫,所以很轻松的进了紫禁城当差。

  这可就牛逼的很了,一般非旗人很少能够进去。

  而何子长能进去,一个是王朝末年,各种规定也没人那么较真了。

  再一个,何家世代宫廷护卫,不是满人,胜似满人了。

  有何仿檀在慈禧身边,哪个不长眼的愿意得罪?

  而他当时的上级有两个,一个是直属上级,正四品管带厉佛磬,名尔康。

  这个厉佛磐比何子长大两岁,是江浙人,家族也是名门望族,甚至在新中华,都有他们家的后人担任省部级高官。

  他出生于1888年,活到了1967年。

  1902年,入西湖私立安定中学。

  1903年,入江浙武备学堂。

  1904年,考取清政府选派的留日陆军生,入鬼子振武学校(常凯申母校)。

  1905年毕业后作为入伍生入鬼子陆军第八师训练学习。

  1906年至1908年,就读于鬼子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科,与孙馨远、阎百川为同学。

  他也是何子长的老学长,何子长是1908年去的。

  1909年,厉佛磐回国后,奉召赴京参加清政府陆军部组织的留日归国士官生会试。

  考试中他以优等成绩奉上谕被授予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授步兵协军校军衔。

  除厉佛磐,同时参加考试的留日士官生还有孙馨远、阎百川、唐荣昌、李协和等人。

  经陆军部复试后,厉佛磐被吸纳到了清廷禁卫军中。

  1910年,时年22岁的厉佛磐出任清廷皇家禁卫军正四品管带官,统领八旗子弟兵。

  而以满清的特色,不管是什么部门,必须有亲贵王公带头。

  当时专司训练禁卫军的是载涛,厉佛磐得到他的赏识,被安排负责带队守护颐和园和武库。

  1911年11月,辛亥革命爆发后,厉佛磐感觉到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责任重大,决心不动声色,禀职南下,加入北伐军。

  等他跑路以后,到了魔都这才给自己的两个上司载涛和良弼两个主官发报表示歉意。

  厉家是江浙大户,名门望族。

  回去以后,江浙都督更是殷勤劝他加入。

  可厉佛磐却应同学邀请加入北伐军,在北伐军干部训练班任教官,训练士官。

  民国创立以后,他又回到老家。

  1913年10月,25岁的厉佛磐任江浙督军府参谋,被授陆军上校军衔。

  这一干,就是干到了1921年。

  而他在1915年还兼任《兵事杂志》主编,1916年任江浙都督府参谋处处长兼江浙省陆军军学讲习所上校监督和教官。

  历史上他是到了1922年,34岁被授陆军少将军衔,任江浙军务善后督办公署少将主任参谋。

  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上校参谋而已。

  除了他,何子长在京城还有一个顶头上司,也就是载涛。

  载涛提拔重用厉佛磐,而作为厉佛磐的手下,何子长自然也是和他认识。

  而且,父辈何仿檀是慈禧的护卫,和载涛也认识。

  一来二去的,两个年轻人关系处的还不错。

  何子长写信,就是准备写给他。

  这个载涛,为人还算不错,

  他是道光的孙子,醇贤亲王奕譞第七子,光绪的异母弟,宣统的叔叔,最初过继为钟郡王奕詥为嗣子。

  此人也是人才,曾留学高卢鸡索米骑兵学校,专修骑兵作战科目。

  1908年以辅国公加郡王,并任禁卫军大臣。

  中华帝国成立以后,曾当选为全国百姓代表和影响力协商委员,出任军方马政局顾问。

  1970年病逝于北平,葬于宝山公墓。

  “老长官最近身体可好?子长在这里给你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