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晨雾还没散尽,西大街的绸缎铺就传来了震天的哭喊。王掌柜的次子王仲文被两个燕军士兵架着胳膊往外拖,他的科举准考证还揣在怀里,墨迹未干的 "天道酬勤" 四字被士兵的脏手揉得模糊。
"放开我儿子!" 王掌柜的妻子扑上来撕咬,被士兵一脚踹倒在地。她看着丈夫的头颅挂在坊门横梁上,鲜血顺着门板的雕花流淌,在青石板上汇成小小的溪流,突然抓起墙角的剪刀,朝着士兵的后背刺去。
剪刀还没碰到铠甲,就被另一个士兵夺过,反手刺穿了她的咽喉。王仲文眼睁睁看着母亲倒在血泊里,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却被死死按住,只能任由眼泪混合着血水往下淌。
"嚎什么嚎!" 满脸横肉的军侯甩着皮鞭走过来,鞭梢带着铜环,抽在王仲文脸上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再哭就把你跟你爹娘吊一块儿!"
这个军侯是安庆绪的远房表亲,名叫安庆福,靠着裙带关系混了个军侯职位。他的甲胄前襟沾着昨夜抢来的胭脂,腰间还挂着个沉甸甸的钱袋,走路时叮当作响,里面都是从百姓家里搜刮的铜钱。
"都给我听好了!" 安庆福踩着王仲文的背,对着聚拢的百姓狞笑,"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全都跟我走!谁要是敢藏着掖着,别怪老子刀不认人!"
他的目光扫过人群,落在个瘸腿的老汉身上。老汉拄着拐杖,右腿明显短了一截,是早年修洛河大堤时被砸伤的。"你,也给我过来!" 安庆福的皮鞭指着老汉,"就算爬,也得给我爬到城墙上去!"
老汉刚想求饶,就被士兵架着胳膊拖走。他的拐杖掉在地上,在青石板上磕出火星,像在无声地控诉。围观的百姓吓得瑟瑟发抖,有个妇人想把怀里的少年往身后藏,却被安庆福一眼看穿。
"那小子多大了?" 安庆福的皮鞭指向少年,"看这身形,少说也有十六了吧?"
妇人扑通一声跪下,抱着安庆福的腿哭喊:"军爷行行好!他爹死得早,家里就剩我们娘俩了......"
安庆福一脚踹开她,少年被士兵抓住胳膊拖走时,怀里的半块麦饼掉在地上,很快被乱脚踩成泥。妇人的哭喊被越来越近的皮鞭声淹没,整条西大街很快响起此起彼伏的哀嚎,像被狂风摧残的麦田。
……
壮丁们被押到城墙时,太阳已经爬过了紫微宫的金顶。城墙上的血腥味混合着汗臭,熏得人头晕目眩。安庆福让士兵把壮丁分成三队:年轻力壮的搬滚石,妇女烧火做饭,老弱病残则被派去修补破损的垛口。
孔先生被分到了搬石队。他是城南私塾的先生,昨夜正在批注《论语》,就被闯进来的士兵拖走了,怀里还揣着那本墨迹未干的注本。此刻他正和十几个壮丁一起,抬着块磨盘大的青石往垛口挪,绳子勒得肩膀生疼,后背的鞭伤被汗水浸透,像被火烧一样。
"先生,歇会儿吧。" 旁边的年轻人低声道,他是绸缎铺的学徒,名叫阿福,脸上还带着没擦干净的胭脂 —— 那是王掌柜女儿的嫁妆,昨夜被叛军抢来涂抹取乐。
孔先生摇摇头,喘着粗气:"不能歇...... 他们在看着......"
他的目光越过垛口,看见城外的唐军营地。黑色的帐篷沿着洛水铺开,像条沉默的巨蟒。远处的土坡上,有人举着望远镜在观察,镜片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看什么看!" 一个监工的叛军突然用枪托砸过来,"快点搬!耽误了军情,把你们都喂狗!"
孔先生被砸中后腰,踉跄着差点摔倒,怀里的《论语》注本掉在地上,被一个壮丁不小心踩了一脚。他心疼地捡起来,小心翼翼地拂去上面的尘土,书页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字样已经被踩得模糊。
"还护着这破书?" 监工的叛军嗤笑一声,"等唐军打进来,这些字能挡箭吗?"
孔先生紧紧攥着书卷,指尖因用力而发白:"我们是良民...... 你们不能这样......"
"良民?" 叛军突然一鞭抽在他脸上,血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书页上,"到了这儿,你们就是燕军的兵!看见没?" 他指向城外,"不想死就给我守着,等打退了唐军,每人赏两亩地!"
这些承诺在饥饿面前苍白得可笑。壮丁们每天只能分到半碗掺着沙土的米粥,米粒屈指可数,更多的是能硌掉牙的沙砾。有个老汉实在饿极了,偷偷捡起地上的烂菜叶往嘴里塞,被监工发现后,当场被推下城墙。
惨叫声从城下传来时,所有壮丁都吓得脸色惨白。孔先生看着老汉坠地的地方绽开一朵血花,突然觉得胃里翻江倒海,早上那点米粥全吐了出来,酸水灼烧着喉咙。
……
第七天清晨,孔先生被一阵恶臭惊醒。他蜷缩在城墙根下,昨夜的露水打湿了单薄的衣衫,浑身冻得僵硬。睁眼时,突然发现身边多了具尸体 —— 是那个瘸腿的老汉,不知何时断了气,眼睛还圆睁着,望着城外的方向。
他刚想呼救,就看见几个叛军抬着尸体往垛口走。他们解下老汉的腰带,把尸体绑在垛口的木桩上,又给他套上件破旧的燕军铠甲。远远望去,竟像是个站着的士兵。
"快点!都绑结实了!" 领头的叛军吆喝着,"将军说了,要让城外的唐军看看,咱们的人还多着呢!"
更多的尸体被抬了过来。有饿死的壮丁,有病死的百姓,还有被打死的反抗者。叛军们熟练地给尸体穿戴铠甲,用绳子固定在垛口上,有的甚至还握着弓箭,姿势僵硬地指向城外。
孔先生数了数,短短半个时辰,就有三十七具尸体被绑上垛口。城墙瞬间 "站满" 了士兵,只是这些 "士兵" 一动不动,脖子歪得诡异,有的肚子已经鼓起,显然开始腐烂。
太阳升高时,尸臭味越来越浓。有几只乌鸦落在尸体上,啄食着暴露的皮肉,发出刺耳的聒噪。孔先生看着乌鸦的尖喙撕开老汉的脸颊,突然捂住嘴干呕起来,却什么也吐不出来,只有酸水灼烧着喉咙。
"快看!唐军动了!" 有个壮丁突然喊道。
孔先生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城外的土坡上,唐军的士兵们正举着望远镜观察。他看见一个年轻伙夫路过,手里提着送饭的木桶,突然扔掉饭桶,朝着城墙的方向哭喊:"爹!那是我爹!他们把我爹绑在上面了!"
伙夫的哭喊在旷野上回荡,城墙上的壮丁们纷纷探头望去。孔先生这才认出,那个被绑在中间垛口的尸体,正是昨天饿死的老汉 —— 他的脖子上挂着个铜烟袋,那是伙夫亲手给爹打的。
"狗娘养的!" 伙夫的哭喊声变成了怒吼,他捡起地上的石块就往城墙扔,却被身边的唐军拉住。
土坡上的易林放下望远镜,镜片里的尸体在阳光下泛着青黑色。他的指节捏得发白,望远镜的铜圈硌得眼眶生疼。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秦锋带着那个伙夫快步走来,年轻人还在挣扎,眼泪和鼻涕糊了满脸。
"大人,您看见了吧!" 秦锋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这畜生连死人都不放过!"
伙夫扑通一声跪在易林面前,磕得头破血流:"将军!求求您攻城吧!哪怕用炮轰也行!我爹不能就这么被挂着......"
易林扶起他,指尖触到年轻人颤抖的肩膀。他看向城墙,那些僵硬的尸体间,有个熟悉的身影 —— 是孔先生,他正偷偷给一具尸体整理衣襟,动作轻柔得像在安抚。
"我知道你的心情。" 易林的声音低沉,"但城墙上还有上万百姓,我们不能......"
"可他们也在受苦啊!" 伙夫突然拔高声音,"我娘还在城里!说不定...... 说不定也被挂在上面了!"
这句话像针一样刺进每个士兵的心里。火枪营的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看着城墙上的尸墙,脸上写满了愤怒。有个老兵突然扔掉火枪,对着易林喊道:"大人!下令吧!再拖下去,城里的百姓都要死光了!"
"对!攻城!" 越来越多的士兵响应,"用炮轰!就算伤些百姓,也不能让安庆绪这么嚣张!"
易林的目光扫过群情激愤的士兵,又望向城墙上那些挣扎的身影。孔先生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突然对着城外摇了摇头,然后迅速低下头,假装整理尸体。
"都安静!" 易林突然提高声音,压过了士兵的呼喊,"攻城的命令我会下,但不是现在。" 他看向秦锋,"把伙夫带下去,给他些吃的,派人看好他。"
秦锋还想说什么,却被易林的眼神制止。当士兵们的情绪渐渐平复,易林才对李晟低声道:"让夜影卫加派人手,务必查清粮仓的位置。"
……
夜幕降临时,城墙上的看守松懈了许多。叛军们聚在角落里赌博,铜钱碰撞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孔先生趁机挪到垛口边,看着城外的唐军营地。
篝火在黑暗中连成一片,像条温暖的光带。他想起白天那个伙夫的哭喊,心里五味杂陈。既盼着唐军快点攻城,又怕炮火伤及无辜。怀里的《论语》注本已经被汗水浸透,字迹模糊,却仍能看清 "仁者爱人" 四个字。
"先生。" 身后传来低低的呼唤。
孔先生猛地回头,看见阿福躲在尸体后面,手里攥着半块麦饼。少年把麦饼递过来,声音带着颤抖:"我藏的,您吃点吧。"
孔先生接过麦饼,饼渣掉在地上,引来几只老鼠。他突然想起王掌柜的女儿,那个梳着双丫髻的姑娘,总爱来私塾请教问题,此刻不知是否安好。
"他们说明天要把我们赶到前面当盾牌。" 阿福的声音带着恐惧,"说唐军要是攻城,就用我们挡箭......"
孔先生的心猛地一沉。他看向周围的壮丁,有人在低声啜泣,有人在默默祈祷,还有个铁匠正用偷偷藏起的铁片打磨,不知是想反抗还是想自杀。
"不能这样。" 孔先生突然压低声音,"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绑在垛口上的尸体,突然有了主意。趁着叛军换岗的间隙,他悄悄解开一具尸体的绳索,让阿福扶住,自己则钻进尸体原来的位置,假装成新绑上去的 "士兵"。
月光下,孔先生穿着破烂的铠甲,僵硬地靠在垛口上。城外的唐军营地隐约可见,他突然对着那个方向轻轻晃动了三下 —— 那是私塾教学生认字的手势,代表 "火" 字。
一次,两次,三次。
就在他准备晃动第四次时,远处的唐军营地突然亮起一盏灯笼,同样晃了三下。孔先生的心脏猛地一跳,差点从垛口摔下去。
"先生,怎么了?" 阿福紧张地问。
孔先生摇摇头,示意他扶好尸体,自己则慢慢退回城墙。他知道,城外的易林看懂了他的信号。
与此同时,夜影卫的密探正在城内穿梭。他们伪装成叛军,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打探粮仓的位置。在南市的废墟里,他们发现了一个被严密看守的地窖,门口的叛军穿着精良的铠甲,手里的火枪明显比别处的好。
"应该就是这里了。" 密探头目低声道,"记住位置,我们先撤。"
当他们消失在巷口时,地窖里传来麻袋拖动的声响。安庆绪的次子安庆和正指挥亲兵把最后的粮食往马车上搬,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 他早就做好了逃跑的准备,这些粮食是留给自己的。
……
唐军的帅帐里,灯火彻夜未熄。易林铺开洛阳城的地图,手指在南市的位置重重一点:"夜影卫确认了,粮仓就在这里。"
李晟俯身细看,地图上的南市被圈出三个地窖的位置,旁边标注着 "重兵把守"。"这里是叛军最后的据点," 他抬头道,"要是炸了粮仓,安庆绪的军队就彻底断粮了。"
"但周围都是民房。" 秦锋指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坊市标记,"用火炮轰的话,会伤及无辜。"
易林的手指在粮仓西侧画了个圈:"这里有个废弃的酒坊,院墙厚实,适合隐蔽。让工兵营连夜挖地道,通到粮仓底下,用炸药包引爆。"
这个计划既可以摧毁粮仓,又能避免伤及百姓。李晟的眼睛亮了:"大人英明!地道挖到粮仓底下,既能精准引爆,又不会波及周围。"
"关键是要快。" 易林看向沙漏,沙子已经见底,"最多还有三天,城里的百姓就撑不住了。" 他顿了顿,对传令兵道,"让夜影卫想办法联系城内的百姓,告诉他们远离南市,我们要......"
"大人!" 赵勇突然掀开帐帘冲进来,手里拿着块布条,"城墙上的壮丁扔下来的!"
布条上是用血写的字,字迹歪歪扭扭,却能辨认出是 "粮仓西有密道"。易林认出那是孔先生的笔迹 —— 他在洛阳求学时,曾见过这位先生的墨宝,笔画间带着儒家特有的方正。
"看来城里的百姓已经在帮我们了。" 易林的眼中闪过一丝暖意,"传我命令,工兵营加快速度,夜影卫配合城内百姓,制造混乱,掩护地道作业。"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洛阳城时,南市突然燃起大火。是孔先生和阿福趁着给叛军送饭的机会,偷偷点燃了堆积的柴草。火光冲天而起,浓烟遮住了半个天空,守粮仓的叛军纷纷跑去救火,没人注意到酒坊的院墙后,工兵营的士兵正在悄悄挖掘。
"快点!再加把劲!" 工兵营的校尉低声催促,铁锹撞击泥土的声响被大火的噼啪声掩盖。地道已经挖到粮仓底下,再往前挖三丈,就能抵达预定位置。
城墙上的孔先生看到南市的火光,突然对着城外大喊:"唐军进城了!粮仓被烧了!"
壮丁们纷纷响应,故意制造混乱。有个铁匠突然推倒了旁边的滚石,巨石砸在城墙下,发出震天的响声。叛军们被吓得团团转,有的往南市跑,有的往宫城退,没人再看守壮丁。
"就是现在!" 易林在城外的高坡上举起令旗。
酒坊里的工兵营立刻行动,将三十箱炸药推进地道尽头,引线被小心翼翼地拉到安全距离。当最后一个士兵撤出酒坊,赵勇点燃了引线。
"滋滋" 的燃烧声在地道里蔓延,像条钻进黑暗的毒蛇。片刻后,南市突然传来震天的爆炸声。粮仓的地窖被炸开,储存的粮食混着泥土冲天而起,形成一道黄色的巨龙。守在周围的叛军被气浪掀飞,惨叫声此起彼伏。
城墙上的孔先生看到这一幕,突然对着城外跪下,朝着易林的方向磕了三个头。阿福扶着他站起来时,发现老人的眼泪正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怀里的《论语》注本上,晕开了 "仁者爱人" 的字样。
易林站在高坡上,看着南市升起的烟柱,突然对身边的士兵道:"告诉伙夫,准备好粥,明天进城后,先给百姓们送去。"
远处的洛阳城头,绑在垛口上的尸体在爆炸声中纷纷坠落,露出后面那些瘦弱却倔强的身影。孔先生对着城外挥了挥手,然后转身,和阿福一起,朝着惊慌失措的叛军走去 —— 他们知道,黎明很快就要来了。
"放开我儿子!" 王掌柜的妻子扑上来撕咬,被士兵一脚踹倒在地。她看着丈夫的头颅挂在坊门横梁上,鲜血顺着门板的雕花流淌,在青石板上汇成小小的溪流,突然抓起墙角的剪刀,朝着士兵的后背刺去。
剪刀还没碰到铠甲,就被另一个士兵夺过,反手刺穿了她的咽喉。王仲文眼睁睁看着母亲倒在血泊里,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却被死死按住,只能任由眼泪混合着血水往下淌。
"嚎什么嚎!" 满脸横肉的军侯甩着皮鞭走过来,鞭梢带着铜环,抽在王仲文脸上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再哭就把你跟你爹娘吊一块儿!"
这个军侯是安庆绪的远房表亲,名叫安庆福,靠着裙带关系混了个军侯职位。他的甲胄前襟沾着昨夜抢来的胭脂,腰间还挂着个沉甸甸的钱袋,走路时叮当作响,里面都是从百姓家里搜刮的铜钱。
"都给我听好了!" 安庆福踩着王仲文的背,对着聚拢的百姓狞笑,"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全都跟我走!谁要是敢藏着掖着,别怪老子刀不认人!"
他的目光扫过人群,落在个瘸腿的老汉身上。老汉拄着拐杖,右腿明显短了一截,是早年修洛河大堤时被砸伤的。"你,也给我过来!" 安庆福的皮鞭指着老汉,"就算爬,也得给我爬到城墙上去!"
老汉刚想求饶,就被士兵架着胳膊拖走。他的拐杖掉在地上,在青石板上磕出火星,像在无声地控诉。围观的百姓吓得瑟瑟发抖,有个妇人想把怀里的少年往身后藏,却被安庆福一眼看穿。
"那小子多大了?" 安庆福的皮鞭指向少年,"看这身形,少说也有十六了吧?"
妇人扑通一声跪下,抱着安庆福的腿哭喊:"军爷行行好!他爹死得早,家里就剩我们娘俩了......"
安庆福一脚踹开她,少年被士兵抓住胳膊拖走时,怀里的半块麦饼掉在地上,很快被乱脚踩成泥。妇人的哭喊被越来越近的皮鞭声淹没,整条西大街很快响起此起彼伏的哀嚎,像被狂风摧残的麦田。
……
壮丁们被押到城墙时,太阳已经爬过了紫微宫的金顶。城墙上的血腥味混合着汗臭,熏得人头晕目眩。安庆福让士兵把壮丁分成三队:年轻力壮的搬滚石,妇女烧火做饭,老弱病残则被派去修补破损的垛口。
孔先生被分到了搬石队。他是城南私塾的先生,昨夜正在批注《论语》,就被闯进来的士兵拖走了,怀里还揣着那本墨迹未干的注本。此刻他正和十几个壮丁一起,抬着块磨盘大的青石往垛口挪,绳子勒得肩膀生疼,后背的鞭伤被汗水浸透,像被火烧一样。
"先生,歇会儿吧。" 旁边的年轻人低声道,他是绸缎铺的学徒,名叫阿福,脸上还带着没擦干净的胭脂 —— 那是王掌柜女儿的嫁妆,昨夜被叛军抢来涂抹取乐。
孔先生摇摇头,喘着粗气:"不能歇...... 他们在看着......"
他的目光越过垛口,看见城外的唐军营地。黑色的帐篷沿着洛水铺开,像条沉默的巨蟒。远处的土坡上,有人举着望远镜在观察,镜片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看什么看!" 一个监工的叛军突然用枪托砸过来,"快点搬!耽误了军情,把你们都喂狗!"
孔先生被砸中后腰,踉跄着差点摔倒,怀里的《论语》注本掉在地上,被一个壮丁不小心踩了一脚。他心疼地捡起来,小心翼翼地拂去上面的尘土,书页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字样已经被踩得模糊。
"还护着这破书?" 监工的叛军嗤笑一声,"等唐军打进来,这些字能挡箭吗?"
孔先生紧紧攥着书卷,指尖因用力而发白:"我们是良民...... 你们不能这样......"
"良民?" 叛军突然一鞭抽在他脸上,血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书页上,"到了这儿,你们就是燕军的兵!看见没?" 他指向城外,"不想死就给我守着,等打退了唐军,每人赏两亩地!"
这些承诺在饥饿面前苍白得可笑。壮丁们每天只能分到半碗掺着沙土的米粥,米粒屈指可数,更多的是能硌掉牙的沙砾。有个老汉实在饿极了,偷偷捡起地上的烂菜叶往嘴里塞,被监工发现后,当场被推下城墙。
惨叫声从城下传来时,所有壮丁都吓得脸色惨白。孔先生看着老汉坠地的地方绽开一朵血花,突然觉得胃里翻江倒海,早上那点米粥全吐了出来,酸水灼烧着喉咙。
……
第七天清晨,孔先生被一阵恶臭惊醒。他蜷缩在城墙根下,昨夜的露水打湿了单薄的衣衫,浑身冻得僵硬。睁眼时,突然发现身边多了具尸体 —— 是那个瘸腿的老汉,不知何时断了气,眼睛还圆睁着,望着城外的方向。
他刚想呼救,就看见几个叛军抬着尸体往垛口走。他们解下老汉的腰带,把尸体绑在垛口的木桩上,又给他套上件破旧的燕军铠甲。远远望去,竟像是个站着的士兵。
"快点!都绑结实了!" 领头的叛军吆喝着,"将军说了,要让城外的唐军看看,咱们的人还多着呢!"
更多的尸体被抬了过来。有饿死的壮丁,有病死的百姓,还有被打死的反抗者。叛军们熟练地给尸体穿戴铠甲,用绳子固定在垛口上,有的甚至还握着弓箭,姿势僵硬地指向城外。
孔先生数了数,短短半个时辰,就有三十七具尸体被绑上垛口。城墙瞬间 "站满" 了士兵,只是这些 "士兵" 一动不动,脖子歪得诡异,有的肚子已经鼓起,显然开始腐烂。
太阳升高时,尸臭味越来越浓。有几只乌鸦落在尸体上,啄食着暴露的皮肉,发出刺耳的聒噪。孔先生看着乌鸦的尖喙撕开老汉的脸颊,突然捂住嘴干呕起来,却什么也吐不出来,只有酸水灼烧着喉咙。
"快看!唐军动了!" 有个壮丁突然喊道。
孔先生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城外的土坡上,唐军的士兵们正举着望远镜观察。他看见一个年轻伙夫路过,手里提着送饭的木桶,突然扔掉饭桶,朝着城墙的方向哭喊:"爹!那是我爹!他们把我爹绑在上面了!"
伙夫的哭喊在旷野上回荡,城墙上的壮丁们纷纷探头望去。孔先生这才认出,那个被绑在中间垛口的尸体,正是昨天饿死的老汉 —— 他的脖子上挂着个铜烟袋,那是伙夫亲手给爹打的。
"狗娘养的!" 伙夫的哭喊声变成了怒吼,他捡起地上的石块就往城墙扔,却被身边的唐军拉住。
土坡上的易林放下望远镜,镜片里的尸体在阳光下泛着青黑色。他的指节捏得发白,望远镜的铜圈硌得眼眶生疼。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秦锋带着那个伙夫快步走来,年轻人还在挣扎,眼泪和鼻涕糊了满脸。
"大人,您看见了吧!" 秦锋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这畜生连死人都不放过!"
伙夫扑通一声跪在易林面前,磕得头破血流:"将军!求求您攻城吧!哪怕用炮轰也行!我爹不能就这么被挂着......"
易林扶起他,指尖触到年轻人颤抖的肩膀。他看向城墙,那些僵硬的尸体间,有个熟悉的身影 —— 是孔先生,他正偷偷给一具尸体整理衣襟,动作轻柔得像在安抚。
"我知道你的心情。" 易林的声音低沉,"但城墙上还有上万百姓,我们不能......"
"可他们也在受苦啊!" 伙夫突然拔高声音,"我娘还在城里!说不定...... 说不定也被挂在上面了!"
这句话像针一样刺进每个士兵的心里。火枪营的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看着城墙上的尸墙,脸上写满了愤怒。有个老兵突然扔掉火枪,对着易林喊道:"大人!下令吧!再拖下去,城里的百姓都要死光了!"
"对!攻城!" 越来越多的士兵响应,"用炮轰!就算伤些百姓,也不能让安庆绪这么嚣张!"
易林的目光扫过群情激愤的士兵,又望向城墙上那些挣扎的身影。孔先生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突然对着城外摇了摇头,然后迅速低下头,假装整理尸体。
"都安静!" 易林突然提高声音,压过了士兵的呼喊,"攻城的命令我会下,但不是现在。" 他看向秦锋,"把伙夫带下去,给他些吃的,派人看好他。"
秦锋还想说什么,却被易林的眼神制止。当士兵们的情绪渐渐平复,易林才对李晟低声道:"让夜影卫加派人手,务必查清粮仓的位置。"
……
夜幕降临时,城墙上的看守松懈了许多。叛军们聚在角落里赌博,铜钱碰撞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孔先生趁机挪到垛口边,看着城外的唐军营地。
篝火在黑暗中连成一片,像条温暖的光带。他想起白天那个伙夫的哭喊,心里五味杂陈。既盼着唐军快点攻城,又怕炮火伤及无辜。怀里的《论语》注本已经被汗水浸透,字迹模糊,却仍能看清 "仁者爱人" 四个字。
"先生。" 身后传来低低的呼唤。
孔先生猛地回头,看见阿福躲在尸体后面,手里攥着半块麦饼。少年把麦饼递过来,声音带着颤抖:"我藏的,您吃点吧。"
孔先生接过麦饼,饼渣掉在地上,引来几只老鼠。他突然想起王掌柜的女儿,那个梳着双丫髻的姑娘,总爱来私塾请教问题,此刻不知是否安好。
"他们说明天要把我们赶到前面当盾牌。" 阿福的声音带着恐惧,"说唐军要是攻城,就用我们挡箭......"
孔先生的心猛地一沉。他看向周围的壮丁,有人在低声啜泣,有人在默默祈祷,还有个铁匠正用偷偷藏起的铁片打磨,不知是想反抗还是想自杀。
"不能这样。" 孔先生突然压低声音,"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绑在垛口上的尸体,突然有了主意。趁着叛军换岗的间隙,他悄悄解开一具尸体的绳索,让阿福扶住,自己则钻进尸体原来的位置,假装成新绑上去的 "士兵"。
月光下,孔先生穿着破烂的铠甲,僵硬地靠在垛口上。城外的唐军营地隐约可见,他突然对着那个方向轻轻晃动了三下 —— 那是私塾教学生认字的手势,代表 "火" 字。
一次,两次,三次。
就在他准备晃动第四次时,远处的唐军营地突然亮起一盏灯笼,同样晃了三下。孔先生的心脏猛地一跳,差点从垛口摔下去。
"先生,怎么了?" 阿福紧张地问。
孔先生摇摇头,示意他扶好尸体,自己则慢慢退回城墙。他知道,城外的易林看懂了他的信号。
与此同时,夜影卫的密探正在城内穿梭。他们伪装成叛军,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打探粮仓的位置。在南市的废墟里,他们发现了一个被严密看守的地窖,门口的叛军穿着精良的铠甲,手里的火枪明显比别处的好。
"应该就是这里了。" 密探头目低声道,"记住位置,我们先撤。"
当他们消失在巷口时,地窖里传来麻袋拖动的声响。安庆绪的次子安庆和正指挥亲兵把最后的粮食往马车上搬,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 他早就做好了逃跑的准备,这些粮食是留给自己的。
……
唐军的帅帐里,灯火彻夜未熄。易林铺开洛阳城的地图,手指在南市的位置重重一点:"夜影卫确认了,粮仓就在这里。"
李晟俯身细看,地图上的南市被圈出三个地窖的位置,旁边标注着 "重兵把守"。"这里是叛军最后的据点," 他抬头道,"要是炸了粮仓,安庆绪的军队就彻底断粮了。"
"但周围都是民房。" 秦锋指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坊市标记,"用火炮轰的话,会伤及无辜。"
易林的手指在粮仓西侧画了个圈:"这里有个废弃的酒坊,院墙厚实,适合隐蔽。让工兵营连夜挖地道,通到粮仓底下,用炸药包引爆。"
这个计划既可以摧毁粮仓,又能避免伤及百姓。李晟的眼睛亮了:"大人英明!地道挖到粮仓底下,既能精准引爆,又不会波及周围。"
"关键是要快。" 易林看向沙漏,沙子已经见底,"最多还有三天,城里的百姓就撑不住了。" 他顿了顿,对传令兵道,"让夜影卫想办法联系城内的百姓,告诉他们远离南市,我们要......"
"大人!" 赵勇突然掀开帐帘冲进来,手里拿着块布条,"城墙上的壮丁扔下来的!"
布条上是用血写的字,字迹歪歪扭扭,却能辨认出是 "粮仓西有密道"。易林认出那是孔先生的笔迹 —— 他在洛阳求学时,曾见过这位先生的墨宝,笔画间带着儒家特有的方正。
"看来城里的百姓已经在帮我们了。" 易林的眼中闪过一丝暖意,"传我命令,工兵营加快速度,夜影卫配合城内百姓,制造混乱,掩护地道作业。"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洛阳城时,南市突然燃起大火。是孔先生和阿福趁着给叛军送饭的机会,偷偷点燃了堆积的柴草。火光冲天而起,浓烟遮住了半个天空,守粮仓的叛军纷纷跑去救火,没人注意到酒坊的院墙后,工兵营的士兵正在悄悄挖掘。
"快点!再加把劲!" 工兵营的校尉低声催促,铁锹撞击泥土的声响被大火的噼啪声掩盖。地道已经挖到粮仓底下,再往前挖三丈,就能抵达预定位置。
城墙上的孔先生看到南市的火光,突然对着城外大喊:"唐军进城了!粮仓被烧了!"
壮丁们纷纷响应,故意制造混乱。有个铁匠突然推倒了旁边的滚石,巨石砸在城墙下,发出震天的响声。叛军们被吓得团团转,有的往南市跑,有的往宫城退,没人再看守壮丁。
"就是现在!" 易林在城外的高坡上举起令旗。
酒坊里的工兵营立刻行动,将三十箱炸药推进地道尽头,引线被小心翼翼地拉到安全距离。当最后一个士兵撤出酒坊,赵勇点燃了引线。
"滋滋" 的燃烧声在地道里蔓延,像条钻进黑暗的毒蛇。片刻后,南市突然传来震天的爆炸声。粮仓的地窖被炸开,储存的粮食混着泥土冲天而起,形成一道黄色的巨龙。守在周围的叛军被气浪掀飞,惨叫声此起彼伏。
城墙上的孔先生看到这一幕,突然对着城外跪下,朝着易林的方向磕了三个头。阿福扶着他站起来时,发现老人的眼泪正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怀里的《论语》注本上,晕开了 "仁者爱人" 的字样。
易林站在高坡上,看着南市升起的烟柱,突然对身边的士兵道:"告诉伙夫,准备好粥,明天进城后,先给百姓们送去。"
远处的洛阳城头,绑在垛口上的尸体在爆炸声中纷纷坠落,露出后面那些瘦弱却倔强的身影。孔先生对着城外挥了挥手,然后转身,和阿福一起,朝着惊慌失措的叛军走去 —— 他们知道,黎明很快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