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伏魔殿-《水浒之往事随风》

  “清我心”之所,还就在落凤山一带,七八里江水清澈的让人心颤,与两岸峭壁花树相映成一幅画卷,舟行其上,美哉!

  俺与黄裳御舟来回了七八趟,这才发觉一团拳头大小的通透光影在这一带江心仿佛鱼儿一样来回游动,这七八里的江水能如此清澈,可能就是因为这团光影只在这七八里江水范围里存在。

  “这光影可能就是九天玄女分神突破壁垒来到这人世间的破口之处。竟然如此灵动,宛若游鱼。”俺诧异道。

  关于破碎虚空之所,俺心中所想,和在黄鹤楼所感都是一处固定的疤痕类模样。而眼前这东西俺从未见过,更是从未听说过,与心中所想大为不同。

  “神而异嘛。这些大能手段玄妙,不可思议的地方还是可能的。”黄裳也赞叹。

  俺点头,又再思索,却也能理解了,还举一反三,想起光明魔教圣地光明顶和黑木崖,听说那黑木崖就是可以携带移动的门户。。。还有道门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也是只有范围,而门户不为世人所知,可能也是游离不定的存在。

  “吾等若修不到飞升之地步,就不要再探查这类东西吧。万一有个意外,恐难躲过。”黄裳眼中颇为忌惮。

  “然也。”俺点头赞同。

  这地界儿找到,俺就没有再此地久留的想法,黄裳也不打算在这里修行了,两人再次拱手分别,各行其道。

  俺打算去龙虎山看看。

  龙虎山,地处江南东路信州和饶州交界,还是江南西路抚州交界,乃是个三不管的地方。

  龙虎山本名云锦山,东汉和帝时候,道人张陵带着几个弟子云游天下,见此山在此山住下,于此炼九天神丹,三年丹成,有青龙白虎出现在山顶上空,咆哮嘶吼。。。这山从此后改叫龙虎山。张陵在此地前后达三十余年,炼丹创道、编写道书、广招弟子和以符水为人治病,名震方圆五百里。后来赴四川创建五斗米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

  汉末时期,张陵之孙张鲁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余年,后来张鲁以望炁术观天下大势,看曹家势力强盛,就投了曹操。其第三子继承祖宗道术,自汉中迁来福地龙虎山居住,自此开创了龙虎山天师道。

  当今官家赵佶于大观年间、崇宁年间封了上一代天师为存真先生,如今的天师为虚凌先生。

  这位虚凌天师颇有些道法,自身战力虽然看着不如林灵素神霄派那么凌厉,更赶不上吕洞宾。。。俺那次在东京地下无忧洞杀戮丐帮等那些恶汉凶徒,焚烧了上万的肢体,惊动了东京城内的法师们,这天师当时应该也在京城,这些法师们吞吐天地能量的炁柱也都是一般。

  今年在金明池,这位天师也曾经伴着赵佶的车驾,也就是说俺在东京城见到过他,看面相年龄不大,俺是哲宗元佑五年生人,这位估计也就在这年前后。

  虽然这位虚凌自身的战力一般,但是他与飞升的祖师们沟通似乎很厉害,能召神将,道术厉害。

  吕洞宾扮作的那道人撺掇俺去刺杀完颜阿骨打,跟俺白话时也说过这位天师:

  虚凌为三十代,系二十七代天师,也就是洪信太尉见过的那位骑黄牛吹铁笛的小小牧童,是那位天师的曾孙。他长到五岁,还不能说话,有一日闻到鸡鸣,忽失笑赋诗曰:“昴日有五德,冠距不离身,五更张大口,唤醒梦中人。”。。。看来,也是个转世之人,闻鸡鸣打破了胎迷,觉醒了宿慧,有了些神通,因为翌日,他就能宴坐于莲池碧莲花上。。。于是天师家族人人皆称神异,认为是真仙胚子。

  二十九代天师无子,原本“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轮不到他接任天师。但这次老少交替,家族长老团开会决议按“选贤为师”,所以认他过继承袭,年方九岁,就成了天师。

  崇宁二年,解州奏盐池水溢,赵佶问道士徐神翁,徐道士对曰:‘蛟馻为害,宜宣张天师。’赵佶就命有司聘之,明年赴阙。那一年,这位天师十三岁。。。原来是比俺小了两岁。

  赵佶问解州盐池水溢之事,天师当面书符于金片上,令弟子同杨戬前去解州投盐池中,顷刻间,雷电交加,有鱼首龟身的水怪被杀死于池中,浮出水面。潮水即退,盐池复常。

  赵佶听杨戬回报,欣喜非常,问天师用何神将治的妖蛟,还可见否?天师对曰:“臣用铁符召神将,水下杀蛟。所召之神将乃是三国时的关羽,即可召至”。说着,天师手握宝剑于殿左,随即关羽提着冷艳锯现身于阶前。赵佶见之,十分惊奇,封关羽为“崇宁真君。”

  这是道门正式接纳关公为道门护法之神的开始。

  还有传说,那蛟乃是蚩尤作乱。嘿嘿,蚩尤这传说里的大能魔神,被分尸镇压万年,威能如此之低了。

  崇宁四年,赵佶拨赐江东徐氏资产,计米万余斛,命江东漕臣在龙虎山丈量土地,将龙虎山上清观扩修增建,敕改上清观为上清正一宫;复立靖通庵、袺然亭;敕建天师府,天师府是从第四代天师到龙虎山开始的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就建在龙虎山脚下上清镇关门口;又建灵宝、云锦、真懿三观;改祖天师祠为演法观。

  俺到了龙虎山,就先来上清宫上香,看那宫殿时,端的是好座上清宫:

  青松粗壮屈曲,翠柏高耸阴森。大门上悬敕额金书“上清正一宫”四扇大门上描绘灵符玉篆。

  虚皇坛畔,种植了垂柳和牡丹花;炼药炉边,掩映着苍松和桧树。

  大殿里,左壁厢画着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描着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的是北方真武踏龟蛇;靸履顶冠的是南极老人伏龙虎。前面排着二十八宿星君,后面列队三十二帝天子。

  宫殿阶砌下流水潺湲,墙院后群山环绕。还养着好些生灵,庭院里,鹤生丹顶,莲池里龟长绿毛。树梢头坐着献果苍猿,莎草内里卧着衔芝白鹿。

  三清殿上,击金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磬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

  这日正值法会,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一派仙乐。

  俺随着众多香客在三清殿外的大铁香炉里上了香,就匿影藏形闲逛起来,自然是要找李忠说的那个伏魔殿看看。

  宫前宫后,看玩了许多景致。三清殿、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

  诸宫看遍,俺走到右廊后一所去处,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没有窗户,只有正面两扇朱红槅子门,门上使着肐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着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上书四个金字,写道:“伏魔之殿”。

  就是此处了!那上面重重叠叠贴着许多封皮,李忠说是大唐洞玄国师,第二十代天师封锁魔王在此,经传一代天师,便亲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敢妄开。

  天宝年间,唐玄宗召见龙虎山那代天师,命其在京师长安置坛传箓,专门设立了“授箓院”,赐给金印,册封为太玄国师。数十年后,唐武宗册封那一代,好像是第二十代龙虎山天师,为洞玄国师。

  俺前世在唐玄宗天宝四年出生,死于唐武宗会昌四年,活了一百岁,死后,看来就是被这个大唐洞玄天师给拘魂送入地穴里的。

  在第二十七代天师任内,仁宗皇帝时候,这伏魔殿出事了。

  那时候,天下瘟疫,太尉洪信奉旨来龙虎山给天师下诏书去东京做法事。那代天师不住山下,只在山上修行。上清宫主持请洪信独自上山找天师。洪信就只好一人爬山,途中遇到了猛虎、大蛇,险些给活活吓死,后来遇到了个小小骑牛吹笛的道童,就是那代大能天师,结果天师戏耍他,没承认自己就是天师,打发了他回去,自己腾云驾雾,瞬息千里去东京城里帮仁宗皇帝做法事去了。

  洪信一肚子闷气,游览宫观,见到伏魔殿了就要进去看,主持不让,洪信就火了,压不住那闷气,耍官威给打开了。

  李忠说那洪太尉当时说的是:“胡说!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百姓良民,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神鬼之道,处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内。快疾与我打开,我看魔王如何。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

  这洪信是个儒门之人,熟读经书,认为子不语乱力怪神,就是因为这些玩意儿都是虚假的,是妖言惑众的东西,不能见光,见光就死,所以子才不语,因为语了没什么鸟用!

  跟黄裳说的一样,这人世间有学问的人基本如此,自己认为见多识广,不入迷信。。。多数时候,还真是这样,因为有神通的如凤毛麟角,世上之人难以遇到。。。但是,就怕但是,总有人会遇到,比如洪信,比如黄裳。

  当年上清宫的主持真人等惧怕洪太尉权势,就任由他给开了伏魔殿,俺和李忠这些凶魂厉魄才得以冲出牢笼。。。所以,不管咋样,是不是所谓应劫之人,这洪信还算是俺的贵人。

  俺也不去撬锁撕封条,五鬼术发动,穿墙进殿。这殿内果然黑暗,那朱红槅子门都被铁板封住背后,一丝光线也不透入。想来洪信开门之后,这数十年的岁月,这大殿就再没开过。

  殿内昏昏默默,查查冥冥;不见太阳光,难瞻明月影。普通人进来,不分南北,难辨东西;闪开双目有如盲,伸出两手不见掌;常如三十夜,却似五更时。

  俺自然能见,还看见有黑烟霭霭,冷气阴阴,从中央那个驮着石碑的石龟下面散发出来。

  这石碑高六尺,下面一个一丈长的大石龟驮着。俺看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都是些封禁镇压用的符图。

  那碑后面四个真字大书,凿着“遇洪而开”。。。呵呵,那大唐洞玄国师果然是有道法的,能入定观后五百年;算计也很到位,把那个洪信洪太尉给算进来,让他生闷气斗闲气耍官气来开地穴,抵了养蛊的很多的因果。。。这就是所谓的应劫之人啊。

  但是凿了这“遇洪而开”四个字,那凿字之人却还是要偿还一些因果的!

  俺神识展开,探入那石龟之下,约有三四尺深,见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围。神识穿过,石板底下正是那个万丈深浅地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