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荣家之罪,罪在过去、罪在将来-《妄折春枝》

  “若非念在你往日宿卫宫城尚算尽职,今日革去的便不止是官职,你早已被人抬出宫门了!”

  “朕待你,已是仁至义尽。”

  “荣老夫人乃母后义妹、朕之姨母,更是自幼看顾朕成长的长辈。你辱她,便是辱朕!”

  “当年你做朕的伴读时,何曾少喝过她亲手煲的汤,何曾少尝过她特意为你备下的糕点,又何曾少穿过她亲手缝制的衣袍!”

  “回府之后,好好想清楚,究竟是什么人、什么事,值得你背弃朕的信任,竟将这些不上台面的算计,用到朕的头上!”

  “下去领罚吧。”

  此刻,元和帝竟也难辨心绪。

  究竟是心寒更多,还是愤懑更甚。

  宴大统领猛地挣开李德安的手,却仍克制着力道,生怕伤了对方。

  旋即,他倏然抬头,双目赤红,一字一句斩钉截铁道:“臣不必回府思过!臣此生唯忠陛下一人,唯愿为陛下戍守宫禁、分忧解难,护谢氏江山永固!”

  “昔年,臣之祖父乃武皇帝亲卫,祖母为军中良医,二人皆随武皇帝战死于抵御北胡、收复河山之役!”

  “臣父为先帝近侍,蒙先帝信重,擢为朝中新贵,一生尽忠报君,至死不渝。”

  “臣为宴氏子孙,对谢氏之忠心早已刻入血脉、融于骨髓,永世不移!”

  “祖父、父亲,皆为臣终生之楷模!”

  “臣对陛下之忠心,较之先父侍奉先帝,犹有过之!”

  李德安慌忙扶住蟠龙柱稳住身形,眼见局势即将走向无可挽回之地,生怕到时候既伤透陛下之心,又断送了宴大统领性命,只得压低声音急劝:“大统领,慎言!慎言啊!”

  宴大统领目光扫过李德安,说道:“李总管,这许多年来,我早已谨言慎行得够了。”

  “还请总管稍候片刻。待我说完该说的话,自会前去领罚。”

  随后,他目光灼灼直视元和帝:“陛下您宅心仁厚,乔太师教导有方。您上孝先帝先后,下慈宗亲万民,宽仁圣明,臣虽为陛下伴读,却未能修得陛下这般胸襟气度。”

  “臣深知,先帝临终曾多番嘱托陛下要厚待荣家,以免先皇后泉下难安。陛下至孝,故而对荣国公府优容备至,凡亲荣一派官员皆得保全。”

  “然,臣恳请陛下细思,古往今来,纵是那新帝年幼、不得不临朝摄政的太后,待天子亲政之后,又何尝不是或收权或清算,终究难逃‘一朝天子一朝臣’之局?”

  “更何况,先皇后已被上尊号为元初帝,入祀宗庙,与先帝同享后世香火,文人为其着书立传。”

  “如今庙堂之上,有荣氏旧党盘踞;而朝堂之外,江南、北境皆可见荣家之势力。”

  “即便是天下文人清流所推崇的乔家……”

  “说到底,也不过是荣氏的附庸!”

  “臣今日斗胆,言一诛心之论,今日陛下尚能令荣家俯首,可他日之君,能否使荣氏依旧恭顺?荣家子孙会不会生异心?其旧部党羽会不会愈加势大?臣只问一句,这天下,究竟仍为谢氏之天下,还是早已渐成荣家之天下?”

  “臣所效忠的,是陛下,是谢氏江山,绝非荣后所代表的权势!”

  “臣相信,荣国公此时并无谋逆之心。”

  “然,人心易变,权势蚀骨。”

  “荣家之罪,罪在往日权倾朝野,更罪在他日,尾大不掉,恐生祸端!”

  “试问,谁能容荣家,谁又敢容荣家!”

  先帝为荣后所上那一纸皇帝尊号,敕告天地、宗庙、社稷。

  此,便是最大的错!

  “臣深知宫门外出言辱及荣老夫人,有负乔太师往日所授圣贤之道,心中愧悔难当。然臣并非信口胡言。先父直至临终,仍念念不忘荣老夫人安危,甚至将他暗中经营多年的势力,尽数交托于她手中。”

  “可臣……才是他的嫡长子,才是光耀宴家门楣的人啊!”

  “他这般作为,又将臣与臣的老母置于何地!”

  “臣该说的,都已说完。陛下是否要改罚?”

  “不管廷杖加身,或是赐臣一死,臣都绝无怨言。”

  华宜殿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落针可闻。

  李德安垂下头,终是缓缓闭目,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这番话,犹如一根毒刺,深深扎入陛下与荣国公府之间。

  平日风平浪静时或许不显,可一旦变故骤生,便会发觉那根毒刺早已没入血脉,直抵心窍。

  足以是致命之招!

  前朝后宫,忌惮荣家者众,弹劾荣国公的奏本亦不绝于耳。

  然而,能将话说得如此直白、如此锋锐,字字见血的……

  唯有宴大统领一人。

  他究竟……意欲何为!

  若依宴大统领方才所言,他自身亦属亲荣一脉。

  如此看来,这宫城……他已不能再留。

  原以为此生可死于宫禁之中,再由顺全收敛遗骨,送出宫葬于干爹坟侧。而后托顺全寻一处清净虔诚的寺庙,以他多年积攒的俸银供奉长明香火。

  既为这不得已的一生做个了结,也求来世能投生富贵门户,做个全乎完整、堂堂正正之人。

  罢了,到了跟陛下请辞,去宫外的宅子里过活,静候大限到来了。

  其实,他很不愿意去正常人里做个异类。

  这个想法,数十年都不曾改变。

  然,没办法了。

  李德安下定了决心。

  此时,沉默良久的元和帝终于再度开口,声音沉缓却冷静:“据朕所知,荣老夫人并未接受宴老太爷临终所赠。”

  “她一生光明磊落,无愧于人,却屡遭你言语牵涉,实属无妄之灾。”

  “更遑论,你母亲嫁入宴家之前,便已知晓宴老太爷曾执意求娶荣老夫人之事。可她并不在意,曾言过往如烟,不必萦怀。”

  “他们二人,一个为遵从祖母之命,娶妻延嗣、开枝散叶。一个所求的,是宴家的门楣与富贵。”

  “这本就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

  “婚后,宴老太爷对令堂始终敬重有加。除朝政公务之外,与荣老夫人几乎再无往来。”

  “荣老夫人,实不该受你如此羞辱。”

  “还有……”元和帝的语气重了些许:“你说,荣家之罪,罪在过去,罪在将来。”

  “依你之言,朕的母后牝鸡司晨,朕的父皇色令智昏,大错特错吗?”

  “你想以将来的不确定之事,定今日荣家之罪吗?”

  “你问,谁能容荣家,谁又敢容荣家?”

  “朕敢容!朕能容!”

  “你既口口声声说效忠于朕,便该以朕之心意为心意,以朕之旨意为准!而非自作主张,陷朕于两难境地!”

  “你是想,打倒荣家,宴家上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