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搜觅-《北齐:家父文宣帝》

  翌日清晨,从寅时开始,就有府兵在街上巡逻。

  许多人以为又要打仗了,或者觉着出了什么大事,问清楚后才知道,是太子的府兵在搜捕刘向残党。

  高殷已经与高淹通过气,由他的大都督府兵在前,领着部分京畿府兵在后,且这部分大都督府兵也是原先京畿府出身之人,这样能让京畿府的鲜卑军人反感的限度降到最低,而又隐约缔造出一种大都督府高于京畿府的错觉。

  即便如此,要收服京畿府的士兵仍旧很吃力,他们中绝大部分为鲜卑人,不怎么认可高殷这个太子。

  而那些汉人府兵被高殷单独列为一编,中间塞入少量鲜卑人,让汉人的成分不那么显眼。

  小群体往往比大群体更容易产生归属感,时日久了,同志会比同胞可靠。

  而后高殷让他们在邺都的里坊中穿梭,时不时抓出一批人来审讯,这很简单,但凡家中有刘姓之人,乃至刘这个字就可以扣帽子,全部带出来。

  “冤枉!某非刘向党徒!”

  “我无反也!”

  时不时有被拘捕之人四处逃窜,很快被逮回去,蹿着脚大声嚷嚷,他们知道,要是被带去了大理寺,不死也是个半残,如果被带入宫里,那必然是死。

  若有人问起大都督府兵依照何法,要么不答话,要么说太子正在制定新的齐律,且先按照“治安防治”而论,到时自会有对应的法律来参照。

  一时间人心浮动,不少人以为太子和天子一样,开始肆意抓人,议论纷纷。

  “太子竟是这等人哉?”

  “前日曾言什么新律,可笑我还当了真!”

  他们对着大都督府兵不敢直说,只能用眼神表示不满。

  略有经验的家属则开始准备钱粮布帛,下午去府中赎人。

  永安王高浚打着呵欠,有太子的亲命,他早早就等在了大都督府,带队负责其中一部分里坊街巷。

  邺都的城市规划模仿洛阳,而后又被未来的隋唐学了过去,将来日本又学了唐朝的洛阳,所以北齐的邺都和将来的日本京都颇有些相似之处。

  邺都的城区分为左、右、后三部,每部分割出棋盘网格状的里坊,四周筑有围墙将各里坊隔开,还设置了专门的官署进行统一管辖,便于管理也便于抓人。

  高浚负责的就是后部的里坊,约有一百一十里,四十坊,给他一个月都搜不完。

  好在他也不是真要搜人,在后部官署那里弄到了档案,并知道了某些信息之后,高浚就才开始打出旗号,亲自带队搜查,将可疑人员通通带走,而在这些人里,很是有一部分与长广王、常山王相关,比如与二王交好的商人,又或者家中有人为二王办差。

  好在长广王的风评很差,和他玩得来的也没什么好鸟,因此有些人感慨,太子本意是好的,被永安王执行得更好了。

  “太子的兵马上要来了,怎么办?”

  一群人躲在屋内,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府兵即将来到他们所在的永仁里,众人问向首领周枭。

  周枭三十来岁,是前些日子扮作军卒与行商之人。

  他们这群人混迹青州,当时永安王高浚出任青州刺史,性格豪爽,结交了许多青州豪侠,又喜欢带他们打猎,得到的猎物往往分给豪侠们。

  除此以外,高浚又是个颇有手段的,聪明宽厚又有同情心,把青州管得很不错,这帮人里不听话的也被他狠狠拔掉了,因此青州上下对他既畏惧又喜欢,高洋派人来抓高浚的时候,有数千青州人哭着来送行。

  这些人里就有周枭,他们受到了永安王的恩遇,因此聚集同伴上邺,打算救出永安王。他们对救出永安王的太子非常感激,既然永安王已经无事,那么总得回报太子再回去。

  刘向是在他们来了快半年才准备起事的,事前他们也有所耳闻,因为可能救出永安王后要逃亡青州,甚至南下投奔陈国,所以周枭对这种齐国不安定份子可是大大留意着,没准要和他们一起闹事;只是时移世易,刘向的事情也坏了,还曾经跟他们求救过。

  对于出卖刘向,周枭等人倒没什么负担,首先他们不是邺爷,其次刘向也不是团伙中的兄弟,再者保护他没好处,还会暴露自身。

  而高浚被救出来后,他们没走,一部分原因是想和永安王接触,让他知道自己这帮人曾经上京想来救他,二也是想看看太子是何人物,向他道个谢。

  当然,心里隐约的希冀也是必不可少。

  所以他们很难判断太子的府兵在外面是来干啥的,说是捉捕刘向党羽,但是来捉捕他们的也很有可能,如果要逃跑,还是现在最好,晚了就不一定能走掉了。

  周枭犹豫片刻,最后还是决定撤退,不能把希望赌在太子的人品上。

  可他们刚拿起行李准备要走,在外看着的兄弟就跑回来:“官兵撤了!”

  高浚正打算派人进入永仁里,跟在他身边的陈山提就上来说:“永安王,太子说这里不用搜。”

  “哦?”

  高浚有些奇怪,但转念一想,反正可以搜的地方有一百多个,之前清风里、弘仁坊也跳过了,于是耸了耸肩:“好吧,那就让他们回来,不搜这。”

  听说刚入馆的颜之推之前就住在清风里,想来是这几个地方有太子看重的人,不想惊扰。

  他回头看了一眼队伍,依附高湛的人已经抓很多了,对此他心满意足。

  听闻官兵不入,许多人都在巷子里偷偷朝外张望,府兵呵斥了他们,随后打起伞盖,遮住贵人,但短短的时间,周枭也看清楚了,永安王的确活着。

  等高浚带兵走后,周枭等人松了口气,但又疑惑不解:“太子这是在做什么?向我们示威吗?”

  “呵,太子连我们这伙人都不一定知道……”

  “没准李鹤出卖了我们!我早就说过不该信他!”

  同伙吵了起来,周枭也不阻止,他想听听同伴们的意见。

  弟弟周青大着胆子出了门去,过了一会回来了,还向兄长嘚瑟:“兄长你看,这是何物?”

  周青手中捧着一个红色弹丸,这是他们和李鹤约定使用的暗号,红色就是极重要的事情,周青接过,用小刀切开,里面留了张字条。

  【原在此处。】

  周枭大骇!

  忽然一支箭飞射而来,从直棂窗的缝隙中钻入,刺穿了用来遮蔽室内的衣物,带着它狠狠钉在墙上,箭尾抖出了残影。

  突如其来的阳光让周枭一伙受到惊吓,连忙遮住面容,缩到角落,心脏不住狂跳。

  过了许久,再也没有事情发生,周枭等人才壮着胆子盖住窗,取下箭,箭后系着丝帛。

  他们面面相觑,吞咽口水,才摘下帛书,打开来看。

  【待至酉时,需要何物可唤人支取,不要随意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