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内阁人选-《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丈夫这边弄好了。

  接下来自然就是弟弟这边了。

  盛好粥,再拿上一块饼子,只是区别在于,丈夫喜欢吃白面饼,弟弟喜欢吃葱油饼。

  而在递给马世龙的时候。

  马秀英顺手用筷子敲了一下他的脑袋。

  这段时间她虽然一直呆在坤宁宫,给弟妹好好安胎,一起带孙子玩闹,时不时去到御花园散散心。

  可皇宫外面的那些个消息,发生的什么事情。

  无论大小她全都知道。

  而且桩桩件件十分的详尽清晰。

  所以她知道,这一连两个多月的时间,弟弟马世龙他愣是一点正事没干!

  掌皇城禁卫军事,连上职都没有去过一次。

  应天府尹,全交给应天府丞代管。

  自己成天在府里无所事事,晒太阳养膘,要多悠闲就有多悠闲。

  唯一能跟正事沾点边的,就是没少上细支硕果的床。

  这两天又自作主张,带着自己的几个儿子,去到皇城外面乱跑,惹出了不少乱子。

  现在又把胡惟庸给掀翻了。

  虽然这些事情,看似晃荡,但实则对大明有益,对丈夫儿子有益。

  但作为长姐,把马世龙从小养大的长姐,母仪天下的大明皇后,马秀英必须要拿出点态度。

  毕竟弟弟是外戚,多少还是要注意一点,他未来的路太长了。

  丈夫,儿子,孙子……

  马世龙自然也知道姐姐的用意。

  所以挨了这一下以后,一声也不敢吭。

  缩在自己的椅子上,默默的喝着粥,吃着葱油饼子,时不时夹起一点腌菜。

  旁边的朱元璋见马世龙如此乖巧。

  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还对着妹子比起一个大拇指。

  马秀英见状白了他一眼,夹起一个煎蛋放在他的餐盘里,弟弟那边自然也是没忘。

  事是事,人是人,样子做了也就完了。

  一口将煎蛋塞进嘴里咽下。

  在端起碗喝一口粥往下顺了顺。

  朱元璋放下碗,看着身旁的小犊子,“说说吧,把咱大明的丞相,你都给咱整倒了,现在不想跟咱说点什么?”

  “说什么?”

  马世龙语气略微有点含糊不清,“你不早就想要收拾胡惟庸了吗?”

  “好好说话,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

  马秀英插嘴进来,指了指弟弟的腮帮子,还有自己说话的语气。

  就像小时候教马世龙规矩一样。

  姐姐都说话马世龙自然是无有不应。

  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坐直身子认真的回复姐夫,“胡惟庸身为大明中书右丞相,却不思忠君报国,只知个人权柄利益。”

  “网罗门生,培植党羽,结交驻外武官军卫,还豢养死士,藏匿甲胄兵刃。”

  “随便那一条领出来,他都是诛九族的死罪,更何况这一次!”

  马世龙抬手指了指姐姐姐夫,然后转个弯指了指外甥朱标,“不管结果如何,他胡惟庸都必须要死,而且必要用重刑!”

  朱元璋听完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些话其实根本不用马世龙再和他说上一遍。

  以前他给胡惟庸攒的,锦衣卫递上来的,那个小盒子里面数不胜数。

  之所以还要再问,就是看看小犊子,是不是和自己一个想法,家人里最重要的就是团结!

  马秀英在一旁静静听着面色如常。

  她心肠是软,但她更清楚,什么人能救该救,什么人不能救不该救。

  这胡惟庸怎么算都是后者。

  还敢对弟弟,丈夫,儿子动歪心思,马秀英心肠若是再软。

  她也就不配被称为千古贤后了。

  用汤勺搅动着碗里的粥,朱元璋语速缓慢沉重,“胡惟庸是该死,但是他毕竟是大明的丞相,朝堂举足轻重的支柱。”

  “他现在突然倒了,朝堂乃至整个大明,肯定会受到影响。”

  “标儿已经和咱说过了,你的那个新法子,叫什么内阁的东西,咱感觉倒是不错。”

  视线转移到小舅子的身上。

  “折子现在写好了吗?拿过来给咱好好看看。”

  马世龙老早就等着姐夫这句话,他今天起这么早,唯一的目的就是递折子。

  直接从怀里掏出来,放在桌上推到姐夫面前。

  朱元璋当即拿起,打开直接便看了起来。

  嘿,字不错啊,肯定不是小犊子写的,他的那两手字,拿个耗子沾点墨放到纸上,爬的都比他写的好看。

  心里嘟囔嘲讽一声。

  随后朱元璋的注意力,便全放在了折子里的内容。

  这内阁说白了,其实皇帝的智囊团,负责处理分析大明各项国事政事。

  而后再视具体情况,给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提交到皇帝本人阅览,进行最后的决定批红。

  有一定的决策参政之权,但无最后的决定权。

  而对皇权最重要的是。

  这内阁成员无具体选拔要求,全由皇帝的个人喜好决定。

  只要君主不昏聩至极,不痴傻愚蠢,不肆意放权与臣,都能对其有较高的掌控权,不至于失去对朝政的把控。

  并通过调整内阁成员的数量,具体的人员情况,来侧面的平衡朝堂……

  除此之外。

  在一些专门细节上,马世龙专门做了一些改动和加强。

  尽可能增强行政效率,增强监察制衡强度,还有就是对党争的预防,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可以说这一份折子里的内容,所描写的关于内阁的制度,几乎可以直接拿出来就用。

  朱元璋越看心里越是惊喜。

  他就知道,这小犊子的肚子里面有的是货!

  强忍着喜悦。

  朱元璋看完折子以后,直接毫无避讳的转交给妹子,让她也一起看看,这个内阁制度到底怎么样。

  虽然他建国之时曾说过,后宫不得干政。

  但这这一句话后面,他朱元璋还加了另一句双标的话:咱家妹子例外!

  关键是这样双标底线灵活的话。

  满朝文武愣是一个没有反对,就连御史言官都是一样。

  认为马秀英参政理所应当。

  只是 马秀英她很少使用这权力,老实遵守后宫不得干政的铁律,除非像是现在这样,丈夫主动找她。

  让她看看,提点意见……

  趁着妹子看折子的这个空当。

  朱元璋又询问起了马世龙,“这内阁确实是不错,咱心里也确实是动心了,比那个丞相的要管用的多。”

  “胡惟庸造犯谋逆,罪不可恕,接着借口改了丞相之制,倒也算是合情合理。”

  “只是这内阁组建起来,最起码也要有四五个人吧。”

  说着说着朱元璋的眼神,开始在马世龙身上打转,“天德肯定要算一个,宋濂在士林享受盛名,也是少不了的。”

  “赵好德是标儿看中的人,户部尚书的官职也勉强够格,可这剩下的……?”

  “不用说了,我填一个空上去。”

  马世龙放下碗筷,脸色略显灰暗,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二十多岁的内阁阁老,听起来尊崇无双。

  可实际上那根本不是什么好活。

  特别是对马世龙而言,天天上朝给姐夫当参谋,往后想要在偷懒可就难了!

  不知不觉这又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越想偷懒,越偷不成懒,这叫什么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