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黔首笑,官吏狂,戍卒也能写家章-《穿越大秦三岁半》

  听季棠问起,子婴才想起来。

  他们不是来看小猪崽的,他们是准备来找季棠套马车的。

  他要带领大秦公子和公主们一块去种田。

  季棠:。。。。。。

  那真是要祝贺司马昌了,但愿他人手足够带孩子的。

  以往子婴殿下过去,他身边总是跟着盖聂先生,或者蒙郎中,不需要旁人操心。

  就算子婴殿下后面跟着个胡亥公子,那也是子婴殿下自己带着的,不需要另外的人照看。

  如今可不同。

  不过这都不用他来操心就是了。

  反正他司马昌人手多,还能分配人手来催他。

  不像他,阉个小猪崽还得亲自操刀。

  季棠麻溜的帮他们套好马车,派个小吏帮他们赶车,就爽快的朝子婴挥手告别。

  表示,他还要照看小猪崽,就不陪殿下过去了。

  子婴:。。。。。。

  为啥季棠一副兴高采烈,又有些迫不及待的模样?

  一般这种表情不是只有看好戏的时候才会有吗?

  子婴一头雾水的上了马车。

  路上遇到田蒙带着一群刑徒和小吏们在挖橡胶蒲公英。

  非常快乐的拉着一群小伙伴去帮忙,挖蒲公英的挖蒲公英,搬竹筐的搬竹筐。

  忙得不亦乐乎。

  被顺手塞了把小锄头到手里的子骞:。。。。。。

  这就是阿婴的生活日常吗?可真是丰富啊。

  子婴嘿咻嘿咻跟胡亥抬着一个装满蒲公英苗的小竹筐送到上货的刑徒手中。

  阿嫚虽然年纪小,但是她练武的力气大啊,一个人轻松就提起一筐苗苗送了过去。

  子婴:。。。。。。

  子婴瞪了胡亥一眼,继续嘿咻嘿咻抬筐。

  没办法,他还太小,胡亥的练武天赋远不如阿嫚,典型的废物二人组。

  不然,也不会几个月过去了还在跑圈打基础了。

  目睹了这一切的子骞:。。。。。。

  再看看跟在自己身后的一众懵逼脸的弟妹。

  挥了挥手道。

  “我们也去帮忙吧。”

  说着也加入了捡植株和抬筐的队伍中。

  毕竟挖也是要有一定的技术的,他之前并没有操作过,不敢盲目上手。

  万一挖死掉了。就不好了。

  田蒙是要一路挖一路走,子婴自然没可能一直跟着。

  帮他们忙活了一段,看一群公子们虽然手忙脚乱,但到底没有人抱怨。

  就愉快了结束了这一段帮忙。

  “田萌萌,我们就帮你到这里啦,我们先去上林诏狱啦!”

  子婴站在马车上朝田蒙挥手道。

  “嗯。殿下路上小心。”

  “顺便把这两只也一并带走。”

  田蒙一手一只,捞起赢小圆和赢小花放到了子婴的马车上。

  自从赢小圆发现了田蒙的园圃位置,每天上门吃竹笋就是它和妹妹的固定项目了。

  今天看他驾着马车出门,就屁颠屁颠的跟了上来。

  田蒙没办法,只得绕到他们家跟熊猫妈妈沟通了一番,又砍了两捆竹子送过去给熊妈妈吃。

  才顺利带出两只小家伙。

  子婴不在,它们还屁颠屁颠的跟着田蒙跑。

  子婴一来,田蒙立马被忘记了。

  田蒙:。。。。。。

  哼!果然还是不够爱呗。

  等到了上林诏狱,子婴都有些吃惊。

  无他,修建速度太快了。

  离子婴上次过来才过去了短短三天。

  这里已经大变样了。

  沣水沿岸的荒地已经开出来了上千亩良田。

  这会已经开始修水渠和挖池塘了。

  工坊建设那边也清理出来了一大片。

  挖地基的,和砖泥的,做木工的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子婴准备在这边也建个砖窑,但是这会还在挖地基呢。前面的初期建设当然是找将作少府要现成的啦。

  子婴是在一个地基坑里找到的司马昌。

  “司马司空,吴屯长带着石炭回来了吗?”

  司马昌把手上的活让给边上的刑徒,自己带着子婴去见吴广。

  吴广这次去云阳也算长了见识了。

  他原是一普通农户出身,因家境贫困,只能帮同村的富户家放牛。

  因富户家的儿子想要一个代写课业的笔手,他就顺便认了些字。

  秦律规定,适龄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他因为识些字,而且为人仗义,很快就被升为了屯长。

  在他的印象中,不管是大秦还是,其他旧六国。

  于他们普通的百姓而言,差别都不大。

  普通黔首的生活都是最苦的。

  有服不完的劳役,交不完的赋税。

  大秦比旧六国唯一好点的地方是,这里律法更加严明。

  富户和官府对黔首的压榨就更收敛一些。

  不会因为某人心血来潮就多一项莫名其妙的赋税。

  黔首们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

  脸上的愁苦就跟眉间的皱纹一样深。

  这次去云阳,却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黔首生活。

  每个人还是忙忙碌碌,但是,大家的脸上有了笑容。

  听挖石炭的黔首说,他们是被云阳县城雇佣过来的。

  每天不止有十个大钱的工钱,还管两顿饱饭。

  这工作可是很多人都抢着来做的。

  不是身强力壮的,都是聘不上的。

  他们村里每旬都会有县城的衙役去教他们认字。

  听说是一种新的字体。

  他们陛下担心归秦的旧六国黔首不认得大秦文字,又没有能力学会大篆。

  特意让程先生简化了一下。

  到时候,他们大秦就统一用这种新的文字了。

  再不分什么六国,还是大秦。

  程先生就在云阳,因此他们有了优先学习的机会。

  等他们优先学会,就有机会去当官嘞。

  他们村里的那些小伙子,可不卯着劲的学。

  县衙为了方便他们记忆,还编了各种顺口溜。

  什么“横如舟,捺如桨,蚕头燕尾浪打浪, 一横平,二竖方,三撇弯弯柳叶扬,点似星,折如冈,磔画展开凤凰翔”

  什么“黔首笑,官吏狂,戍卒也能写家章,识百字,通律纲,大秦功业万年昌”

  连他这之前一个字不识的,跟着多读几遍也记住了。

  只是,还写不全而已。

  每个村子里识字最快,最多的三人,就能评为优等。

  不止奖励新纸和炭笔,还能得到县衙赠送的新粮红薯苗。

  这可是种下去,一个多月就能收获脆甜红薯叶的高产粮食。

  所以,这会哪怕他们在干活,心里默默念着顺口溜,等中途吃饭的休息空隙时间,就用小树枝比划几下。

  争取下一旬的评比他能得个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