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请用。”
阿史那皇后笑盈盈地敬酒,齐帝高殷与其碰杯,眼眸温柔似水。
“臣等谨奉觞上寿,敬祝至尊、皇后,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手持酒盏行礼,顺着高殷的动作一同饮毕,人人面色含笑,一派喜气。
高殷拍拍手,臣子们只以为是舞姬,没想到是数百名士兵进入殿庭,由牒云吐延率领,众勋贵顿时面色急变,有人手中的酒盏还掉了下来。
“勿惊!勿惊!”
高殷起身,压下诸人的恐惧,随意拉起一名臣子,走到那些士兵之间,有晋阳的兵马,有八旗士兵,甚至还有突厥人。
“朕知道晋阳是我齐西部的边防重镇,也是征讨周国的基地。”
高殷笑呵呵地对臣子解释着:“自古草原与中国,各有盛衰,像轩辕一样善用五兵,就能驱逐敌人;周宣王驱使方叔、召虎,也能克敌制胜于太原。”
“汉、晋之君平时不让士兵们练习武艺,而后五胡来犯,没有能抵抗的,最终遗弃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所以今天,特意挑选了几处不同的兵马,一是多加熟悉,操练,入我大齐都是齐国子民,将来一起作战,同生共死,不熟悉怎么能行呢?二来,也是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中原得突厥之战术,突厥习中原之兵法,岂不是互相补足,共同进步吗!”
“朕现在不让你们挖水池、修苑林,花出许多奢侈的费用,而是让你们练习射箭骑马,让你们保持战斗力,让我大齐劲旅无敌于天下;而朕呢,也把那些钱给省下来——你们都要努力啊!要让我有个好理由给你们赏赐,升官加爵!”
这是高殷说过最通俗的话,被他揪着的贺拔仁连连点头:“是,是,至尊说得有理!”
其他臣子也安心了,原来至尊不是要对他们动手,倒是乐得看贺拔仁被至尊抓着,遍览众兵。
逛了好一阵,高殷才玩够了,带着贺拔仁往回走。一个快六十岁的老将,被十四岁的新君抓着,新君走得又急又快,贺拔仁还要仔细跟着才免得摔倒,或是牵连到兴致勃勃的新君,这幅场面怎么看怎么滑稽。
不过在众人的眼中,这也算是恩宠,所以贺拔仁也不好发怒,只得小心翼翼地跟着,直回到臣僚当中,才脱离了高殷的魔爪。
“来,给各位公卿大臣表演看看,练得好的,朕当即有赏!”
众将士听令,桀骜的突厥人闻得出谁是猛士,虽然让他们演武,可一旁守候拱卫皇帝的,随便出来一个都能乱杀他们,因此不敢造作,乖乖遵从齐帝之意。
高殷携带着郁蓝前往阁楼,在楼上燃起灯火,上揽明月,下阅勇士。
晋阳多是武臣,面对演武,本能地欣赏、叫好起来,全然不知顶楼的新君和皇后正你侬我侬,侬得水漫金山、云山雾绕。
底下的士兵不敢直面皇帝,恭谨地展示武艺,权力增添了更多情趣,让帝后的体验更加刺激。
高殷选择的武人成分复杂,赏赐倒不拘一格,凡是听到楼下臣子们叫好的声音,亦或是自己看中了欣赏的人才,就会从楼上丢弓刀、布帛到地毯上,由侍官们捡起,再赐予一杯酒,武官行礼、饮酒、谢恩后收下赏赐的财物。
最后留下表现得最佳的十名武官,叫上阁楼来,一旁站满了端着盘子的侍官,武臣们跪拜行礼,高殷让侍官们过来,盘子中装载着的是印绶:“尔等之表现卓越非凡,希望将来能为国家立功,朕对你们有着这份期待。”
高殷拿起印绶,亲自系在他们腰上:“无有官职者,朕授予武骑常侍、殿中将军或司马督一职,有武官者,官升一级,望你们不要辜负这份封赏,日后尽心用命!”
“诺!”
武官们神色激动,圣王天子亲赐的官禄,令他们倍感荣耀。
这批人中有晋阳子弟、有天策小将,甚至有突厥人,但这一刻起他们获得了新的联系,共同的荣誉感将他们缠绕在一起,最终推动他们向帝王展现自己的价值。
高殷忽然想起清末的侍卫值夜班,紫禁城的夜晚非常难熬,侍卫们又冷又饿,是慈禧给他们送了饮食,而且不止送了一次,经常让御厨给他们做足量的宵夜,许多侍卫都被感动到了,后来还有一个叫张勋的军官为此而拥护溥仪复辟大清。
“赐酒。”
高殷让人拿来整壶,皇后倒酒,自己用盏来接,亲自递到每个武臣的手中。
“至尊……”
有人生受不住,捧着碗,跪在地上,感动得哭了。
“喝吧!厮杀汉怎能不饮酒!”
高殷大笑,帝王站的位置实在是太高了,高到他微微低头,多看了两眼,就有人因为得了圣眷而激动。
待送诸武臣下去,高殷又招来韩宝业与牒云吐延,小声吩咐:“记得,今晚来表演的武士,每人都要给予一匹绢、一匹布、钱三百,还有配给两壶酒和肉菜各一份。”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经常设宴,负担也很沉重。
韩宝业没敢多说,跟随牒云吐延默默领命而去,至尊派了禁卫领队一同行动,敢吞没这种钱,是会死的。
高殷回到殿内,继续款待众臣,不得不说,练武这条路子颇能得到晋阳臣党的认同,至少他们不抗拒这一套,毕竟都是从沙场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总比讲汉人那套文绉绉的好。
勋贵们也见识到了高殷要培植新将领的打算,这对他们未必不是好事,因为这些人里也有勋贵们的子弟,再加新至尊对勋贵们的许诺,看来天保的恶政,要在新帝这里走回正轨了。
果不其然,至尊又饮了一些酒,面色带着潮红,兴奋地说着:“诸卿披坚执锐,为我大齐开基立业,舍生忘死,朕都看在眼里。每每想到各位率领着将士血染征袍,未尝不感念股肱之劳。今已登临大宝,自当酬答勋臣,以彰社稷之公、君臣之义。”
这开篇的话就说得让勋贵们极为舒服,捋着胡须,颇为得意。
“然爵禄乃国之重器,不可轻授。朕初承大统,尤需慎之再慎,务使功赏相称,名实相符。故已敕令尚书省详核军功政绩,待考订分明,再行封赏,以昭公允。”
这时候话题就有些变味了,但还算合理。
“至于财帛之赐……唉,前些年是什么情况,诸卿皆知,如今府库未盈,黎元待哺。”
有的臣子已经听明白了,合着是一顿宴席就打发他们了,顿时有些不悦。
皇帝们喜欢设宴,除了自己享乐,主要还是宴请诸王公卿,对他们进行赏赐。这是在爵禄不够或不愿给的情况下,特别是天下未定时常用的褒奖手段,也是臣子们重要的收入来源。
场中的气氛为之一凝,勋贵们端起酒杯,假借饮酒掩盖自己失望的表情。
这些人当然被宫中的眼线记下了,但高殷也无奈,他老子确实败了家底,高殷自己倒是有钱,但这些钱是要拿来整军备武的,肯定不能赏到眼前这帮人身上,谁知道哪条是白眼狼呢?没准都是。
所以还是苦一苦百姓吧,骂名自己来担。
“当以节俭为先,待国用丰足,再行厚赏……朕本以为如此,然而众卿之功,实在难忘,赤诚忠心,朕岂能无报?先君更是嘱托朕,要谨记众卿匡扶之义,因此朕才下了这个决定。”
听事情还有回转,勋贵们放下酒盏,开始静听。
“以百僚供费不足,与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应付天保末年,国家府库资用不足,甚至要停止百官俸禄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发生,高殷想了一个新办法,那就是“公廨钱”,也就是官府借贷。
此时国家各地都有放债的现象,而且通常都是高利贷,那既然是高利贷,为什么官府不能放呢?还有哪家的钱比朝廷多,拳头又比朝廷大呢?
因此高殷从国库拨出一笔专款,号做“公廨本钱”,这笔钱就分拨给各部门诸司,作为本金,让他们凭本事去放贷,放到多少、收回多少都是本事,而高殷则居中调配,收取固定的利息。
比如他放出一万匹绢,那就预定收回一万一千匹绢,一百万的钱,就收一百一十万回本,至于放出去,臣下各部门能收回两万还是三万,他就不多要了,只要这固定的一成利息。
而每个领取本金的部门也就有任务,要搞到至少的十一成利,多的就是他们自己的——只要官员有着权力,而没有良心的阻碍,那这就很轻松了。
“当然,这么一件事情,也需要主官来管着,我打算设立‘公廨典史’来主管此事务,每个衙署再设立一名‘捉钱令史’,专门负责各衙署的公廨事务,以充诸司、国库之用。”
高殷目光沉静,缓缓扫过殿中诸臣,唇角含着若有似无的笑意:“诸卿以为朕这番思量,可还妥当?”
阿史那皇后笑盈盈地敬酒,齐帝高殷与其碰杯,眼眸温柔似水。
“臣等谨奉觞上寿,敬祝至尊、皇后,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手持酒盏行礼,顺着高殷的动作一同饮毕,人人面色含笑,一派喜气。
高殷拍拍手,臣子们只以为是舞姬,没想到是数百名士兵进入殿庭,由牒云吐延率领,众勋贵顿时面色急变,有人手中的酒盏还掉了下来。
“勿惊!勿惊!”
高殷起身,压下诸人的恐惧,随意拉起一名臣子,走到那些士兵之间,有晋阳的兵马,有八旗士兵,甚至还有突厥人。
“朕知道晋阳是我齐西部的边防重镇,也是征讨周国的基地。”
高殷笑呵呵地对臣子解释着:“自古草原与中国,各有盛衰,像轩辕一样善用五兵,就能驱逐敌人;周宣王驱使方叔、召虎,也能克敌制胜于太原。”
“汉、晋之君平时不让士兵们练习武艺,而后五胡来犯,没有能抵抗的,最终遗弃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所以今天,特意挑选了几处不同的兵马,一是多加熟悉,操练,入我大齐都是齐国子民,将来一起作战,同生共死,不熟悉怎么能行呢?二来,也是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中原得突厥之战术,突厥习中原之兵法,岂不是互相补足,共同进步吗!”
“朕现在不让你们挖水池、修苑林,花出许多奢侈的费用,而是让你们练习射箭骑马,让你们保持战斗力,让我大齐劲旅无敌于天下;而朕呢,也把那些钱给省下来——你们都要努力啊!要让我有个好理由给你们赏赐,升官加爵!”
这是高殷说过最通俗的话,被他揪着的贺拔仁连连点头:“是,是,至尊说得有理!”
其他臣子也安心了,原来至尊不是要对他们动手,倒是乐得看贺拔仁被至尊抓着,遍览众兵。
逛了好一阵,高殷才玩够了,带着贺拔仁往回走。一个快六十岁的老将,被十四岁的新君抓着,新君走得又急又快,贺拔仁还要仔细跟着才免得摔倒,或是牵连到兴致勃勃的新君,这幅场面怎么看怎么滑稽。
不过在众人的眼中,这也算是恩宠,所以贺拔仁也不好发怒,只得小心翼翼地跟着,直回到臣僚当中,才脱离了高殷的魔爪。
“来,给各位公卿大臣表演看看,练得好的,朕当即有赏!”
众将士听令,桀骜的突厥人闻得出谁是猛士,虽然让他们演武,可一旁守候拱卫皇帝的,随便出来一个都能乱杀他们,因此不敢造作,乖乖遵从齐帝之意。
高殷携带着郁蓝前往阁楼,在楼上燃起灯火,上揽明月,下阅勇士。
晋阳多是武臣,面对演武,本能地欣赏、叫好起来,全然不知顶楼的新君和皇后正你侬我侬,侬得水漫金山、云山雾绕。
底下的士兵不敢直面皇帝,恭谨地展示武艺,权力增添了更多情趣,让帝后的体验更加刺激。
高殷选择的武人成分复杂,赏赐倒不拘一格,凡是听到楼下臣子们叫好的声音,亦或是自己看中了欣赏的人才,就会从楼上丢弓刀、布帛到地毯上,由侍官们捡起,再赐予一杯酒,武官行礼、饮酒、谢恩后收下赏赐的财物。
最后留下表现得最佳的十名武官,叫上阁楼来,一旁站满了端着盘子的侍官,武臣们跪拜行礼,高殷让侍官们过来,盘子中装载着的是印绶:“尔等之表现卓越非凡,希望将来能为国家立功,朕对你们有着这份期待。”
高殷拿起印绶,亲自系在他们腰上:“无有官职者,朕授予武骑常侍、殿中将军或司马督一职,有武官者,官升一级,望你们不要辜负这份封赏,日后尽心用命!”
“诺!”
武官们神色激动,圣王天子亲赐的官禄,令他们倍感荣耀。
这批人中有晋阳子弟、有天策小将,甚至有突厥人,但这一刻起他们获得了新的联系,共同的荣誉感将他们缠绕在一起,最终推动他们向帝王展现自己的价值。
高殷忽然想起清末的侍卫值夜班,紫禁城的夜晚非常难熬,侍卫们又冷又饿,是慈禧给他们送了饮食,而且不止送了一次,经常让御厨给他们做足量的宵夜,许多侍卫都被感动到了,后来还有一个叫张勋的军官为此而拥护溥仪复辟大清。
“赐酒。”
高殷让人拿来整壶,皇后倒酒,自己用盏来接,亲自递到每个武臣的手中。
“至尊……”
有人生受不住,捧着碗,跪在地上,感动得哭了。
“喝吧!厮杀汉怎能不饮酒!”
高殷大笑,帝王站的位置实在是太高了,高到他微微低头,多看了两眼,就有人因为得了圣眷而激动。
待送诸武臣下去,高殷又招来韩宝业与牒云吐延,小声吩咐:“记得,今晚来表演的武士,每人都要给予一匹绢、一匹布、钱三百,还有配给两壶酒和肉菜各一份。”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经常设宴,负担也很沉重。
韩宝业没敢多说,跟随牒云吐延默默领命而去,至尊派了禁卫领队一同行动,敢吞没这种钱,是会死的。
高殷回到殿内,继续款待众臣,不得不说,练武这条路子颇能得到晋阳臣党的认同,至少他们不抗拒这一套,毕竟都是从沙场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总比讲汉人那套文绉绉的好。
勋贵们也见识到了高殷要培植新将领的打算,这对他们未必不是好事,因为这些人里也有勋贵们的子弟,再加新至尊对勋贵们的许诺,看来天保的恶政,要在新帝这里走回正轨了。
果不其然,至尊又饮了一些酒,面色带着潮红,兴奋地说着:“诸卿披坚执锐,为我大齐开基立业,舍生忘死,朕都看在眼里。每每想到各位率领着将士血染征袍,未尝不感念股肱之劳。今已登临大宝,自当酬答勋臣,以彰社稷之公、君臣之义。”
这开篇的话就说得让勋贵们极为舒服,捋着胡须,颇为得意。
“然爵禄乃国之重器,不可轻授。朕初承大统,尤需慎之再慎,务使功赏相称,名实相符。故已敕令尚书省详核军功政绩,待考订分明,再行封赏,以昭公允。”
这时候话题就有些变味了,但还算合理。
“至于财帛之赐……唉,前些年是什么情况,诸卿皆知,如今府库未盈,黎元待哺。”
有的臣子已经听明白了,合着是一顿宴席就打发他们了,顿时有些不悦。
皇帝们喜欢设宴,除了自己享乐,主要还是宴请诸王公卿,对他们进行赏赐。这是在爵禄不够或不愿给的情况下,特别是天下未定时常用的褒奖手段,也是臣子们重要的收入来源。
场中的气氛为之一凝,勋贵们端起酒杯,假借饮酒掩盖自己失望的表情。
这些人当然被宫中的眼线记下了,但高殷也无奈,他老子确实败了家底,高殷自己倒是有钱,但这些钱是要拿来整军备武的,肯定不能赏到眼前这帮人身上,谁知道哪条是白眼狼呢?没准都是。
所以还是苦一苦百姓吧,骂名自己来担。
“当以节俭为先,待国用丰足,再行厚赏……朕本以为如此,然而众卿之功,实在难忘,赤诚忠心,朕岂能无报?先君更是嘱托朕,要谨记众卿匡扶之义,因此朕才下了这个决定。”
听事情还有回转,勋贵们放下酒盏,开始静听。
“以百僚供费不足,与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应付天保末年,国家府库资用不足,甚至要停止百官俸禄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发生,高殷想了一个新办法,那就是“公廨钱”,也就是官府借贷。
此时国家各地都有放债的现象,而且通常都是高利贷,那既然是高利贷,为什么官府不能放呢?还有哪家的钱比朝廷多,拳头又比朝廷大呢?
因此高殷从国库拨出一笔专款,号做“公廨本钱”,这笔钱就分拨给各部门诸司,作为本金,让他们凭本事去放贷,放到多少、收回多少都是本事,而高殷则居中调配,收取固定的利息。
比如他放出一万匹绢,那就预定收回一万一千匹绢,一百万的钱,就收一百一十万回本,至于放出去,臣下各部门能收回两万还是三万,他就不多要了,只要这固定的一成利息。
而每个领取本金的部门也就有任务,要搞到至少的十一成利,多的就是他们自己的——只要官员有着权力,而没有良心的阻碍,那这就很轻松了。
“当然,这么一件事情,也需要主官来管着,我打算设立‘公廨典史’来主管此事务,每个衙署再设立一名‘捉钱令史’,专门负责各衙署的公廨事务,以充诸司、国库之用。”
高殷目光沉静,缓缓扫过殿中诸臣,唇角含着若有似无的笑意:“诸卿以为朕这番思量,可还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