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夏雨总带着股挥之不去的潮气,如同此刻紫宸殿内凝滞的空气。一名浑身血污的信使冲破金吾卫的阻拦,踉跄着扑在丹墀之下,怀中紧紧抱着的羊皮卷在雨水里洇开暗红的痕迹。那是安西都护府的血书,边角还沾着沙砾与干涸的血块,仿佛刚从尸山血海里捞出来。
"陛下!龟兹危矣!" 信使的甲胄早已被箭矢划破,露出的臂膀上布满刀伤,他嘶声喊道,"大食铁骑三万,联合吐蕃赞普的五千神策军,已围困龟兹城三月!都护府... 快撑不住了!"
李玙猛地从龙椅上站起,龙袍的下摆扫过案上的茶盏,青瓷碎裂的脆响在大殿里格外刺耳。他抢过血书展开,羊皮上的字迹被血水浸透,"大食使用抛石机轰击城墙" "吐蕃切断水源" "城中粮尽" 的字样刺得人眼睛生疼。最末尾用朱砂写着一行小字:"陇右节度使郭英乂拥兵五万,三请援兵皆不发,反索军粮十万石。"
"郭英乂!" 皇帝的拳头重重砸在龙椅扶手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朕去年才赏了他安西大都护的虚衔,他竟敢如此跋扈!"
站在朝班之首的萧华却上前一步,紫袍下摆沾着的雨珠滴落在金砖上:"陛下息怒。眼下安庆绪在洛阳虎视眈眈,潼关防线尚未稳固,若分兵驰援安西,恐生不测。" 他瞥了眼那名信使,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冷淡,"西域偏远,得失不影响中原战局,不如暂弃龟兹,先平内乱。"
"萧相这是要学西晋放弃凉州吗?" 易林从朝班中走出,目光落在信使腰间的狼牙符上。那枚用天山雪狼犬齿打磨的符牌,刻着回纥特有的太阳纹,正是当年他在庭州与回纥叶护骨力裴罗结义时所赠。他心头一紧,快步走到信使身边,发现对方靴筒里还藏着半块烤饼,饼上的芝麻粒早已被血污浸透。
"信使从龟兹到长安,走了多少时日?" 易林扶起几乎晕厥的信使,对方的甲胄冰冷刺骨,显然在沙漠里受了风寒。
"四十... 四十七日..." 信使咳出一口血沫,抓住易林的衣袖,"叶护说... 说只有您认得狼牙符... 请您务必... 救救龟兹..." 话未说完便栽倒在地,被内侍紧急抬往太医院。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礼部尚书主张派使者安抚大食,以岁币换取和平;兵部侍郎则认为应先问责郭英乂,再议救援;而御史台的官员们却盯着 "十万石军粮" 的字眼,揣测郭英乂是否私通外敌。
"都别说了!" 李玙的怒吼压过所有议论,他指着舆图上的龟兹,"那是朕的安西都护府!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丢了龟兹,河西走廊危矣,关中岂能安枕?"
萧华却寸步不让:"陛下,眼下河北道叛军未平,神策军主力皆在潼关,若再分兵西域,一旦安庆绪反扑,长安将无兵可用!" 他转向易林,语气带着讥讽,"易大人莫非忘了江南刚定,淮南军还需整顿?难道要让太行军远赴万里之外的沙漠?"
易林走到舆图前,指尖划过陇右至安西的路线:"萧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大食与吐蕃结盟,绝非只为龟兹,而是想趁机夺取河西马场。一旦他们控制陇右,便可直逼长安,到时候内有安庆绪,外有大食吐蕃,我大唐将腹背受敌。"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至于援军,不必动用潼关主力 —— 回纥与大食素有旧怨,若许以重利,他们定会出兵相助。"
"回纥?" 萧华嗤笑出声,"那些逐水草而居的蛮夷,岂能指望?当年安史之乱,他们倒是出兵了,可劫掠的财帛比战功还多!"
"此一时彼一时。" 易林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那是夜影卫从西域商栈截获的密信,"大食已占领波斯,正觊觎回纥的牧场,叶护骨力裴罗早就想联合大唐牵制大食。只要我们开放北庭都护府的互市,允许回纥用战马换取茶叶、丝绸,他们定会倾力相助。"
李玙的手指在 "回纥" 二字上反复摩挲,眼中闪过犹豫。他深知回纥骑兵的战力,但也忌惮这些游牧民族的贪婪。去年回纥使者来朝,竟提出要迎娶公主,还索要长安城内的三处坊市作为聘礼,当时被他严词拒绝。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匆匆走进殿内,在皇帝耳边低语几句。李玙的眉头渐渐舒展,随即对易林道:"琉璃姑娘在偏殿等候,说有回纥的消息。"
易林心中一动,跟着内侍走向偏殿。琉璃正站在窗前,望着庭院里被雨水打落的梧桐叶,她身上的绿裙还沾着夜露,显然是刚从城外回来。"我扮作回纥商妇,在西市的驿馆等了三夜," 她转身递过一枚驼骨令牌,上面刻着回纥可汗的印信,"叶护的使者说,只要朝廷肯开放互市,允许回纥商人在凉州、甘州自由贸易,他们愿出骑兵两万,由叶护亲自统领,驰援龟兹。"
"他还想要什么?" 易林摩挲着驼骨令牌,上面的狼头纹与信使的狼牙符如出一辙。
"他要您亲自去回纥为质。" 琉璃的声音低了几分,"叶护说,只有见到您,才信得过大唐的诚意。"
易林沉默片刻,忽然笑了:"我与骨力裴罗有过命的交情,他不过是想看看我这些年过得如何。" 他将令牌揣进怀中,"你告诉使者,三日后,我便出发去回纥王庭。"
回到紫宸殿时,李玙正与萧华争执不休。见易林进来,皇帝连忙问道:"回纥之事,可有眉目?"
"回纥叶护愿出兵两万," 易林将驼骨令牌呈上,"条件是开放河西互市,由臣亲赴回纥为使。"
萧华立刻反对:"万万不可!易大人乃国之栋梁,岂能以身犯险?再说回纥反复无常,若是扣下大人要挟朝廷,岂不麻烦?"
"萧相多虑了。" 易林直视着他,"比起龟兹失守的祸患,这点风险值得一冒。何况臣与叶护有约,他若失信,便是与大唐为敌,回纥商人再想踏入中原,难如登天。"
李玙盯着令牌上的狼头印信,忽然拍案:"准奏!朕任命你为鸿胪寺卿,持节出使回纥,所需粮草、礼品,由户部即刻调拨!" 他看向萧华,"萧相负责筹备安西援军的粮草,不得有误!"
萧华脸色铁青,却只能躬身领旨。
出使的前一夜,长安城的雨终于停了。易林在夜影卫的据点检查行装,太行军送来的燧发枪已分装在二十个木箱里,外面贴着 "茶叶丝绸 "的标签。秦锋抱着头盔走进来:" 大人,真要带这些火器去回纥?万一被他们仿制..."
"骨力裴罗不是那种人。" 易林抚摸着火枪的枪管,"何况这些只是初代产品,真正的改良款还在骊山工坊。" 他忽然想起什么,"郭英乂那边有动静吗?"
"派人盯着呢,他这几日除了去节度使府,就是在军营操练,没什么异常。" 秦锋刚说完,琉璃掀帘而入,脸色凝重如霜。
"出事了。" 她将一张纸条拍在案上,上面是夜影卫的密报,"郭英乂的亲信带着一份陇右防线图,正连夜赶往洛阳,要送给安庆绪。"
易林抓起火枪:"他们走的哪条路?"
"崤函古道,今夜会在函谷关歇脚。" 琉璃的指尖因用力而发白,"我探了那亲信的心思,他们约定以 ' 十万石军粮 ' 为价,把陇右的布防、马场位置、甚至神策军的布防都告诉叛军。"
"好个郭英乂!" 易林一拳砸在案上,火星溅到火药桶上,被他迅速扑灭,"秦锋,带一百名火枪兵,连夜赶往函谷关,务必截下那份地图!记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太行军的骑兵在月色下疾驰,马蹄踏过函谷关的石板路时,惊起一片宿鸟。秦锋勒住马缰,望着关隘处的驿站 —— 里面还亮着灯火,隐约能听见骰子落地的声响。他打了个手势,五十名火枪兵迅速占据驿站周围的屋顶,黑洞洞的枪口对准门窗。
"行动!" 随着他一声令下,破门声与枪声同时响起。驿站内的七八名护卫还没拔出刀,便被铅弹击中要害。郭英乂的亲信正趴在桌上画图,见势不妙,抓起油灯就要点燃地图,却被窗外射入的铅弹打穿手腕。
秦锋一脚踹开房门,火枪的硝烟混着血腥味扑面而来。他捡起散落的图纸,上面用朱砂标注着陇右的烽火台位置、骑兵巡逻路线,甚至还有河西马场的草料储备量。"带走!" 他指着那名断腕的亲信,"剩下的,处理干净。"
当易林在清晨收到地图和俘虏时,李玙已在紫宸殿等着他。皇帝看着那些详尽的布防图,气得浑身发抖:"朕就知道郭英乂索要十万石军粮不对劲,原来是想卖给安庆绪!" 他当即写下圣旨,"传朕旨意,革去郭英乂陇右节度使一职,押解回京问罪!陇右兵权暂由神策军副将接管!"
消息传到陇右时,郭英乂正在军中大摆宴席。当神策军冲入帅帐时,他还抱着舞姬饮酒,直到冰冷的铁链锁住手腕,才醉醺醺地嘶吼:"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郭令公的侄子!"
"陛下有旨,郭英乂通敌叛国,罪证确凿,秋后问斩!" 宣旨官的声音刺破营帐,那些原本依附他的将领纷纷后退,生怕沾染上干系。
易林站在长安城外的灞桥,望着缓缓驶来的回纥商队。骨力裴罗的使者牵着两匹雪白的骏马,见到易林便翻身下马,行了个草原上的大礼:"叶护说,只要大人按时抵达王庭,回纥的骑兵明日就可出发。"
易林翻身跃上其中一匹白马,火枪营的士兵们已将木箱装上驼队。他回头望了眼长安城的城楼,琉璃正站在垛口向他挥手,绿裙在晨光里如同一株临风的柳树。
"告诉叶护,等我到了王庭,咱们不醉不归。" 易林扬鞭北指,马蹄扬起的尘土与朝阳的金光交织在一起,在通往回纥的大道上,扬起一道绵长的烟尘。他知道,这场横跨万里的救援,不仅关乎龟兹的存亡,更关乎大唐在西域的百年基业 —— 而他手中的火枪与互市的契约,将是撬动这场战争的关键。
"陛下!龟兹危矣!" 信使的甲胄早已被箭矢划破,露出的臂膀上布满刀伤,他嘶声喊道,"大食铁骑三万,联合吐蕃赞普的五千神策军,已围困龟兹城三月!都护府... 快撑不住了!"
李玙猛地从龙椅上站起,龙袍的下摆扫过案上的茶盏,青瓷碎裂的脆响在大殿里格外刺耳。他抢过血书展开,羊皮上的字迹被血水浸透,"大食使用抛石机轰击城墙" "吐蕃切断水源" "城中粮尽" 的字样刺得人眼睛生疼。最末尾用朱砂写着一行小字:"陇右节度使郭英乂拥兵五万,三请援兵皆不发,反索军粮十万石。"
"郭英乂!" 皇帝的拳头重重砸在龙椅扶手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朕去年才赏了他安西大都护的虚衔,他竟敢如此跋扈!"
站在朝班之首的萧华却上前一步,紫袍下摆沾着的雨珠滴落在金砖上:"陛下息怒。眼下安庆绪在洛阳虎视眈眈,潼关防线尚未稳固,若分兵驰援安西,恐生不测。" 他瞥了眼那名信使,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冷淡,"西域偏远,得失不影响中原战局,不如暂弃龟兹,先平内乱。"
"萧相这是要学西晋放弃凉州吗?" 易林从朝班中走出,目光落在信使腰间的狼牙符上。那枚用天山雪狼犬齿打磨的符牌,刻着回纥特有的太阳纹,正是当年他在庭州与回纥叶护骨力裴罗结义时所赠。他心头一紧,快步走到信使身边,发现对方靴筒里还藏着半块烤饼,饼上的芝麻粒早已被血污浸透。
"信使从龟兹到长安,走了多少时日?" 易林扶起几乎晕厥的信使,对方的甲胄冰冷刺骨,显然在沙漠里受了风寒。
"四十... 四十七日..." 信使咳出一口血沫,抓住易林的衣袖,"叶护说... 说只有您认得狼牙符... 请您务必... 救救龟兹..." 话未说完便栽倒在地,被内侍紧急抬往太医院。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礼部尚书主张派使者安抚大食,以岁币换取和平;兵部侍郎则认为应先问责郭英乂,再议救援;而御史台的官员们却盯着 "十万石军粮" 的字眼,揣测郭英乂是否私通外敌。
"都别说了!" 李玙的怒吼压过所有议论,他指着舆图上的龟兹,"那是朕的安西都护府!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丢了龟兹,河西走廊危矣,关中岂能安枕?"
萧华却寸步不让:"陛下,眼下河北道叛军未平,神策军主力皆在潼关,若再分兵西域,一旦安庆绪反扑,长安将无兵可用!" 他转向易林,语气带着讥讽,"易大人莫非忘了江南刚定,淮南军还需整顿?难道要让太行军远赴万里之外的沙漠?"
易林走到舆图前,指尖划过陇右至安西的路线:"萧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大食与吐蕃结盟,绝非只为龟兹,而是想趁机夺取河西马场。一旦他们控制陇右,便可直逼长安,到时候内有安庆绪,外有大食吐蕃,我大唐将腹背受敌。"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至于援军,不必动用潼关主力 —— 回纥与大食素有旧怨,若许以重利,他们定会出兵相助。"
"回纥?" 萧华嗤笑出声,"那些逐水草而居的蛮夷,岂能指望?当年安史之乱,他们倒是出兵了,可劫掠的财帛比战功还多!"
"此一时彼一时。" 易林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那是夜影卫从西域商栈截获的密信,"大食已占领波斯,正觊觎回纥的牧场,叶护骨力裴罗早就想联合大唐牵制大食。只要我们开放北庭都护府的互市,允许回纥用战马换取茶叶、丝绸,他们定会倾力相助。"
李玙的手指在 "回纥" 二字上反复摩挲,眼中闪过犹豫。他深知回纥骑兵的战力,但也忌惮这些游牧民族的贪婪。去年回纥使者来朝,竟提出要迎娶公主,还索要长安城内的三处坊市作为聘礼,当时被他严词拒绝。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匆匆走进殿内,在皇帝耳边低语几句。李玙的眉头渐渐舒展,随即对易林道:"琉璃姑娘在偏殿等候,说有回纥的消息。"
易林心中一动,跟着内侍走向偏殿。琉璃正站在窗前,望着庭院里被雨水打落的梧桐叶,她身上的绿裙还沾着夜露,显然是刚从城外回来。"我扮作回纥商妇,在西市的驿馆等了三夜," 她转身递过一枚驼骨令牌,上面刻着回纥可汗的印信,"叶护的使者说,只要朝廷肯开放互市,允许回纥商人在凉州、甘州自由贸易,他们愿出骑兵两万,由叶护亲自统领,驰援龟兹。"
"他还想要什么?" 易林摩挲着驼骨令牌,上面的狼头纹与信使的狼牙符如出一辙。
"他要您亲自去回纥为质。" 琉璃的声音低了几分,"叶护说,只有见到您,才信得过大唐的诚意。"
易林沉默片刻,忽然笑了:"我与骨力裴罗有过命的交情,他不过是想看看我这些年过得如何。" 他将令牌揣进怀中,"你告诉使者,三日后,我便出发去回纥王庭。"
回到紫宸殿时,李玙正与萧华争执不休。见易林进来,皇帝连忙问道:"回纥之事,可有眉目?"
"回纥叶护愿出兵两万," 易林将驼骨令牌呈上,"条件是开放河西互市,由臣亲赴回纥为使。"
萧华立刻反对:"万万不可!易大人乃国之栋梁,岂能以身犯险?再说回纥反复无常,若是扣下大人要挟朝廷,岂不麻烦?"
"萧相多虑了。" 易林直视着他,"比起龟兹失守的祸患,这点风险值得一冒。何况臣与叶护有约,他若失信,便是与大唐为敌,回纥商人再想踏入中原,难如登天。"
李玙盯着令牌上的狼头印信,忽然拍案:"准奏!朕任命你为鸿胪寺卿,持节出使回纥,所需粮草、礼品,由户部即刻调拨!" 他看向萧华,"萧相负责筹备安西援军的粮草,不得有误!"
萧华脸色铁青,却只能躬身领旨。
出使的前一夜,长安城的雨终于停了。易林在夜影卫的据点检查行装,太行军送来的燧发枪已分装在二十个木箱里,外面贴着 "茶叶丝绸 "的标签。秦锋抱着头盔走进来:" 大人,真要带这些火器去回纥?万一被他们仿制..."
"骨力裴罗不是那种人。" 易林抚摸着火枪的枪管,"何况这些只是初代产品,真正的改良款还在骊山工坊。" 他忽然想起什么,"郭英乂那边有动静吗?"
"派人盯着呢,他这几日除了去节度使府,就是在军营操练,没什么异常。" 秦锋刚说完,琉璃掀帘而入,脸色凝重如霜。
"出事了。" 她将一张纸条拍在案上,上面是夜影卫的密报,"郭英乂的亲信带着一份陇右防线图,正连夜赶往洛阳,要送给安庆绪。"
易林抓起火枪:"他们走的哪条路?"
"崤函古道,今夜会在函谷关歇脚。" 琉璃的指尖因用力而发白,"我探了那亲信的心思,他们约定以 ' 十万石军粮 ' 为价,把陇右的布防、马场位置、甚至神策军的布防都告诉叛军。"
"好个郭英乂!" 易林一拳砸在案上,火星溅到火药桶上,被他迅速扑灭,"秦锋,带一百名火枪兵,连夜赶往函谷关,务必截下那份地图!记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太行军的骑兵在月色下疾驰,马蹄踏过函谷关的石板路时,惊起一片宿鸟。秦锋勒住马缰,望着关隘处的驿站 —— 里面还亮着灯火,隐约能听见骰子落地的声响。他打了个手势,五十名火枪兵迅速占据驿站周围的屋顶,黑洞洞的枪口对准门窗。
"行动!" 随着他一声令下,破门声与枪声同时响起。驿站内的七八名护卫还没拔出刀,便被铅弹击中要害。郭英乂的亲信正趴在桌上画图,见势不妙,抓起油灯就要点燃地图,却被窗外射入的铅弹打穿手腕。
秦锋一脚踹开房门,火枪的硝烟混着血腥味扑面而来。他捡起散落的图纸,上面用朱砂标注着陇右的烽火台位置、骑兵巡逻路线,甚至还有河西马场的草料储备量。"带走!" 他指着那名断腕的亲信,"剩下的,处理干净。"
当易林在清晨收到地图和俘虏时,李玙已在紫宸殿等着他。皇帝看着那些详尽的布防图,气得浑身发抖:"朕就知道郭英乂索要十万石军粮不对劲,原来是想卖给安庆绪!" 他当即写下圣旨,"传朕旨意,革去郭英乂陇右节度使一职,押解回京问罪!陇右兵权暂由神策军副将接管!"
消息传到陇右时,郭英乂正在军中大摆宴席。当神策军冲入帅帐时,他还抱着舞姬饮酒,直到冰冷的铁链锁住手腕,才醉醺醺地嘶吼:"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郭令公的侄子!"
"陛下有旨,郭英乂通敌叛国,罪证确凿,秋后问斩!" 宣旨官的声音刺破营帐,那些原本依附他的将领纷纷后退,生怕沾染上干系。
易林站在长安城外的灞桥,望着缓缓驶来的回纥商队。骨力裴罗的使者牵着两匹雪白的骏马,见到易林便翻身下马,行了个草原上的大礼:"叶护说,只要大人按时抵达王庭,回纥的骑兵明日就可出发。"
易林翻身跃上其中一匹白马,火枪营的士兵们已将木箱装上驼队。他回头望了眼长安城的城楼,琉璃正站在垛口向他挥手,绿裙在晨光里如同一株临风的柳树。
"告诉叶护,等我到了王庭,咱们不醉不归。" 易林扬鞭北指,马蹄扬起的尘土与朝阳的金光交织在一起,在通往回纥的大道上,扬起一道绵长的烟尘。他知道,这场横跨万里的救援,不仅关乎龟兹的存亡,更关乎大唐在西域的百年基业 —— 而他手中的火枪与互市的契约,将是撬动这场战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