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莫逆同赴-《大秦哀歌》

  一个十二岁的少年,竟敢在章台宫,在秦王面前,以性命为注,立下如此军令状。

  这份锐气,这份担当,这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瞬间震慑住了所有人。

  嬴政的目光,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产生了波动。

  他没有立刻回应甘罗那震撼人心的誓言,而是微微侧首,目光投向阶下肃立的秦臻。

  秦臻感受到嬴政的注视,微微抬眼。

  他的脸上依旧波澜不惊,没有任何言语,只是迎着嬴政探询的目光,极其轻微,却又无比明确地,点了一下头。

  这微小的动作,如同无声的背书,代表着他对甘罗策略可行性的认可。

  见此,嬴政的目光,随即又掠过御阶旁华阳太后的方向。

  华阳太后,此刻也正注视着殿下的甘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她沉吟片刻,迎着嬴政那无声的、探询的目光,也缓缓地、幅度极小地点了点头。

  得到二人的默许,嬴政的目光重新落回阶下。

  他看着那个在满朝重臣或震惊、或忌惮、或犹疑的目光中,依旧站得笔直的少年。

  嬴政沉默片刻,脑海中翻涌过无数思量:风险?收益?一个天才的崛起?一场豪赌的开端?

  最终,一丝极其细微、难以察觉的弧度,在他紧抿的嘴角悄然勾起,那是一个包含了赞赏、期待与一丝棋逢对手般兴奋的笑意。

  “彩!”

  嬴政的声音骤然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与激赏:“寡人,准奏!赐甘罗使节符印,全权代我大秦出使赵国,不日启程,为寡人,取此五城。寡人……静候佳音!”

  “大王圣明!”吕不韦率先躬身附和道。

  阶下群臣,无论心中是否仍有疑虑,无论是否觉得太过冒险,在秦王决断、相邦全力举荐、大王师资的无声背书与太后默许的威势之下,都齐齐躬身道:“大王圣明。”

  甘罗再次深深叩首,额头再次触及地面,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与坚定:“小子甘罗,领旨谢恩!必不负大王重托!”

  当他起身时,目光扫过殿内神色各异、但再无一人敢于轻视他的群臣,最后,其目光落在王座之上,那同样年轻的秦王脸上。

  此刻的甘罗,充满了初生牛犊不畏虎的锐气,以及一种即将踏上历史舞台的、无比坚定的光芒。

  章台宫朝堂之上,少年甘罗之名,在这一刻,第一次真正地进入了秦国权力中枢的视野。

  .........

  鬼谷学苑的青石小径上,萧何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交接文书的吏员。

  他腰间的木牌昭示着最新的变化,这是他通过鬼谷学苑与内史府双重考核后,预备吏员的标识。

  只待内史府最终的公文下达,他便将正式成为一名秦吏,开启他扎根于律法根基的征途。

  随后他来到藏书阁,来到案前,伏案校对一批新到的《田律》摘要副本,指尖划过简册上的蝇头小字,逐条核对。

  “萧兄!萧兄何在?”

  一个清亮而熟悉、此刻却带着异样兴奋的声音打破了阁内的寂静。

  萧何闻声抬头,只见甘罗的身影已出现在门口。

  他步履生风,脸上泛着激动后的红晕,那双素来灵动狡黠的眼睛此刻更是灼灼发亮,手中紧紧攥着一枚崭新的、象征邦交使节身份的青铜符节。

  那是君王权柄的延伸,亦是孤身蹈险的凭证。

  “甘兄?”

  萧何连忙起身,目光触及那枚符节时,心头猛地一沉:“此乃……?”

  “萧兄,大王准了!”

  甘罗疾步上前,将符节在萧何眼前郑重一亮,声音虽刻意压低,却难掩那份少年意气与初担重任的激昂:

  “大王已准我之策!亲赐符节,命我不日启程,出使邯郸。此策,已成国策!”

  萧何瞳孔微缩,方才因考核通过而升起的喜悦瞬间被巨大的担忧冲散。

  代秦使赵,孤身面对虎视眈眈的赵国朝堂?

  他一把抓住甘罗的手臂,力道之大让甘罗微微一怔:

  “邯郸?孤身入赵?甘兄,你可知赵国正处国丧,朝局诡谲莫测。

  赵王偃此人,暴戾寡恩,视人命如草芥。

  你只身前往,无异于稚子怀璧行于虎狼之穴。甘兄纵有通天智计,若彼等撕破脸皮,罔顾邦交礼法规矩,悍然加害,如之奈何?

  此行凶险,太过莽撞!”

  萧何的忧虑溢于言表,字字句句浸满了对挚友安危的深切忧惧。

  甘罗感受到手臂上传来的力道和萧何眼中真切的忧色,心中一暖,但笑容却依旧自信飞扬。

  他反手用力按住萧何的手背,试图安抚:“萧兄过虑矣。罗岂是那等不知天高地厚、空口白牙便敢夸下海口的莽夫?

  大王雄略,又岂会真让罗单骑赴险?

  随行护卫乃蒙武将军亲自拣选,皆是从中尉军抽调的百战锐士,忠心悍勇,足可保我无虞。”

  他顿了顿,眉宇间锐气不减,继续说道:

  “况我行前所仗,非匹夫之勇,乃是大秦之威势。所运筹者,乃洞察人心之策。

  赵偃心中所惧,罗已洞若观火,自有分寸。

  使臣身份,便是最好的铠甲,赵偃即便再昏聩暴虐,若公然斩杀一位手持符节的秦国正使,那便是自绝于诸侯,授我大秦以灭赵的口实大柄。

  此等蠢事,他不敢为,赵国庙堂亦不敢容。”

  甘罗分析得条理分明,掷地有声,试图以冷静的逻辑驱散萧何的担忧。

  然而,萧何紧锁的眉头并未舒展。

  他眉头紧锁,脑海中飞速思索,护卫能挡明枪,却难防暗箭,更遑论朝堂上那无形的唇枪舌剑、杀人诛心的机锋?

  甘罗虽智计超群,然终究年少气盛,锋芒过盛……赵国那些沉浮宦海多年的老狐狸,岂是易与之辈?变数难以预料。

  萧何沉默片刻,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迅速成型,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即便如此,邯郸龙潭虎穴,步步惊心。甘兄才情天纵,然终是初涉此等天下棋局。你我自函谷千里同行至咸阳,患难与共,意气相投,是为莫逆,何岂能袖手旁观,看你孤身去闯那九死一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