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军大营的中军帐里,烛火被狂怒的气流掀得猎猎作响。安庆绪一脚踹翻案几,青铜酒爵在地上滚出丈许远,酒液溅在铺着狼皮的地毯上,晕开深色的痕迹,像一滩凝固的血。帐外传来粮草库废墟的焦糊味,混杂着清晨的寒气飘进来,呛得他剧烈咳嗽,眼角的血丝在烛火下愈发狰狞。
“废物!都是废物!” 他抓起案上的鎏金笔筒,狠狠砸在帐壁的地图上,牛皮绘制的潼关布防图被砸出个破洞,“三十万石粮草!我攒了半年的家底,一夜之间就成了灰烬!”
帐下的将领们噤若寒蝉,一个个把头埋得极低。安守忠的甲胄上还沾着昨夜的火星,他刚从火场回来,战袍的下摆被烧得残缺不全:“陛下息怒,昨夜的火太大,弟兄们……”
“闭嘴!” 安庆绪猛地拔剑,寒光闪过,案角的鎏金镇纸被劈成两半,“你的‘曳落河’不是号称天下无敌吗?连三百个唐军毛贼都拦不住?” 他的剑尖指着安守忠的咽喉,“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天亮前要是拿不下潼关,你就提着自己的人头来见我!”
安守忠的额头渗出冷汗,膝盖重重砸在地上:“臣愿领罪!请陛下给臣二十架投石机,三日之内必破潼关!”
“三日?” 安庆绪冷笑,剑锋又逼近三分,“本王等不了三日!现在就把投石机推上去,我要亲眼看着潼关的城墙塌掉!”
帐外的亲兵们闻声而动,铁链拖动木架的 “嘎吱” 声从营寨深处传来。安守忠望着帐外渐渐亮起来的天色,心里掠过一丝不安 —— 那些投石机是去年从史思明旧部手里抢来的,很多部件都已锈蚀,仓促启用怕是会出纰漏。但他不敢反驳,只能咬着牙领命:“臣这就去安排!”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晨雾时,二十架投石机已在关前两里处列阵。这些庞然大物的木架高达三丈,立柱上缠着加固的铁条,投石器的麻绳被五十名士兵合力绞紧,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校尉举着红旗站在最前,他的铠甲上还留着被火药灼伤的疤痕,昨夜正是他负责粮草库的外围警戒。
“都给我用劲!” 校尉的鞭子抽在绞盘上,木屑飞溅,“把沥青火石装满!烧塌了潼关,每人赏三坛烈酒!”
士兵们的号子声在旷野上回荡,裹着沥青的火石被装进投石兜。这些鹅蛋大小的石块在桐油里浸了三日,外层还裹着浸透硫磺的麻布,一旦点燃就能烧穿铁甲。安守忠骑着白马站在高坡上,看着投石机的影子在朝阳下拉得老长,像一排蓄势待发的巨兽。
“放!” 他拔出弯刀,对着潼关的方向劈下。
……
第一块火石划破长空时,鹰嘴崖堡垒的守兵正在擦拭火枪。老兵王虎刚给枪管上完油,就听见头顶传来尖锐的呼啸,抬头看见一团黑影像陨石般坠落,拖着的黑烟在湛蓝的天空上划出道丑陋的弧线。
“卧倒!” 他嘶吼着扑向身边的新兵王小石头,两人刚滚到堡垒内侧的避弹坑,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就掀翻了半个箭楼。
鹰嘴崖堡垒的东南角像被巨斧劈过,三层青石砌成的垛口轰然坍塌,碎石混着燃烧的木屑倾泻而下。王小石头透过烟尘,看见同队的三个弟兄被埋在石堆下,其中一个还在挣扎着伸出手,却被滚落的巨石彻底吞没。
“狗娘养的!” 王虎的眼睛瞬间红了,抓起身边的火枪就要冲出去,却被烟尘呛得剧烈咳嗽。堡垒内到处是散落的火枪零件和断裂的长矛,储存的火药桶被飞石砸中,“轰” 的一声炸开,气浪将他掀翻在地。
第二波火石接踵而至,这次瞄准了堡垒的粮窖。木质的窖顶被砸出个窟窿,火石滚落的瞬间点燃了囤积的干草,浓烟顺着通风口蔓延,呛得守兵们纷纷爬出窖外。一个负责看火的伙夫没来得及躲闪,被烧红的石块砸中胸口,惨叫着倒在地上,胸前的皮肉迅速焦黑碳化。
“将军!鹰嘴崖快撑不住了!” 传令兵连滚带爬地冲到主城楼下,甲胄上沾着的血污已经凝固,“西侧的箭楼塌了,粮窖也着火了!”
易林站在垛口后,手里的望远镜镜片映出鹰嘴崖的火光。他看见第三块火石击中堡垒的主承重柱,那根合抱粗的松木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堡垒的屋顶开始倾斜,像个喝醉的巨人。
“李晟!” 他的声音透过传令兵的耳朵,带着金属般的冷硬,“神策军的火枪队到位了吗?”
李晟从关墙的阴影里走出,身后五千名火枪兵已列成三排横队。士兵们平端燧发枪,枪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黑洞洞的枪口齐刷刷对准关外两里处的投石机阵地。他们的脚下是刚清理出的射击台,铺着防滑的麻袋,每个位置都用白石灰画好了脚印标记。
“回大人,三段射阵列就绪。” 李晟单膝跪地,铠甲的护心镜反射着远处的火光,“只等您一声令下。”
易林的目光掠过火枪兵身后的预备队,那里堆着三百个备用枪管和二十箱铅弹。他知道这些士兵是长孙霖当年亲手训练的,每人能在一分钟内完成三次装填,枪管的温度能烫熟鸡蛋也不手抖。
“再等一轮。” 他放下望远镜,看见第四块火石砸中了护城河的堤坝。浑浊的河水顺着新炸开的缺口漫出,在干涸的河床上积成浅滩,倒映着投石机的影子。
……
安守忠的投石机队正在欢呼。他们看见鹰嘴崖的浓烟越来越浓,护城河的堤坝也出现缺口,连潼关主城的旗帜都被烟尘遮得模糊。高坡上的亲兵们举起弯刀呐喊,有人已经开始畅想攻破潼关后的庆功宴。
“再来一轮!” 安守忠的声音带着酒意的亢奋,“把他们的城门砸开,本将军要第一个冲进潼关!”
第二十架投石机的绞盘被士兵们奋力转动,绞绳发出 “咯吱” 的哀鸣。这个从史思明旧部营里缴获的老家伙本就缺了个齿轮,此刻在超负荷运转下,木架的接缝处渗出木屑,像在淌血。
校尉没注意到异常,他举着火把走向投石兜,准备点燃新装上的火石。就在这时,潼关主城的方向突然响起整齐划一的金属撞击声,像无数把刀同时出鞘。
李晟的令旗在关墙上划出银弧:“第一排,瞄准投石机绞盘!”
五千支火枪同时举起,枪托抵在肩膀的瞬间,发出闷雷般的齐响。王小石头站在第三排,透过前排的缝隙看见那些正在忙碌的敌军,突然想起被埋在鹰嘴崖下的弟兄,手指下意识地扣紧扳机。
“放!”
铅弹组成的弹幕在阳光下闪烁,像突然掀起的金属暴雨。最前排的五架投石机旁,绞盘手们还没反应过来就纷纷倒下,有的被铅弹击穿咽喉,鲜血喷溅在绞绳上;有的捂着被打碎的膝盖在地上翻滚,惨叫声被后续的枪声吞没。
安守忠的笑容僵在脸上。他看见自己的投石机队像被割的麦子般成片倒下,铅弹甚至越过两里地,溅落在他脚下的土坡上。那些在他眼里不堪一击的火枪,此刻却成了索命的阎王。
“弓箭手!压制他们!” 他嘶吼着拔剑,却发现自己的弓箭手刚站起来就被铅弹掀翻。
关墙上的第二排火枪已经装填完毕,李晟的令旗再次落下:“第二排,放!”
这次的铅弹精准地击中了投石机的木质支架。二十架投石机里,有六架的立柱被拦腰打断,沉重的投石臂轰然砸落,把下面的士兵拍成肉泥。那个举着火把的校尉刚跑出两步,就被一颗铅弹穿透胸膛,火把脱手落在火药桶旁,“轰” 的一声炸开,把周围的投石机都引燃了。
……
易林站在主城楼上,看着关外的投石机阵脚大乱,嘴角终于露出一丝冷峭。他转身对传令兵道:“告诉鹰嘴崖的守兵,撤出残堡,退到第二防线。”
“大人,那堡垒……” 传令兵欲言又止,那是太行军花了三个月才建好的前沿阵地。
“一座堡垒换他们的投石机队,值了。” 易林的目光落在正在重新装填的火枪兵身上,“让李晟加快射击节奏,别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李晟的吼声在关墙上回荡:“三段循环,自由射击!”
第三排的火枪兵扣动扳机时,王小石头终于克服了恐惧。他盯着两百步外一个正在拖拽投石机的敌军士兵,手指稳稳地扣在扳机上,铅弹飞出的瞬间,看见那人像被无形的手推了一把,仰面倒下。
“中了!” 他兴奋地喊出声,手忙脚乱地开始装填。通条捅进枪管的动作比平时快了一倍,压实火药的力道恰到好处 —— 这是他在梦里练了百遍的动作。
前排的赵勇已经完成第三次射击。他的枪管烫得能煎鸡蛋,却依旧稳稳地架在垛口上,瞄准一个试图修复投石机的敌军小校。铅弹击穿对方咽喉的刹那,他看见那人怀里掉出个绣着牡丹的荷包,像朵突然凋零的花。
关外的投石机队彻底溃散了。剩下的八架投石机被铅弹打得千疮百孔,有的木架在燃烧,有的绞绳被打断,士兵们抱着头四处逃窜,根本不听军官的喝止。安守忠的白马在高坡上焦躁地刨蹄,他看着那些溃散的身影,突然拔剑砍翻身边的传令兵:“废物!都给我回去!”
没人敢上前。铅弹还在呼啸着落下,像死神的镰刀不断收割生命。一个试图组织反击的千夫长刚举起令旗,就被三颗铅弹同时击中,尸体像断了线的木偶般倒下。
李晟突然注意到敌军阵地后方的异动。烟尘里,一队骑兵正在集结,玄色的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 是安守忠的 “曳落河” 精锐。
“瞄准骑兵!” 他调整令旗的方向,“霰弹准备!”
士兵们迅速换上特制的霰弹,这种内含数十粒铅丸的弹药在开阔地杀伤力惊人。当 “曳落河” 骑兵举着弯刀冲锋时,李晟的令旗再次落下。
霰弹在骑兵阵中炸开,铅丸像暴雨般扫过,冲在最前面的战马纷纷倒下,骑手摔在地上还没爬起,就被后续的马蹄踏成肉泥。安守忠看着自己最精锐的亲卫像麦秸般被割倒,终于意识到这场仗已经输了。
……
正午的阳光晒得人头晕眼花,投石机的残骸在关外冒着青烟。易林望着护城河的缺口,那里的积水已经没过脚踝,正在缓慢地侵蚀着第二道防线的地基。
“让工兵营立刻修补堤坝。” 他对秦锋道,“用沙袋和木桩,今天日落前必须堵上。”
秦锋的胳膊还缠着绷带,昨夜的灼伤在阳光下隐隐作痛:“大人,安守忠会不会还有后手?”
“他的投石机队完了,短时间组织不了像样的进攻。” 易林指向关外正在撤退的敌军,“但咱们的火枪队也消耗不小,得让工坊加紧赶制弹药。”
李晟带着火枪队的军官们来复命,靴底的血泥在城砖上留下深色的脚印:“大人,共击毁投石机十七架,歼灭敌军两千三百余人,缴获完好火石三百余块。” 他递上记录册,上面的字迹被汗水洇得有些模糊,“我军伤亡三百一十人,主要是鹰嘴崖的弟兄。”
易林翻到最后一页,看见 “王小石头” 的名字后面画着个红星 —— 这个昨天还在发抖的新兵,竟在三轮射击里放倒了五个敌军。
“赏他支新枪。” 易林合上记录册,“告诉所有弟兄,今晚加肉,管够。”
关外的安守忠正在撤退。他望着潼关的方向,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亲兵递上伤药,他挥手打翻在地:“去告诉安庆绪,就说唐军有新式火器,请求暂缓进攻。”
亲兵犹豫着:“陛下要是怪罪……”
“怪罪也比送死强!” 安守忠调转马头,玄色的披风在风中展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夕阳西下时,鹰嘴崖的火光渐渐熄灭。秦锋站在修补好的堤坝上,看着工兵们加固新的防线。远处的黄河水面波光粼粼,映着晚霞的颜色,像一块巨大的调色盘。
“将军,你看!” 王小石头指着关外的旷野,那里的投石机残骸正在暮色里变成黑色的剪影,像一排折断的肋骨。
秦锋点点头,握紧了腰间的短刀。他知道这只是潼关大战的开始,安守忠的撤退是暂时的,安庆绪的怒火还在燃烧。但此刻,他看着城墙上飘扬的唐军旗帜,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 —— 有这样的火枪队,有易林这样的指挥,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来。
夜幕降临时,潼关的灯火次第亮起。易林站在箭楼上,望着关外的黑暗,那里偶尔闪过零星的火把,像野兽在暗处窥视。他想起长孙霖的话:“战争的胜利,从来不是靠武器,而是靠用武器的人。”
夜风送来远处的狼嚎,混着守城士兵的歌声。易林知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新的战斗又会开始,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 无论是投石机还是骑兵,无论是烈焰还是坚城,这潼关,他们必须守住。
“废物!都是废物!” 他抓起案上的鎏金笔筒,狠狠砸在帐壁的地图上,牛皮绘制的潼关布防图被砸出个破洞,“三十万石粮草!我攒了半年的家底,一夜之间就成了灰烬!”
帐下的将领们噤若寒蝉,一个个把头埋得极低。安守忠的甲胄上还沾着昨夜的火星,他刚从火场回来,战袍的下摆被烧得残缺不全:“陛下息怒,昨夜的火太大,弟兄们……”
“闭嘴!” 安庆绪猛地拔剑,寒光闪过,案角的鎏金镇纸被劈成两半,“你的‘曳落河’不是号称天下无敌吗?连三百个唐军毛贼都拦不住?” 他的剑尖指着安守忠的咽喉,“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天亮前要是拿不下潼关,你就提着自己的人头来见我!”
安守忠的额头渗出冷汗,膝盖重重砸在地上:“臣愿领罪!请陛下给臣二十架投石机,三日之内必破潼关!”
“三日?” 安庆绪冷笑,剑锋又逼近三分,“本王等不了三日!现在就把投石机推上去,我要亲眼看着潼关的城墙塌掉!”
帐外的亲兵们闻声而动,铁链拖动木架的 “嘎吱” 声从营寨深处传来。安守忠望着帐外渐渐亮起来的天色,心里掠过一丝不安 —— 那些投石机是去年从史思明旧部手里抢来的,很多部件都已锈蚀,仓促启用怕是会出纰漏。但他不敢反驳,只能咬着牙领命:“臣这就去安排!”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晨雾时,二十架投石机已在关前两里处列阵。这些庞然大物的木架高达三丈,立柱上缠着加固的铁条,投石器的麻绳被五十名士兵合力绞紧,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校尉举着红旗站在最前,他的铠甲上还留着被火药灼伤的疤痕,昨夜正是他负责粮草库的外围警戒。
“都给我用劲!” 校尉的鞭子抽在绞盘上,木屑飞溅,“把沥青火石装满!烧塌了潼关,每人赏三坛烈酒!”
士兵们的号子声在旷野上回荡,裹着沥青的火石被装进投石兜。这些鹅蛋大小的石块在桐油里浸了三日,外层还裹着浸透硫磺的麻布,一旦点燃就能烧穿铁甲。安守忠骑着白马站在高坡上,看着投石机的影子在朝阳下拉得老长,像一排蓄势待发的巨兽。
“放!” 他拔出弯刀,对着潼关的方向劈下。
……
第一块火石划破长空时,鹰嘴崖堡垒的守兵正在擦拭火枪。老兵王虎刚给枪管上完油,就听见头顶传来尖锐的呼啸,抬头看见一团黑影像陨石般坠落,拖着的黑烟在湛蓝的天空上划出道丑陋的弧线。
“卧倒!” 他嘶吼着扑向身边的新兵王小石头,两人刚滚到堡垒内侧的避弹坑,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就掀翻了半个箭楼。
鹰嘴崖堡垒的东南角像被巨斧劈过,三层青石砌成的垛口轰然坍塌,碎石混着燃烧的木屑倾泻而下。王小石头透过烟尘,看见同队的三个弟兄被埋在石堆下,其中一个还在挣扎着伸出手,却被滚落的巨石彻底吞没。
“狗娘养的!” 王虎的眼睛瞬间红了,抓起身边的火枪就要冲出去,却被烟尘呛得剧烈咳嗽。堡垒内到处是散落的火枪零件和断裂的长矛,储存的火药桶被飞石砸中,“轰” 的一声炸开,气浪将他掀翻在地。
第二波火石接踵而至,这次瞄准了堡垒的粮窖。木质的窖顶被砸出个窟窿,火石滚落的瞬间点燃了囤积的干草,浓烟顺着通风口蔓延,呛得守兵们纷纷爬出窖外。一个负责看火的伙夫没来得及躲闪,被烧红的石块砸中胸口,惨叫着倒在地上,胸前的皮肉迅速焦黑碳化。
“将军!鹰嘴崖快撑不住了!” 传令兵连滚带爬地冲到主城楼下,甲胄上沾着的血污已经凝固,“西侧的箭楼塌了,粮窖也着火了!”
易林站在垛口后,手里的望远镜镜片映出鹰嘴崖的火光。他看见第三块火石击中堡垒的主承重柱,那根合抱粗的松木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堡垒的屋顶开始倾斜,像个喝醉的巨人。
“李晟!” 他的声音透过传令兵的耳朵,带着金属般的冷硬,“神策军的火枪队到位了吗?”
李晟从关墙的阴影里走出,身后五千名火枪兵已列成三排横队。士兵们平端燧发枪,枪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黑洞洞的枪口齐刷刷对准关外两里处的投石机阵地。他们的脚下是刚清理出的射击台,铺着防滑的麻袋,每个位置都用白石灰画好了脚印标记。
“回大人,三段射阵列就绪。” 李晟单膝跪地,铠甲的护心镜反射着远处的火光,“只等您一声令下。”
易林的目光掠过火枪兵身后的预备队,那里堆着三百个备用枪管和二十箱铅弹。他知道这些士兵是长孙霖当年亲手训练的,每人能在一分钟内完成三次装填,枪管的温度能烫熟鸡蛋也不手抖。
“再等一轮。” 他放下望远镜,看见第四块火石砸中了护城河的堤坝。浑浊的河水顺着新炸开的缺口漫出,在干涸的河床上积成浅滩,倒映着投石机的影子。
……
安守忠的投石机队正在欢呼。他们看见鹰嘴崖的浓烟越来越浓,护城河的堤坝也出现缺口,连潼关主城的旗帜都被烟尘遮得模糊。高坡上的亲兵们举起弯刀呐喊,有人已经开始畅想攻破潼关后的庆功宴。
“再来一轮!” 安守忠的声音带着酒意的亢奋,“把他们的城门砸开,本将军要第一个冲进潼关!”
第二十架投石机的绞盘被士兵们奋力转动,绞绳发出 “咯吱” 的哀鸣。这个从史思明旧部营里缴获的老家伙本就缺了个齿轮,此刻在超负荷运转下,木架的接缝处渗出木屑,像在淌血。
校尉没注意到异常,他举着火把走向投石兜,准备点燃新装上的火石。就在这时,潼关主城的方向突然响起整齐划一的金属撞击声,像无数把刀同时出鞘。
李晟的令旗在关墙上划出银弧:“第一排,瞄准投石机绞盘!”
五千支火枪同时举起,枪托抵在肩膀的瞬间,发出闷雷般的齐响。王小石头站在第三排,透过前排的缝隙看见那些正在忙碌的敌军,突然想起被埋在鹰嘴崖下的弟兄,手指下意识地扣紧扳机。
“放!”
铅弹组成的弹幕在阳光下闪烁,像突然掀起的金属暴雨。最前排的五架投石机旁,绞盘手们还没反应过来就纷纷倒下,有的被铅弹击穿咽喉,鲜血喷溅在绞绳上;有的捂着被打碎的膝盖在地上翻滚,惨叫声被后续的枪声吞没。
安守忠的笑容僵在脸上。他看见自己的投石机队像被割的麦子般成片倒下,铅弹甚至越过两里地,溅落在他脚下的土坡上。那些在他眼里不堪一击的火枪,此刻却成了索命的阎王。
“弓箭手!压制他们!” 他嘶吼着拔剑,却发现自己的弓箭手刚站起来就被铅弹掀翻。
关墙上的第二排火枪已经装填完毕,李晟的令旗再次落下:“第二排,放!”
这次的铅弹精准地击中了投石机的木质支架。二十架投石机里,有六架的立柱被拦腰打断,沉重的投石臂轰然砸落,把下面的士兵拍成肉泥。那个举着火把的校尉刚跑出两步,就被一颗铅弹穿透胸膛,火把脱手落在火药桶旁,“轰” 的一声炸开,把周围的投石机都引燃了。
……
易林站在主城楼上,看着关外的投石机阵脚大乱,嘴角终于露出一丝冷峭。他转身对传令兵道:“告诉鹰嘴崖的守兵,撤出残堡,退到第二防线。”
“大人,那堡垒……” 传令兵欲言又止,那是太行军花了三个月才建好的前沿阵地。
“一座堡垒换他们的投石机队,值了。” 易林的目光落在正在重新装填的火枪兵身上,“让李晟加快射击节奏,别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李晟的吼声在关墙上回荡:“三段循环,自由射击!”
第三排的火枪兵扣动扳机时,王小石头终于克服了恐惧。他盯着两百步外一个正在拖拽投石机的敌军士兵,手指稳稳地扣在扳机上,铅弹飞出的瞬间,看见那人像被无形的手推了一把,仰面倒下。
“中了!” 他兴奋地喊出声,手忙脚乱地开始装填。通条捅进枪管的动作比平时快了一倍,压实火药的力道恰到好处 —— 这是他在梦里练了百遍的动作。
前排的赵勇已经完成第三次射击。他的枪管烫得能煎鸡蛋,却依旧稳稳地架在垛口上,瞄准一个试图修复投石机的敌军小校。铅弹击穿对方咽喉的刹那,他看见那人怀里掉出个绣着牡丹的荷包,像朵突然凋零的花。
关外的投石机队彻底溃散了。剩下的八架投石机被铅弹打得千疮百孔,有的木架在燃烧,有的绞绳被打断,士兵们抱着头四处逃窜,根本不听军官的喝止。安守忠的白马在高坡上焦躁地刨蹄,他看着那些溃散的身影,突然拔剑砍翻身边的传令兵:“废物!都给我回去!”
没人敢上前。铅弹还在呼啸着落下,像死神的镰刀不断收割生命。一个试图组织反击的千夫长刚举起令旗,就被三颗铅弹同时击中,尸体像断了线的木偶般倒下。
李晟突然注意到敌军阵地后方的异动。烟尘里,一队骑兵正在集结,玄色的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 是安守忠的 “曳落河” 精锐。
“瞄准骑兵!” 他调整令旗的方向,“霰弹准备!”
士兵们迅速换上特制的霰弹,这种内含数十粒铅丸的弹药在开阔地杀伤力惊人。当 “曳落河” 骑兵举着弯刀冲锋时,李晟的令旗再次落下。
霰弹在骑兵阵中炸开,铅丸像暴雨般扫过,冲在最前面的战马纷纷倒下,骑手摔在地上还没爬起,就被后续的马蹄踏成肉泥。安守忠看着自己最精锐的亲卫像麦秸般被割倒,终于意识到这场仗已经输了。
……
正午的阳光晒得人头晕眼花,投石机的残骸在关外冒着青烟。易林望着护城河的缺口,那里的积水已经没过脚踝,正在缓慢地侵蚀着第二道防线的地基。
“让工兵营立刻修补堤坝。” 他对秦锋道,“用沙袋和木桩,今天日落前必须堵上。”
秦锋的胳膊还缠着绷带,昨夜的灼伤在阳光下隐隐作痛:“大人,安守忠会不会还有后手?”
“他的投石机队完了,短时间组织不了像样的进攻。” 易林指向关外正在撤退的敌军,“但咱们的火枪队也消耗不小,得让工坊加紧赶制弹药。”
李晟带着火枪队的军官们来复命,靴底的血泥在城砖上留下深色的脚印:“大人,共击毁投石机十七架,歼灭敌军两千三百余人,缴获完好火石三百余块。” 他递上记录册,上面的字迹被汗水洇得有些模糊,“我军伤亡三百一十人,主要是鹰嘴崖的弟兄。”
易林翻到最后一页,看见 “王小石头” 的名字后面画着个红星 —— 这个昨天还在发抖的新兵,竟在三轮射击里放倒了五个敌军。
“赏他支新枪。” 易林合上记录册,“告诉所有弟兄,今晚加肉,管够。”
关外的安守忠正在撤退。他望着潼关的方向,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亲兵递上伤药,他挥手打翻在地:“去告诉安庆绪,就说唐军有新式火器,请求暂缓进攻。”
亲兵犹豫着:“陛下要是怪罪……”
“怪罪也比送死强!” 安守忠调转马头,玄色的披风在风中展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夕阳西下时,鹰嘴崖的火光渐渐熄灭。秦锋站在修补好的堤坝上,看着工兵们加固新的防线。远处的黄河水面波光粼粼,映着晚霞的颜色,像一块巨大的调色盘。
“将军,你看!” 王小石头指着关外的旷野,那里的投石机残骸正在暮色里变成黑色的剪影,像一排折断的肋骨。
秦锋点点头,握紧了腰间的短刀。他知道这只是潼关大战的开始,安守忠的撤退是暂时的,安庆绪的怒火还在燃烧。但此刻,他看着城墙上飘扬的唐军旗帜,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 —— 有这样的火枪队,有易林这样的指挥,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来。
夜幕降临时,潼关的灯火次第亮起。易林站在箭楼上,望着关外的黑暗,那里偶尔闪过零星的火把,像野兽在暗处窥视。他想起长孙霖的话:“战争的胜利,从来不是靠武器,而是靠用武器的人。”
夜风送来远处的狼嚎,混着守城士兵的歌声。易林知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新的战斗又会开始,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 无论是投石机还是骑兵,无论是烈焰还是坚城,这潼关,他们必须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