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辽国之后,百姓们都变得很忙,有了倭国的白银后,百姓就变得更忙了。
似乎只要肯干,就能发财。
阮响也忙,她在忙着招待从各地出发到达青州的使臣,吐蕃各部都派了自己的使臣,连远方的黑汗,都派人来祝贺,而无数人都似乎在对她发问——你何时建国呢?你有了这大的地盘,你有了这么多百姓,官吏走卒,你的国号是什么?你的国都在哪里?
也是时候了。
“这个国号是谁想的?”阮响指着纸上的一段字,她眯着眼睛看过去,“昊天厚土德威菩萨应证圣智长元享五方共基之国,真是个人才。”
大概只有“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可以比拟了。
马二乐道:“什么长元五方?这都是什么?一看就是没好好念书。”
阮响的目光下移:“明?”
“战国时邹衍称金木水火土为五行,秦为水,崇黑,汉为火,以为炎汉。”
马二念着,自以火为尊,其火烈烈,其明辉辉,正大堂皇!是以大明。”
“……”阮响突然很想笑一笑。
大明?世界线收束了对吧?
“看看别的。”阮响翻了一页,拟国号这种事,阮响做没做,她手下的人也没做过,大家集思广益,最后集出来的国号都千奇百怪。
“鼎和?”阮响的目光落到了这两个字上。
她其实没读过太多这个时代的书,因此没想明白这两个字怎么能用到国号上。
好在官吏们都知道她,每个国号
“战国时,九鼎便是九州,周易有云,鼎取新,此为革故鼎新,是以上承天意,下取民心,鼎生四足,稳而固,有国泰民安之意,和——政通人和,神人以和。”
阮响:“以器喻国,也不太好。”
马二点头:“我也这样想。”
但到底要拟一个怎样的国名呢?阮响几乎要抠破脑袋,怎么取都觉得不好。
阮响想起一个更容易理解的,叫所有人看见,哪怕是不通文墨,没读过书的人都能理解的国名。
“华夏百族之国。”阮响问马二,“怎么样?”
马二愣了愣:“不如叫炎黄子孙之国?”
两人互看一眼,都呆头呆脑地垂下眼眸。
赵翠花很给面子地说:“那我也能取一个,龙孙凤子之国?”
阮响却说:“百族,确实不大好,还是分了族。”
“华夏倒是很好。”阮响点头,“华夏民族之国。”
阮响再次点头:“不错,很好,就这个了。”
马二艰难地劝道:“阮姐,若不然再想一想?就算是不引经据典也……也不能这么随意呀!”
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阻止阮响的想法。
华夏民族之国——以后旁人叫起来是什么?华国?华夏国?
马二呆滞地坐在那。
似乎……也行?
阮响的头已经要想大了,她觉得这个名字很好,直白、简单、而且将她的意思也阐述的很好。
“我意已决。”阮响越想越觉得这个国名实在不错,她甚至还想说服马二和赵翠花她们,“这些拟的国号都很好,但是不是取自周易,就是儒家典籍,总归是脱不开曾经的东西,这个国名确实不够文雅,但我想文雅是不必要的。”
阮响继续说:“国名真的要那么恢弘盛大吗?它只是这个国家的代号,就和你我的名字一样,我的名字是我自己取的,甚至姓都是我自己起的。”
她很少跟人说自己的事,所以她一旦开口,便没有人会打断。
“阮这个字,其实我当年取的时候,想的是我要活下去。”阮响其实也忘了自己当时的心境,“身段柔软,心如定石,我要这样活下去。”
阮响:“最开始我是想叫阮石的,也叫了一段时间,后来是个奶奶告诉我,我的叫声很响,不如叫阮响,我就改名了。”
马二和赵翠花都要合不拢嘴了!
阮响的名字这么……这么随便吗?!
难道响字不是取自不同凡响,响彻云霄的意思吗?只是因为阮响的叫声很响?
说到这个,阮响还有点得意:“遇到危险的时候,我的叫声最响,其他人就能更快的逃跑。”
在她最弱小的时候,她也不是全然没用的。
阮响:“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我们这片大地,她养活了很多人,也有很多人反哺了她,在这片大地上的人,都是这个国家的子民,不分民族。”
马二和赵翠花被说服了。
“那国都是在……”马二问。
阮响转身对着地图,指向了一个地方:“我看过了,这里最好。”
赵翠花几乎要惊叫:“那里没城!”
阮响点头:“是该建一个新都城了。”
“名字我都想好了。”阮响还是盗窃了后世的城名,“北方已平,就叫北平吧,南边国泰民安,我们来守北境。”
阮响要定都北方的事高级官员都知道。
但谁也不知道会定都在哪座城,许多人猜太原,也有人猜清丰,但最终阮响定在了一个此时还只有村落的地方。
“那建国大典岂不是要延后了?”马二愁眉苦脸,“一座城,什么时候才能建好啊!”
阮响笑道:“不着急嘛!就是建个十年也行。”
马二几乎要忍不住翻白眼了。
“十年。”马二欲哭无泪,“那时我恐怕都要死了。”
阮响的目光落在了马二脸上。
马二跟随她的时候年纪还不大,如今马二已经四十了,她幼时吃过苦,身上满是旧疾,这两年马二处理的公务也少了许多,她的精力不够了,有时候甚至要请长假去疗养,成了医院的常客。
马二能活到五十岁吗?
阮响不肯去想。
那些跟随她的旧人,许多都已经死了,她甚至无法记起所有人的脸。
周昌在前年去世了,他没有当官,但日子过得不差,成了婚,有了孩子,在学校里当老师,出殡的时候很多人去看他。
他死于一场风寒,按理说不该的,他买得起药,看得起病。
但一烧起来却药石罔顾。
医生说,他有旧疾,底子太差。
风寒只是引子,他甚至没有活过四十岁。
阮响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但她听说他在死前恢复了一些神智,对他的妻子说:“此生得遇明主,得见四海昌明,无悔无恨无憾,足以。”
但阮响见到了他的妻子,那是个很坚强的女人,她在丈夫死后独自养家,说起丈夫的死也没有流泪,她说:“我的丈夫是个聪明人,看起来温和其实最为固执。”
“他其实从没有变过。”
阮响那时候问:“什么没变?”
妻子说:“他还是儒生,他对你的忠诚,不是因为你要大同,只是因为他认你为主。”
只是——士为知己者死。
阮响:“我并未……”
妻子却说:“你救了他的命,给了他施展抱负的机会,这还不能叫知己者吗?”
“你恨他吗?”阮响问她,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周昌没有提到妻子,没有提到孩子。
妻子点头:“我若知道他是如此,我不会和他成婚。”
妻子:“但我佩服他,择一人主,死不旋踵,纵被冷落仍不生恨意,阮姐,他不欠你。”
她冷着脸说:“他只欠我!”
“你叫什么名字?”阮响问她。
妻子回道:“我姓李,李婉柔。”
李婉柔走了出去。
阮响一个人想了很久,时间、死亡,这都是她熟悉的东西,她的胸口有一些闷。
那些陪伴她的,跟随她的,渐渐都要被死亡带走,她创建了一个新世界,但跟随她的人,许多都见不到了。
阮响看着马二:“马二,你想歇了吗?”
马二愣了愣,换一个人,恐怕就要以为到了分饼的时候就要杯酒释兵权,卸磨杀驴了,但这个人是阮响,于是马二只是问:“可以吗?”
“可以。”阮响点头,“现在我们已经不太缺吏目了,官员也一样。”
“我会保留你的职位,你仍然可以领这份工资,随时回来为我做事。”阮响,“我记得你以前说你想住在闹市里,越热闹越好,最好门口就是集市,想买什么都能去买。”
马二笑道:“这都多少年了,我现在不喜欢热闹啦!”
阮响走到桌后,她拿起笔,端正地写下几个字——
“华夏民族之国”。
“翠花。”阮响将那张纸交给赵翠花,“拿下去吧,到时候我会盖章,至于建城,还是要急一急,修两条街出来就行了,以后再慢慢扩。”
赵翠花看了眼马二,又看了眼阮响,她点点头:“是。”
似乎只要肯干,就能发财。
阮响也忙,她在忙着招待从各地出发到达青州的使臣,吐蕃各部都派了自己的使臣,连远方的黑汗,都派人来祝贺,而无数人都似乎在对她发问——你何时建国呢?你有了这大的地盘,你有了这么多百姓,官吏走卒,你的国号是什么?你的国都在哪里?
也是时候了。
“这个国号是谁想的?”阮响指着纸上的一段字,她眯着眼睛看过去,“昊天厚土德威菩萨应证圣智长元享五方共基之国,真是个人才。”
大概只有“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可以比拟了。
马二乐道:“什么长元五方?这都是什么?一看就是没好好念书。”
阮响的目光下移:“明?”
“战国时邹衍称金木水火土为五行,秦为水,崇黑,汉为火,以为炎汉。”
马二念着,自以火为尊,其火烈烈,其明辉辉,正大堂皇!是以大明。”
“……”阮响突然很想笑一笑。
大明?世界线收束了对吧?
“看看别的。”阮响翻了一页,拟国号这种事,阮响做没做,她手下的人也没做过,大家集思广益,最后集出来的国号都千奇百怪。
“鼎和?”阮响的目光落到了这两个字上。
她其实没读过太多这个时代的书,因此没想明白这两个字怎么能用到国号上。
好在官吏们都知道她,每个国号
“战国时,九鼎便是九州,周易有云,鼎取新,此为革故鼎新,是以上承天意,下取民心,鼎生四足,稳而固,有国泰民安之意,和——政通人和,神人以和。”
阮响:“以器喻国,也不太好。”
马二点头:“我也这样想。”
但到底要拟一个怎样的国名呢?阮响几乎要抠破脑袋,怎么取都觉得不好。
阮响想起一个更容易理解的,叫所有人看见,哪怕是不通文墨,没读过书的人都能理解的国名。
“华夏百族之国。”阮响问马二,“怎么样?”
马二愣了愣:“不如叫炎黄子孙之国?”
两人互看一眼,都呆头呆脑地垂下眼眸。
赵翠花很给面子地说:“那我也能取一个,龙孙凤子之国?”
阮响却说:“百族,确实不大好,还是分了族。”
“华夏倒是很好。”阮响点头,“华夏民族之国。”
阮响再次点头:“不错,很好,就这个了。”
马二艰难地劝道:“阮姐,若不然再想一想?就算是不引经据典也……也不能这么随意呀!”
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阻止阮响的想法。
华夏民族之国——以后旁人叫起来是什么?华国?华夏国?
马二呆滞地坐在那。
似乎……也行?
阮响的头已经要想大了,她觉得这个名字很好,直白、简单、而且将她的意思也阐述的很好。
“我意已决。”阮响越想越觉得这个国名实在不错,她甚至还想说服马二和赵翠花她们,“这些拟的国号都很好,但是不是取自周易,就是儒家典籍,总归是脱不开曾经的东西,这个国名确实不够文雅,但我想文雅是不必要的。”
阮响继续说:“国名真的要那么恢弘盛大吗?它只是这个国家的代号,就和你我的名字一样,我的名字是我自己取的,甚至姓都是我自己起的。”
她很少跟人说自己的事,所以她一旦开口,便没有人会打断。
“阮这个字,其实我当年取的时候,想的是我要活下去。”阮响其实也忘了自己当时的心境,“身段柔软,心如定石,我要这样活下去。”
阮响:“最开始我是想叫阮石的,也叫了一段时间,后来是个奶奶告诉我,我的叫声很响,不如叫阮响,我就改名了。”
马二和赵翠花都要合不拢嘴了!
阮响的名字这么……这么随便吗?!
难道响字不是取自不同凡响,响彻云霄的意思吗?只是因为阮响的叫声很响?
说到这个,阮响还有点得意:“遇到危险的时候,我的叫声最响,其他人就能更快的逃跑。”
在她最弱小的时候,她也不是全然没用的。
阮响:“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我们这片大地,她养活了很多人,也有很多人反哺了她,在这片大地上的人,都是这个国家的子民,不分民族。”
马二和赵翠花被说服了。
“那国都是在……”马二问。
阮响转身对着地图,指向了一个地方:“我看过了,这里最好。”
赵翠花几乎要惊叫:“那里没城!”
阮响点头:“是该建一个新都城了。”
“名字我都想好了。”阮响还是盗窃了后世的城名,“北方已平,就叫北平吧,南边国泰民安,我们来守北境。”
阮响要定都北方的事高级官员都知道。
但谁也不知道会定都在哪座城,许多人猜太原,也有人猜清丰,但最终阮响定在了一个此时还只有村落的地方。
“那建国大典岂不是要延后了?”马二愁眉苦脸,“一座城,什么时候才能建好啊!”
阮响笑道:“不着急嘛!就是建个十年也行。”
马二几乎要忍不住翻白眼了。
“十年。”马二欲哭无泪,“那时我恐怕都要死了。”
阮响的目光落在了马二脸上。
马二跟随她的时候年纪还不大,如今马二已经四十了,她幼时吃过苦,身上满是旧疾,这两年马二处理的公务也少了许多,她的精力不够了,有时候甚至要请长假去疗养,成了医院的常客。
马二能活到五十岁吗?
阮响不肯去想。
那些跟随她的旧人,许多都已经死了,她甚至无法记起所有人的脸。
周昌在前年去世了,他没有当官,但日子过得不差,成了婚,有了孩子,在学校里当老师,出殡的时候很多人去看他。
他死于一场风寒,按理说不该的,他买得起药,看得起病。
但一烧起来却药石罔顾。
医生说,他有旧疾,底子太差。
风寒只是引子,他甚至没有活过四十岁。
阮响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但她听说他在死前恢复了一些神智,对他的妻子说:“此生得遇明主,得见四海昌明,无悔无恨无憾,足以。”
但阮响见到了他的妻子,那是个很坚强的女人,她在丈夫死后独自养家,说起丈夫的死也没有流泪,她说:“我的丈夫是个聪明人,看起来温和其实最为固执。”
“他其实从没有变过。”
阮响那时候问:“什么没变?”
妻子说:“他还是儒生,他对你的忠诚,不是因为你要大同,只是因为他认你为主。”
只是——士为知己者死。
阮响:“我并未……”
妻子却说:“你救了他的命,给了他施展抱负的机会,这还不能叫知己者吗?”
“你恨他吗?”阮响问她,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周昌没有提到妻子,没有提到孩子。
妻子点头:“我若知道他是如此,我不会和他成婚。”
妻子:“但我佩服他,择一人主,死不旋踵,纵被冷落仍不生恨意,阮姐,他不欠你。”
她冷着脸说:“他只欠我!”
“你叫什么名字?”阮响问她。
妻子回道:“我姓李,李婉柔。”
李婉柔走了出去。
阮响一个人想了很久,时间、死亡,这都是她熟悉的东西,她的胸口有一些闷。
那些陪伴她的,跟随她的,渐渐都要被死亡带走,她创建了一个新世界,但跟随她的人,许多都见不到了。
阮响看着马二:“马二,你想歇了吗?”
马二愣了愣,换一个人,恐怕就要以为到了分饼的时候就要杯酒释兵权,卸磨杀驴了,但这个人是阮响,于是马二只是问:“可以吗?”
“可以。”阮响点头,“现在我们已经不太缺吏目了,官员也一样。”
“我会保留你的职位,你仍然可以领这份工资,随时回来为我做事。”阮响,“我记得你以前说你想住在闹市里,越热闹越好,最好门口就是集市,想买什么都能去买。”
马二笑道:“这都多少年了,我现在不喜欢热闹啦!”
阮响走到桌后,她拿起笔,端正地写下几个字——
“华夏民族之国”。
“翠花。”阮响将那张纸交给赵翠花,“拿下去吧,到时候我会盖章,至于建城,还是要急一急,修两条街出来就行了,以后再慢慢扩。”
赵翠花看了眼马二,又看了眼阮响,她点点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