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血誓承秘典-《神雕:龙女为后,贵妃黄蓉》

  杨过右手按在胸前,目光坚定地看着丘处机,沉声道:

  “今日得授全真教《先天秘典》上册,只为疗伤续命!习此功时,绝不以之逞强斗狠,激发潜能!绝不探寻下册下落!若有违此誓,甘受功法反噬,寿元立损,天谴加身!此誓,天地共鉴,以命为契!”

  丘处机沉默了数息,最终,缓缓点头,脸上严厉之色稍缓:“好。记住你今日之誓。此功……望你善用。”

  他将那本深褐近黑、触手冰凉的册子,郑重地放入了杨过伸出的手掌之中。

  册子入手,那股奇异的冰凉感仿佛带着某种生命,瞬间沿着杨过的掌心脉络蔓延,让他精神为之一凛。

  他压住内心的激动,盘膝坐在了室内唯一的蒲团之上。

  收敛心神,缓翻开了《先天秘典》上册的封面。

  扉页上,王重阳那力透纸背、朱砂写就的警告再次映入眼帘。

  “慎!戒!”二字,殷红如血,触目惊心。

  他目光掠过,直接翻向记载具体法门的第一页。

  第一页的经络图极其繁复,远比他见过的任何武功图谱都要精微玄妙。

  数百条细如发丝的线路纵横交错,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穴道名称和真气流转方向,其中不少穴道位置闻所未闻。

  旁边的古篆注解更是艰深晦涩,充斥着“先天一炁”、“玄牝之门”、“坎离交媾”等道家秘语。

  杨过初看之下,只觉头晕目眩,仿佛面对一片浩瀚而陌生的星海,难以索解。

  他立刻收敛心神,默运九阴真经中“移魂大法”的静心凝神法门,同时调动桃花岛所学的奇门术数推演之能,试图在这纷繁复杂的图谱与文字中,寻找一丝可循的脉络和规律。

  时间在寂静中悄然流逝。

  窗外风雪似乎也识趣地减弱了呼啸,唯有长明灯芯燃烧时偶尔发出的轻微“噼啪”声,以及杨过缓慢翻动书页的沙沙声。

  “固本培元,顺天应人……温养脏腑、修补亏损……”

  杨过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初时的晦涩感在他全神贯注的推演下,那些玄奥的图谱和文字,开始在他脑海中逐渐拆解、重组。

  九阴真经的武学底蕴、桃花岛的术数根基、丐帮派的刚猛路数,甚至欧阳锋所授的一些逆练经脉的奇诡思路,此刻都成了他理解这先天大道的钥匙碎片。

  功法中记载的疗伤功夫无疑是绝对的精妙绝伦。

  它通过特殊的气机运转,模拟人体最原始、最蓬勃的生命状态,从而激活身体的自愈潜能,引导气血精准汇聚于伤损之处,加速血肉、筋骨、经脉的修复与再生。

  其中精要,在于对体内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的微妙调节。

  这玄妙法门,令身负多种绝学、悟性极高的杨过也感到大开眼界。

  王重阳作为第一次华山论剑的第一人,确实实力超群,不愧郭靖对他那么推崇。

  经过研读,杨过大致了解到,《先天功》的疗伤篇分四重境界:

  第一层:‘炼气凝神,静守丹田’: 可初步掌握‘疗伤诀’,治疗皮肉筋骨等轻伤。

  第二层:‘气随意动,神通初现’: 可施展‘回春术’,对脏腑暗伤、气血亏虚有显着疗效。

  第三层:‘金丹凝成,内力无边’: 此时‘疗伤诀’大成,内伤沉疴、经脉错乱,皆可着手医治。

  第四层:‘气返先天,神通广大’: 不仅能愈伤,更能以‘调息术’调和人体阴阳五行,祛除病根,温养本源。

  理论上,只要非油尽灯枯,皆可延命续气。

  他尝试按照《先天秘典》起始篇章所述,将心神沉入丹田,如抽丝剥茧般牵出一缕本源内力,沿图谱中最平和的脉络缓缓推行。那内力细若游丝,稍有不慎便会消散,他不得不屏息凝神,仿若稚子学步般谨慎。

  初时经脉空寂,如滴水入沙,毫无回应。

  杨过却似早有所料,眉峰未动,只将全副心神系于那缕内力之上。当它流过"关元穴"时,他忽然捕捉到一丝异样。

  那股穴道深处传来微不可察的颤动,如春泥下蛰虫初醒。

  倏忽间,一缕温煦之意自"气海穴"泛起,不似九阴真经的寒潭映月,亦非蛤蟆功的烈火烹油,倒像是雪原深处涌出的温泉,虽仅一脉,却透出生生不息之意。这感觉稍纵即逝,却令他周身毛孔为之一舒,恍若枯木逢春。

  他当即斩断所有杂念,以意念为舟,反复溯游于这条新辟的经脉。三转之后,那温煦渐凝实;九转过后,竟在丹田积下一层薄雾似的暖意。虽离"念动气生"之境尚远,但《先天秘典》扉页所题"聚沙成塔,固本培元"八字,此刻已在他气海中映出真切模样!

  丘处机一直静立窗边,为杨过护法。

  他背对着杨过,身形凝定如山,仿佛仍在眺望窗外风雪中的终南山影。

  室内一片寂静,只有长明灯火偶尔发出细微的“噼啪”声,以及身后杨过极其缓慢悠长的呼吸吐纳。

  忽然,丘处机锐利如鹰隼的眼角余光,捕捉到一丝异样。

  长明灯稳定燃烧的昏黄光晕中,杨过专注盘坐的身影之后,其头顶约三寸之处的空气,竟极其诡异地氤氲出一缕若有似无、凝而不散的乳白雾气。

  这雾气淡薄如烟。

  丘处机的心神骤然一紧!

  这分明是道藏典籍中记载,唯有“先天道境”初窥门径时,气机交感于外,方会显现的“氤氲紫气”或“三花聚顶”雏形之兆!

  虽然眼前这缕白雾极其微弱淡薄,远未达到“紫气”或“三花”的境界,但其本质中蕴含的那份纯正温养的先天之意,却绝无虚假!

  饶是丘处机道心坚定,阅尽沧桑,此刻负在身后的手指也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

  此子悟性之高,进展之速,简直匪夷所思!

  柔和的光将杨过忘我参悟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古朴的墙壁上,也照亮了他膝头书页上那些玄奥文字。

  秘典的序章,已被这少年,悄然翻开。