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得头头是道,高长恭点点头,看起来这位鲁国公不是泛泛之辈,至少能在纸上谈些兵。
他更佩服的是宇文邕的心理,自己亲自做了俘虏,还能认真地替齐国军队筹谋,难怪至尊高看他一眼。
不过大齐的军议,注定没有宇文氏太多的机会,宇文邕倒也知趣,一个闪身退至众人身后。
“无论如何,敌军入境,边军必定燃起烽火台预警,我军就能第一时间知晓库莫奚的位置。”
高殷说着:“所以先派传令兵去通知戍边部队,让他们做好预警。”
高洋留下的勇猛部队其实共是两支,一支是鲜卑人中的百保鲜卑,组织成骑兵,以进攻为主,另一支则是采集汉人中的精锐,合称“勇士”,以防守为主,分配到边境去守御城池防线,此前贺荣义所率领的就是勇士军。
这样的军队不像后世的宋朝明朝那些废物边军,还保持着强大的战力和警惕心,高殷再派人去提醒,那么大概就没有问题,若是出现未预警便有库莫奚人已经攻入关的事情发生,那只能说这一世的库莫奚部落中有着蹋顿、轲比能一样的强人,整理出了一支强军。
那就更得击溃了,不能给这种异族英雄崛起的机会。
陈山提伸手,指着地图上的松山:“臣以为,当先派一队骑兵为先锋占据松山,其地势险要,是控扼当地咽喉的要道,若我军得之,可居高临下窥探奚贼之动向,又能在关键时刻横截大路,封锁库莫奚的退路,将他们逼去。”
这其实就是提前了一千多年的松锦之战,那时是清帝皇太极率十一万清军与明朝兵部尚书洪承畴的十三万明军展开决战,而此刻是齐帝率领七万齐军围剿库莫奚二部落的两万人,规模小了很多,同时高殷兼具兵众之多、兵甲之利、关内地形便宜等多项优势,打库莫奚还是十拿九稳的。
“的确,其地大山北峙,巨海南侵,高岭东环,石河西绕,诚是天造地设、易守难攻之地,若夺取此山,则辽西走廊无忧,步卒可依托山势列阵防守,骑卒也可居高临下冲击奚军。”
狄湛跟着发表意见:“反之,若松山被奚贼占据,则保障其撤退通道畅通无阻,甚至以此山为据点抵抗我军,虽说也不是不能围着他们打,但终究是多余的损失。”
“那事不宜迟,今夜就当调拨五千精卒去占领松山。”高殷点起将领:“高舍洛、和卜罗、利叱乙,你们三人各率一统,趁夜行军,将松山拿下。”
“喏!!!”
三将齐应,待高殷写下调令盖印,便领命调兵去了。
趁夜行军虽然艰难,但对高殷麾下的齐军来说并非做不到。虽然有夜盲症一说,不过那多是营养不足所造成的后天性夜盲,一个成年人正常锻炼,补足营养,就很少有夜盲的状况。况且这是在齐国自己的境内,有熟悉地形的向导、可以走官道,行军的短板又被弥补了一部分,反倒是库莫奚人,带着劫掠的资财和俘虏,别说还没攻关,哪怕已经打下了、进入了齐境,夜晚也多半不会在齐境内四处乱窜,等到白日才开始行进。
现在抢的就是这点时间,自然要多加利用,现在辛苦一些,将来就轻松很多了。
“古之良将,必先察山川之势,谙天时之变,明士气之盛衰。每临战阵,辄能因形就势,分割战场,以众击寡,转弱为强。”
战争说白了就是赛马游戏,要用上等马击杀对方的中下等马,所以优秀的将领会根据形势分割战场,将强大的敌军切成一块块,然后安排有利于自身的地形和条件,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流氓局面,打出局部优势后,便将优势迅速扩大到全局,官渡、赤壁、淝水等战役都是这么完成的,看上去袁曹秦三军都比敌人强,但在局部战役上,他们是失败者,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迅速溃完了全局。
高殷侃侃而谈道:“此时天时地利都捏在我军手中,没有理由不能围剿这支奚贼,奚人远来,无非图利,可在孝瓘那道流言的基础上继续延展,称齐军击溃库莫奚一部,信心大涨,与突厥合兵攻入松漠,寻库莫奚牙庭,于边关则多运钱粮,修筑锦州城、大兴城、和龙城等防线。”
这就是用钱粮来钓奚贼,若是这些钱粮转化为长城边墙与堡寨壁垒,那么三五年之内,库莫奚都不用想南下了,光是啃这儿就够他们吃一壶。
“如此一来,彼等惊惧,则会撤军,我军便出黑水关追击其后,一举破之,奚贼势必不能提防;若其不撤,则是贪心大胜,觉得松漠深处非自己本部,反倒能趁此机会劫掠我国筑城的钱粮,则恰好撞上我军在松山、大兴附近设下的埋伏,被我军的铁网阵割成烂肉堆。”
尉迟孟都等将领点头,如若能骗走库莫奚,至少能让今年的辽东不会被劫掠,保住了经济,之后还能组织队伍出关与库莫奚交战,以齐军的战力,不论是正面的遭遇战、甚至是被伏击,齐军都不是很害怕。
这就是百保鲜卑所提供的强大自信。
众将就着高殷的战略布局开始讨论,最终决定中军以每日七十里的速度朝和龙城前进,分驻各地城卡,而除了派去松山抢占地形的精骑外,还会有一队百保鲜卑以最快速度前往黑水关,先与库莫奚进行接触。
“此先锋之将,非兰陵王莫属。”
高殷手指高长恭,高长恭抬头挺胸,其余将领并无异议,无论是稷山之战还是常山王事变,兰陵王的能力和忠诚都有目共睹。
“然后就是朕,朕当亲率一军,走营丘一道。”
这话一出,诸将大惊失色,极言不可:“至尊岂可亲临险地!”
有趣的是,在军议中表示否定的将领,反倒是与高殷不熟、或刚刚提拔的新将,那些了解高殷脾性的老将却沉默寡言起来。
一方面是他们知道,至尊在这些事情上的决议,他们改变不了,二则是因为,他们也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皇帝带领他们取得胜利。
只有这样,才能驱散高演之死的阴霾、让世人对年幼的高殷有所改观,同时也给将领们提供一层自信。
至少至尊和自己在一起战斗。
南北朝是帝王频出的年代,也是君威碎裂,需要重新建构一统军权的年代,不善战的帝王,最后只会被最骁勇的将领所控制,萧衍和侯景就是最好的例子。
新附的将领们苦劝不动,机灵的见到多位老将不发一言,便渐渐息声,最后兰陵王轻咳一声,由他为诸将做最后一劝:“兵家凶事,至尊不宜轻涉,臣等愿赴汤蹈火,还请至尊静候捷报。”
“汝直去黑水关,更可能与奚贼遭遇,而朕走营丘道,非得是库莫奚已经攻关入城,才会遇险,比起汝来,已安全许多。事后的战报,哪有现场看见的成败快意?若连库莫奚,朕都不能亲征,那此次出来的意义又是什么?将来如何讨西灭陈?”
“朕意已决,不亲破奚贼,绝不退兵!”
高殷负手而立,袍袖翻飞,显出决绝之意。
他更佩服的是宇文邕的心理,自己亲自做了俘虏,还能认真地替齐国军队筹谋,难怪至尊高看他一眼。
不过大齐的军议,注定没有宇文氏太多的机会,宇文邕倒也知趣,一个闪身退至众人身后。
“无论如何,敌军入境,边军必定燃起烽火台预警,我军就能第一时间知晓库莫奚的位置。”
高殷说着:“所以先派传令兵去通知戍边部队,让他们做好预警。”
高洋留下的勇猛部队其实共是两支,一支是鲜卑人中的百保鲜卑,组织成骑兵,以进攻为主,另一支则是采集汉人中的精锐,合称“勇士”,以防守为主,分配到边境去守御城池防线,此前贺荣义所率领的就是勇士军。
这样的军队不像后世的宋朝明朝那些废物边军,还保持着强大的战力和警惕心,高殷再派人去提醒,那么大概就没有问题,若是出现未预警便有库莫奚人已经攻入关的事情发生,那只能说这一世的库莫奚部落中有着蹋顿、轲比能一样的强人,整理出了一支强军。
那就更得击溃了,不能给这种异族英雄崛起的机会。
陈山提伸手,指着地图上的松山:“臣以为,当先派一队骑兵为先锋占据松山,其地势险要,是控扼当地咽喉的要道,若我军得之,可居高临下窥探奚贼之动向,又能在关键时刻横截大路,封锁库莫奚的退路,将他们逼去。”
这其实就是提前了一千多年的松锦之战,那时是清帝皇太极率十一万清军与明朝兵部尚书洪承畴的十三万明军展开决战,而此刻是齐帝率领七万齐军围剿库莫奚二部落的两万人,规模小了很多,同时高殷兼具兵众之多、兵甲之利、关内地形便宜等多项优势,打库莫奚还是十拿九稳的。
“的确,其地大山北峙,巨海南侵,高岭东环,石河西绕,诚是天造地设、易守难攻之地,若夺取此山,则辽西走廊无忧,步卒可依托山势列阵防守,骑卒也可居高临下冲击奚军。”
狄湛跟着发表意见:“反之,若松山被奚贼占据,则保障其撤退通道畅通无阻,甚至以此山为据点抵抗我军,虽说也不是不能围着他们打,但终究是多余的损失。”
“那事不宜迟,今夜就当调拨五千精卒去占领松山。”高殷点起将领:“高舍洛、和卜罗、利叱乙,你们三人各率一统,趁夜行军,将松山拿下。”
“喏!!!”
三将齐应,待高殷写下调令盖印,便领命调兵去了。
趁夜行军虽然艰难,但对高殷麾下的齐军来说并非做不到。虽然有夜盲症一说,不过那多是营养不足所造成的后天性夜盲,一个成年人正常锻炼,补足营养,就很少有夜盲的状况。况且这是在齐国自己的境内,有熟悉地形的向导、可以走官道,行军的短板又被弥补了一部分,反倒是库莫奚人,带着劫掠的资财和俘虏,别说还没攻关,哪怕已经打下了、进入了齐境,夜晚也多半不会在齐境内四处乱窜,等到白日才开始行进。
现在抢的就是这点时间,自然要多加利用,现在辛苦一些,将来就轻松很多了。
“古之良将,必先察山川之势,谙天时之变,明士气之盛衰。每临战阵,辄能因形就势,分割战场,以众击寡,转弱为强。”
战争说白了就是赛马游戏,要用上等马击杀对方的中下等马,所以优秀的将领会根据形势分割战场,将强大的敌军切成一块块,然后安排有利于自身的地形和条件,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流氓局面,打出局部优势后,便将优势迅速扩大到全局,官渡、赤壁、淝水等战役都是这么完成的,看上去袁曹秦三军都比敌人强,但在局部战役上,他们是失败者,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迅速溃完了全局。
高殷侃侃而谈道:“此时天时地利都捏在我军手中,没有理由不能围剿这支奚贼,奚人远来,无非图利,可在孝瓘那道流言的基础上继续延展,称齐军击溃库莫奚一部,信心大涨,与突厥合兵攻入松漠,寻库莫奚牙庭,于边关则多运钱粮,修筑锦州城、大兴城、和龙城等防线。”
这就是用钱粮来钓奚贼,若是这些钱粮转化为长城边墙与堡寨壁垒,那么三五年之内,库莫奚都不用想南下了,光是啃这儿就够他们吃一壶。
“如此一来,彼等惊惧,则会撤军,我军便出黑水关追击其后,一举破之,奚贼势必不能提防;若其不撤,则是贪心大胜,觉得松漠深处非自己本部,反倒能趁此机会劫掠我国筑城的钱粮,则恰好撞上我军在松山、大兴附近设下的埋伏,被我军的铁网阵割成烂肉堆。”
尉迟孟都等将领点头,如若能骗走库莫奚,至少能让今年的辽东不会被劫掠,保住了经济,之后还能组织队伍出关与库莫奚交战,以齐军的战力,不论是正面的遭遇战、甚至是被伏击,齐军都不是很害怕。
这就是百保鲜卑所提供的强大自信。
众将就着高殷的战略布局开始讨论,最终决定中军以每日七十里的速度朝和龙城前进,分驻各地城卡,而除了派去松山抢占地形的精骑外,还会有一队百保鲜卑以最快速度前往黑水关,先与库莫奚进行接触。
“此先锋之将,非兰陵王莫属。”
高殷手指高长恭,高长恭抬头挺胸,其余将领并无异议,无论是稷山之战还是常山王事变,兰陵王的能力和忠诚都有目共睹。
“然后就是朕,朕当亲率一军,走营丘一道。”
这话一出,诸将大惊失色,极言不可:“至尊岂可亲临险地!”
有趣的是,在军议中表示否定的将领,反倒是与高殷不熟、或刚刚提拔的新将,那些了解高殷脾性的老将却沉默寡言起来。
一方面是他们知道,至尊在这些事情上的决议,他们改变不了,二则是因为,他们也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皇帝带领他们取得胜利。
只有这样,才能驱散高演之死的阴霾、让世人对年幼的高殷有所改观,同时也给将领们提供一层自信。
至少至尊和自己在一起战斗。
南北朝是帝王频出的年代,也是君威碎裂,需要重新建构一统军权的年代,不善战的帝王,最后只会被最骁勇的将领所控制,萧衍和侯景就是最好的例子。
新附的将领们苦劝不动,机灵的见到多位老将不发一言,便渐渐息声,最后兰陵王轻咳一声,由他为诸将做最后一劝:“兵家凶事,至尊不宜轻涉,臣等愿赴汤蹈火,还请至尊静候捷报。”
“汝直去黑水关,更可能与奚贼遭遇,而朕走营丘道,非得是库莫奚已经攻关入城,才会遇险,比起汝来,已安全许多。事后的战报,哪有现场看见的成败快意?若连库莫奚,朕都不能亲征,那此次出来的意义又是什么?将来如何讨西灭陈?”
“朕意已决,不亲破奚贼,绝不退兵!”
高殷负手而立,袍袖翻飞,显出决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