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登基-《北齐:家父文宣帝》

  天保十年十月十四日,晋阳宫。

  黄青为主的五色牙旗随风舞动,全副武装的精悍甲士在其间若隐若现,很快凝结为一阵铁壁,拱卫着宫城与它的主人。

  以领军大将军高归彦为首的将领们身着绛红色武弁服与两裆铠,手持斧钺弓箭刀槊等兵器,有规律的巡逻游走,神色毅重,目光如电。

  左右羽林郎十二队,左右武贲十队,直从武贲六队,募员武贲二队、强弩二队,以及持钑队、铤槊队、长刀队、细仗队,楯铩队、雄戟队、格兽队、赤氅队、角抵队、羽林队、步游荡队、马游荡队,一共四十八卫队充当宫城的警戒。

  尚书令杨愔、右仆射高德政、左仆射高湜、太师斛律金、司空高浟、大司马高演、六州大都督段韶乘坐三公和王爵专用的朱色高车,排列仪仗,率领文武百官到门下,捧着策书走到指定的位置。

  魏收、邢邵等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同样乘车跟随,人不说话,但马牛不会闭嘴,加之车轮的滚动,一时间煊赫连天,热闹非凡。

  等他们落车、按品阶站好位置,已经是辰时四刻,天已经放亮,而且已经放出热量,即便是十月,也难以阻挡太阳的直射,三公和王爵有着礼仪规制赐予的伞盖和团扇遮蔽,那些普通臣子就只能偷偷抹去热汗了。

  曲声悠扬,鼓乐齐鸣,身穿绯色袍衫的仪仗队踏着乐舞步入,众臣便知道新君已经到了,连忙收拾行头,表现出忠诚的仪态。

  人未出现,权力的排场已如潮水般铺开,无数的武官、侍卫涌入晋阳宫,官员们需要极力观察,才能从人潮中瞥见那一抹幼小而庄重的身影:

  高殷头戴平冕,身穿九图衮服,绛色的膝裤,腰间系着玉佩和玉具剑。

  中书舍人李文思、李湛、封孝琰等,或手持远游三梁冠,或捧着皇太子玺,刘桃枝、陈山提等武官侍从陪护高殷,武威、熊渠、鹰扬三队守卫在左右,身后还有着高睿、高长恭、高延宗等大都督府属臣随同出入。

  有人心神微颤,正要喊话,却被一旁侍卫严肃的目光所制止,悻悻然地看向一旁的诸宗王,特别是常山王,以他们的神情为乐。

  高演面色如常,甚至有称赞之色,像是真心为侄儿的兴盛而喜悦。

  侍官唱名,群臣跪迎新君,高殷在车驾上微微颌首,三公出列,与高殷行礼,高殷还礼。

  礼官引导新君与三公,群臣相随,诸人走入晋阳宫的庭中,侍中燕子献捧着策书,祠部尚书郑颐捧着天子御玺,从东西宫角走出,在礼官的引导下,恭恭敬敬地前进着,每一步都是他们的前途,只要正确的、不出差错的走下去,就能走出光明来。

  庭中早已搭建好了高大的祭台,高殷在台下止步,礼让策书和御玺,等它们被送上去,已经在高台上就位的齐绍昂首挺胸,高声宣告:

  “大行皇帝龙驭上宾,奄弃万国,紫微晦暗,山河同悲。然国祚不可倾,神器不可悬,当速立新君,政厘万姓!”

  “皇嗣主殷,天姿英睿,仁孝性成,此社稷之福也。监国定律,匡正朝法;率军出讨,西贼震怖。心奉先志,思弘大训,士民称颂,可堪为统!”

  “今奉先帝遗命,授嗣主传国玉玺,临登大宝,以安社稷!”

  仪仗吹奏鼓角,群臣跪下行礼,口呼:“宗社神器,须有所归!万幸颙颙,思崇明圣,天意人事,不可固违。伏惟殿下顺其乐推,即皇帝位,承天景命,抚育万方!”

  百人呼喝,如雷贯耳,传扬宫廷,声震云霄。

  即便早就知道结局,但所有人依然惴惴不安,似乎真的有神灵,还有死去的至尊,在冥冥之中窥探着。

  历史会铭记这一刻,想到这些,所有人的呼吸都变得轻微,只怕惹怒上天。

  “予恐不德,罔敢袛承!”

  高殷深吸一口气,走完该走的流程,依礼推辞。

  三公一个个出面,将高殷劝说回去,随后一齐出面,接着再是宗室诸王出面劝谏,如此六次,辞情急切,高殷不得已,最终点点头:

  “如此,当敬顺群臣之请!”

  高殷向着邺都与太庙的方向,各拜了两次,迈步登上祭台,随着他一同上台的是封孝琰和裴讷之,封孝琰交还皇太子玺,齐绍接过,裴讷之再交还当初高殷被册封为太子的册书,韩宝业接过。

  随后燕子献与郑颐跪下,捧起御玺和策书,高殷接过策书,将之递给封孝琰,随后捧起御玺。

  御玺共有八枚,前六分别是“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

  前三枚用白玉所制,分别用于平日下诏书、给诸王写信,以及调用虎符、征调军队和征召各州刺史。

  后三枚用黄金所制,分别用于册立藩国、向外国发信,以及对外出兵、祭祀鬼神。

  此外的两枚,一枚封禅专用,另一枚就是大名鼎鼎的传国玉玺,拥有它的国家,可以自豪的宣称自己是天命之国。

  高殷将传国玉玺捧起,它曾经被嬴政拥有过,随后是刘邦、王莽、刘秀、袁术、曹操、司马炎……

  现如今,落到了他父亲高洋的手中,又被自己所继承,就连他的爷爷高欢和大伯高澄都没有机会拥有。

  这不是天命是什么!

  高殷骤然兴奋起来,仿佛玉玺真是一个仙器,强大的力量源源不断地从中涌出,加诸其身。

  无限的自信与倨傲在胸膛膨胀,他的大脑却越发清明,清楚地知道要说哪些话:

  “孤闻圣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时。知皇灵睠命,不敢违而去之;知历数所归,不获已而当之。在昔帝王,靡不由斯而有天下者也。”

  “乃者边垂摇荡,天未悔祸,黑獭乱常,群凶尚扇。圣皇奄弃万国,群工卿士佥曰:‘孝莫大于继德,功莫盛于中兴。’”

  “孤虽愚鲁,务以大者,本其孝乎。须安兆庶之心,敬顺群臣之请,乃以十月癸卯,即皇帝位于晋阳,所司择日昭告上帝!”

  “呜呼!休兹知恤,鲜哉!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贲若草木,兆民允殖。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呜呼!尚克时忱,乃亦有终!”

  “朕以薄德,谬当重位,既展承天之礼,宜覃率士之泽,可大赦天下;内外百官普加泛级,亡官失爵,听复资品!”

  燕、郑起身,他们高举双臂,掌心向天,如同托起万钧之重;

  接着面向北方,满朝文武在这一刻被二人牵引,急忙将笏板插在腰带上,跟着面向北方,一同跪下:“万岁!万岁!!”

  忽然起来的爆喝混入其中:“万万岁!!!”

  禁卫们加入了这场狂欢,吓了百官一跳,他们声嘶力竭,像是要让至尊听见一样,倾尽全力地咆哮着,呼啸直冲云霄。

  殿门因为共鸣而颤动,殿外持戟卫士亦为之一震,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这山呼海啸的朝拜之声,似乎冥冥中真有天意,百官忍不住,用敬畏的目光,向着祭台上那最年幼又最尊贵的少年看去。

  高殷目光迷离,原身可做不到这一点,这全靠他自己的努力。

  从此刻开始,他就是大齐的皇帝、亿兆子民的君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