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先生!”
涉英的身影出现在工坊门口,脸色凝重。
他目光迅速扫过在场四人,最终落在秦臻身上,快速道:“刘高奉大王急令,车驾已在苑外,请先生即刻入章台宫议事,事态……颇为紧急。”
闻听此言,空气瞬间凝滞。
墨枢、张景、张义三人脸上的兴奋骤然褪去,转为肃然。
能让刘高亲自疾驰而来,绝非寻常。
秦臻眼神一凛,亦瞬间从木鸢的图纸上抽离。
“知道了。”
他简短应道,转向墨枢三人:“尔等继续,按既定方略推进,务必精益求精。涉英,将木鸢训练章程草案誊录一份,稍后送至我书房。”
“喏!”四人齐声应命。
秦臻不再耽搁,大步流星走出工坊。
院门外,一辆没有任何标记的黑色驷马轺车静静停驻,驭者正是刘高本人,他亲自执鞭,神情紧绷。
“上车,边走边说。”秦臻一步跨入车厢。
车辕震动,轺车随即冲出鬼谷学苑,直奔咸阳城方向。
车厢内,光线昏暗。
秦臻掀开车帘,随后直视刘高:“大王急召,何事如此紧急?”
刘高一边控缰,一边语速极快地将章台宫门前发生的一切道出:嬴傒入宫陈情后的僵持对峙、嬴肃等人疯狂堆积柴薪、哭嚎自焚的狂悖之举、嬴政的震怒与那句冰冷的“逼宫”诛心之问、嬴傒最后的悲愤陈词与踉跄离去的背影……
“嬴战亦有密报呈于大王案前。”
刘高补充道:“详述了近日咸阳城内宗室串联之状。嬴肃、嬴成、嬴桀等人,连日于嬴肃府邸密会,怨怼之声日盛。
他们不仅攻讦隗相、昌平君等外臣楚系,更对大王用人方略多有微词,私下串联,鼓动更多宗室子弟加入。
他们曾试图游说关内侯未果,转而日夜纠缠渭阳君,灌输‘外客掌权,宗室将亡’、‘楚人坐大,国本动摇’、‘大王此举乃是自毁根基’等危言。”
秦臻靠在车厢壁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沿。
他这些时日心思全扑在木鸢与六国合纵之谋上,对咸阳城内的暗流涌动确实疏于关注。
嬴政提前亲政,历史轨迹已然偏移,这些如沉疴旧疾般的宗室问题,也随之提前爆发了。
‘嬴傒终究是被裹挟至此……嬴肃等人竟敢行此大逆……’秦臻低语,心中念头飞转。
宗室问题,自商君变法以来便是历代秦君的痼疾,孝公、惠文王、昭襄王都曾为此耗费无数心力。
嬴政甫一亲政,便面临如此赤裸裸的权力挑衅,其愤怒可想而知。
但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如何既铲除毒瘤,又不引发宗室大规模动荡,不伤及东出国策根基,才是关键。
他闭上眼睛,强迫自己冷静。
嬴傒的态度在他意料之中,他虽有维护宗室之心,但底线尚存。
嬴肃等人如此行径,已是自绝于整个宗室群体,更将嬴傒推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
章台宫门外那喧嚣混乱的场景,嬴傒悲愤而固执的面孔,嬴肃等人愚蠢而狂妄的举动,以及嬴政那双深不见底、此刻想必燃烧着冰冷怒火的眼睛……种种画面在脑海中交织。
他在心中快速推演着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强硬镇压?代价恐是宗室离心,且易授人以柄,动摇军心民心,非上策;
怀柔安抚?后患无穷,只会助长彼等气焰,绝非嬴政所能容忍;
分化瓦解?嬴傒已被卷入,操作空间有限……
轺车疾驰,咸阳城城墙轮廓已隐约可见。
待入城后,刘高避开人流汹涌的正门,绕至相对僻静的西门。
验过符节,宫门无声开启一道缝隙,马车迅速驶入,消失在宫苑深处。
.........
书房内,气氛沉凝。
案上那份批阅过的匈奴军报散发着铁血气息,与门外隐约传来的混乱形成诡异的反差。
“大王,先生奉诏觐见。”刘高在门外通禀。
“进。”嬴政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一丝方才雷霆震怒的痕迹。
秦臻推门而入,躬身行礼:“臣秦臻,拜见大王。”
御案后的嬴政直接起身,几步走到秦臻面前,亲手扶起他手臂:“先生不必多礼,咸阳城内暗涌,想必刘高已告知先生?”
“是,臣已知晓始末。”秦臻回答道。
“好!”
嬴政拉着秦臻手臂,引他到一侧的席位坐下,自己也坐在旁边。
“伯父嬴傒,为宗室旧念所困,竟至昏聩如斯,行此狂悖之言。至于嬴肃等辈,蠹虫而已,竟敢以死相胁,挑战寡人王威,视寡人如无物,视秦法如草芥。”
嬴政的声音低沉下去,蕴含的怒意却更加汹涌:“雍城之血未干,他们便忘了寡人的剑锋如何锋利。寡人恨不能立时将这些悖逆之徒尽数车裂,悬首咸阳市门,以儆效尤。”
秦臻没有立刻接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他能感受到嬴政强行压制下的滔天怒火,也明白这位年轻君王绝非虚言恐吓。
若非心存大局,此刻宫门外早已血流成河。
嬴政喘息几下,盯着秦臻的眼睛。
片刻后,眼神中的暴怒渐渐被一种冰寒彻骨的算计取代,嘴角甚至勾起一丝冷酷而玩味的笑意:“然,寡人亦知,屠刀易挥,后患难平。杀之,不过泄一时之愤,恐留宗室离心离德之患,亦难绝后世庸碌宗亲觊觎权位之心。
若掀起宗室大狱,朝野必然震动,六国鼠辈必以为我大秦内乱,趁隙煽风点火。
雍城方定,人心思安,东出国策箭在弦上,此时内耗,殊为不智。
不若……请君入瓮,一劳永逸。”
他话锋陡然一转,手指敲击着案面:“寡人有一计,既可永绝此患,又能震慑宵小,更可借此整肃朝堂,使我所有宵小之徒真正拧成一股绳,全力东出。”
嬴政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三日后,寡人将在兴乐宫大宴群臣,庆贺冠礼亲政。寡人欲在此宴之上,当众宣布,擢升伯父嬴傒为相邦。”
涉英的身影出现在工坊门口,脸色凝重。
他目光迅速扫过在场四人,最终落在秦臻身上,快速道:“刘高奉大王急令,车驾已在苑外,请先生即刻入章台宫议事,事态……颇为紧急。”
闻听此言,空气瞬间凝滞。
墨枢、张景、张义三人脸上的兴奋骤然褪去,转为肃然。
能让刘高亲自疾驰而来,绝非寻常。
秦臻眼神一凛,亦瞬间从木鸢的图纸上抽离。
“知道了。”
他简短应道,转向墨枢三人:“尔等继续,按既定方略推进,务必精益求精。涉英,将木鸢训练章程草案誊录一份,稍后送至我书房。”
“喏!”四人齐声应命。
秦臻不再耽搁,大步流星走出工坊。
院门外,一辆没有任何标记的黑色驷马轺车静静停驻,驭者正是刘高本人,他亲自执鞭,神情紧绷。
“上车,边走边说。”秦臻一步跨入车厢。
车辕震动,轺车随即冲出鬼谷学苑,直奔咸阳城方向。
车厢内,光线昏暗。
秦臻掀开车帘,随后直视刘高:“大王急召,何事如此紧急?”
刘高一边控缰,一边语速极快地将章台宫门前发生的一切道出:嬴傒入宫陈情后的僵持对峙、嬴肃等人疯狂堆积柴薪、哭嚎自焚的狂悖之举、嬴政的震怒与那句冰冷的“逼宫”诛心之问、嬴傒最后的悲愤陈词与踉跄离去的背影……
“嬴战亦有密报呈于大王案前。”
刘高补充道:“详述了近日咸阳城内宗室串联之状。嬴肃、嬴成、嬴桀等人,连日于嬴肃府邸密会,怨怼之声日盛。
他们不仅攻讦隗相、昌平君等外臣楚系,更对大王用人方略多有微词,私下串联,鼓动更多宗室子弟加入。
他们曾试图游说关内侯未果,转而日夜纠缠渭阳君,灌输‘外客掌权,宗室将亡’、‘楚人坐大,国本动摇’、‘大王此举乃是自毁根基’等危言。”
秦臻靠在车厢壁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沿。
他这些时日心思全扑在木鸢与六国合纵之谋上,对咸阳城内的暗流涌动确实疏于关注。
嬴政提前亲政,历史轨迹已然偏移,这些如沉疴旧疾般的宗室问题,也随之提前爆发了。
‘嬴傒终究是被裹挟至此……嬴肃等人竟敢行此大逆……’秦臻低语,心中念头飞转。
宗室问题,自商君变法以来便是历代秦君的痼疾,孝公、惠文王、昭襄王都曾为此耗费无数心力。
嬴政甫一亲政,便面临如此赤裸裸的权力挑衅,其愤怒可想而知。
但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如何既铲除毒瘤,又不引发宗室大规模动荡,不伤及东出国策根基,才是关键。
他闭上眼睛,强迫自己冷静。
嬴傒的态度在他意料之中,他虽有维护宗室之心,但底线尚存。
嬴肃等人如此行径,已是自绝于整个宗室群体,更将嬴傒推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
章台宫门外那喧嚣混乱的场景,嬴傒悲愤而固执的面孔,嬴肃等人愚蠢而狂妄的举动,以及嬴政那双深不见底、此刻想必燃烧着冰冷怒火的眼睛……种种画面在脑海中交织。
他在心中快速推演着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强硬镇压?代价恐是宗室离心,且易授人以柄,动摇军心民心,非上策;
怀柔安抚?后患无穷,只会助长彼等气焰,绝非嬴政所能容忍;
分化瓦解?嬴傒已被卷入,操作空间有限……
轺车疾驰,咸阳城城墙轮廓已隐约可见。
待入城后,刘高避开人流汹涌的正门,绕至相对僻静的西门。
验过符节,宫门无声开启一道缝隙,马车迅速驶入,消失在宫苑深处。
.........
书房内,气氛沉凝。
案上那份批阅过的匈奴军报散发着铁血气息,与门外隐约传来的混乱形成诡异的反差。
“大王,先生奉诏觐见。”刘高在门外通禀。
“进。”嬴政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一丝方才雷霆震怒的痕迹。
秦臻推门而入,躬身行礼:“臣秦臻,拜见大王。”
御案后的嬴政直接起身,几步走到秦臻面前,亲手扶起他手臂:“先生不必多礼,咸阳城内暗涌,想必刘高已告知先生?”
“是,臣已知晓始末。”秦臻回答道。
“好!”
嬴政拉着秦臻手臂,引他到一侧的席位坐下,自己也坐在旁边。
“伯父嬴傒,为宗室旧念所困,竟至昏聩如斯,行此狂悖之言。至于嬴肃等辈,蠹虫而已,竟敢以死相胁,挑战寡人王威,视寡人如无物,视秦法如草芥。”
嬴政的声音低沉下去,蕴含的怒意却更加汹涌:“雍城之血未干,他们便忘了寡人的剑锋如何锋利。寡人恨不能立时将这些悖逆之徒尽数车裂,悬首咸阳市门,以儆效尤。”
秦臻没有立刻接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他能感受到嬴政强行压制下的滔天怒火,也明白这位年轻君王绝非虚言恐吓。
若非心存大局,此刻宫门外早已血流成河。
嬴政喘息几下,盯着秦臻的眼睛。
片刻后,眼神中的暴怒渐渐被一种冰寒彻骨的算计取代,嘴角甚至勾起一丝冷酷而玩味的笑意:“然,寡人亦知,屠刀易挥,后患难平。杀之,不过泄一时之愤,恐留宗室离心离德之患,亦难绝后世庸碌宗亲觊觎权位之心。
若掀起宗室大狱,朝野必然震动,六国鼠辈必以为我大秦内乱,趁隙煽风点火。
雍城方定,人心思安,东出国策箭在弦上,此时内耗,殊为不智。
不若……请君入瓮,一劳永逸。”
他话锋陡然一转,手指敲击着案面:“寡人有一计,既可永绝此患,又能震慑宵小,更可借此整肃朝堂,使我所有宵小之徒真正拧成一股绳,全力东出。”
嬴政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三日后,寡人将在兴乐宫大宴群臣,庆贺冠礼亲政。寡人欲在此宴之上,当众宣布,擢升伯父嬴傒为相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