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灶也先别拆呢!等到新灶能正常使用之后,在拆这个,免得影响了工人同志们吃饭!”
马主任立马点头表示赞成。
“就是这个意思,徐主任你们先忙着,我还有点事情。”
徐蒙对马主任点点头:“结构原理相通,能改。不过尺寸要放大,烟道和进风道的比例需要重新计算调整。”
徐蒙回头,看向王二柱:“二柱,图纸。”
王二柱一个激灵,连忙小心翼翼地解开胸前的油布包,取出那卷被保护得很好的图纸,双手捧着递给徐蒙。
徐蒙接过图纸,直接在旁边一张还算干净的操作台上摊开。他指着图纸上的关键部位,又指了指眼前的大灶,对围拢过来的王二柱几个学生,声音清晰而沉稳:
“看这里,炉箅子位置。食堂大灶炉膛深,炉箅子要后移更多,扩大第一次进风空间...”
“二次进风道入口,在这个高度...贴着灶壁外侧走...”
“最关键的是回烟道!原来设计的尺寸肯定不够!截面积至少要放大一倍!否则烟气排不顺畅,轻则冒黑烟,重则可能引发危险!这是我们上次在学校总结的经验教训!”
“挡火墙的位置和高度,根据火焰集中区重新定位...”
徐蒙一边讲解,一边用铅笔在图纸的空白处飞快地标注着新的数据和修改建议。
王二柱、李栓柱几个听得全神贯注,眼睛一眨不眨,努力将徐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刻进脑子里。
旁边轧钢厂食堂的几位大师傅,包括马主任,起初还有些怀疑。
但听着徐蒙条理分明、切中要害的分析,看着他在图纸上精准的标注,脸上的神色渐渐从好奇审视变成了信服,甚至带着点钦佩。
“徐主任,您是真懂行!”
一位姓张的老师傅忍不住开口,他指了指烟道。
“您一说截面积要放大一倍,我就明白了!怪不得以前这灶总感觉‘闷’,火不旺烟还大,堵得慌!原来是烟囱嗓子眼太细了!”
徐蒙笑了笑:“实践出真知。张师傅您经验丰富,一看就透。”
徐蒙合上图纸,看向马主任,“马主任,基础尺寸和关键调整点我已经标好了。您看,是现在就开始动手,还是?”
“现在!就现在!”
马主任一挥手,豪气干云,“砖头、耐火泥、新炉箅子都备齐了!人手也听您调遣!徐主任,您发话吧!”
徐蒙点点头,神色一肃,目光扫过自己的五个学生,也扫过轧钢厂食堂的几位师傅和帮厨。
“好!那咱们就开工!王二柱、李栓柱,你们俩负责二次进风道的定位和砌筑,严格按照我新标的尺寸来!”
“刘狗剩、赵铁锤,你们负责回烟道的改造,截面积一定要保证!钱石头,你跟着张师傅,负责炉箅子安装和挡火墙定位!其他师傅们辛苦,大家各司其职,注意安全!开始干活!”
“是!” 王二柱几个少年挺直腰板,响亮地应了一声,脸上褪去了初时的紧张和局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信任、被赋予重任的庄重和跃跃欲试的干劲。
学生们拿起工具,眼神专注,像真正的战士走向自己的阵地。
徐蒙推着他那辆半旧的永久二八大杠刚拐进胡同口,一个高大的身影就堵在了路中间,抱着胳膊,嘴里还叼着半截烟卷,火星在暮色里明明灭灭。
“哟,徐大主任!可算逮着您了!”
何雨柱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带着点调侃响起来,他往前凑了两步,借着胡同口那盏昏黄路灯的光,上下打量着徐蒙。
“我说您最近这是踩了风火轮了?天天不到天黑透,连您人影都摸不着!比我们轧钢厂三班倒的炉前工还忙活!”
徐蒙把自行车支好,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眉心,脸上带着奔波后的疲惫,但眼神依旧清亮。
徐蒙笑了笑,语气平和:“柱子哥,你这堵门查岗呢?学校摊派的任务,带着学生跑支援点,改造食堂灶头,哪能闲得住?”
徐蒙像是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我们班那个张伟,就是住前门楼子根儿底下那个瘦高个儿,应该就这两天,跟着小队去你们轧钢厂二食堂帮忙改灶。那孩子家里......唉,清汤寡水的。你们轧钢厂灶头大,油水足,到时候可得多关照点,让孩子们吃顿实在的!”
何雨柱把烟头扔地上,用布鞋底碾灭,大手一挥,嗓门敞亮。
“嗨!我当啥事儿呢!就这?包在我傻柱身上!你放心!进了咱轧钢厂食堂的门,那就是咱的兄弟!管饱,管好!”
何雨柱拍着胸脯,一脸“多大点事”的豪气,“反正不是招待你们这些有功之臣,就是伺候厂里那帮头头脑脑,肉啊油啊的,给谁吃不是进肚子?给这些半大小子吃了,还能长个儿,值!”
这话说得实在,也带着点何雨柱特有的混不吝。
徐蒙知道他是真心实意,点了点头:“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谢了,柱子哥。”
“谢啥!走了!” 何雨柱又摆摆手,趿拉着布鞋,晃悠着魁梧的身躯,哼着不成调的京戏,往院子去了。
徐蒙推着车,回到自己那间位于大院角落的、略显清冷的屋子。
马主任立马点头表示赞成。
“就是这个意思,徐主任你们先忙着,我还有点事情。”
徐蒙对马主任点点头:“结构原理相通,能改。不过尺寸要放大,烟道和进风道的比例需要重新计算调整。”
徐蒙回头,看向王二柱:“二柱,图纸。”
王二柱一个激灵,连忙小心翼翼地解开胸前的油布包,取出那卷被保护得很好的图纸,双手捧着递给徐蒙。
徐蒙接过图纸,直接在旁边一张还算干净的操作台上摊开。他指着图纸上的关键部位,又指了指眼前的大灶,对围拢过来的王二柱几个学生,声音清晰而沉稳:
“看这里,炉箅子位置。食堂大灶炉膛深,炉箅子要后移更多,扩大第一次进风空间...”
“二次进风道入口,在这个高度...贴着灶壁外侧走...”
“最关键的是回烟道!原来设计的尺寸肯定不够!截面积至少要放大一倍!否则烟气排不顺畅,轻则冒黑烟,重则可能引发危险!这是我们上次在学校总结的经验教训!”
“挡火墙的位置和高度,根据火焰集中区重新定位...”
徐蒙一边讲解,一边用铅笔在图纸的空白处飞快地标注着新的数据和修改建议。
王二柱、李栓柱几个听得全神贯注,眼睛一眨不眨,努力将徐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刻进脑子里。
旁边轧钢厂食堂的几位大师傅,包括马主任,起初还有些怀疑。
但听着徐蒙条理分明、切中要害的分析,看着他在图纸上精准的标注,脸上的神色渐渐从好奇审视变成了信服,甚至带着点钦佩。
“徐主任,您是真懂行!”
一位姓张的老师傅忍不住开口,他指了指烟道。
“您一说截面积要放大一倍,我就明白了!怪不得以前这灶总感觉‘闷’,火不旺烟还大,堵得慌!原来是烟囱嗓子眼太细了!”
徐蒙笑了笑:“实践出真知。张师傅您经验丰富,一看就透。”
徐蒙合上图纸,看向马主任,“马主任,基础尺寸和关键调整点我已经标好了。您看,是现在就开始动手,还是?”
“现在!就现在!”
马主任一挥手,豪气干云,“砖头、耐火泥、新炉箅子都备齐了!人手也听您调遣!徐主任,您发话吧!”
徐蒙点点头,神色一肃,目光扫过自己的五个学生,也扫过轧钢厂食堂的几位师傅和帮厨。
“好!那咱们就开工!王二柱、李栓柱,你们俩负责二次进风道的定位和砌筑,严格按照我新标的尺寸来!”
“刘狗剩、赵铁锤,你们负责回烟道的改造,截面积一定要保证!钱石头,你跟着张师傅,负责炉箅子安装和挡火墙定位!其他师傅们辛苦,大家各司其职,注意安全!开始干活!”
“是!” 王二柱几个少年挺直腰板,响亮地应了一声,脸上褪去了初时的紧张和局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信任、被赋予重任的庄重和跃跃欲试的干劲。
学生们拿起工具,眼神专注,像真正的战士走向自己的阵地。
徐蒙推着他那辆半旧的永久二八大杠刚拐进胡同口,一个高大的身影就堵在了路中间,抱着胳膊,嘴里还叼着半截烟卷,火星在暮色里明明灭灭。
“哟,徐大主任!可算逮着您了!”
何雨柱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带着点调侃响起来,他往前凑了两步,借着胡同口那盏昏黄路灯的光,上下打量着徐蒙。
“我说您最近这是踩了风火轮了?天天不到天黑透,连您人影都摸不着!比我们轧钢厂三班倒的炉前工还忙活!”
徐蒙把自行车支好,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眉心,脸上带着奔波后的疲惫,但眼神依旧清亮。
徐蒙笑了笑,语气平和:“柱子哥,你这堵门查岗呢?学校摊派的任务,带着学生跑支援点,改造食堂灶头,哪能闲得住?”
徐蒙像是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我们班那个张伟,就是住前门楼子根儿底下那个瘦高个儿,应该就这两天,跟着小队去你们轧钢厂二食堂帮忙改灶。那孩子家里......唉,清汤寡水的。你们轧钢厂灶头大,油水足,到时候可得多关照点,让孩子们吃顿实在的!”
何雨柱把烟头扔地上,用布鞋底碾灭,大手一挥,嗓门敞亮。
“嗨!我当啥事儿呢!就这?包在我傻柱身上!你放心!进了咱轧钢厂食堂的门,那就是咱的兄弟!管饱,管好!”
何雨柱拍着胸脯,一脸“多大点事”的豪气,“反正不是招待你们这些有功之臣,就是伺候厂里那帮头头脑脑,肉啊油啊的,给谁吃不是进肚子?给这些半大小子吃了,还能长个儿,值!”
这话说得实在,也带着点何雨柱特有的混不吝。
徐蒙知道他是真心实意,点了点头:“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谢了,柱子哥。”
“谢啥!走了!” 何雨柱又摆摆手,趿拉着布鞋,晃悠着魁梧的身躯,哼着不成调的京戏,往院子去了。
徐蒙推着车,回到自己那间位于大院角落的、略显清冷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