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心术-《北齐:家父文宣帝》

  领了木牌凭证、从大都督府出来的人,难免生出恍如隔世之感。

  而见到一批又一批,数个时辰前的“自己”被带进去,更会让他产生幸灾乐祸,认为自己劫后余生有老天在相助。

  同时,也会为太子的明断感到佩服。

  “太子,这样是不是太过了些?”

  高殷与他的亲信站在阁楼之上,眺望下方这一幕,高孝瓘见状,忍不住说道。

  高殷笑道:“怎么,你觉得不够?那咱们再过分一些?”

  高孝瓘急忙道歉:“臣不是这个意思!”

  “好啦好啦,跟你开玩笑呢。”高殷拍打他的肩膀,示意他宽心:“你看,我们也就是拉他们回来坐了一会儿,虽然有些扰民,但也没要他们什么东西,最多浪费了他们一些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会让我们大都督府更有权威。”

  见亲信们都不解,高殷叹道:“唉,我们毕竟才成立不久,不想花时间来熬,就只能想些花招,弯道超车啊!”

  首先,让这些被拘留的人交代,就能够掌握部分邺城居民的信息与情报,建立起最初的档案,从而让他的辑事厂能够利用这些信息更好的行动。

  其次,公门总是好修行的,特别是封建帝国,百姓无法反抗。

  因此让他们小小的生怨,他们也没有办法,既然无法反抗,那就只能接受,久而久之,思想钢印便出来了,直到帝国崩溃的前夕,他们都无法意识到曙光将近。

  而大齐显然还能支持很长时间,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大都督府一些蛮横的行为会被迅速的理解、消弭,特别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去损害居民的利益,影响的居民也只有数千户。

  当然,也会有官员对此上疏,这就要辩证的看待了——首先排除鲜卑官员,他们根本不会觉得这种行为有问题,甚至可以说体现了太子的软弱,害人都不懂害。

  而汉人官员希望日后能由太子主政、改变齐国,自然也不会给太子添堵。

  最重要的是,太子打的旗号是肃清刘向同党,抓捕叛齐逆贼,太子又因刘向而牵连出不小的风波,因此反应过激一些也很正常,往这个地方去找太子的麻烦,多少有点皮痒痒。

  因此,虽然这几天太子的声望会略微受损,但最后只要不搞出现象级的草菅人命,那么终究会平息争议。

  而每个离开大都督府的人都会得到一份凭证,内容为经过审问,该人与刘向之事无关,反而证明了本人的清白日后也不会因这个被牵连,有签字画押为证,足以使这些人感恩戴德。

  而由大都督府开具了证明,既代表太子以自己的名节来保护这些人不被刘向之事影响,日后若有任何涉及到刘向事情的纷争,都可以拿出这个凭证,寻求大都督府的介入。

  相对的,这些人也就会对这份凭证愈发看重,从而侧面提高了太子的影响力。

  这其实已经在暗中发挥大都督府在公共领域上的服务职能,人们开始期待大都督府的“服务”,而大都督府对此付出的成本并不高:因为真正的刘向党羽没有那么多,大家惧怕的只是自己被罗织罪名、划入这个范围。

  而那些在邺都中声名狼藉之人会被打上标记,成为“刘向同党”,遭受严惩。

  虽然真相并不是如此,然而迎合了民众的喜好,反倒认为大都督府做对了,这些人早该被抓了。

  而得到凭证的人,就会愈发庆幸自己被释放,大都督府的恩威由此竖立,也会更相信太子能够制定出合格的齐律。

  恩威并施,便得了公权。

  第三,则是去合水寺礼佛时得到的灵感,利用关公的塑像来营造氛围,仿佛冥冥之中,关二爷正在审视罪犯,这个时代还是非常相信这些的,尤其人们对于恶神败将有着非同一般的畏惧。

  项羽、关羽、苏峻,这些横死的名将在各个时代都有人立庙祭拜。

  这种祭祀有点“向黑恶势力妥协”的意思,人们相信这些将领生前杀人无数,战死时更会怨气滔天,摇身一变为瘟神恶神,比他活着的时候更有威力,所以给他们立庙,看在祭祀的面子上饶过自己。

  即便没有《三国演义》,竖一个巨大的关羽像在这也非常地有震撼力。

  再加上太子所撰《三国演义》已经在京中广为流传,就如同后世某部作品大爆便能掀起玩梗热潮,在关公面前说句“时间差不多咯”,多数人就会忙不迭地抖露一切。

  等他们出来之后,自然不会说自己有多狼狈,相反,为了掩盖这一点,他们还会极尽宣传自己无罪,有关公神佑、刑吏明察;甚至说成刑吏将要冤枉了他,关公因此显灵保佑,从而狠狠地给《三国》推流。

  三国越火,就越显得高殷这个创作者的能耐,听太子的书,难免就会对太子移情。

  而且这种故事在军队中,远远比一般的鬼怪、探案故事更受欢迎,因为三国讲的就是打仗夺天下的故事,在鲜卑人那里也会渗透入影响力,为高殷日后收揽他们打下基础。

  这就是高殷玩弄的心术了,而这三点,他也不会详细去说明,因为“刑不可知,威不可测,则民畏上也”,这点对他的部下也是一样的,说得太清楚了,他们就懂了基本原理,而不说明白,就能营造有神意、佛启的氛围,使得他们更加敬畏。

  而且这种东西说细了,也会损了太子的德行,被认为在玩弄权术——虽然实情就是如此。

  “总之如此一来,京中居民将不得不服我大都督府,咱们以后做事也更方便。”

  高殷说着:“咱们以后也要接管京畿大都督的责任,维持邺都乃至整个河北的治安管理,不能快速起势,便有负至尊所托啊。”

  亲信们微微躬身,齐声说是。

  在高殷身后不远处,站着一些刚进入府兵的才俊,除了武会上所招揽的出色武人,还有许多齐国内部被拔擢、征辟的贤士。

  文有颜之推、魏长贤、陈康、房熊、卢询祖、魏澹、荀士逊、冯子琮、诸葛颖、眭豫、朱才、权会、李德林。

  武有尉迟孟都、秦方太、武居常、羽破多郁、和卜罗、利叱乙、高舍洛、高千里、高珣、杜兴、窦青、于义、李波、李秀、叱于苟生、沮山、兰芙蓉、綦连延长、雷显和、纥奚永安。

  大都督府的班底初见雏形,这还不算高殷身边的高孝瓘、高延宗,至尊所赐的康虎儿、牒云吐延。

  在他们的末尾,还吊着三个人,慕容绍宗之子,慕容士肃、其弟慕容三藏,以及韩贤的孙子,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