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打了这么多年仗,什么阵势没见过?可这种打法,还真是没见过!”
薛孤延大咧咧地感慨:“我以为当年高王背孤击虚,以五行六法攻城,已是世间攻城之极限,未曾想太子的智略更是深远,凡人无所及,给太子些许时间,兴许玉壁都能攻克啊!”
他说的话没有人反驳,众将都在心里点赞,太子在军略上的确智计百出,很有鬼点子,据他自己说是天授,无论是不是真的,他总能整活是事实。
有人惴惴不安地想起运输车队后面的首级,记完功后,太子也没有将他们丢弃或掩埋,反倒命人加以防腐,细细保存起来。
有人问起,太子只是发笑,神情诡异:“日后有大用,我将借亡魂,请百万冥军。”
这种话太渗人了,尤其他还是月光王,掌握天火与神雷,军中已有不少人为太子塑像,向其祈祷,这种与鬼神相连的话语,不仅让士兵敬畏有加,还给了他们充足的信心。
我们大齐天上地下都有人脉,周军怎么打?
“我国之主亲至,令曰:抵抗者全堡诛戮!归顺者宽赦亲族!”
“继续顽抗的,不仅要族,而且还要以佛法镇之,使汝等先祖、子孙永世不得超生,永远做冥土幽魂!”
随着战事顺利,将兵与太子们愈发亲密,已经到了公然称呼太子为齐主的地步。
此刻他们纵马劝降,僧兵们手持禅杖,在底下摆开阵势作法,大声念诵。
纵然有周兵想要抵抗,但齐军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降维打击,很快击溃了周军的意志。
最终新城防也迅速攻克,投降者甚多,接近有两千人。
这是因为齐军虽然只有不到两万人,但全是精锐,原本达奚武设置这三防,目的就是互为犄角之势,危难时相互支援。
但三防总计兵力都达不到四千,支援的上限也就是五百,本身兵力就处于绝对劣势,何况还是出来和上万齐军野战?三处坞壁夺取的时间不超过半日,平均在两个时辰内就结束,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行军上。
斛律平嘿嘿笑着,他已年过七十,在征战女人和享受富贵上宝刀未老,但打仗已经懈怠了。
因此对跟随太子战斗的顺利,感到非常满意,原本太子帮他恢复了官位,他就感激不尽,想着为太子建立些功勋,不然不好意思。
谁知太子的军队素质极高,打仗又有章法,全然不似一个战场新手,他乐得跟这样的主子捡军功。
虽然因为贪污被免官出名,但又因此搭上太子这条线,斛律平感慨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他摩挲着下巴,想着大侄子的女儿似乎已经预定给了太子,可他家里也不是没有适龄的孙女呀。
简单地清理战场,点记军功,大约一个时辰后,高殷部再度出发,前往稷王城。
绛州这块地方就是周齐拉扯的主战场,其西就是玉壁,将三防拔除,就代表着齐国已经得了完整的新绛之地。
虽然日后周军也能回来争夺,但高殷会在玉壁附近设立新要塞,卡住他们进犯的路线,保护后方的领土。
三月八日,高殷所部到达稷王城,四日时间到达,比预定之日还早一日。
“我军略作休整,后日向柏谷城进发。”
虽然已经如此行军布阵,但张洁忍不住劝说:“太子,此举是不是冒险了些?”
“唔……你是说分兵?”
张洁点点头:“不如将乐城公与安德王两部唤回,巩固兵力,一举克敌。”
“你说得也有道理,但我另有打算。”
见张洁还没宽心的样子,高殷解释说:“汝不是武将,我特意为汝说明。我军一日拔龙头、大破五千周国甲骑,周军必闻风丧胆,不敢出城与我野战;既然如此,其即便有百万之众,又与独夫何异?”
“且我军此刻被周人误以为是至尊,率兵二十万,岂有兵多将广而不分路并行的道理?哪怕考虑到后勤粮道,也要分成数路,才能发挥兵力优势。当年邙山一战,太祖也是亲率十万军将左路,彭乐为右路大将,最终大破周军。”
二十万人要有二十万人的气焰,况且高洋这块牌子,就值得上五万大军,他向来都是亲自上阵的,嚣张至极,齐军不同样嚣张,就没有了他的风韵。
几万人缩成一团,号称自己是二十万大军,一点都不嚣张,周人根本不会信,反而觉得齐军是在虚张声势,倒让他们提升了士气。
一般军队会准备多出一些的旗帜,方便在战场上破损后更换,而清华军不仅带得更多,还在此时将它们全部取了出来,制造大军连绵的假象。
“此刻正当分兵广进,使周人以为我等真有二十万,要与其开启国级大战,一战定国运。其前部先锋已败,所以更会龟缩在城中,以稳妥为主。”
张洁忍不住说:“那也不该各分过万兵力,三千足矣。”
高殷摇头。
其实论起来,高殷手中的前锋营战力,远远超过分走的其他旗,五千前锋营实际上接近三万八旗的战力。
而周军的战力至少差了八旗两个档次,新府兵还要差三档,不差的那些已经死在邙山里了,除了少部分周国名将,齐军在野外就是吊着周军打,何况高殷还驻守在稷王城?
若是这种军队都在野战或守城战里战败了,那叫回侧路军队也没有用,还是趁早撤军的好。
反过来,若是侧路双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推进就会缓慢,不仅扮演高洋和二十万大军会显得笨拙,还会被周军抓住机会,主攻一路而击破,提升了士气。
所以给高孝瓘他们分匀足够的战力还是有必要的,周军又没有监控和雷达,不知道高殷这一路具体是多少人,还是要交锋后才能摸清底细。
这个时间,就是高孝瓘和斛律光夺取两边坞壁的时间,打扫干净绛郡,再请周军做客,来了就不要走。
这时候就可以重新集中兵力,进可以三方一齐猛攻,退可以高殷自己诱敌,重演韩陵之战,战略主动权完全掌握在齐军手中。
若是不分兵,带着四万军队,周军又不敢出来战,和他们大眼瞪小眼,旁边还有成群的坞壁群没有清理,这种情况下开打,比分兵更劣势。
张洁勉强接受了这种说法,他是文人,战场经验不多,对于军事的想象就是双方摆开营垒、互相挑战对耗,最好是一比一的数字消耗,然后哪边输的差不多了就败了。
这种呆板的想法,很容易被那些天才将领们偷袭,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只用了千骑就大破窦建德的十万夏军;唐灭东突厥之战,李靖率军夜袭阴山,前锋苏定方率两百骑兵,在浓雾掩护下衔枚疾进,突入可汗牙帐,吓得可汗连夜遁逃。
所谓的以弱胜强,本质上就是将战场分割成小块,弱小的一方在某一小块利用优势战力形成了区域碾压,进而扩散影响,打击敌军的整条防线,最终完成战胜敌人、统治战场的目标。
无数次战争都说明了,战局的关键在于战机,而天才将领能嗅出这缕命运的偏爱,优秀精锐的士卒能执行将领的命令,一旦把握战机,那就能迅速撕开敌军的防线。
战争是公式最灵活的数学题,盲目套过往解题思路,只会陷入僵化思维,最后被敌军所趁。
而士兵、器械乃至天气环境,都是解题的工具,这些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合时宜,宇文泰能在沙苑以一万之兵打败高欢的数十万大军,就是这个道理。
“全军用膳,休憩一日,着令飞骑去联络斛律明月、高孝瓘,准备攻打柏谷城。”
齐国与周国分别占据汾水北南,齐国偏北,周国偏南,所以高殷才会拔除周国的三防,又能继续往西驻扎进本国的稷王城内,稷王城往西七里,就是高欢城,当初高欢攻打玉壁的驻扎之地。
文侯镇在柏谷城,也就是柏壁的附近、新绛县的西南。
历史上,斛律光是先击破了柏谷城,随后又进拔了文侯镇,设立了栅栏而回归,之后又被周军抢了回去。
而现在加上高殷这支队伍,趁着周军怯战这段时间,迅速攻破这两地,就能打通这片要地,同时与斛律光汇合,重新组成三万大军。
下官依言而行,后日,大军向文侯镇进发,在此之前,高殷命人前往前面的周军营帐叫战。ru2029
u2029本来想写细一点,但好像太细了,之后加快进度,非主角的视角就不多给镜头了,准备在5~8章打完决战。
u2029
第一次写军事,如果有疏漏万望摘指。
u2029
u2029u2029u2029u2029
薛孤延大咧咧地感慨:“我以为当年高王背孤击虚,以五行六法攻城,已是世间攻城之极限,未曾想太子的智略更是深远,凡人无所及,给太子些许时间,兴许玉壁都能攻克啊!”
他说的话没有人反驳,众将都在心里点赞,太子在军略上的确智计百出,很有鬼点子,据他自己说是天授,无论是不是真的,他总能整活是事实。
有人惴惴不安地想起运输车队后面的首级,记完功后,太子也没有将他们丢弃或掩埋,反倒命人加以防腐,细细保存起来。
有人问起,太子只是发笑,神情诡异:“日后有大用,我将借亡魂,请百万冥军。”
这种话太渗人了,尤其他还是月光王,掌握天火与神雷,军中已有不少人为太子塑像,向其祈祷,这种与鬼神相连的话语,不仅让士兵敬畏有加,还给了他们充足的信心。
我们大齐天上地下都有人脉,周军怎么打?
“我国之主亲至,令曰:抵抗者全堡诛戮!归顺者宽赦亲族!”
“继续顽抗的,不仅要族,而且还要以佛法镇之,使汝等先祖、子孙永世不得超生,永远做冥土幽魂!”
随着战事顺利,将兵与太子们愈发亲密,已经到了公然称呼太子为齐主的地步。
此刻他们纵马劝降,僧兵们手持禅杖,在底下摆开阵势作法,大声念诵。
纵然有周兵想要抵抗,但齐军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降维打击,很快击溃了周军的意志。
最终新城防也迅速攻克,投降者甚多,接近有两千人。
这是因为齐军虽然只有不到两万人,但全是精锐,原本达奚武设置这三防,目的就是互为犄角之势,危难时相互支援。
但三防总计兵力都达不到四千,支援的上限也就是五百,本身兵力就处于绝对劣势,何况还是出来和上万齐军野战?三处坞壁夺取的时间不超过半日,平均在两个时辰内就结束,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行军上。
斛律平嘿嘿笑着,他已年过七十,在征战女人和享受富贵上宝刀未老,但打仗已经懈怠了。
因此对跟随太子战斗的顺利,感到非常满意,原本太子帮他恢复了官位,他就感激不尽,想着为太子建立些功勋,不然不好意思。
谁知太子的军队素质极高,打仗又有章法,全然不似一个战场新手,他乐得跟这样的主子捡军功。
虽然因为贪污被免官出名,但又因此搭上太子这条线,斛律平感慨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他摩挲着下巴,想着大侄子的女儿似乎已经预定给了太子,可他家里也不是没有适龄的孙女呀。
简单地清理战场,点记军功,大约一个时辰后,高殷部再度出发,前往稷王城。
绛州这块地方就是周齐拉扯的主战场,其西就是玉壁,将三防拔除,就代表着齐国已经得了完整的新绛之地。
虽然日后周军也能回来争夺,但高殷会在玉壁附近设立新要塞,卡住他们进犯的路线,保护后方的领土。
三月八日,高殷所部到达稷王城,四日时间到达,比预定之日还早一日。
“我军略作休整,后日向柏谷城进发。”
虽然已经如此行军布阵,但张洁忍不住劝说:“太子,此举是不是冒险了些?”
“唔……你是说分兵?”
张洁点点头:“不如将乐城公与安德王两部唤回,巩固兵力,一举克敌。”
“你说得也有道理,但我另有打算。”
见张洁还没宽心的样子,高殷解释说:“汝不是武将,我特意为汝说明。我军一日拔龙头、大破五千周国甲骑,周军必闻风丧胆,不敢出城与我野战;既然如此,其即便有百万之众,又与独夫何异?”
“且我军此刻被周人误以为是至尊,率兵二十万,岂有兵多将广而不分路并行的道理?哪怕考虑到后勤粮道,也要分成数路,才能发挥兵力优势。当年邙山一战,太祖也是亲率十万军将左路,彭乐为右路大将,最终大破周军。”
二十万人要有二十万人的气焰,况且高洋这块牌子,就值得上五万大军,他向来都是亲自上阵的,嚣张至极,齐军不同样嚣张,就没有了他的风韵。
几万人缩成一团,号称自己是二十万大军,一点都不嚣张,周人根本不会信,反而觉得齐军是在虚张声势,倒让他们提升了士气。
一般军队会准备多出一些的旗帜,方便在战场上破损后更换,而清华军不仅带得更多,还在此时将它们全部取了出来,制造大军连绵的假象。
“此刻正当分兵广进,使周人以为我等真有二十万,要与其开启国级大战,一战定国运。其前部先锋已败,所以更会龟缩在城中,以稳妥为主。”
张洁忍不住说:“那也不该各分过万兵力,三千足矣。”
高殷摇头。
其实论起来,高殷手中的前锋营战力,远远超过分走的其他旗,五千前锋营实际上接近三万八旗的战力。
而周军的战力至少差了八旗两个档次,新府兵还要差三档,不差的那些已经死在邙山里了,除了少部分周国名将,齐军在野外就是吊着周军打,何况高殷还驻守在稷王城?
若是这种军队都在野战或守城战里战败了,那叫回侧路军队也没有用,还是趁早撤军的好。
反过来,若是侧路双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推进就会缓慢,不仅扮演高洋和二十万大军会显得笨拙,还会被周军抓住机会,主攻一路而击破,提升了士气。
所以给高孝瓘他们分匀足够的战力还是有必要的,周军又没有监控和雷达,不知道高殷这一路具体是多少人,还是要交锋后才能摸清底细。
这个时间,就是高孝瓘和斛律光夺取两边坞壁的时间,打扫干净绛郡,再请周军做客,来了就不要走。
这时候就可以重新集中兵力,进可以三方一齐猛攻,退可以高殷自己诱敌,重演韩陵之战,战略主动权完全掌握在齐军手中。
若是不分兵,带着四万军队,周军又不敢出来战,和他们大眼瞪小眼,旁边还有成群的坞壁群没有清理,这种情况下开打,比分兵更劣势。
张洁勉强接受了这种说法,他是文人,战场经验不多,对于军事的想象就是双方摆开营垒、互相挑战对耗,最好是一比一的数字消耗,然后哪边输的差不多了就败了。
这种呆板的想法,很容易被那些天才将领们偷袭,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只用了千骑就大破窦建德的十万夏军;唐灭东突厥之战,李靖率军夜袭阴山,前锋苏定方率两百骑兵,在浓雾掩护下衔枚疾进,突入可汗牙帐,吓得可汗连夜遁逃。
所谓的以弱胜强,本质上就是将战场分割成小块,弱小的一方在某一小块利用优势战力形成了区域碾压,进而扩散影响,打击敌军的整条防线,最终完成战胜敌人、统治战场的目标。
无数次战争都说明了,战局的关键在于战机,而天才将领能嗅出这缕命运的偏爱,优秀精锐的士卒能执行将领的命令,一旦把握战机,那就能迅速撕开敌军的防线。
战争是公式最灵活的数学题,盲目套过往解题思路,只会陷入僵化思维,最后被敌军所趁。
而士兵、器械乃至天气环境,都是解题的工具,这些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合时宜,宇文泰能在沙苑以一万之兵打败高欢的数十万大军,就是这个道理。
“全军用膳,休憩一日,着令飞骑去联络斛律明月、高孝瓘,准备攻打柏谷城。”
齐国与周国分别占据汾水北南,齐国偏北,周国偏南,所以高殷才会拔除周国的三防,又能继续往西驻扎进本国的稷王城内,稷王城往西七里,就是高欢城,当初高欢攻打玉壁的驻扎之地。
文侯镇在柏谷城,也就是柏壁的附近、新绛县的西南。
历史上,斛律光是先击破了柏谷城,随后又进拔了文侯镇,设立了栅栏而回归,之后又被周军抢了回去。
而现在加上高殷这支队伍,趁着周军怯战这段时间,迅速攻破这两地,就能打通这片要地,同时与斛律光汇合,重新组成三万大军。
下官依言而行,后日,大军向文侯镇进发,在此之前,高殷命人前往前面的周军营帐叫战。ru2029
u2029本来想写细一点,但好像太细了,之后加快进度,非主角的视角就不多给镜头了,准备在5~8章打完决战。
u2029
第一次写军事,如果有疏漏万望摘指。
u2029
u2029u2029u2029u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