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的人们心里暗自嘀咕着,看这架势,只觉得这一部戏拍出来之后应该会很好。
毕竟除了已知的大明星,还有这么多漂亮的新面孔参与,阵容岂不是更豪华?光是想想就觉得有看头。
作为粉丝,一旦想到自己支持的明星可能就在里面拍戏,而眼前这些漂亮姑娘也是戏里的演员,那股堵在门口、想要硬闯进去凑热闹的心思,一下子就淡了不少。
似乎人们也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这样在外面喧哗吵闹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到里面那些正在专注拍戏的大明星们。
“您就是易天赐先生吧!”
就在易天赐刚刚走到片场边缘,在一顶提供荫凉的大遮阳伞下落座时,一个留着络腮胡、戴着鸭舌帽,一看就是导演模样的中年男人小跑着迎了上来,脸上堆满了热切的笑容。
“是我,导演好!”
易天赐微微欠身,礼貌地笑着点头回应。
“太好了!”
王导搓着手,态度十分恭敬,“娄总已经特意交代过了,说您今天会过来。”
“他嘱咐了,要是您来了,拍摄方面就听您的安排和指点。”
“您看,要不您跟我一起到导演监视器那边去坐?”
“那边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拍摄过程中,您感觉哪个镜头、哪句台词或者演员的表演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随时指出来就行。”
这番话,若是换了别的什么人来听,这位在片场向来是说一不二的王导,内心可能多少会有些不舒服甚至不服气。
可偏偏眼前这位是易天赐。
作为娄半城麾下的得力导演,他可是在娄总那里不止一次地听到过关于易天赐的事情。
每一次提起,娄半城总是满脸笑容,言语间充满了推崇和信任。
而且,从娄半城的闲聊和感慨中,他也断断续续听到了许多关于易天赐的丰功伟绩。
那些令人惊叹的过往成就和事迹。
更关键的是,他深知如今公司能发展到这个令人瞩目的规模,以及那些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爆火作品,其最初的灵感和成功的基石,几乎全部都是源自眼前这位年轻的易先生。
面对这样一位深藏不露的“功臣”和“点子王”,王导心中的那点傲气早就化作了十足的敬意。
“不需要,今天我们就是来参观的,你们该怎么拍还是怎么拍,完全按照你们的节奏和计划来。”
易天赐语气平和,摆了摆手,示意导演团队不必拘束。
他接着补充道:“我们只是坐在旁边看看,学习学习。”
“如果真有什么地方,我恰好有想法或建议的时候,自然会跟你说。”
这话既表达了观摩的意图,也留出了适时交流的空间。
易天赐显然心领神会娄半城带他前来的用意。
娄半城此举,很可能就是故意安排,想借他的眼睛来考验一下眼前这几位导演的真本事究竟如何,看看他们在实际拍摄中的把控能力和专业素养是否达标。
毕竟,在他们这家冉冉升起的公司里,目前所拍摄的电影或电视剧项目,其剧本绝大多数都直接源自于易天赐那充满创意的头脑。
可以说,只要投入制作的是易天赐提供的剧本,最终成片基本上都能在市场上掀起热潮,赢得观众青睐。
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们公司的作品,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走红并取得成功的概率远高于同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剧本的质量,无疑是他们最核心的竞争力。
然而,成功绝非仅靠剧本单点发力。
还有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发挥作用:放眼整个香江,众多的娱乐公司激烈角逐,却唯有他们公司拥有一种近乎“点石成金”的能力——凡是被他们公司力捧的明星,几乎捧一个,就能红一个。
在这令人瞩目的造星能力背后,易天赐的影响力同样清晰可见。
因为他不仅提供剧本,还常常会附上一份经过深思熟虑的关键演职人员名单,其中就包括了那些他看好的、具有潜力的演员名字。
娄半城作为公司掌舵人,正是严格依照易天赐所推荐和圈定的这份人才名单去物色、接触并最终签下那些明星的。
这其中的逻辑其实很直白:那些被易天赐“点名”的演员,他们本身在表演天赋、职业态度或个人魅力等本质层面,就已然具备了在娱乐圈脱颖而出的扎实基础和过人潜质。
当这样的潜力股遇到了他们公司提供的优质剧本和强有力的推广平台,获得了充分展现才华的宝贵机会时,他们能够迅速走红,自然也就成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易天赐的眼光和娄半城的执行力,共同构成了公司成功的双引擎。
“好,那你们随意!”
王导指了指后面的椅子。
易天赐点点头跟着坐了过去。
马灵儿也凑了过去。
娄晓娥则是跟其他人一起到别的地方去看了。
其实,易天赐也是第一次到人家这种片场,无论是上一辈子还是这一辈子都是头一遭。
走进片场,他立刻被那种忙碌的氛围包围了。
灯光师在调试设备,道具组在搬东西,导演时不时喊cut,演员们则在镜头前反复排练。
这在片场看演员表演,跟在荧幕上面看的时候还真是有些不一样的,少了那种剪辑后的流畅感,多了几分现场的粗糙和即时性。
那种真实感是无法取代的,演员的每一个细微表情、每一次即兴发挥,都直接冲击着观者的感官,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也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后期塑造的重要性,比如配音可以弥补台词失误,特效能掩盖动作瑕疵,这些加工让最终成片完美无缺。
不过,在这个年代的这些演员还是很厉害的,他们在完全不借助任何高科技和特效的渲染之下可以演出来,全靠深厚的功底和临场发挥,还真就是人家的真本事。
喜欢四合院:穿成易中海的亲儿子
毕竟除了已知的大明星,还有这么多漂亮的新面孔参与,阵容岂不是更豪华?光是想想就觉得有看头。
作为粉丝,一旦想到自己支持的明星可能就在里面拍戏,而眼前这些漂亮姑娘也是戏里的演员,那股堵在门口、想要硬闯进去凑热闹的心思,一下子就淡了不少。
似乎人们也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这样在外面喧哗吵闹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到里面那些正在专注拍戏的大明星们。
“您就是易天赐先生吧!”
就在易天赐刚刚走到片场边缘,在一顶提供荫凉的大遮阳伞下落座时,一个留着络腮胡、戴着鸭舌帽,一看就是导演模样的中年男人小跑着迎了上来,脸上堆满了热切的笑容。
“是我,导演好!”
易天赐微微欠身,礼貌地笑着点头回应。
“太好了!”
王导搓着手,态度十分恭敬,“娄总已经特意交代过了,说您今天会过来。”
“他嘱咐了,要是您来了,拍摄方面就听您的安排和指点。”
“您看,要不您跟我一起到导演监视器那边去坐?”
“那边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拍摄过程中,您感觉哪个镜头、哪句台词或者演员的表演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随时指出来就行。”
这番话,若是换了别的什么人来听,这位在片场向来是说一不二的王导,内心可能多少会有些不舒服甚至不服气。
可偏偏眼前这位是易天赐。
作为娄半城麾下的得力导演,他可是在娄总那里不止一次地听到过关于易天赐的事情。
每一次提起,娄半城总是满脸笑容,言语间充满了推崇和信任。
而且,从娄半城的闲聊和感慨中,他也断断续续听到了许多关于易天赐的丰功伟绩。
那些令人惊叹的过往成就和事迹。
更关键的是,他深知如今公司能发展到这个令人瞩目的规模,以及那些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爆火作品,其最初的灵感和成功的基石,几乎全部都是源自眼前这位年轻的易先生。
面对这样一位深藏不露的“功臣”和“点子王”,王导心中的那点傲气早就化作了十足的敬意。
“不需要,今天我们就是来参观的,你们该怎么拍还是怎么拍,完全按照你们的节奏和计划来。”
易天赐语气平和,摆了摆手,示意导演团队不必拘束。
他接着补充道:“我们只是坐在旁边看看,学习学习。”
“如果真有什么地方,我恰好有想法或建议的时候,自然会跟你说。”
这话既表达了观摩的意图,也留出了适时交流的空间。
易天赐显然心领神会娄半城带他前来的用意。
娄半城此举,很可能就是故意安排,想借他的眼睛来考验一下眼前这几位导演的真本事究竟如何,看看他们在实际拍摄中的把控能力和专业素养是否达标。
毕竟,在他们这家冉冉升起的公司里,目前所拍摄的电影或电视剧项目,其剧本绝大多数都直接源自于易天赐那充满创意的头脑。
可以说,只要投入制作的是易天赐提供的剧本,最终成片基本上都能在市场上掀起热潮,赢得观众青睐。
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们公司的作品,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走红并取得成功的概率远高于同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剧本的质量,无疑是他们最核心的竞争力。
然而,成功绝非仅靠剧本单点发力。
还有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发挥作用:放眼整个香江,众多的娱乐公司激烈角逐,却唯有他们公司拥有一种近乎“点石成金”的能力——凡是被他们公司力捧的明星,几乎捧一个,就能红一个。
在这令人瞩目的造星能力背后,易天赐的影响力同样清晰可见。
因为他不仅提供剧本,还常常会附上一份经过深思熟虑的关键演职人员名单,其中就包括了那些他看好的、具有潜力的演员名字。
娄半城作为公司掌舵人,正是严格依照易天赐所推荐和圈定的这份人才名单去物色、接触并最终签下那些明星的。
这其中的逻辑其实很直白:那些被易天赐“点名”的演员,他们本身在表演天赋、职业态度或个人魅力等本质层面,就已然具备了在娱乐圈脱颖而出的扎实基础和过人潜质。
当这样的潜力股遇到了他们公司提供的优质剧本和强有力的推广平台,获得了充分展现才华的宝贵机会时,他们能够迅速走红,自然也就成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易天赐的眼光和娄半城的执行力,共同构成了公司成功的双引擎。
“好,那你们随意!”
王导指了指后面的椅子。
易天赐点点头跟着坐了过去。
马灵儿也凑了过去。
娄晓娥则是跟其他人一起到别的地方去看了。
其实,易天赐也是第一次到人家这种片场,无论是上一辈子还是这一辈子都是头一遭。
走进片场,他立刻被那种忙碌的氛围包围了。
灯光师在调试设备,道具组在搬东西,导演时不时喊cut,演员们则在镜头前反复排练。
这在片场看演员表演,跟在荧幕上面看的时候还真是有些不一样的,少了那种剪辑后的流畅感,多了几分现场的粗糙和即时性。
那种真实感是无法取代的,演员的每一个细微表情、每一次即兴发挥,都直接冲击着观者的感官,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也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后期塑造的重要性,比如配音可以弥补台词失误,特效能掩盖动作瑕疵,这些加工让最终成片完美无缺。
不过,在这个年代的这些演员还是很厉害的,他们在完全不借助任何高科技和特效的渲染之下可以演出来,全靠深厚的功底和临场发挥,还真就是人家的真本事。
喜欢四合院:穿成易中海的亲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