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材料难寻!-《四合院:他是老师?》

  “那...那最后一个!安全!万一...万一真漏电了咋办?”

  李卫国还是念念不忘安全问题。

  徐蒙神情严肃起来:“这是重中之重!除了我们选好材料,做好绝缘,还有几道保险。第一,整个电热毯的供电电压,不能直接用220V!太危险!我们可以想办法降到安全电压,比如...36V以下!这个电压,就算不小心碰到,一般也不会电死人,最多麻一下!”

  “啊?降电压?怎么降?”学生们又懵了。

  “用变压器!”徐蒙在黑板上画了个铁芯线圈的示意图,“变压器,初级接220V,次级输出我们需要的安全低压,比如24V或者36V。这样,即使绝缘破了,人接触到,危险性也大大降低!”

  “哦——!”

  学生们恍然大悟,感觉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电压低了,好像就没那么可怕了。

  “第二,”徐蒙继续,“在电源进线的地方,串联一个保险丝!如果电流过大,比如短路了,保险丝会立刻熔断,切断电源!”

  “第三,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把电热毯的金属部分或者变压器外壳,接一根线连到大地,这样万一漏电,电流会直接导入大地,不会经过人体。”

  “当然,接地这个,在城里好些,乡下可能困难点,但前两条必须做到!”

  徐蒙条理清晰地把安全措施层层分解,如同构筑一道坚固的堤坝,将学生们心中那条汹涌的“危险之河”暂时拦截住了。

  虽然问题还有很多,但至少,这条看似不可能的路,被徐蒙硬生生凿开了一道缝隙,透进了光!

  “徐老师!”王二柱听得热血沸腾,黝黑的脸上满是兴奋。

  “那...那咱们干吧!试试!电阻丝...纱包线...变压器...变阻器...俺虽然好多东西没见过,但俺有力气!能学!”

  “对!徐老师!试试吧!”

  张伟也激动地推了推眼镜,“原理好像...也不是特别难懂!安全也有办法了!”

  何雨水更是用力点头,大眼睛里全是跃跃欲试的光芒:“徐老师!我们该怎么做?先找材料吗?”

  徐蒙看着学生们眼中重新燃起的热情和探索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徐蒙拍了拍手:“好!那咱们这就算正式立项了!第一步,就是解决核心材料——低功率、安全的发热线!”

  徐蒙走到墙角的旧书架旁,那里堆放着师兄师姐们支援的一些旧书籍和笔记。他翻找了一会儿,抽出一本封面发黄的《实用电工手册》和一本苏联翻译过来的《基础无线电材料》。

  “张伟,李卫国,你们俩负责查资料!在这两本书里,重点找电阻丝的参数,特别是不同规格的电阻值、允许电流、发热温度。还有纱包线、漆包线的型号、绝缘等级、耐温等级!把关键数据抄下来!”

  徐蒙把书递给两人。

  “是!徐老师!”

  张伟和李卫国立刻接过书,如获至宝,跑到旁边一张桌子旁,摊开笔记本,开始埋头翻找。

  “王二柱,周晓梅!”徐蒙又点名。,

  “你们俩负责去学校的废旧仓库和后勤处问问!看看有没有报废的旧设备,比如坏了的电炉、电熨斗、甚至旧收音机!重点拆里面的电阻丝、电热丝,还有各种带绝缘皮的导线!特别是那种看着像棉纱包裹的线!”

  “记住,跟仓库的老师傅好好说,态度好点!这是咱们实验的‘口粮’!”

  “好嘞!徐老师!包在俺身上!”王二柱拍着胸脯,周晓梅也用力点头。

  “孙红梅,何雨水!”

  徐蒙看向两个女生,“你们俩心思细。去供销社、五金店转转,看看能不能买到现成的电阻丝和纱包线。记住型号和价格,回来汇报。”

  “如果买不到,或者太贵,就重点记下有没有类似功能的东西。顺便看看有没有小功率的变压器,就比如收音机用的那种变阻器卖。”

  “嗯!知道了徐老师!”孙红梅和何雨水应道。

  “其他人,”徐蒙看向剩下的两三个学生。

  “暂时待命,协助他们,或者整理我们现有的实验台和仪器。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都检查一下,看看能不能用。咱们后面测试电阻、电流、温度,全靠它们了!”

  “明白!”学生们齐声应道,声音里充满了干劲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

  实验室里瞬间忙碌起来。

  翻书的沙沙声,低声讨论的嗡嗡声,检查仪器时轻微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冰冷的空气仿佛也被这股热情点燃,变得暖融融的。

  窗外,初冬的寒风依旧凛冽,但这间小小的实验室里,一颗名为“电热毯”的种子,已经在少年们专注的目光和探索的激情中,

  徐蒙看着眼前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困难才刚刚开始,材料、工艺、测试、安全验证...每一步都可能碰壁。

  但有这群充满好奇和行动力的学生在,这个冬天,或许真的能变得不一样。

  寒风卷着枯叶,抽打着实验楼冰冷的红砖墙。

  窗玻璃上的霜花又厚了一层。徐蒙推开实验室的门,一股混合着旧书、灰尘和少年人蓬勃热气的暖流扑面而来,驱散了门外的严寒。

  ......

  半个月前还略显空旷的实验室,此刻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手工作坊兼前沿科研阵地。

  靠墙的旧实验桌上,摊满了五花八门、新旧不一的材料。

  张伟和李卫国面前摊着几本翻得卷边的旧书和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各种电阻符号和计算公式。

  张伟和李卫国正对着一小段从旧电炉上拆下来的、弯弯曲曲的暗色金属丝,用万用表小心翼翼地测量着电阻,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

  “长度十厘米...电阻0.8欧姆...按徐老师给的公式,如果通24V电压,电流就是...30安培?!我的天!功率720瓦!这能把被子点着了!”

  张伟惊呼。

  “不行不行!这电炉丝功率太大了!得找电阻更大的!”李卫国连连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