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讨陈-《北齐:家父文宣帝》

  “至尊,您也该、该回去了。”

  段华秀气喘吁吁地劝说,今日的高殷不知道发了什么疯,激情更胜往昔,她差一点就要出声讨饶。

  “姨姊是厌倦我了?”

  高殷揽着她的腰,轻嗅发梢,段华秀摇摇头:“哪里会有这种事?只是怕皇后不开心呢。”

  “不会,我哄好了,应该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会生气的。而且我们的事情,她也知道了。”

  高殷极力伸展身体,脚趾扣在对方的脚背上。

  和段华秀比较身高,这是他近段时间的爱好,如果能高过段华秀,就会有一种能够保护对方的感觉。

  段华秀并不意外,只是欲言又止。

  “母后那边……等局势稳定下来,我再和她说。”

  高殷知道她的心事,揉搓她的面庞,应该再有两年,就能高过段华秀了:“现在重要的是姨姊,我可不想浪费一点时间,您说是吗?”

  “之前怎么看不出来,你、嗯……”

  从段华秀那儿出来,高殷神清气爽。

  年轻的新君上朝时步履生风、充满朝气,英昂的氛围游荡在朝堂间,使肃立的百官眼前一亮,略微驱散了天保的暮气。

  殿前领班的高睿为新君气度所折服,面容却波澜未起,待侍从官唱令,便汇报起近日的庶务,宣读尚书的奏文,由高殷亲自做出决断。

  其实这些事情高睿处理得很好,而且他是高洋指定的新君辅佐,又与晋阳军方有所联系,考虑到还是宗王,给予辅政大臣的职责过于大了,很容易生出萧鸾故事,因此才没下遗诏令他辅政——包括高演同样如此。

  目前高睿是高殷在宗室内可以信赖的第一重臣,有些接近于曹魏的曹真。

  他本人的性格也忠贞朴实,到现在仍旧是忠心辅佐于高殷,妥帖地完成交付的事务,又没有表现出膨胀的权力欲,实在是国家的栋梁。

  晋阳交给他坐镇,高殷也算放心。

  “荆州的梁国有了新情况。”

  如今西梁已经被打崩,虽然周国在襄阳的边地重新设置了郡县安置萧詧残党,但萧詧之流已经不能代表旧梁了,这个称呼,只针对于齐国控制的天启萧庄政权:“陈氏主薨,梁王听闻这个消息,便与其大将军谋划出兵讨伐陈氏,希望我国能给予协力,为其应援。”

  高殷看了王琳的奏书,言辞恳切,倒是没有被消灭西梁给冲昏头脑,反过来说,这也是他的大野心所在。

  齐国除了物资,还给予了萧庄这个梁帝的名分,但本质上是王琳在统治着湘郢之地,萧庄是他好用的棋子。

  如今梁室算是一统,萧庄的重要性就更加提升了,在打爆整个扬州、取代陈氏之前,王琳是不会放弃这个吉祥物的。

  现在大家各取所需,结成同盟,齐国强盛、萧梁弱小,因此齐国被奉为宗主国,但天启政权的独立性很强。

  如果王琳消灭了陈国,渡过了前期的危险,那么势必就要和齐国翻脸;亦或者周国足够拉拢,讨好他,也可能会让他变得反复。

  不过总得来说,大家现在仍是盟友,当然是越团结越好,总不能做出孙权吕蒙那种背信弃义撕毁盟约的蠢事。

  王琳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书信内极为客气,请求的物资并不多,只是希望齐国能派出军队协助,同时允许自己进入齐国之地,他没有明说自己要驻扎在哪个地方,但多半是齐国所有的淮南。

  宣德殿上的臣子面面相觑,理论上是不应该给予的,毕竟梁军是外臣,但更高的理论上,齐国也是他们的宗主国,那么诸侯的军队通行齐国领地,也不是没有道理。

  淮南之地也不是齐人心中的自家领土,未来陈国北伐,齐国诸将不救援,坐视寿阳被攻陷,韩凤还说“他家物,从他去”,对于丢弃淮南没什么心理包袱——那时淮南已经在齐国手下经营有十年之久了,仍是不太上心,甚至于赋税都不怎么收。

  诸臣各有私心,此前齐军在建康已经战败过,如果再来一仗,那新君的威望将受到打击,会比当年天保之时还要重;而且虽然淮南不重要,但允许王琳军队通行,还是会折损威严的。

  一时间有支持者,有反对者,支持的未必忠心,反对的或许谋国,群臣纷扰,也让高殷看见了齐国复杂的政治生态。

  对于这种生态,要做的就是用威望给予压制和打击,首先就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培养威望。

  看在王琳态度恭顺的面子上,高殷也不介意对他多行赏赐、称赞有加,并在不冒犯他权威的情况下,给予他一些军事建议。

  “先通知他先帝已崩,是为太祖,让他服丧三日。”

  高殷靠着椅背,手指轻点太阳穴:“随后说……配合他打击陈国也是可以,但不可与敌军久持。他刚刚拿下江陵,正应该巩固疆土,如今趁着陈氏新丧之时夺取一些领土、展示军威就足够了。”

  “若打着一战灭陈的心思,反倒让陈国诸人为了生存举力顽抗,恐怕到时候,两军会相持不下。若周国再因稷山之败,打算在荆州找回场子,那他可就进退不得了。”

  这番分析不无道理,斛律光等北将心下觉得大差不差,但他们不参与淮南军事的讨论,其他臣子纷纷出言附和:

  “至尊明鉴。”

  “圣言凿凿,臣等膺服。”

  高睿记下前言,随后发问:“若差遣将领,不知尊意何人?”

  “朕看赵州刺史慕容俨就可以,任命他为主将,升为扬州道行台、使持节,率领二万淮南军前去接应王琳。”

  高殷的话引起臣下一片议论,主要是慕容俨这家伙既抽象又倒霉。

  慕容俨如今五十一岁,标准的老将,此前就有着能攻善守的战绩,确实有着才干,忠勇也过人。当初镇守郢城,能够根据情势阻碍梁军,后来梁军设置荻洪切断通信,把郢变成孤城,城内人心惶惶,慕容俨就率领众人去神祠祈祷,接着夜里就刮起大风吹掉了荻洪。

  之后梁军又设置铁索,这次更夸张,连着吹掉了三次,郢城守军大喜,觉得有神相助,后来梁军又增添了五万大军,慕容俨率领守军硬是鏖战到天明,把梁军击退,甚至出城追斩了梁将,梁军以千金求赎首级,慕容俨也不卖。

  后面梁军卷土重来,郢城粮食缺少,粮运阻绝,慕容俨就煮槐楮、桑叶乃至水萍、葛艾,以及靴子皮带充饥,要是城里死人,那更是加餐了,留着骨头是俨子最大的温柔,张巡都要叫他祖师爷。

  这种情况下慕容俨的军队仍旧号令严明,功必赏过必罚,士兵们也愿意和他共苦,从天保六年正月守到六月份,半年时间,愣是没有一个人投降或献城,一直打到梁国主动和齐国求和,郢城也没有被攻下。

  这一仗打完,慕容俨身形改变,高洋都认不出来了,说“古代的忠烈之士没有超过你的”,慕容俨的回答则是“臣恃陛下威灵,得申愚节,不屈竖子,重奉圣颜。今虽夕死,没而无恨”,让高洋称赞不已。

  论战绩和忠心,都是深受考验的老干部,有这样的人出征,高殷倒是放心了许多,历史上也的确是派他去打这一仗,还负责监督王琳的军队,虽然最后是战败了,但那是后面王琳贪了,想一战打败陈军入主建康。

  因此给慕容俨多派一倍的兵马,让他选择的余地更充裕,到时候也有底气阻拦上头的王琳。

  “慕容恃德久为宿将,然毕竟老迈,臣举荐一人。”

  高浚从班列中走出,奏道:“请以上党王为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