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旨意 深意-《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将白苟送出门外。

  并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内,马世龙重新坐回到位子上,自顾自的为自己倒上了一杯茶。

  开始咂摸起这旨意背后的意思。

  至于那位在一边,惶恐不安,站也不是,坐更不是。

  抬头看上马世龙一眼,又连忙低下头,像是见了鬼一样的方远望。

  方大人。

  马世龙现在一点兴趣再去理会他。

  刚开始皇城军,用一种强硬的方式把请送过来的时候。

  正无聊的马世龙,还饶有兴趣的给他泡了杯茶,并亲手倒上推过去。

  在整个大明能享受到此等待遇的。

  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二十个。

  方远望他一个微末小官,能享受到此等待遇,说是光宗耀祖都不为过。

  就是气氛上稍微有点不太寻常而已。

  是恩重的赏赐,还是催命的送行茶,方远望根本就分不清。

  所以一滴都没有敢碰……

  马世龙看着他这反应,心中玩心更是大起,常茂说的没错这是个有意思的,可以好好逗着玩玩解闷。

  但等白苟送来旨意,马世龙什么心思都没了。

  给咱适可而止,不要蹬鼻子上脸。

  这旨意明面上的意思。

  是朱元璋作为姐夫,作为大明皇帝,对小舅子靖远侯马世龙的训斥。

  让他事情就做事,不要拿着根当鸡毛令箭做事的太过,更不要在他忍耐极限的边缘,反复横跳。

  小心玩过了火,惹得他发威,身上再受什么罚……

  可真的只是这样吗?

  这旨意真的只是给马世龙一个人的吗?

  昨天一大帮勋贵军侯,因往日里的跋扈嚣张,纵容麾下触犯国法等事,由他马世龙的启发。

  还有皇后娘娘动气的时候。

  闹的满城风雨,人尽皆知,朱元璋更是亲自动手,将即将就要封侯的勋贵曹兴,用马鞭生生抽了个半死。

  后又罢官免职,逐出出京城,发配到边疆卫所指挥使……

  经过此事。

  不敢保证勋贵从此以后,再也不犯此类事件,但至少数年以内。

  这些人都会老实窝着。

  甚至因为此事牵扯到了皇后马秀英。

  直接惹得她动气,连朱元璋都不想要见,使得这数年的时间比寻常数年要更长。

  这件事的影响极为深远。

  甚至让许多文臣,痛哭流涕高声歌颂陛下英明,靖远侯爷英明!

  而在大明朝堂中。

  除了勋贵以外,朝堂剩下的便是文臣,更巧的是文臣底蕴最深厚的一系,正是胡惟庸主导的淮西一系。

  与勋贵集团息息相关。

  勋贵军侯们集体上书请罪,并甘愿受朱元璋所降下的任意责罚。

  哪怕这责罚并没有真正落下。

  也能使得淮西一系,短时间内不能继续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必须要小心蛰伏下来,生怕事情的余波牵连。

  所以这旨意应当不是给他们的。

  别说蹬鼻子上脸了,他们连适可而止这两个都不搭,给他们完全属于是多此一举。

  那除了勋贵和淮西一系以外。

  朝堂还有谁?

  给个提示。

  重开科举,分设南北两榜取士的首试。

  眼看着时间越来越近,近些天来陆续已经有学子赶到京城,应天府和礼部为此事忙的不可开交。

  今天朱元璋留下的几个重臣,要商议的国事就与此息息相关。

  大明眼前最重要的大事!

  可就是这么一件大事,利国利民积攒国力的大事。

  却让朝中浙东一系,以及出身南方的大明官员,他们自身的利益,身后家族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纵然前面有宋濂,将这些人安抚了下来。

  不要生事,潜心忍耐,只要是科举他们就有办法,将自己损失的利益慢慢找补回来。

  但现在看着宿敌胡惟庸,还有勋贵集团。

  全都被朱元璋收拾了一顿。

  颜面大损,蛰伏潜藏,窝在角落里舔舐伤口,短时间不敢再有任何动作。

  他们还能耐得住寂寞吗?

  还能按捺的住心中越加活泛的冲动吗?

  会眼睁睁的看着,这样千载难逢的时机,从他们眼前溜走吗?

  哪怕所有人心中都清楚。

  这是在玩火,一个不慎便会粉身碎骨,稍不小心便是万劫不复!

  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足够的利益摆在眼前。

  纵然是千年的狐狸。

  也会忍不住想要拼上一把。

  况且没有胡惟庸及勋贵的阻挠,现如今朝堂他们一家独大。

  负责科举的礼部,有一多半都是他们的人,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一试!

  一点风险罢了。

  比起能够获得的巨大回报,甚至可以直接忽略不计。

  科举,科举,对于天下公平的不是科举。

  对他们公平的,百官称颂,彪炳史册的才是科举,真正的科举。

  朱元璋是个真正的政治家。

  收拾勋贵,间接打击胡惟庸及淮西一系时,这种情况他就已经预料到了。

  会有人不老实,趁着空隙想要兴风作浪。

  但因中间留的时间太短。

  他身为大明皇帝,需要处理的事情又太多,所以暂时还没有来得及想办法处理。

  但在白苟给他送去消息。

  说小犊子马世龙,调用皇城军在皇城外当众抓人时,忽然在他的脑中就闪过了一丝灵光。

  在他龙椅之下的这几位大人。

  基本可都是出身自南方,若是想要生事,主谋必定出自于他们中间。

  暂时还没有时间想办法处置。

  他们还没做事,也不能拿他们怎样,但先稍微警告一下,震慑一番却还是行的。

  于是就有了这道给马世龙的旨意。

  旨意里面的内容,这些个大人当时肯定是不知道的。

  但想必用不了多久。

  旨意上的那一句话,一共十二个字,肯定会完完整整,丝毫不差的传到他们的耳中,

  若是聪明,必定能够反应过来。

  能够领悟出这旨意中的意思,在警告的不仅仅只是靖远侯马世龙,还有他们这些想要浑水摸鱼。

  趁机得利的南方重臣。

  知晓自己的小心思,已经被朱元璋看穿了,就老老实实的在浑水里藏着。

  不要搞事,不要自误,对大家都好。

  这段时间以来,朝堂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朱元璋也不想再横生枝节。

  大明现在需要足够长的安稳日子。

  让百姓可以安心开垦土地,恢复民生,吃饱饭,穿暖衣,住进坚实能挡风雪的房子。

  同时朱元璋也需要这样一段时间。

  马忠就快要回来了,金山银山,高产粮食……每一样都是他梦寐以求。

  他要亲自看上一看,再三去确定,然后把眼睛放远……

  当然若是有不聪明,或者装作不聪明的。

  朱元璋肯定也不会惯着他们。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他朱元璋只是不想动荡,但不要忘了他就是出身于动荡之中。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还不到处都是。

  唉——

  看明一切的马世龙无声的叹了一口气。

  他最讨厌的就是这样的事情,明明一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事情。

  却非要做谜语人,拐弯抹角的表达。

  明明很想让人知道,又偏偏藏着掖着不让人知道。

  可能稍微一点不细心,忽略了一丁点的内容,就与真相擦肩而过,使自己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也幸好他不用掺和到这里面。

  不然的话,马世龙都不敢去想象,每天一睁眼就面对这些。

  他能坚持多久不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